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册第19课《最大的书》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19课

《最大的“书”》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最大的书》这篇课文通过“我”和地质勘探队员的对话,写了最大的书是指什么?为什么岩石是最大的书?读了这本岩石书有什么用?告诉我们岩石就是一本耐人寻味的“书”。那上面有雨点留下的脚印,有波浪的足迹,有丰富的矿藏,还有树叶、贝壳、小鱼等组成的图画……历史的变迁,大陆的沉浮,地壳的变动全都写在这本最大的“书”里。本篇课文语言简洁,以对话贯穿全文,将地质知识融于课文之中,是一篇科普文。对小学生来讲,这篇课文的内容极富吸引力,同时以人物对话为主要叙述方式也是课文的一个特点。因此我在教学中做足识字、写字、朗读这三块文章,努力用足文本,紧扣重点词句,以点带面,在学词学句中引导孩子去触摸课文。着力对学生加强朗读课文的指导,特别指导学生读好人物的对话,引导学生在对话中发现、体会,在朗读的过程中引发对自然科学知识的兴趣,产生研究、探索的愿望。

【教学目标】

1.通过展示字的演变、联系上下文、图片、串词等方法学习“地质勘探队员”、“刨根问底”等12个生字,会写“岩”“册”“底”“质”“厚”这些字。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人物的对话,明白岩石是最大的书。3.激发学生探究自然知识的兴趣,产生研究、探索的愿望。

【教学重点】学习生字词。准确把握人物心理,读好人物对话。

【教学难点】了解“书”中的内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准备】学生课前预习课文教师做好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教师手拿书,同学们看这是什么?(书)书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读懂一本书,就如同认识一位好朋友,今天就让我们来读懂这本最大的书。请看老师板书课题。板书:最大的书。(故意漏写双引号)

学生纠错:书没加双引号。

师顺势问:为什么加引号呢?(质疑课题)

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去读一本最大的书。看老师写课题,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发现课题中书的引号,以书为什么加引号,最大的书指的是什么书这一阅读期待,引领学生初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要求:用你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课文,把字音读准,把课文读通顺,再把生字从课文中找出来,连成词多读几遍。

1、自读课文,认读生字。

2、检查自读情况:

(1)谁愿意当小老师代着大家读一读你喜欢的词?(课件出示加拼音的生字词。)(2)去拼音随机抽读。(“我指你读”)

(3)开火车读字词。

三、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自由读课文,读准生字字音,读通课文,设疑读文:最大的“书”是什

么样子的?这本“书”可以读吗?读这本书有什么用呢?

学生个别读课文,其他同学带着问题倾听、思考。

出示:岩石就是书啊!你看,这岩石一层一层的,不就像一册厚厚的书吗?

1、出示:岩石就是书啊!

谁来读读这句话?(三人)齐声再读这句。

2、读后质疑:读了这句话,你们有什么疑问吗?

这本书里有什么?(有字吗?有图画吗?)

读了这本书,我们会知道什么?

这本书有什么作用呢?

你们都是勤学好问的孩子,课文中的小朋友川川和你们一样,也提出了一连串的问题,想弄个明白,这就叫——刨根问底。

3.刨根问底什么是刨根问底?

4.齐读这4个词。课文写谁刨根问底?他问了哪些问题?请小朋友自己再读读1-12小节,用横线划出川川问的问题。

【设计意图识字学词是低段语文的重点,将这四个词串起学习,即落实了音的难点,又无痕地理解了词义,同时穿起了下个环节的学习。】

四、再读课文,读好川川的问题。

(一)请小朋友们自己读读1-12小节,用波浪线划出川川问的问题。

(二)读好川川的六个问题。

1.师:川川问了哪些问题?出示“叔叔,您在看什么?哪里有书啊?这上面有字吗?这上面有图画吗?这能说明什么呢?读了这本岩石书有什么用呢?”这六个问题。

2.小朋友,这些都是川川问叔叔的问题,我们要把它读出问的语气,自己试着像川川一样问一问。

(1)谁先来问第1句?第2句谁来问?书和啊在一起,咱们要注意读书哇,谁再来问?

(2)3、4、5三句谁来?

(3)第6句有点儿长,我们可以在这儿稍稍停顿。谁来问?

3.齐读问句。

4.师:川川为了弄清楚这本岩石书,向叔叔一连提了这六个问题。我们说,川川真爱刨根问底。大家再读读这个词语----刨根问底

【设计意图以人物对话为主要叙述方式是课文的一个特点,所以读好对话是本课的教学重点。读好对话,首先要读准这六个问句。这六个问句的教学我各有侧重,第1、2两句,指导学生读准“啊”的变音。第3、4、5三句最基本的问句能读准就好,第6句最长,最难读,指导学生读好停顿。这样,把朗读要落实到位。】

四、读好对话,感受“书”的神奇。

(一)再读课文,思考:叔叔是怎么回答的。

(二)读准对话

1.指名读川川和叔叔的话,检查学生是否读对叔叔的话。

2.同桌互读川川和叔叔的话。

【设计意图既检查学生是否找对叔叔的话,又为学生同桌互读做了示范,让学生亲密接触文本。】

(三)读好对话

“叔叔,您在干什么?”

“我在看书呢!”

“哪里有书啊?”

“岩石就是书啊!你看,这岩石一层一层的,不就像一册厚厚的书吗?”(1)这两组哪一桌来读?

(2)出示图片,理解一层一层的岩石就像一册厚厚的书,读好反问句“这岩石一层一层的,不就像一册厚厚的书吗?”

①我们来看这一层一层的岩石。这一层一层的岩石和一册厚厚的书哪儿像?

②那叔叔说的这句话,它的意思就是----?出示“岩石一层一层的,就像一册厚厚的书。”

③这两句话的意思是一样的,读好“这岩石一层一层的,不就像一册厚厚的书吗?”

【设计意图通读这一组对话的朗读,让学生明白岩石的形状很像一本书,体会叔叔用反问的语气更加肯定岩石就像一册厚厚的书,并以“册”为生发点,让学生有趣地学语文。】

2.出示第二组

“这上面有字吗?”

“有。你来看,这是雨点留下的脚印,叫雨痕;这是波浪的足迹,叫波痕;还有这些闪光的、透明的,是矿物。它们都是字呀!”

(1)学“脚印”、“足迹”、“雨痕”、“波痕”。

①脚印,在这句话中,跟脚印意思相近的词是----足迹。

②雨痕,波痕,雨痕是雨点留下的痕迹,波痕是波浪留下的痕迹,眼泪在脸上留下的痕迹是---,车轮在地上留下的痕迹是----刀留下的痕迹呢---

③图片理解雨痕、波痕。看图片,猜猜哪张是雨痕,哪张是波痕?为什么?

④图片理解矿物。什么是矿物?看图片。这些闪光的透明的都是矿物,读---矿物。岩石上的文字看起来这么有趣,读起来就更加有趣了。谁来读读。

(2)把这段话变一变:把“它们都是字呀!”置前,这段话变成:它们都是字呀!你来看,这是雨点留下的脚印,叫雨痕;这是波浪的足迹,叫波痕;还有这些闪光的、透明的,是矿物。

(3)_____________、和都是岩石上的字。谁还能这样说:岩石上的字指的是、和。

3.出示第三组

“这上面有图画吗?”

“有。你看,这儿有树叶,有贝壳,那儿还有一条小鱼哩!”

(1)岩石上的图画是怎么样的呢?图片欣赏岩石上的画。

(2)岩石上为什么会有这些图画呢?学习补充材料,明白岩石上的画就是化石。

(3)多么神奇的图画呀!我们一起来读读。

【设计意图通读这两组对话的朗读,让学生明白雨痕波痕矿物是岩石上的字,树叶、贝壳、小鱼等化石是岩石上的画,进一步认识岩石上有文字、图画,内容上也像一本厚厚的书,在这个理解体会过程,用补充图片、变换形式、拓展、化石的资料等方法,注重科普文章知识上的科学性,努力使对话丰厚,让学生学得有趣生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