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价值链的战略联盟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价值链的战略联盟分析

【摘要】战略联盟在近二十年来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学者基于不同的理论对其展开了研究。本文拟从价值链的角度来分析战略联盟并评价联盟的价值。

近年来,作为一种介于市场和企业之间新兴的组织形式,战略联盟广泛存在于全球的各行业领域,成为企业增强竞争力的主要方式。而价值链自1985年由波特提出之后,已成为微观经济领域的一种重要分析工具。

一、价值链理论回顾

价值链这个概念最初由迈克尔·波特(Michael E. Porter)在其著作《竞争优势》(1985年)中提出,“每一个企业都是在设计、生产、营销、交货和辅助其产品的过程中进行种种活动的集合体。所有这些活动都可以用一个价值链来表明。”从价值链的角度,波特将企业内部的活动分为两大类:基本活动和辅助活动。基本活动包括进货后勤、生产、发货后勤、经营销售和服务;辅助活动包括采购、技术开发、人力资源管理和企业基础设施。每一类基本或辅助活动亦可再细分为若干价值活动。这些价值活动虽然在战略或技术上有着明显的区别,但却不是相互间毫无关系的。价值活动之间存在着“联系”,依赖这些联系而形成一个有机的系统——价值链。联系是一项价值活动的施行方法和另一项价值活动的成本或效益之间的关系。不仅单个企业内部的这些价值活动间存在联系,企业的价值链和供应商价值链、销售渠道价值链、客户价值链之间也存在着联系,波特将这些相互联系的价值链称之为“价值系统”。

波特之后,海恩斯(Peter Hines)、沙恩克(John Shank)和哥芬达拉加(indarajan)、雷波特(Jefferey F. Rayport)和斯威尔克拉(John J.Sviokla)等人又对价值链理论进行了拓展。

约翰·沙恩克和菲·哥芬达拉加(John Shank and indarajan,1992)认为:价值链(Value Chain)是指“从原材料至最终产品并发送到最终消费者手中这样一系列相互联系的价值创造活动。”海恩斯(Peter Hines,1993)则将价值链定义为“集成物料价值的运输线”,把原材料和顾客纳入他的价值链。雷波特和斯威尔克拉(Jefferey F. Rayport and John J.Sviokla,1995)提出了虚拟价值链的概念。他们认为,当今每个企业都在两个世界中竞争:一个由管理人员可以看到的、触摸到的资源构成的物质世界以及一个由信息组成的虚拟世界。虚拟世界对应着虚拟价值链,企业对信息的利用亦能作为价值创造的源泉。虚拟价值链中通过信息的收集、组织、选择、合成与分配来达到价值的增值。

与波特最初的价值链概念相比,价值链的视点已从企业内部延伸到企业外部,供应商、销售商和顾客都被视为价值链的范畴,顾客在价值链中的地位日益受到重视,知识信息对于价值创造所起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

二、价值活动和价值活动间的联系分析

资源和能力的限制使得企业拥有整条价值链的想法变得困难,企业往往仅占据着价值链上的若干个环节,企业所拥有的价值活动反映了它的历史、战略、文化和组织形式等因素。一个企业的竞争优势不仅取决于以顾客为中心,以自身资源和能力为依托的不同价值活动的选择、单项价值活动的效率、价值活动的联系方式,还取决于与相关利益者价值活动的联系,甚至是价值活动的共享。

时至今日,激烈而动荡不安的竞争环境使得企业若要保持竞争优势,必须慎重地选择其进行的价值活动的范畴,确定其在价值链上的定位,而进行这一选择的前提是对于价值链上价值活动的识别,区分价值活动的依据除了看其在技术性或战略性上的差异外,还要注重对价值活动的经济性的分析。根据波特(Porter,1985)的定义,价值是指顾客对企业提供给他们的产品或服务所愿意支付的价格。任何能够增加顾客效用或降低顾客成本的活动对顾客而言都意味着价值的增值。不同的价值活动对价值创造贡献的大小是不同的,价值可以用总收入来度量,总收入反映了企业产品所标定的价格和企业能够卖出该产品的数量。但对价值创造有较大贡献的价值活动并不一定意味着对利润的贡献也同样大,因为收入在不同价值环节分配时,还与该环节的竞争障碍大小有关,而且利润除了受到收入的影响外,还受到成本因素的影响。而成本的大小不仅与单项价值活动本身有关,还与价值活动间的联系有关。由此,企业在选择价值活动时,不可不考虑其利润率的高低。

我们可将价值活动看成是有着输入和输出接口的一个节点,一项价值活动可能与若干项价值活动发生联系。联系的作用可能是单项的,也可能是双向的,取决于价值活动在时间和空间顺序上的组织。在价值链的分析中,除了价值活动的识别外,识别价值活动间的联系也是至关重要的,“联系可以最优化和协调两种方式带来竞争优势(Porter,1985)。”不同价值活动的组合可能会取得同样的效益,而一项无效率的价值活动可能会直接导致另几项价值活动的效率的降低,优化原有价值活动间的联系可能会给企业带来利润的增长,甚至重新创造价值。如利用企业内部的局域网可以实现企业各部门之间的即时信息共享,从而提高企业整体的运转速度。

联系不仅存在于企业内部的价值活动之间,也存在于企业与其利益相关者的价值活动之间,协调和优化这些外部联系也同样能达到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目的。比如,供应商提供的原材料的质量和成本直接影响到产品的质量和成本,企业与供应商之间高效的信息交互系统可加快供货速度,降低企业库存;公司借助互联网与客户顾客进行产品设计、选样和交货方面的信息沟通的行为,可直接增加顾客的效用。

三、基于价值链的战略联盟分析

(一)战略联盟的价值链解释

在知识经济背景下的竞争环境中,技术革新速度日益加快,市场变幻莫测,顾客的需求更具个性和多样化,对于企业而言未来的不确定性大大增加,借助战

略联盟,企业达到了优势互补、减少不确定性、共担风险和对抗竞争者的目的。但目前为止,企业界和理论界关于战略联盟的定义、形式一直没有达成一致的认识。波特(Porter,1985)将战略联盟定义为:联盟是企业之间的长期协议,它超出了正常的市场交易,但又未达到合并的程度。笔者认为,这个定义已点出了战略联盟的实质。现有的解释战略联盟的理论也有好几大类,如交易成本理论、组织学习理论和资源基础理论等。交易成本理论认为,战略联盟的出现是因为在特定条件下,它比市场或企业这两种资源配置手段的效率更高,费用更低。组织学习理论认为战略联盟有助于知识和技能,特别是隐性知识和技能在联盟伙伴之间的转移。基于资源基础理论,战略联盟则是企业获取互补性资源的有效途径。

从价值链的角度看,战略联盟表现为企业与企业价值活动间联系的建立、联系的优化、价值活动的共享,甚至价值活动的重新整合。当企业无法独立开展新的价值活动或企业间合作可以优化价值链时,联盟便会出现。联盟可能存在于价值链的任何一个环节,企业通过联盟实现了总体价值的增值。战略联盟的结成可能使得两条原本互不相关的价值链发生交互,如飞利浦公司和杜邦公司合作共同开发光盘系统的表面覆盖技术。联盟也会使得现有的价值活动间的联系得到优化,如七喜与其芯片供应商AMD结成战略联盟,将有助于七喜电脑性价比的提高。战略联盟的伙伴企业可能相互共享其中的部分价值活动,如马特拉公司在欧洲市场上通过雷诺公司的销售网络销售其研制的“太空”牌微型车;大众汽车公司和雷诺汽车公司合作生产汽车变速箱,并将这些变速箱用于各自的汽车中。战略联盟也有可能导致企业价值活动的重新整合,企业通过联盟收缩或调整自己的价值活动范围,集中资源于自己的优势环节,如计算机制造、服装行业的贴牌生产现象。

(二)战略联盟的范围

企业间的合作可能是产供销全方位的,也有可能仅限于某个领域,这在价值上便表现为企业之间价值活动共享的数量和联结点的多少,共享的数量和联结点越多意味着双方合作的深度和广度越大。企业选择参与联盟的价值活动的多少会基于多方面因素的考虑,如企业本身的战略方向、联盟伙伴过去合作的历史情况、联盟伙伴的资源或能力对自己的价值大小、联盟伙伴的可信任程度和合作前景的明确性等。由于战略联盟中的合作者都是相对独立的企业,利益相互独立,企业往往在利益和代价之间进行权衡,最终决定合作的深度和广度。

(三)战略联盟价值评价

判断战略联盟成功与否的依据可以看联盟是否创造了价值,是否给企业带来了价值的增值,然而要确定战略联盟整体价值却是件非常困难的事情,战略联盟对企业的影响并不局限于发生直接联系或共享的一些价值活动,还将通过价值活动间的联系将这种影响在企业内部扩散开来,而且一个从整体上看创造了价值的战略联盟,在其中的某些成员组织的角度看来却未必是有利的,因为这里面还关系到联盟利益的分配问题,所以从各个联盟伙伴自身的角度来评价战略联盟对其带来的价值增值或许还较为可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