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关键字:改革、社会主义制度、生产力

摘要:

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最终目的是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更好地发展社会生产力,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充分发挥我国政治制度对发展人民民主、保障国家统一和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优越性。 3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毫不动摇地推进改革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在这30多年波澜壮阔的创新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人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成功地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

一、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在各方面都形成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相适应的比较成熟、比较定型的制度,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满生机和活力。

邓小平同志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他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这一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历史性决策,提出“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江泽民同志结合新的实践,进一步发展了关于社会主义改革的思想。他深刻总结国际国内社会主义发展的正反两方面经验,强调从中可以得出两条结论:一是必须坚持社会主义,二是必须进行社会主义改革,探索符合本国实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在社会主义社会的各个历史阶段,都需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进行改革。如果不进行改革,就会窒息社会主义内在的生机和活力,就会严重妨碍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发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改革中前进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特别是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过程中,改革更成为迫切的历史要求,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改革的作用不仅在于解决当前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一些重大问题,也为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国家的长治久安打下坚实的基础。我们要把改革作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方面工作的强大动力。

二、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改革是全面的改革,既包括经济基础又包括上层建筑,既包括经济体制又包括政治、文化等方面的体制,既包括体制层面又包括思想观念层面。改革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必然要求进行利益调整、体制转换和观念更新。要从实际出发,整体推进,重点突破,循序渐进,注重制度建设和创新,立足中国国情,走自己的路。既要有紧迫感,又不急于求成;既要坚定方向,又要分步实施,区别不同情况,分清轻重缓急。

改革的实质是体制创新。不进行体制创新,很多问题的解决就没有出路。必须拿出一往无前的勇气,在体制创新方面取得重大进展,从根本上消除束缚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性障碍,解决体制转变中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努力在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和文化体制等方面迈出改革的新步伐。一切妨碍发展的思想观念都要坚决冲破,一切束缚发展的做法和规定都要坚决改变,一切影响发展的体制弊端都要坚决革除。

三、改革是解决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根本途径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发展变化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任何兰种社会制度的发展变化,都受这一规律的支配。社会主义社会也不例外。它要求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必须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变化,上层建筑必须随着经济基础的变化而调整。早在一百多年前,恩格斯就指出,所谓社会主义社会,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当和其他社会制度一样,把它看成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

因此,社会主义改革是社会主义基本矛盾运动的客观要求,是解决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的根本途径。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有个发展过程,它也是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的作用下,通过改革实现从不完善到完善,从不成熟到比较成熟的发展,从而不断为解放生产力开辟道路。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说,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最基本的推动力。

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内容,关系到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要建立健全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完善失业保险制度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探索建立农村养老、医疗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四、“两个必然”与“两个决不会”的辩证统一:邓小平改革本质思想的深层依据

邓小平“第二次革命”和“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之统一的改革本质思想,其根据深深依存于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和人类文明的发展趋势之中,也深深地契合于马克思恩格斯“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辩证统一的深邃思想中。

恩格斯说过,社会主义是一个“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必然是一个历史过程。社会主义社会本身是一个发展的社会,要经过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

社会主义之所以产生、发展并最终取代资本主义,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根源,是人类历史发展的总趋势。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与社会化大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个矛盾在根本上严重阻碍着生产力的发展,进而激起一系列社会的、阶级的对抗性矛盾和冲突,引起资本主义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畸形发展和深刻危机。在资本主义制度内,这个矛盾无法根本解决。要彻底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必须用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

邓小平正是深深领悟到“两个必然性”和“两个决不会”的内在统一性,他才坚信:坚持“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与坚持“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是完全可以统一的,而且是中国唯一可以走得通的现实之路、光明之途。由于有如此深刻的熟悉,才使邓小平的改革本质思想展现出恢宏的历史视野、深邃的辩证聪明、惊人的创新魄力和巨大的理论容量

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运动。在社会主义社会中仍然存在这样那样的矛盾,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则依然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社会主义优于资本主义的根本原因,是社会主义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生产关系和与之相适应的上层建筑,从总体上基本适应了社会化大生产中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但是,处于各个历史阶段上的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对于不断发展的生产力,也都会有某些不相适应的方面和环节。不适应就有矛盾,有矛盾就必须通过改革加以调整和变革,使之适应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的发展没有止境。旧的矛盾解决了,新的矛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