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拉申二语习得理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年文学家
克拉申二语习得理论
及其对对外汉语课堂教学的启示
梁琪瑛 长沙师范专科学校外语系 湖南 长沙 410100
摘 要:现如今,对语言学家克拉申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的研究发展迅速,但如何真正将理论研
究有效运用于课堂教学仍然是尚未完全解决的问题,对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的研究与分析有助于了
解和提高对外汉语课堂教学的质量。文章讨论了二语习得理论的五个假设,并分析了其对课堂教
学的启示。
关键词:克拉申;二语习得;课堂教学
作者简介:梁琪瑛(1982-),女,汉族,湖南湘潭人,长沙师范专科学校外语系讲师,华中
科技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在读。
[中图分类号]:D631.15 [文献标识码]:A
第二语言习得指的是在自然的或有指导的情况下通过有
意识学习或无意识吸收掌握母语以外的一门语言的过程。具
体说来第二语言习得包括两种类型:一是日常交际的第二语
言习得;二是课堂教学的第二语言习得。第二语言习得研究
实际上就是对学习者使用第二语言以及学习者习得与使用第
二语言的内在联系过程的研究。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借
助于第二语言习得的理论或模式来指导和探讨汉语教与学的
过程,这对改革对外汉语教学方法,提高对外汉语教学质量
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克拉申的语言习得理论
克拉申从 70年代初便开始研究第二语言习得。经过
达十年的探索 ,他于 80年代初发表了《第二语言习得和
第二语言学习》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1981)、《第二语言习得的原则与实践》
(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1982)
。通过对第二语言习得过程的分析 ,克拉申系统地阐述了他
的外语教学思想和体系。克拉申的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主要由
五个假设组成 :习得 -学得假设 ,监控假设 ,输入假设 ,情感
过滤假设和自然顺序假设。
1.习得 -学得假设 (The Acquisition -Learning Hypothesis)
“习得”是潜意识过程 ,是注意意义的自然交际的结果 ,
儿童习得母语便是这样的过程。而“学得”则是有意识的过
程 ,即通过课堂教师讲授并辅之以有意识的练习、记忆等活
动 ,达到对所学语言的了解和对其语法概念的“掌握”。克
拉申认为 ,只有“习得”才能直接促进第二语言能力的发展 ,
才是人们运用语言时的生产机制 ;而对语言结构有意的了解
作为“学得”的结果 ,只能在语言运用中起监控作用 ,而不
能视为语言能力本身的一部分。“习得”是第一位的 ,但也
[文章编号]:1002-2139(2011)-08-0064-02
并不排斥“学得”的作用。
2.监控假设 (The Monitor Hypothesis)
一般
说来 ,语言习得能“引导”我们讲第二语言 ,并直
接关系到我们说话的流利程度 ;而语言学习只起监控或“编
辑”的作用。这种监控功能既可能在语言输出前也可能在其
后。它能否发挥作用还得依赖于三个先决条件 :其一、语言
使用者必须要有足够的时间才能有效地选择和运用语法规
则 ;其二、语言使用者的注意力必须集中在所用语言的形式
上 ,也就是说 ,必须考虑语言的正确性 ;其三、语言使用者
必须具有所学语言的语法概念及语言规则知识。学习个体应
根据情况合理使用监控功能。
3.输入假设 (The Input Hypothesis)
输入假设也是克拉申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的核心部分。克
拉申认为 ,只有当习得者接触到“可理解的语言输入” ,即
略高于他现有语言技能水平的第二语言输入 ,而他又能把注
意力集中于对意义或对信息的理解而不是对形式的理解时 ,
才能产生习得。这就是他著名的“ i+1”公式。 i代表习得
者现有的水平 ,1代表略高于习得者现有水平的语言材料。
可见 ,可理解输入是习得语言的关键 ,也是“输入假设”的
核心。克拉申认为 ,理想的输入应具备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
可理解性 (comprehensibility)。理解输入的语言材料是语言
习得的必要条件 ,不可理解的 (incomprehensible)输入对于
习得者而言 ,只是一种噪音。二是既有趣又有关 (interesting
and relevant)。要使语言输入对语言的习得有利 ,必须对它
的意义进行加工 ,输入的语言材料越有趣、越关联 ,学习
者就会在不知不觉中习得语言。三是非语法程序安排 (not
grammatically sequenced)。如果目的是“习得”而不是“学得” ,
按语法程序安排的教学不仅不必要 ,而且不可取。四是要有
足够的输入量。要习得新的语言结构
,需要连续不断地有内
容有趣味的广泛阅读和大量的会话才能奏效。
4.情感过滤假设
(The Affective Filter Hypothesis)
这个假设认为
,有大量的可理解输入的环境并不等于学
生就可以学好目的语了
,这就是克拉申所说的可理解输入不
是二语习得的充分条件。第二语言习得的过程还要受许多情
感因素的影响。它们对语言输入有着过滤作用
,从而决定着
学习者接收输入的多少
,这也正是克拉申“情感过滤假设”
所表述的内容。根据这个假设
,语言习得者的情感过滤强度
因人而异。克拉申认为影响习得语言的情感因素主要有
: ①
动力。学生的学习目的是否明确
,直接影响学习效果。目的
明确则动力大
,进步快
;反之
,则收效甚微。②性格。自信
,
性格外向
,乐于置身于不熟悉的学习环境
,自我感觉良好的
学习者在学习中进步较快。③情感状态
。主要指焦虑和放松。
焦虑感较强者
,情感屏障高
,获得的输入少。
5.自然顺序假设
(The Natural Order Hypothesis)
这个假设认为
,人们对语言结构知识的习得是按自然顺
序进行的。实际上
,如果我们的目的是要习得某种语言能力
的话
,就有理由不按任何语法顺序来教学。
克氏理论的提出实质上是对近二三十年来第二语言或
外语学习研究的总结
,并将各种研究成果加以理论化和系统
化。它的意义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
,它区分了习得与
学习过程
,这为探讨语言习得和第二语言学习的不同特点奠
定了理论基础。其次
,它强调输入语的可理解性
,特别是强
调应提供略高于学习者目前水平的语言输入
,这对第二语言
的教学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第三
,情感过滤假设重视学习者
情绪、动机等因素对第二语言学习的影响
,这为进一步探讨
影响第二语言学习的因素打下了基础。
二、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启示
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借助于第二语言习得的理论或
模式来指导和探讨对外汉语教与学的过程,这对改革对外汉
语教学方法,提高对外汉语教学质量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
义。
1.促进语言习得
虽然克拉申强调“习得”是第一位的
,但也并不排斥“学
得”的作用。作者认为
,“学得”和“习得”并不是相互对
立而应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学得知识有可能转化为习得知识
,
并对第二语言习得产生影响。因此
,在对外汉语教学的过程
中
,教师应尽可能创造机会让学生运用已学的词汇、句子和
其他表达方式
,培养其在学习过程中用汉语而不是用母语思
维的习惯
,帮助学生运用学得知识促进知识的习得。
2.注重语言输入
目前来说,外国学生的汉语学习主要以课堂为基础,这
样课堂教学便成了向学生提供可理解性语言输入的一个重
要的渠道。由于在传统教学中,强调对语言规则解释、理解
和反复操练,而忽视让学生自己到语言实践中去接触、运用
和归纳语言规则,这就使得课堂教学给学生提供的可理解性
语言输入的量十分有限,这种可理解性语言输入量少的课堂
教学是不利于发展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的。在课堂教学中要
使学生获得较多的可理解性语言输入,就必须尽可能多地创
教育论丛
造出为了真正的交际目的使用汉语的机会,如汉语授课、汉
语交流、汉语角等方式来让学生接触到多种可听懂的语言输
入。
3.注重因材施教
从课程理论角度来看
,克拉申的“
i+1理论”集中反映
了循序渐进观
,即强调学习的步骤、方法和过程。这一理论
强调在“过
程”中获得“结果”
,让语言学习者获得大量的
可理解性语言输入
,同时注重情感因素对输入的过滤作用
,
使输入变成吸入
,从而进入语言习得机制进行内化处理
,最
后习得语言知识
,增强语言能力。可见
,“i+1理论”不仅
注重知识的获得
,而且强调学习者如何获得知识即侧重学习
者获得知识的途径。这正是实行分层次教学的精髓与理论基
础。教学实践证明
,分层教学有利于不同基础的学生提高汉
语水平
,是因材施教原则的体现。
4.提高教师素质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者发现,教师应以组织者和帮助者的
身份参与课堂的交际活动,而不是以知识的化身、教学的主
体出现在课堂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挑选出具有知识性、趣
味性和真实性的教学材料来组织学生进行课堂交际活动,并
在学生遇到表达和理解困难时,及时地给予引导和帮助,以
便使交际活动能顺利地继续下去。同时,教师还应设法缩小
师生之间的距离,积极参与课堂交际活动,与学生打成一片。
这样才有利于给学生提供一个轻松愉快的语言习得环境。同
时教师还应具备特殊的专门素质,譬如汉语语音、语用方面
的知识较高的汉语听说读写的技能,对语言和语言交际能力
的本质、特点和规律有系统的了解,并能自觉运用语言学知
识指导对外汉语教学实践等。
三、结语
对克拉申理论的研究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明白一个人是如
何习得第二语言的,有助于对外汉语教师更加胜任自己的工
作。在对外汉语教学中
,教师应该以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为指
导
,建立一个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
,为学生提供
良好的语言习得环境
,充分考虑学习者情感因素
,使对外汉
语教学更符合第二语言习得规律
,从而达到改进教学
,提高
教学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刘珣
.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
[M].北京语言大学出版
社,
2005.
[2]鲁健骥
.对外汉语教学思考集
[M].北京语言文化大
学出版社,
1999.
[3]吕必松
.对外汉语教学研究
[M].北京语言学院出版
社,
1992.
[4]吕必松
.对外汉语教学的理论研究问题刍议
[J].语言
文字应用,
1992.
[5]吕必松
.对外汉语教学发展概要
[M].北京语言学院
出版社,
1990.
[6]杜晓新,冯震
.元认知与学习策略
[M].北京
:人民
教育出版社,
1999.
[7]张建伟
.从认知主义到建构主义
[J].北京师范大学学
报,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