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的年龄因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参考书目:丁安琪著,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者研究,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2010年8月第1版

专题五: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的年龄因素

一、关于年龄的两个假说

二、年龄与第二语言习得研究

三、年龄对第二语言习得产生影响的原因

四、国内关于第二语言习得年龄因素的研究

五、年龄因素研究在语言教学上的意义

Research into age-related learner differences in language development is vitally important in order that learners of all ages might receive optimal support from teachers and educators.

---- Carol Griffiths ,2008,47

见123页

一、关于年龄的两个假说

提到年龄对第二语言习得的影响,就不得不提两个概念:关键期假说和敏感期假说。

1.1关键期假说(Critical Period Hypothesis)

理论基础:1959年,神经心理学家Penfield和Roberts研究了失语症病人的神经系统特征,得出转折期是儿童学习语言里响起的重要标志。

大约在9-10岁,人脑在语言能力上的侧化(lateralization)已经形成,并固定在大脑的左侧,因此成年人在左脑受损后无法完全恢复原有的语言能力。相比之下,10岁以下的儿童尚未经历这种青春期以后的左半脑的语言侧化,他们大脑的左半球语言区如果遇到意外受损,该语言区就会从左脑转移到右脑,恢复儿童的语言功能。儿童的大脑尚未侧化与大脑的可塑性有关,而处于侧化之后的青少年和成年人大脑的可塑性并不怎么强。

奠基性事件:1967美国神经语言学家Eric Lenneberg 发表《语言的生物学基础》(Biological Foundations of Language)一书提出了语言关键期假说。

概念:提出儿童语言能力的发展是由先天遗传因素决定,受发音器官和大脑等神经机制制约的自然成熟过程。年龄对语言学习者有诸多限制。开始时生理不成熟,习得难以进行;青春期后,大脑失去可塑性,语言习得也达不到正常水平,至少不会像青春期之前那么容易。因此两岁到青春期这段时间是语言习得的关键期(critical period for language acquisition).

1.2敏感期假说(Sensitive Period Hypothesis)

提出:1978年Oyama以意大利男性移民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学习者话语能力和对目的与理解能力的测试,得出结果而提出。

研究结果显示,被试的这些能力与他们到达美国时的年龄有关系:6-10岁期间到达美国的学习者与英语本土控制组成绩累死;11-15岁和16岁以上组的成绩与本土控制组的成绩显著不同。11岁以上的学习者在语音与理解力方面的得分都降低了。换句话说他们的英语越来越不地道了。这种不地道不是一下子就产生的,而是逐渐下降形成的。

概念:指的是对于第二语言习得来说,并不是过了某一个时期,第二语言习得就变得突然或者绝对不可能了,其实这种第二语言成绩上高低的变化在年龄上来说是一个逐渐变化的过程。(loup et al.,1994,74)

关键期假说和敏感期假说比较

类似:1、都认为无论学习第一语言还是第二语言都有一个“临界期”,语言的学习能力均受机体“成熟程度”的影响,不同年龄的人,语言学习成绩是不同的。

2、均重点研究年龄因素对活的第二语言的语音、词汇、句法等发面的影响作用,均认为开始学习的年龄影响第二语言语音的正确感知。例如:在学习初期,儿童比成年人学习第

二语言语音速度更快,发音更准确。

区别:1、前者从神经生理角度进行解释,认为12岁以后大脑完成侧化,语言功能完全移至左半球,所以青春期到来后语言的的发展已经结束;后者认为,虽然第二语言的学习受机体“成熟程度”的影响,但是语言的活的与年龄的关系显然不是要么全有要么全无的。不论学习效率是由于年龄的增长而减退还是由于功能减退是的习得过程停止,学习者都必须借助其他的能力。其效率与成熟的关系不是十分紧密。

2、前者涉及“年龄限制“的观点是绝对的,认为理论上讲第一语言的获得是不可能超过关键期的;而后者指的”年龄限制“不是绝对的,认为成年人获得一门外语是可能的,只是不可能达到本族语者的水平。

3、前者认为语言的获得存在一个关键期,认为大约从12岁即青春期开始,第二语言的语音学习能力明显下降,而4-12岁的孩子此能力没有明显下降;后者认为第二语言习得中不仅存在一个敏感期,而且不同语言领域存在几个敏感期,获得第二语言语音的能力在6岁之前就已经开始下降。

二、年龄与第二语言习得研究

我们基本可以根据研究者们不同的一件把关于年龄对第二语言习得影响的研究分为不同的几个派别:一派认为儿童学习者比成人学习者有优势,成人学习者不可能习得接近母语水平的第二语言;一派认为儿童学习者和成人学习者各有优势;第三派认为成人学习者不比儿童学习者差,他们完全有能力习得接近母语水平的第二语言。

2.1“儿童优势派“研究

首先儿童优势派表现在对关键期家说的支持上。支持关键期假说的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应用不同的实验方法,试图证实被试者在语音、语法、句法方面的差异,从而验证关键期的存在。

美国心理学教授J.Asher和R.Garcia于1969年调查了美国的古巴移民的英语发音状况。发现青春期以后开始学英语的人,其本族语的口音难以克服,从而从语音差异方面论证了关键期假说。

Oyama(1976)研究了60名在意大利出生的美国移民,发现了这些移民开始学英语的年龄越小,其外国口音越少。

Curtiss1977年的研究也支持了语言习得的关键期假说。他的研究对一个名叫Genie的病人进行了跟踪分析。

1980年Patkowsky不是通过语音研究,而是通过实验首次提出句法方面存在关键期。选择67名年龄背景不同的学生作为被试,与15名美国本土学生进行对照,提出二语习得最佳年龄是青春期前,即12至15岁左右。

Long1989年也支持此观点。实验发现,6岁以后开始学习外语的学习者很难获得纯正的外语发音,15岁以后开始学习外语的学习者,在词法和句法上没有办法获得跟本族语学生一样的水平。

Johnson和Newport(1989)研究了46名成年中国和韩国的英语学习者,受试都至少在美国居住三年,研究者对受试进行12条有关形态和句法规则测试。发现发现3岁至7岁到达美国的受试达到了美国本组人水平,而7岁至青春期到达美国的受试英语水平呈下降趋势,17岁以后达到的则无法预测。

Birdsong和Milis的研究则得出对于较早开始学习第二语言的学习者,其年龄和最终外语水平无显著关联;但对于较晚开始学习第二语言的学习者,其年龄和最终外语水平呈明显的负相关。

其次表现在髓鞘形成说的支持上。有人认为大脑发生“侧化”的时间远早于青春期,因此必须从其他方面寻找年龄因素对第二语言习得影响的原因。(Dulay&Burt&Krashe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