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塌方处理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锣鼓洞隧道左洞塌方段处理方案
1、隧道工程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
粉质粘土、块石、角砾、强风化泥质板岩、弱风化泥质板岩,岩石极限抗压强度19MPa,受F7断层影响,岩层褶皱构造强烈,隧道地层出现挤压和压扭断层,节理裂隙发育,裂隙纵横交错,层理产状不规则,岩层风化严重,局部呈软弱夹层产出,岩石经开挖暴露后极易风化变软,若初噴砼不及时,开挖面常有掉块现象。
2、锣鼓洞隧道简介
锣鼓洞隧道位于竹溪县水坪镇。左线起讫桩号为ZK193+215~ZK194+600,长1385m;右线起讫桩号为YK193+210~YK194+600,长1390m;隧道最大埋深约228m。属鄂西中山-低山丘陵区,地貌为构造剥蚀低山-丘陵地貌和构造剥蚀中-低山地貌。地表水系发达,地下水较发育,分布不均匀。地表水和地下水水质较好,对混凝土无腐蚀性。隧道区属构造剥蚀侵蚀中低山地貌,海拔高程一般约为460.0~713.0,拟建隧道穿越一座山体,拟建隧道经过区域地表地形整体起伏较大,在隧道进口有岩堆发育,直径大于200m,高差20~30m,自然坡度30°左右,岩性为灰岩。隧道施工段属于XS5a衬砌类型,长100m。
3、塌方基本情况
锣鼓洞隧道左洞在施工过程中经中交二院监测单位预警,ZK193+276~300段短时间内有较大沉降,现场处理办法掌子面停工,并对ZK193+276~300段紧贴初期支护钢拱架进行临时支撑后,经监测围岩基本稳定,洞身位于强风化泥质板岩中,岩层极粉碎,岩体自稳能力极差,极易发生塌方,施工单位正在对下沉段进行返工换拱处理,已处理完成约9.6米,2011年2月26日晚8:20许,现场在对ZK193+281~281.6段换拱时,发生特大塌方冒顶事故,洞前位置ZK193+271.6,塌体竖直位置未知,地面塌坑长20米,宽18米,塌陷深度7米,洞身埋深约38米,塌方体积约1100立方米,二衬台车关在洞内,塌方发生时,所有人员已安全撤离。
4、塌方原因分析:
依据设计图纸判断,该塌方段为富水软弱断层破碎带,强风化泥质板岩,岩石风化强烈,节理裂隙极发育,岩体十分破碎。塌方段距洞口42m,属Ⅴ级围岩,初支后的砼表面有不规则裂缝,出现地下水渗漏较少,经监控量测结果表明围岩及初支有不稳定趋势,即围岩滑移力在不断加大,加之该段已经发生过较大的沉降,岩体蠕动变形过大,内应力破坏,岩体基本无自稳能力,由于换拱时断面暂时失去支撑力,最终失稳,岩体由下往上呈漏斗状迅速塌方至顶部。坍塌物均为松散块状泥质板岩,大部分块径在1~10cm,少量为10~35cm,塌方体现在仍处于未稳定状态,在地表现场观测,地表塌穴在不断向掌子面方向扩大。
附图片1 :锣鼓洞隧道洞顶地表塌坑
附图片2 :锣鼓洞隧道洞顶地表塌坑
附图片3:锣鼓洞隧道洞内塌体,已压毁台架
处理方案
塌方事故发生后,引起各方的领导高度重视,经过现场的勘察、分析后,均提出自己的方案,紧急处理(各方意见基本保持一致),事故处理归结有以下二种:
紧急处理:
1、立即对洞内塌方体进行堆积土袋形成反压,防止塌方体进一步扩大。
2、洞外塌方冒顶处立即拉上警戒线,并派专人24小时值班,防止行人及施工人员掉入坑内出现安全事故。同时洞内也设置警戒线,除抢险施工人员外其他闲杂人等不得入内。
3、洞外塌方冒顶处的深坑及周边全部立即采用防水材料覆盖处理,防止雨水渗入塌方体增加土体自重导致塌方继续扩大。同时在塌坑周边开挖环形临时截水沟,阻断和引排山体坡面流水。
事故处理:
治塌先治外,后内部,洞外采用小导管对塌坑进行注浆,喷砼封闭,挂钢筋网,后回填坑洞,浇筑10-15cm厚混凝土封闭坑洞即可,洞内采用CD法开挖。
1、山体注浆锚固为主,超前小导管侧壁导坑法开挖为辅。
1)对山体塌方极其已经明显开裂处进行地表整体注浆,充填岩体裂隙
并固结,改善岩体力学性能,提高岩体自稳能力,注浆材料用水泥:水玻璃:水=1:0.6:l的混合浆液,70~100钢花管,间距1.5m~3m布置。
2)注浆完毕后,待山体稳定后,方可进行洞身开挖,采用超前Φ42注浆注浆小导管L=5m@40cm,侧壁导坑法掘进,做到随挖随支。
2、大管棚注浆超前支护为主,超前注浆小导管侧壁导坑法开挖为辅。
1)在塌方段断面后退2米施做Ф108管棚,长度30米,环距40cm,仰角5°~7°,所注浆液采用:水泥:水玻璃:水=1:0.6:l的混合浆液,保证浆液在30 s内凝固,终浆压力2.5 MPa,结合现场情况,终浆压力可适当调整,但最大不超过3 MPa。.注浆量以实际注浆计算。
2)管棚施做完毕后,观测地表沉降数据稳定后,方可进行掌子面开挖,采用超前Φ42注浆注浆小导管L=5m@40cm,侧壁导坑法掘进,做到随挖随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