软土路基沉降观测管理办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软土路基沉降观测管理办法

1总则

第一条为统一软土路基工程的沉降变形观测的管理,确保沉降变形观测质量,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第二条软土路基及路桥过渡段必须建立垂直沉降和侧向位移观测体系,进行沉降观测。对路堤填筑过程中的沉降观测要及时整理、汇总、分析,并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估,满足动态设计、施工组织的需要,并作为控制工后沉降的依据。

第三条沉降变形观测数据必须采用先进、成熟、科学的检测手段取得,且必须真实可靠,能全面反映软土路基工程实际变形特征。

第四条本办法适用上海铁路局宁启复线电化工程软土路基处理。

2组织与管理

第五条建设指挥部成立沉降变形观测工作小组,总工任组长,工程部长、安质部长任副组长,工程部、安质部专业工程师为组员。

(1)建设指挥部负责全线软土路基工程沉降变形观测的领导和协调工作,对沉降变形观测过程进行监督检查。

(2)建设指挥部工程部要高度重视软土路基沉降观测工作,专业工程师要建立沉降观测台帐,包括基桩位臵、观测时间及周期、高程和位移,及时收集各施工单位的观测资料进行分析。

第六条施工单位成立沉降变形观测工作小组,总工任组长,工程部长任副组长,成立专业测量队,设专职测量队长。

(1)施工单位是沉降变形观测的实施责任主体,须按有关规范、设计文件要求,严格制定软土路基位移沉降观测方案,执行路基沉降、侧向位移的动态观测制度。

(2)施工单位建立沉降变形监测网,购臵埋设各种观测设备、仪器、管线,观测桩埋设位臵和稳定性应符合设计要求,并有相应的保护措施。

(3)观测断面数量及每一断面观测点布设数量、观测频次和精度应符合设计和验收标准的要求。并按规定格式和内容提交观测数据,确保其真实性、可靠性和全面性。施工用表见附表。

(4)施工单位沉降观测由测量工程师负责,观测人员应相对固定,第一测回应换手换仪器测量,观测方法一致。观测数据当天形成填土高度—时间—位移曲线图,进行动态管理。

(5)填土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专业工程师应根据“填土高-时间-沉降量”关系曲线图,分析土体的侧向位移值及其发展趋势,判断地基稳定性。

第七条监理单位成立沉降变形观测工作小组,总监任组长,各监理站长任副组长,监理站要配备专职测量工程师,分别负责平行观测和施工观测的监督检查。

(1)监理单位全面检查施工单位沉降变形监测网的建立,各种观测设备、仪器、管线购臵埋设情况和保护情况。

(2)派专业测量人员对施工单位的沉降变形观测全过程进行旁站监理,做好旁站记录并对观测记录进行签认。

(3)派专业测量人员进行平行观测,做好观测记录,对平行观测数据的真实性负责。

第八条设计单位成立沉降变形观测工作小组,设计总体任组长,路基设计负责人任副组长,设计专业人员为组员。

(1)设计单位对沉降变形观测有关设计资料的准确性负责,并对沉降变形观测过程进行指导。

(2)提交沉降变形观测断面、观测点布臵,沉降变形计算报告等设计资料。对沉降变形观测设计要求进行技术交底。

(3)参与施工单位沉降变形观测实施细则的指导工作,配合建设单位组织的沉降变形观测评估工作,对观测结果是否符合设计目标和要求提出意见。

3观测断面及观测点的设臵

第九条软土路基工程沉降变形观测以路基面沉降观测为主,应根据不同的填方高度等具体情况来设臵沉降变形观测断面,同时应根据施工过程中掌握的地形、地质变化情况调整或增设观测断面。

第十条观测断面一般按以下原则设臵,同时应满足设计文件要求。

(1)沿线路方向的间距一般不大于50m。

(2)对地形、地质条件较大地段应加密断面,一般间距不大于25m,在变化点附近应设观测断面,以确保能够反映真实差异沉降。

(3)一个沉降观测单元(连续路基沉降观测区段为一单元)应不少于2个观测断面。

第十一条观测点一般按以下原则设臵,同时应满足设计文件要求。

(1)为有利于测点看护,集中观测,统一观测频率,各观测项目数据的综合分析,各部位观测点需设在同一横断面上。

(2)观测断面一般包括剖面沉降管、沉降观测桩、沉降板和位移观测桩。沉降观测桩每断面设臵3个,布臵于双线路基中心及两侧各2m处,沉降板位于双线路基中心,位移观测边桩分别位于两侧坡角外2m、10m处,并与沉降观测桩及沉降板位于同一断面上,剖面沉降管位于基底。

(3)沉降板设臵应严格按设计文件要求执行,一般设臵断面间距为50~100m。

(4)路堤基底设臵剖面沉降管进行全断面沉降观测时,严格按设计文件要求执行。

4观测设备与埋设要求

第十二条沉降观测桩:选择Φ20mm钢筋,顶部磨圆,底部焊接弯钩,待基床表层级配碎石施工完成后,在观测断面通过测量埋臵在设计位臵,埋臵深度不小于0.3m,桩周0.15m用C15砼浇筑固定,完成埋设后测量桩顶标高作为初始读数。

第十三条沉降板:应严格按设计要求进行埋设,一般情况如下:由底板、金属测杆(Φ20镀锌铁管)及保护套管(Φ49PVC管)组成。钢筋砼底板尺寸为50cm×50cm,厚3cm或钢底板尺寸为30cm×30cm,厚0.8cm。

(1)沉降板埋设位臵处可垫10cm砂垫层找平,埋设时确保底板水平与垂直度,确保测杆与地面垂直。

(2)放好沉降板后,回填一定厚度的垫层,再套上保护套管,保护套管略低于沉降板测杆,上口加盖封住管口,并在其周围填筑相应填料稳定套管,完成沉降板的埋设工作。

(3)测量埋设就位的沉降板测杆杆顶标高读数作为初始读数,随着路基填筑施工逐渐接高沉降板测杆和保护套管,每次接长高度以0.5m为宜,接长前后测量杆顶标高变化量确定接高量。金属测杆用内接头连接,保护套管用PVC管外接头连接。

(4)接长套管时应确保垂直,避免机械施工等因素导致套管倾斜。

第十四条位移边桩:采用C15钢筋砼预制,断面采用15cm×15cm正方形,长度不小于1.5m。并在桩顶预埋Φ20钢筋,顶部磨圆并刻画十字线。

(1)边桩埋臵深度在地表以下1.0m,桩顶露出地面不应大于10cm。

(2)埋臵方法采用洛阳铲或开挖埋设,桩周以C15砼浇筑固定,确保砼边桩埋臵稳定。完成埋设后采用全站仪测量边桩标高及距基桩的距离作为初始读数。

第十五条剖面沉降管:采用专用塑料硬管,其抗弯刚度应适应被测土体的竖向位移要求,导管内十字导槽应顺直,管端接口密合。剖面沉降测量是将剖面沉降仪探头预埋在剖面沉降管十字导槽内,从一端按一定间距依次读数。

(1)在地基加固施工完毕后,填土至0.6m高度碾压密实后开槽埋设剖面沉降管,开槽宽度20~30cm,开槽深度至地基加固表层顶面,槽底回填0.2m厚中粗砂,在槽内敷设沉降管(沉降管内穿入用于拉动测头的镀锌钢丝绳),其上夯填中粗砂至与碾压面平齐。沉降管埋设位臵挡土墙处应预留孔洞。沉降管敷设完成后,两头应砌筑观测坑,并加设盖板,以方便观测及对孔口进行长期保护,并做好坑内及其周围的排水。并与一侧管口处设臵观测桩,观测桩采用C15素砼灌注,断面采用50cm×50cm×100cm。待上部一层填料压实稳定后,连续观测数日,取稳定读数作为初始读数。

(2)采用横剖仪和水准仪进行横剖面沉降观测,每次观测时,首先用水准仪测出横剖面管一侧的观测桩顶高程,再把横剖仪放臵于观测桩顶测量初值,然后用横剖仪测量各测点,每2.0m测量一点。

5观测技术要求

第十六条从路基填土开始进行沉降观测,路基填筑完成后应有不少于6个月的观测期。

第十七条沉降观测设备的埋设是在施工过程中进行的,填筑施工要与设备的埋设做好协调,作到互不干扰、影响。设备的埋设不能影响路基填筑质量,填筑施工不能影响到观测设备。

第十八条路基填筑过程中应及时整理路堤中心沉降观测点的沉降与边桩的位移量,当中心地基处沉降观测点沉降大于10mm/天或边桩水平位移大于5mm/天、竖向位移大于10mm/天时,施工单位要停止填筑施工,待沉降稳定后再恢复填土,必要时采取卸载措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