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新老城区衔接地段交通改善规划_以宁波市鄞州新城区分区规划为例_许永兵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2 道路系统改善规划 受土地利用等因素的影响及制约, 区域
城市交通规划
Urban Transpo rt at io n Planning
道路系统进行全面升级和改造的空间受到限 制, 减少新老城区之间过境交通流的影响、 完善现状路网系统、 提高区域交通承载力成 为区域道路系统改善的主要途径。
2.2.1 空间分流, 化聚为散 相对于老城区, 城市新城区的路网系统 比较完善, 城市道路拥有较高的通行能力, 其路网对交通的疏散能力也相对较大。 城市 新老城区的通勤交通往往由几条区域间的通 道来承担, 新老城区交通疏散能力的差异将 导致过境交通在片区内的拥堵, 对区域交通 进行空间分流, 提高相交道路对主通道的分 流作用, 可以降低这些通道的交通负荷, 增 强通道对规划区的交通服务功能。 2.2.2 疏堵并用, 合理引导 新老城区路网容量的差异使联系这些区 域主要通道的交通流产生不同的集散效果。 城市新城区方向上的交通流能够得到迅速的 分流, 而老城区方向由于路网容量上的差异 经常导致道路单方向的拥堵。 以 “潮汐车道” 设置为指导思想, 在规划区内对新老城区主 要通道对向车道的数量进行不对等设置 (新 城区方向车道数大于老城区方向车道数), 能 够减少交通流在规划区的拥堵, 也可以提高 主通道对规划区的分流作用。 其次, 断头路的存在是导致区域 “东西 不畅、 南北不通” 的直接原因, 也是规划区 内部交通不合理集聚的主要原因之一。 增强 内部道路与主要交通通道的连通性, 可以提 高主通道对区域内部交通的疏散能力, 是提 高区域内对外交通便捷性的重要手段。 2.2.3 优化节点, 突破瓶颈 城市道路交叉口是影响道路交通通行的 重要节点, 也往往成为城市道路交通的瓶颈。 对现状交叉口进行优化, 增强过境交通主通 道的通行能力可以提高这些道路对区域交通 的疏散能力。
城市交通规划
Urban Transpo rt at io n Planning
高峰时段停车指数、 停车周转率和停车者至目 的地的步行距离为重点影响因子, 提出基于需 求-供应平衡的静态停车需求预测模型。
图 6 道路断面优化示意
图 7 道路断面优化示意 对主要道路方向上设置直行等待区和左转弯等 待区提高这些道路的通行能力。 (图 7)
(a=1, 2, 3…..n) Fa — a 区高峰时间停车需求量 (泊位数); Kai — 第 a 区 i 类 用 地 单 位 停 车 需 求 生 成率; Pai — 第 a 区 i 类土 地 使用 量 (面 积 或 雇 员数); a — 平均停车时间系数, 取 0.5—1.0; t — 平均停车时间 (小时); f — 停车场利用率; h — 高峰时段停车指数; n — 停车周转率; g — 停车者至目的地的步行距离系数。 根据以上预测, 研究范围内机动车停车 缺口约 1768 个。 规划主要结合区域现状用地, 利用环城南 路北侧绿化带、 绿岛花鸟市场、 宋诏桥公园地 下空间, 以及通过拆迁大地宾馆等措施在规划 区域新建五个公共停车场来缓解区域停车问 题, 还依托城市道路结合周边临时停车需求设 置了部分路边临时停车位。 (图 8, 表 1)
图 1 区域交通改善规划区位图
35 JIANGSU URBAN PLANNING 江苏城市规划 2014 年第 2 期 总第 231 期
城市交通规划
Urban Transpo rt at io n Planning
图 2 区域土地利用调整示意图
3.2 交通改善规划 3.2.1 土地利用规划及调整 (1) 加强整治、 合理引导菜场建设 根据现状调查, 位于天童北路与永达路 交叉口东北角的现状宋诏桥菜场承担着研究 区域内大部分蔬菜的供应, 高峰期间吸引了 大量的人流和车流。 由于菜场出入口紧邻天 童北路-永达路交叉口, 同时其内部设置的 机动车停车场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节点的交 通吸引量, 给区域交通带来了较大的压力, 从而导致高峰期间此节点的交通混乱和拥堵。 结合区域土地利用规划, 在甬兴西路和规 划一路交叉口东侧增加一处菜场, 在方便区域 居民基本生活要求的同时分流现状宋诏桥菜场 的部分交通流。 菜场的建设形式可以考虑单独 设置, 或结合其他公建设施进行设置。 (2) 搬迁部分公建设施, 减少区域交通 吸引量
34 江苏城市规划 JIANG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U URBAN PLANNING 2014 年第 2 期 总第 231 期
2 交通改善规划
城市新老城区衔接地段内部交通供给的不 平衡以及新老城区通勤交通的影响是区域交通 拥堵和混乱的主要成因之一。 区域交通改善规 划是一个集土地利用规划、 道路系统规划和交 通设施规划为一体的系统工程, 减少区域交通 出行需求、 提高区域交通供给、 降低过境交通 的影响是区域交通改善的主要手段。
3.2.3 交通设施改善规划 (1) 公交改善规划 公交站点规划主要结合城市主要道路交叉 口, 在出口道设置公交站点; 同时, 重点考虑 研究范围内人行空间的集散点以及小区的人行 出入口, 增设公交站点, 在提高公交站点覆盖 率的基础上, 降低区域公交出行的步行距离。 优 化 后 区 域 公 交 站 点 300 米 服 务 半 径 达 到 97.7%, 500 米服务半径达到 100%。 (2) 停车场规划 本次规划以停车生成率模型为基础, 对原 模型进行修正, 在影响城市停车需求的诸多因 素中, 重点对平均停车时间、 停车场利用率、
(2) 土地 利 用 功 能 混 杂 , 部 分 公 建 及 商 业、 办公设施对片区服务的便捷性不强, 增加 了不必要的交通出行, 给区域内部交通带来较 大的压力, 从而影响片区交通的正常运转。
(3) 区域过境交通流量较大, 且存在明 显的潮汐现象。
(4) 区域内部机动车停车需求和供给严重 不平衡, 静态交通严重影响了动态交通的运行。
城市交通规划
Urban Transpo rt at io n Planning
城市新老城区衔接地段交通改善规划
— ——以宁波市鄞州新城区分区规划为例
许永兵 朱方正
【摘要】 城市新老城区衔接地段作为城市新城 区和老城区交通转换的缓冲区域,其自身交通 的改善将有助于整个城市的交通运行。以宁波 市宋诏桥区域交通改善规划为例,针对规划区 交通运行的特征,提出集土地利用规划调整、 道路系统规划、交通设施规划和慢行交通规划 为一体的区域交通改善规划方法,从交通总量 控制、交通分布等方面优化区域交通运行,促 进城市交通的正常运转。 【关键词】 交通规划;交通改善;用地调整; 交通分流
我国进入城市化进程的高速发展期以来, 许多城市新城区的发展日渐成熟, 新老城区的 交通联系也越来越紧密, 城市新老城区的衔接 地段逐渐成为新城区和老城区之间交通转换的 缓冲区域。 城市新老城区路网容量的差异性、 区域自身发展的局限性给这些区域带来了较大 的交通压力。 因此这些地段的交通改善将有助 于区域乃至整个城市交通的正常运转。
因此, 城市新老城区衔接地段的交通改 善规划应从以下几个主要方面进行:
2.1 土地利用改善规划 2.1.1 搬迁区域部分公建和办公设施, 减 少区域交通出行需求 土地开发的利用形态直接影响区域内部 交通的出行分布。 城市新老城区衔接地段早 期是城市的边缘区域, 其发展缺少科学的城 市规划。 随着城市空间的不断拓展, 这些区 域也逐渐融入到老城区或新城区的发展空间, 区域内部部分公建设施的服务范围也有所扩 大。 此外, 城市化的发展也促使片区商务企 业对自身的定位有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 对 这些公建及办公设施的搬迁不仅可以减少区 域交通产生和吸引量, 还为区域交通设施的 完善提供了空间。 2.1.2 增加居民必要的生活配套设施, 减 少内部不必要的交通出行
1 交通特征分析
城市新老城区衔接地段的交通特征有着 其区别于老城区和新城区的 “特殊性”。 它既 没有老城区相对密集的公共交通系统, 也没 有新城区较为科学的城市路网系统, 其交通 运行主要存在以下几个特征。
(1) 区域位于新老城区的中间地带, 土 地利用拓展空间较小, 城市路网及交通设施 改善空间不大。
引交通出行方式向公共交通转移。 2.3.2 挖掘潜力, 增加停车供给 , 减少静
态交通对动态交通的影响 城市新老城区衔接区域机动车停车需求
的增加严重阻碍了区域交通的正常运行, 挖 掘区域内部现状用地, 科学设置公共停车 场 , 采 取 “居 住— —— 办 公 错 时 停 车 ” 式 管 理 措施 (公共停车场白天给周边商业及办公设 施停车, 晚上为周边居住小区提供停车服 务) 可以缓解区域停车需求, 改善区域交通 运行环境。
2.4 慢行系统改善规划 步行和自行车交通出行灵活、 准时性高, 在我国具有良好的发展基础, 是解决中短距 离和接驳换乘的理想交通方式, 是城市综合 交通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 发展 城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是城市交通节能、 减 少碳排放和细颗粒物、 改善环境的重要措施。
3 应用实例
3.1 项目背景 鄞州区原名鄞县, 地处宁波老城区南侧, 自 2002 年 4 月 撤 县 建 区 以 来 , 鄞 州 新 城 区 经 过 10 余 年 的 发 展 , 城 市 空 间 得 到 逐 步 完 善。 宁波南部商务区、 宁波大学园区、 万达 广场、 BEST 商 业 中 心 等 一大 批 商 业 、 办 公、 文化集中区发展成熟, 使鄞州新城区也逐渐 发展成了宁波市的南部中心, 其与老城区的 交通联系也越来越紧密。 宋诏桥区域地处宁 波老城区和鄞州新城区的衔接地带, 随着宁 波城市空间的拓展和城市化的推进, 区域交 通也进入了一个 “内忧外患” 的状态。 为缓 解区域交通压力, 提高过境路网疏散能力, 需对区域交通进行改善规划。 (图 1, 图 2)
研究范围内分布着部分公建设施, 如宁 波市鄞州区妇幼保健所、 宁波市鄞州区房产 交易所。 这些单位的服务对象是整个鄞州区, 且单位的公益性较强, 对交通的吸引量也较 大。 而研究区域位于鄞州区北端, 鄞州新城 区与宁波老市区的承接地带, 受杭甬高速公 路的阻隔, 区域与周边的交通通行条件又受 到一定的限制, 各单位的服务功能受交通的 影响也较大。 因此, 本次规划建议结合鄞州 新城区城市建设开发, 适当适时对这部分单 位进行搬迁。
菜场、 社区卫生所等设施是居民日常生 活的重要设施。 城市居民生活配套设施的不 完善或者是不合理的区位布置, 将促使区域 居民采取小汽车、 公交车等机动化出行方式 来完成必要的生活出行需求。 因此, 结合城 市居民短距离出行的空间范围, 合理增设社 区必要的配套设施可以从总量上减少区域交 通的出行。
3.2.2 道路系统改善规划
36 江苏城市规划 JIANGSU URBAN PLANNING 2014 年第 2 期 总第 231 期
图 3 土地利用调整前路网饱和度图
图 4 土地利用调整后路网饱和度图
图 5 区域道路交通分流示意图 (1) 提前 建 设 广 德 湖 北 路 城 市 快 速 路 、 创新路主干路和长寿南路城市次干路, 加快 永达路城市道路改造建设, 提高永达路的道 路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 提高区域路网纵横 向疏散能力。 (图 5) (2) 根据现状调查, 高峰期间天童北路 和钱湖北路由北向南方向的交通流达到 2200pcu/h, 由 南 向 北 方 向 交 通 流 达 到 2840pcu/h, 不 同 方 向 上 交 通 流 相 差 超 过 600pcu/h。 因 此 对 区 域 天 童 北 路 和 钱 湖 北 路 对向车道的数量进行不对等设置, 通过对道 路横断面优化, 增加一条由北向南方向的车 道, 可以减少交通流在规划区的集聚, 缓解 道路及区域交通压力。 (图 6) (3) 为提高新老城区主要联系通道交通节 点的通行能力, 本次规划对区域主通道天童北 路和钱湖北路主要道路交叉口进行优化, 通过
本次规划结合土地规划调整建议, 分别 对调整前后区域路网交通流量进行预测分析 (图 3, 图 4)。 根据预测, 通过对区域部分商 业、 办公配套设施的搬迁, 区域内部路网交 通 饱 和 度 均 降 到 了 1.0 以 下 , 且 大 部 分 路 段 饱和度维持在 0.90 以下, 区域交通出行量得 到明显减少, 道路服务水平得到较大提升。
2.3 交通设施改善规划 2.3.1 完善公交系统, 提高公共交通竞争力 公交系统发展被忽视引发私家车出行比 例过高导致区域交通供需的严重失衡是区域 交通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之一。 因此, 要改 变区域现状交通出现的问题, 必须从总量上 平衡区域交通。 提高公交站点覆盖率、 增加 公交线路服务范围、 完善公交车辆发车频率 是提高公共交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可以吸
城市交通规划
Urban Transpo rt at io n Planning
道路系统进行全面升级和改造的空间受到限 制, 减少新老城区之间过境交通流的影响、 完善现状路网系统、 提高区域交通承载力成 为区域道路系统改善的主要途径。
2.2.1 空间分流, 化聚为散 相对于老城区, 城市新城区的路网系统 比较完善, 城市道路拥有较高的通行能力, 其路网对交通的疏散能力也相对较大。 城市 新老城区的通勤交通往往由几条区域间的通 道来承担, 新老城区交通疏散能力的差异将 导致过境交通在片区内的拥堵, 对区域交通 进行空间分流, 提高相交道路对主通道的分 流作用, 可以降低这些通道的交通负荷, 增 强通道对规划区的交通服务功能。 2.2.2 疏堵并用, 合理引导 新老城区路网容量的差异使联系这些区 域主要通道的交通流产生不同的集散效果。 城市新城区方向上的交通流能够得到迅速的 分流, 而老城区方向由于路网容量上的差异 经常导致道路单方向的拥堵。 以 “潮汐车道” 设置为指导思想, 在规划区内对新老城区主 要通道对向车道的数量进行不对等设置 (新 城区方向车道数大于老城区方向车道数), 能 够减少交通流在规划区的拥堵, 也可以提高 主通道对规划区的分流作用。 其次, 断头路的存在是导致区域 “东西 不畅、 南北不通” 的直接原因, 也是规划区 内部交通不合理集聚的主要原因之一。 增强 内部道路与主要交通通道的连通性, 可以提 高主通道对区域内部交通的疏散能力, 是提 高区域内对外交通便捷性的重要手段。 2.2.3 优化节点, 突破瓶颈 城市道路交叉口是影响道路交通通行的 重要节点, 也往往成为城市道路交通的瓶颈。 对现状交叉口进行优化, 增强过境交通主通 道的通行能力可以提高这些道路对区域交通 的疏散能力。
城市交通规划
Urban Transpo rt at io n Planning
高峰时段停车指数、 停车周转率和停车者至目 的地的步行距离为重点影响因子, 提出基于需 求-供应平衡的静态停车需求预测模型。
图 6 道路断面优化示意
图 7 道路断面优化示意 对主要道路方向上设置直行等待区和左转弯等 待区提高这些道路的通行能力。 (图 7)
(a=1, 2, 3…..n) Fa — a 区高峰时间停车需求量 (泊位数); Kai — 第 a 区 i 类 用 地 单 位 停 车 需 求 生 成率; Pai — 第 a 区 i 类土 地 使用 量 (面 积 或 雇 员数); a — 平均停车时间系数, 取 0.5—1.0; t — 平均停车时间 (小时); f — 停车场利用率; h — 高峰时段停车指数; n — 停车周转率; g — 停车者至目的地的步行距离系数。 根据以上预测, 研究范围内机动车停车 缺口约 1768 个。 规划主要结合区域现状用地, 利用环城南 路北侧绿化带、 绿岛花鸟市场、 宋诏桥公园地 下空间, 以及通过拆迁大地宾馆等措施在规划 区域新建五个公共停车场来缓解区域停车问 题, 还依托城市道路结合周边临时停车需求设 置了部分路边临时停车位。 (图 8, 表 1)
图 1 区域交通改善规划区位图
35 JIANGSU URBAN PLANNING 江苏城市规划 2014 年第 2 期 总第 231 期
城市交通规划
Urban Transpo rt at io n Planning
图 2 区域土地利用调整示意图
3.2 交通改善规划 3.2.1 土地利用规划及调整 (1) 加强整治、 合理引导菜场建设 根据现状调查, 位于天童北路与永达路 交叉口东北角的现状宋诏桥菜场承担着研究 区域内大部分蔬菜的供应, 高峰期间吸引了 大量的人流和车流。 由于菜场出入口紧邻天 童北路-永达路交叉口, 同时其内部设置的 机动车停车场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节点的交 通吸引量, 给区域交通带来了较大的压力, 从而导致高峰期间此节点的交通混乱和拥堵。 结合区域土地利用规划, 在甬兴西路和规 划一路交叉口东侧增加一处菜场, 在方便区域 居民基本生活要求的同时分流现状宋诏桥菜场 的部分交通流。 菜场的建设形式可以考虑单独 设置, 或结合其他公建设施进行设置。 (2) 搬迁部分公建设施, 减少区域交通 吸引量
34 江苏城市规划 JIANG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U URBAN PLANNING 2014 年第 2 期 总第 231 期
2 交通改善规划
城市新老城区衔接地段内部交通供给的不 平衡以及新老城区通勤交通的影响是区域交通 拥堵和混乱的主要成因之一。 区域交通改善规 划是一个集土地利用规划、 道路系统规划和交 通设施规划为一体的系统工程, 减少区域交通 出行需求、 提高区域交通供给、 降低过境交通 的影响是区域交通改善的主要手段。
3.2.3 交通设施改善规划 (1) 公交改善规划 公交站点规划主要结合城市主要道路交叉 口, 在出口道设置公交站点; 同时, 重点考虑 研究范围内人行空间的集散点以及小区的人行 出入口, 增设公交站点, 在提高公交站点覆盖 率的基础上, 降低区域公交出行的步行距离。 优 化 后 区 域 公 交 站 点 300 米 服 务 半 径 达 到 97.7%, 500 米服务半径达到 100%。 (2) 停车场规划 本次规划以停车生成率模型为基础, 对原 模型进行修正, 在影响城市停车需求的诸多因 素中, 重点对平均停车时间、 停车场利用率、
(2) 土地 利 用 功 能 混 杂 , 部 分 公 建 及 商 业、 办公设施对片区服务的便捷性不强, 增加 了不必要的交通出行, 给区域内部交通带来较 大的压力, 从而影响片区交通的正常运转。
(3) 区域过境交通流量较大, 且存在明 显的潮汐现象。
(4) 区域内部机动车停车需求和供给严重 不平衡, 静态交通严重影响了动态交通的运行。
城市交通规划
Urban Transpo rt at io n Planning
城市新老城区衔接地段交通改善规划
— ——以宁波市鄞州新城区分区规划为例
许永兵 朱方正
【摘要】 城市新老城区衔接地段作为城市新城 区和老城区交通转换的缓冲区域,其自身交通 的改善将有助于整个城市的交通运行。以宁波 市宋诏桥区域交通改善规划为例,针对规划区 交通运行的特征,提出集土地利用规划调整、 道路系统规划、交通设施规划和慢行交通规划 为一体的区域交通改善规划方法,从交通总量 控制、交通分布等方面优化区域交通运行,促 进城市交通的正常运转。 【关键词】 交通规划;交通改善;用地调整; 交通分流
我国进入城市化进程的高速发展期以来, 许多城市新城区的发展日渐成熟, 新老城区的 交通联系也越来越紧密, 城市新老城区的衔接 地段逐渐成为新城区和老城区之间交通转换的 缓冲区域。 城市新老城区路网容量的差异性、 区域自身发展的局限性给这些区域带来了较大 的交通压力。 因此这些地段的交通改善将有助 于区域乃至整个城市交通的正常运转。
因此, 城市新老城区衔接地段的交通改 善规划应从以下几个主要方面进行:
2.1 土地利用改善规划 2.1.1 搬迁区域部分公建和办公设施, 减 少区域交通出行需求 土地开发的利用形态直接影响区域内部 交通的出行分布。 城市新老城区衔接地段早 期是城市的边缘区域, 其发展缺少科学的城 市规划。 随着城市空间的不断拓展, 这些区 域也逐渐融入到老城区或新城区的发展空间, 区域内部部分公建设施的服务范围也有所扩 大。 此外, 城市化的发展也促使片区商务企 业对自身的定位有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 对 这些公建及办公设施的搬迁不仅可以减少区 域交通产生和吸引量, 还为区域交通设施的 完善提供了空间。 2.1.2 增加居民必要的生活配套设施, 减 少内部不必要的交通出行
1 交通特征分析
城市新老城区衔接地段的交通特征有着 其区别于老城区和新城区的 “特殊性”。 它既 没有老城区相对密集的公共交通系统, 也没 有新城区较为科学的城市路网系统, 其交通 运行主要存在以下几个特征。
(1) 区域位于新老城区的中间地带, 土 地利用拓展空间较小, 城市路网及交通设施 改善空间不大。
引交通出行方式向公共交通转移。 2.3.2 挖掘潜力, 增加停车供给 , 减少静
态交通对动态交通的影响 城市新老城区衔接区域机动车停车需求
的增加严重阻碍了区域交通的正常运行, 挖 掘区域内部现状用地, 科学设置公共停车 场 , 采 取 “居 住— —— 办 公 错 时 停 车 ” 式 管 理 措施 (公共停车场白天给周边商业及办公设 施停车, 晚上为周边居住小区提供停车服 务) 可以缓解区域停车需求, 改善区域交通 运行环境。
2.4 慢行系统改善规划 步行和自行车交通出行灵活、 准时性高, 在我国具有良好的发展基础, 是解决中短距 离和接驳换乘的理想交通方式, 是城市综合 交通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 发展 城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是城市交通节能、 减 少碳排放和细颗粒物、 改善环境的重要措施。
3 应用实例
3.1 项目背景 鄞州区原名鄞县, 地处宁波老城区南侧, 自 2002 年 4 月 撤 县 建 区 以 来 , 鄞 州 新 城 区 经 过 10 余 年 的 发 展 , 城 市 空 间 得 到 逐 步 完 善。 宁波南部商务区、 宁波大学园区、 万达 广场、 BEST 商 业 中 心 等 一大 批 商 业 、 办 公、 文化集中区发展成熟, 使鄞州新城区也逐渐 发展成了宁波市的南部中心, 其与老城区的 交通联系也越来越紧密。 宋诏桥区域地处宁 波老城区和鄞州新城区的衔接地带, 随着宁 波城市空间的拓展和城市化的推进, 区域交 通也进入了一个 “内忧外患” 的状态。 为缓 解区域交通压力, 提高过境路网疏散能力, 需对区域交通进行改善规划。 (图 1, 图 2)
研究范围内分布着部分公建设施, 如宁 波市鄞州区妇幼保健所、 宁波市鄞州区房产 交易所。 这些单位的服务对象是整个鄞州区, 且单位的公益性较强, 对交通的吸引量也较 大。 而研究区域位于鄞州区北端, 鄞州新城 区与宁波老市区的承接地带, 受杭甬高速公 路的阻隔, 区域与周边的交通通行条件又受 到一定的限制, 各单位的服务功能受交通的 影响也较大。 因此, 本次规划建议结合鄞州 新城区城市建设开发, 适当适时对这部分单 位进行搬迁。
菜场、 社区卫生所等设施是居民日常生 活的重要设施。 城市居民生活配套设施的不 完善或者是不合理的区位布置, 将促使区域 居民采取小汽车、 公交车等机动化出行方式 来完成必要的生活出行需求。 因此, 结合城 市居民短距离出行的空间范围, 合理增设社 区必要的配套设施可以从总量上减少区域交 通的出行。
3.2.2 道路系统改善规划
36 江苏城市规划 JIANGSU URBAN PLANNING 2014 年第 2 期 总第 231 期
图 3 土地利用调整前路网饱和度图
图 4 土地利用调整后路网饱和度图
图 5 区域道路交通分流示意图 (1) 提前 建 设 广 德 湖 北 路 城 市 快 速 路 、 创新路主干路和长寿南路城市次干路, 加快 永达路城市道路改造建设, 提高永达路的道 路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 提高区域路网纵横 向疏散能力。 (图 5) (2) 根据现状调查, 高峰期间天童北路 和钱湖北路由北向南方向的交通流达到 2200pcu/h, 由 南 向 北 方 向 交 通 流 达 到 2840pcu/h, 不 同 方 向 上 交 通 流 相 差 超 过 600pcu/h。 因 此 对 区 域 天 童 北 路 和 钱 湖 北 路 对向车道的数量进行不对等设置, 通过对道 路横断面优化, 增加一条由北向南方向的车 道, 可以减少交通流在规划区的集聚, 缓解 道路及区域交通压力。 (图 6) (3) 为提高新老城区主要联系通道交通节 点的通行能力, 本次规划对区域主通道天童北 路和钱湖北路主要道路交叉口进行优化, 通过
本次规划结合土地规划调整建议, 分别 对调整前后区域路网交通流量进行预测分析 (图 3, 图 4)。 根据预测, 通过对区域部分商 业、 办公配套设施的搬迁, 区域内部路网交 通 饱 和 度 均 降 到 了 1.0 以 下 , 且 大 部 分 路 段 饱和度维持在 0.90 以下, 区域交通出行量得 到明显减少, 道路服务水平得到较大提升。
2.3 交通设施改善规划 2.3.1 完善公交系统, 提高公共交通竞争力 公交系统发展被忽视引发私家车出行比 例过高导致区域交通供需的严重失衡是区域 交通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之一。 因此, 要改 变区域现状交通出现的问题, 必须从总量上 平衡区域交通。 提高公交站点覆盖率、 增加 公交线路服务范围、 完善公交车辆发车频率 是提高公共交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可以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