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期外债持续攀升 外债风险仍处可控范围:我国短期外债趋势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短期外债持续攀升外债风险仍处可控范围:
我国短期外债趋势分析
张海泓
衡量一国对外债务流动性的一个重要指标,是短期债务与债务总余额的比率,即短期债务比率,该比率国际上公认的安全线为25%以下。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的2006年一季度短期债务比率55.94%,比去年末的55.56%略有上升,比25%的安全线高出了30个百分点。短期外债比率超出安全警戒线,再一次向我们发出“红色警戒”。
一、近年来我国短期外债走势
(一)短期外债增势强劲
自2001年以来,我国短期外债余额以年均19.1%的增速逐年增长,超出外债余额年均增速10个百分点。国家外汇管理局网站公布的中国长期与短期外债的结构与增长表显示,自1985年至2000年(除个别年份)短期外债余额相对平稳,占外债总余额比例一直呈逐年下降态势。从2001年起短期外债余额逐年增加,占外债总余额比例呈逐年增长态势(见表一),2005年3月超过50%,年底企稳55%。中长期外债余额占外债总余额比例逐年下降,由2001年的64.68%下降至2005年的44.44%。
资料来源:根据国家外汇管理局中国长期与短期外债的结构与增长表、新闻通稿整理。
(二)主要债务人类型变动态势
我国对外债务余额包括登记外债余额与贸易信贷余额。登记外债余额按债务人包括国务院部委借入的主权债务、中资金融机构债务、外商投资企业债务、境内外资金融机构债务、中资企业债务、其他机构债务。贸易信贷负债包括我国进口商的进口应付款,以及我国出口商预收的货款。
2005年末我国贸易信贷负债余额为908亿美元,2006年一季度增加38亿美元,达946亿美元(见表二),2001-2005年年均增速达20.1%,高于外债余额年均增速11个百分点,高于短期外债余额年均增速1个百分点,占外债总余额的比例逐年增长,2006年一季度占比近三成。
资料来源:根据国家外汇管理局外债数据发布新闻通稿整理。
登记外债按债务人划分(表三),占登记外债余额90%以上的国务院部委、中资银行、外商投资企业、外资银行外债的变动幅度较大,
资料来源:根据国家外汇管理局2001-2004年债务简表和新闻通稿整理。
国务院部委借入的主权债务余额自2004年以来逐年下降,中外资银行和外商投资企业债务余额自2003年三季度以来持续增长,其中境内外资金融机构债务余额2004年9月末较年初增长59.3%,2001-2005年均增速高达19.07%,超过登记外债余额年均增速近12个百分点。
(三)登记外债以短期外债流入为主要增量
我国登记外债从2003年三季度出现净流入态势(见表四),并以短期外债流入为主。据有关资料,2004年短期外债新提款1812.34亿美元,占当年新提款的88%,偿还本息1701.64亿美元,占当年偿还本息的89.4%,短期外债净流量110.7亿美元,占当年净流量
的70.4%。2005年短期外债新提款占当年新提款的比例比上年提高了2.6个百分点,偿还本息占比提高了1.8个百分点,净流入比上年提高了20个百分点,占比高达91.16%。
在短期外债中境内外资金融机构资金和外商投资企业借入资金进出频繁,成为我国外债借款和还款的主要载体。如2003年1-9月,境内外资金融机构(主要指外资银行)新借入外债585.57亿美元,
资料来源:2005年中国国际收支报告。
占全部新借外债的80.79%;还本付息552.4亿美元,占全部还本付息的79.97%;外资金融机构外债净流入占当期全部外债净流入的97.5%。对此可以从表三中外资银行和外商投资企业外债余额2003年后每年两位数增长得出答案。
二、短期外债走势成因
近年来我国短期外债持续增长是多方面原因形成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外债统计口径变化增加了短期外债余额
为使我国登记外债口径与国际新外债统计标准接轨,增加外债统计数据的透明度和可比性,经国务院批准,2002年我国按新的国际标准口径对原外债口径进行了调整。由于新口径扩大了对短期外债的统计范围,我国短期外债余额从2000年末的130.8亿美元(占比
9%)猛增至2001年末的653亿美元(占比35.3%)。2003年初,国家计委、财政部及国家外汇管理局联合发布了《外债管理暂行办法》,规定外债是指境内机构对非居民承担的以外币表示的债务。这一定义是对2001年调整外债口径的进一步确认,在很大程度上采用了居民对非居民负债的原则。2005年12月,为适当控制进口企业通过延期付款形式变相从境外融资,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完善外债管理的通知,采取额度和登记方式将境内机构180天(含)以上、等值20万美元(含)以上贸易项下延期付款纳入外债登记管理。2006年又将外汇指定银行国际结算业务项下由海外银行代付部分纳入远期信用证进行统计和管理。
外债统计在方法、技术和信息披露方面也做了相应调整。除贸易信贷外,国家外汇管理局开发了2002年外汇局版外债统计监测系统,2004年3月,该系统银行版在北京的10家中资银行总行试运行;2005年12月,银行版在全国所有的外资银行和中资银行分行全面推广,收集的数据更为全面和详细,大大提高了外债统计监测的质量。
(二)贸易项下融资不断增大,贸易信贷负债增加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对外贸易规模不断扩大,贸易融资逐年增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制定的《贸易信贷调查制度》对发生在中国大陆居民与境外(含港、澳、台地区)的非居民间,由货物交易的卖方和买方之间直接提供信贷而产生的资产和负债,包括进口应付未付款和出口预收款纳入贸易信贷。一般情况下,除造船、机电、航空等行业外,绝大部分货物贸易结算周期在一年之内,这决定了贸易
信贷以短期为主。随着我国对外贸易规模的不断扩大,贸易信贷已成为资本和金融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
2003年,我国开始实现贸易信贷抽样调查制度,贸易信贷统计以估算为主、参照抽样调查结果。2004年贸易信贷被纳入外债后,主要采用估算和抽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统计。2005年第二季度开始,贸易信贷完全采用抽样调查的结果,并调整了以往年度的数据。近年来,境内机构的贸易信贷负债流入成为我国外债增长的主要来源,贸易信贷的增长对短期外债增长的贡献度达到77.1%。据《2005年中国国际收支报告》,全国有13个地区5000多家进出口企业参加调查。从调查结果看,近年来我国贸易信贷的主要特点是:一是贸易信贷存量大幅增长。贸易信贷资产由2001年末的333亿美元增长到2005年末的900亿美元,负债由363亿美元增长到908亿美元。二是贸易信贷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较为稳定。近年来这一比例基本稳定在12%至14%之间,表明我国贸易信贷总体增速与海关进出口增速相匹配。三是贸易信贷净值较小。2001年至2005年分别为净负债30亿美元、18亿美元、6亿美元、33亿美元和8亿美元。四是贸易信贷以短期为主,短期贸易信贷资产和负债占比基本稳定在95%左右。
(三)外资银行境外债务性融资规模不断上升
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金融开放步伐明显加快,为适应外资银行业务不断扩大开放的形势,与国际外债统计标准接轨,2001年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关于调整我国外债口径及相关问题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