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课:一种重要的混合物

优质课:一种重要的混合物
优质课:一种重要的混合物

教学设计

《铝的重要化合物》教案

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二节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 ——铝的重要化合物 授课教师:授课时间:授课班级: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氧化铝和氢氧化铝的两性。 2.让学生学会在情景中发现问题,并通过实验解决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化学实验,了解重要物质的典型化学性质。 2.通过回顾、对比已有知识,构建新的知识体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氧化铝和氢氧化铝两性的学习,体会用辨证的观点看问题。 2.通过反思实验中的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教学重点 氧化铝和氢氧化铝的两性 (二)教学难点 氧化铝和氢氧化铝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 教学流程 核心问题活动素材 引课: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什么? 环节 1 氧化铝的主要化学性质 铝制餐具能否长时间存放酸性食物?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投影资料、图片 投影情境图片铝制餐具能否长时间 存放酸性食物? 请写出相关离子方程 式。 Al2O3+6H+=2Al3++ 3H2O; 2Al+6H+=2Al3++ 3H2↑ 介绍铝元素的基本情 况,引出课题。 介绍生活中见到的氧 化铝和氢氧化铝。 回顾初中知识、生活经 验。

核心问题活动素材 铝制餐具能否长时间存放碱性食物? 环节 2 氢氧化铝的主要化学性质 如何用给定的 药品制备Al(OH)3并验证其化学性 质? AlO2-溶液能否再转化生成 Al(OH)3?小结、拓展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学生分组实验 板书框图 投影图片 学生实验 演示实验 投影框图探究1:铝制餐具能否 存放碱性食物?布置 打磨、未打磨的铝片分 别与NaOH溶液反应。 完成对比实验,进行实 验交流。 学习氧化铝可以与氢 氧化钠溶液反应。 归纳1:Al、Al2O3与 Al3+、AlO2-间的联系。 说明Al2O3的两性。 拓展:自然界中Al2O3 将零散知识系统化、网 络化,形成框图1。 感受Al2O3在自然界中 的多样性。 制备实验:请学生根据 给出的药品制备两份 Al(OH)3。分析成功与 失败方案。 展示成功方案,写离子 方程式;分析失败方 案,引出Al(OH)3的化 学性质。 拓展实验:向AlO2-溶 液中滴加盐酸。归纳 Al(OH)3、Al3+与AlO2 -间的关系。 展示实验现象,写出相 关方程式。 反思上一步实验中出 现的“意外”现象。 归纳2:铝及其重要化 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 拓展2:介绍硫酸铝钾。 回顾课题,梳理知识。

铝及其化合物教案设计

《铝及其化合物》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Al的物理性质、明矾的净水作用。 2、掌握Al、Al2O3的化学性质; 3、学会Al(OH)3的制备和性质; 【教学重点】 Al2O3、Al(OH)3的两性 【突破方法】 立足初中所学知识及学生已掌握的有关概念和理论,按单质、氧化物、氢氧化物、盐的知识生长顺序来组织学习材料,运用推理、假设及实验探究验证的分析问题方法来学习物质的性质。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教学法 【教学过程】 【情景思考】 讲述“铝的故事”,视频展示铝在生产生活中的使用,引领学生进入铝的学习。 1、铝是一种色的金属,具有良好的性能,在自然界中的含量位居。 2、Al + HCl-;Al + CuSO4-。 3、铝原子结构示意图,推测其性质。 【实验探究】 探究一:对铝化学性质的探究 1、实验探究铝箔与氧气的反应 (1)预测反应现象,预测的依据是。 思考与实践:A、上述实验现象说明铝具有什么性能。 B、化学实验中,如何除去铝箔表面的氧化膜。 C、用处理过的铝箔重复上述实验,完成下表: 学与问:A、氧化铝是一种物质,是一种较好的材料,常用于制造和。

B、钠表面的氧化物和铝表面的氧化膜都是金属氧化物,对内层金属的保护作用一样吗? 学与问:铝在纯氧中或高温下可燃烧。铝除了能与氧气直接化合外,还能与氯气、硫等非金属直接化合。反应方程式为、。 2、实验探究铝与水的反应 (1)预测反应情况,预测的依据是。 思考与交流:A、为什么铝与沸水反应的速率比铝与NaOH溶液反应的速率慢。 B、运用双线桥标出铝与水和铝与NaOH溶液反应方程式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并指出氧化剂、还原剂分别是什么物质。 C、等量的铝分别与足量的盐酸和NaOH溶液反应,放出H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探究二:对氧化铝化学性质的探究 1、NaO是碱性氧化物,Al2O3呢? 思考与交流:(1)铝制餐具可用来蒸煮或长期存放酸性或碱性的食物吗?为什么?

高中化学《铝的重要化合物1》优质课教学设计、教案

《铝的重要化合物》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制备氢氧化铝,实现实验探究与创新意识的结合。 2.让学生在掌握氧化铝和氢氧化铝的主要性质及其应用过程中,学会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的统一。 二、教学重难点 化合物的两性、氢氧化铝的制备和“铝三角”转换。 三、教学方法 采用实验探究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运用:问题——实验事实——讨论——结论——应用这一模式进行。 四、教学过程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属于实验性比较强的课堂,同时这节课的氧化铝与氢氧化铝的两性等的形成比较抽象,有一定的难度。在本节课的设计中,不仅体现了“从生活中学习化学,将化学运用于生活”,同时注重学生设计实验能力培养及基础知识的落实。综合这些因素,在讲课前让学生自主预习并完成学案前置性作业,并提供了相应的预习提纲。导课时,我从图片中精美宝石和耐火材料的联系设问,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并进一步层层设问,引导学生学习了氧化铝。然后在讲到氢氧化铝时,先引导学生设计制备氢氧化铝的方案,并通过实验现象的不同,启发式教学让学生发现问题,思考并解决问题。接下来让学生将化学知识回归生活,再次回想铝的重要化合物在生活中运用。总体来说本节课内容量大,深度广,学生在掌握上有一定难度。所以以后上课时语言还要精炼和简洁及慢些,给予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以后教学中更要注意观察学生的表情进行适当的教学调整六、魅力展示 本节课符合当前化学教学理念,符合“开放课堂”的教学模式。在本节课中本着“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小组讨论并回答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上解放学生的头脑,使他们充分思考;解放学生的手脚,使他们主动探究;解放学生的时间,使他们从容学习;解放学生的空间,使他们更多的关注生活。课堂上所提问题具有较大开放性,比如在实验制取氢氧化铝时同一方案不同小组出现不同实验现象,让学生根据不同现象分析原因,调动学生积极思考。鼓励学生个性化的解读,形成发展个性、鼓励创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良 好课堂氛围。。

钠的重要化合物 优质课说课稿

高中化学优质课评比 说课案课题:<<钠的重要化合物>>

说课案 课题:<<钠的重要化合物>>课业类别:实验探究课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钠的重要化合物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有着重要的作用;在教学中也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通过学习加深对第一节钠知识的理解、应用、巩固和延伸,为铁、铝的化合物、非金属的学习奠定基础、提供思路、方法和理论模式,故本节教材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二)学生情况分析 高一学生对实验基本操作有了一定的了解,初步具备实验、观察、推理、分析、归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虽然对实验感兴趣,但却不一定能积极主动地实验、观察、思考、分析和探究。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可以合作探究、合作学习、对比分析问题。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钠的重要化合物的化学式、俗名、物理性质及其用途;了解焰色反应及其应用; ②掌握过氧化钠、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化学性质。 2、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实验,培养学生操作、观察、推理、分析和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体会科学探究、团结协作、相互交流的乐趣,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过氧化钠的化学性质。 难点: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 二、教法分析 根据本节课的知识内容和特点,我主要采用学生分组实验探究法。首先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其次是实验探究,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实验,教师演示实验;最后设置问题拓展,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和自学能力。 三、学法分析 小组合作探究观察分析现象 小组对比讨论分析归纳总结 综合运用知识巩固延伸拓展 四、过程设计 本节课的总体设计思路是: 分组合作学习:每个小组的成员人数包括(A—组长、B—操作员、C—观察员、D—记录员、E—交流员),各成员的职责:组长组织好小组成员积极参与课堂实验和讨论并交流,操作员负责完成实验,观察员负责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员负责记录相关实验现象和存在问题,交流员负责交流实验现象及成果。小组成员各负其责共同完成实验探究。 计分卡:问题回答正确的小组,老师发给红色的计分卡(用来记录发言最多的小组),最后取得计分卡最多的小组,老师将给予表扬和奖励。 按以下八个环节进行教学: 1.利用影片,引入新课 2.小组探究,归纳填表 3.拓展探究,培养能力 4.培养自学,获取新知 5.课堂小结,总结知识 6.课堂练习,巩固知识 7.布置作业,发散思维 8.板书投影,牢固记忆

幼儿园小班健康公开课教案《培养儿童良好的睡眠习惯》

幼儿园小班健康公开课教案《培养儿童良好的睡眠习惯》 设计意图: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非常重要,特别是针对小班幼儿尤为重要。这些小班新入园的幼儿,好多大哭大闹,来自各个不同的家庭, 在家中养成了各种各样的睡眠习惯。通过观察,有的幼儿习惯比较好,有的幼儿习惯睡觉时吃奶嘴的,有的幼儿睡觉时要妈妈或其他人搂着 睡的,有的幼儿晚上睡的晚、白天起得晚的,还有的幼儿有特别睡眠 习惯的,针对这一现象,我们设计了这一活动,让幼儿明白养成良好 的睡眠习惯非常重要,并了解正确的睡眠姿势和习惯。 活动目标: 1、明白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非常重要。 2、了解正确的睡眠姿势和习惯。 活动准备:课件或小猪、大象、老虎、小狗、小鹿木偶各一个, 幼儿每人一个玩具娃娃,摇篮曲音乐。 活动过程: 1、出示木偶,引起幼儿兴趣,教师讲述故事。 2、大象裁判请小朋友帮助评选火炬手。(讨论)提问:你认为谁 是形象最美的火炬手?为什么? (提示:小鹿是黑眼圈、小老虎是翘嘴巴、小狗是青紫色的嘴唇)讨论: ①他们今天的形象是怎样的?

②小鹿是黑眼圈、小老虎是翘嘴巴、小狗是青紫色的嘴唇是什么 原因?(先请幼儿猜想,后请小动物自己分析、讲一讲) 3、小结:小鹿闹闹昨天睡得晚了是黑眼圈不漂亮;小老虎皮皮睡 觉爱要奶嘴是翘嘴巴不漂亮;小狗豆豆睡觉爱趴着是青紫色的嘴唇不 漂亮。只有小猪睡觉姿势正确,还能做到早睡早起,形象最好、最漂亮,小猪白白就是这次森林运动会的火炬手了大家鼓掌表示祝贺。 4、讨论:睡觉应该注意什么。请小猪拜拜讲一讲正确的睡眠习惯。(睡觉时应右侧卧,并养成早睡早起的好习惯) 5、请小朋友哄小宝宝睡觉。(小朋友要将小宝宝背对自己,举起 小宝宝拿勺子的小手以区分左右。随着音乐唱起摇篮曲) 活动延伸:(游戏)请小朋友和小猪一起做火炬手传递火炬。 课后反思: 幼儿通过形象生动的故事以及讨论明白了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非 常重要,了解了正确的睡眠姿势和习惯。对于有不良睡眠习惯的幼儿 起到了教育意义。但是活动中幼儿亲身体验睡眠姿势的较少。 幼儿良好的睡眠习惯不是一天、两天可以养成的,它需要老师细心、耐心的指导。纠正幼儿不良睡眠习惯更是需要时间,并要老师和 家长共同来完成。因而今后我们这项工作要持之以恒坚持去做。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现自我——独一无二的你》教学设计、教案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独一无二的你》是初中一年级《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第八课《真诚的我悦纳自我》的第一课时。主要向学生展示了认识自我的重要性、我们应该全面客观的认识自我的态度和方法。并能在学会培养自信心,更好的展现自我。这堂课是初一新生学习学会认识自我、悦纳自我,也为后面情绪管理、生命教育等课题奠定基础。 教学目的 1.让学生从性格、气质、愿望等各方面正确认识、评价自己。 2.了解他人对自己的评价、能客观分析对自己不利的评价,冷静面对过高的评价。 3.明确自我认识的重要意义在于自我完善。 4.培养学生自信心,增强自我发展的能力。 5、培养感恩意识 重点、难点 1.重点:使学生能够正确认识自己、正确评价自己 2.难点:学生能够在正确认识自己的基础更好地完善自己,提高自信心。 教学准备: 图画纸、印泥、学生照片、生命账单纸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活动一:假设情景导入(猜猜他是谁?) 同学们在听到上课铃声后,在教室里坐好准备上课,可班里有四位同学迟到了,他们要“报告老师”请求进入教室。就四位同学报告声里,来听听他们是谁的声音? 同学们依次通过声音猜出了是谁。由此得出,每个人的声音都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导出本课主题。 出示心理导向(即教学目标) 活动二:温馨的六五班 问:实际上除了声音是独一无二的的,我们每个人还是哪些地方是独一无二的呢? 生:性格、习惯、外貌.....

师:我有是个手指头,有时候闲下来的时候就会看看它们,我发现自己的两个无名指的指纹是圈圈样的图案,和其它指头的非常不同。两个圈圈也不是一样的纹路的。总之我的十个指纹是不一样。那你们的一样吗?你和同桌的一样吗? 生:当然不一样。 师:指纹是胎儿出生前一个月左右时形成的,后来指纹一直不会变,即使因烫伤而新长在 皮肤上仍是原来的指纹。所以指纹是独一无二的。 问:指纹有哪些用途呢? 答:开指纹锁、办理身份证、通关等...... (适当补充) 师:老师给大家准备了印泥和画纸,我们每个小组为单位,每个组员都按下印泥,用各自 的指纹组成一幅画。 展示:找几个小组展示指纹作品,并给予适当评价 总结:虽然我们每个同学的指纹都不一样,但是却能组成一朵朵美丽的鲜花。就像我们般 的51 位同学,你们都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的,可我们却在今天组成了六五班这个温馨的大家庭,让我们感受到了集体的温暖和友爱。 谢谢独一无二的的你们来到我的身边。 活动三:别人眼睛里的我 班里有些同学很擅长模仿或者表演,哪位同学能来模仿班级内另一名同学的语言,行为动作,姿态等,其他同学猜一猜他模仿的是谁? (如果需要配合,也可以小组内的同学共同来演一演)生猜中后,让表演的同学说一说“为什么要这样模仿×××?你眼中的×××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提示生在回答的时候可以举一些生活中的小例子,来说明×××同学的优缺点,性格,气质等。问一问:×××同学,你认为他说的有道理吗?谈谈你的看法。(此处2-3 名同学为宜) 师生小结:看来,正确看待自己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正所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 在此山中。”要想正确看清自己就需要大家的帮助。 可是,在评价别人或者自己时,往往会出现这样一种现象? 演示:《白纸黑点与黑纸白点》的故事情节。 教师拿一张白纸一张黑纸走上讲台,先拿出了一张画有一个黑点的白纸,想一想:“同学们,你们看到了什么?”学生回答:“一个黑点”教师:“难道你们谁也没有看到这张白纸吗?眼光集中在黑点上,黑点会越来越大。生活中你们可不要这样啊!” 展示:老师又拿出一张黑纸,中间有一个白点。想一想:“同学们,你们又看到了什

高一化学必修一3.2《铝的重要化合物》-教学设计

3.2《铝的重要化合物》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分析 《铝的重要化合物》是新课标人教版化学1(必修)中第三章第二节的部分内容,是高中化学的基础知识。 教材在第一章《从实验学习化学》和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基础上,从第三章开始介绍具体的元素化合物的知识。在第二章的学习中,学生已掌握了物质的分类方法,这有利于学生从物质分类的角度了解本章内容编排体系。 本节教材主要通过六个方程式、两个实验、一个“学与问”、一个资料卡片来介绍了几种铝的重要化合物。 通过本节知识的学习既可以为前面所学的实验和理论知识补充感性认识材料,又可以为化学必修2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等理论知识的学习打下重要的基础,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在本节中,学生初步尝试从化学事实去探索物质的性质,再从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深化对物质性质的理解,从而使知识规律化、系统化、网络化。这种学习方式的过程和方法一经掌握,可以驾轻就熟地学习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的内容。同时还能使学生真正认识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改善人类的生活条件等方面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二、学情分析 1.学生的知识、技能的基础分析。 此次课针对的学生是高中初入学,刚刚学习完化学1(必修)中的第一章《从实验学习化学》,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已初步了解了从实验学化学的思想,巩固了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具有实验探究心理,能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完成实验;学习了分类法,能在分类思想的指导下学习氧化物、氢氧化物的有关性质;学习了氧化还原、离子反应、物质的量等基本概念,为本课学习奠定了一定的知识、技能和心理基础。但学生对实验现象分析能力、思维能力、探究能力有待进一步培养和提高。由于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了金属的初步知识,并且了解金属铝的致密氧化膜能阻止铝进一步与氧气反应,在教学中应多加考虑新旧知识的相互衔接。这节《铝的重要化合物》内容里并无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涉及也较少,所以,考虑将课的重点放到氢氧化铝的制备及两性的探究上,从学生的实验基础和对氢氧化铝的酸性的强烈好奇的心理角度来分析,应该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 2.学生认知心理特点及认知发展水平分析。 高一学生有很强的好奇心,尤其对化学实验充满期待和向往,因此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显得尤为重要。

铝的重要化合物教学设计

铝的重要化合物 教学设计 1.教学分析 (1)教材分析:铝的重要化合物是高一化学必修一第三章第二节的第二个框题,铝的化合物性质独特,是高考考查的重点,知识点多,反应多,图像多,涉及到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也多。学习金属化合物性质就要与金属活动顺序表联系起来,通过Al2O3和Al(OH)3的两性概念的形成,可以加深学生对金属活动性规律的认识,提高知识的理解层次。因此本节课既是对以往知识的加深又是对今后所学知识的铺垫,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2)学情分析:铝学生并不陌生,生活中有很多铝和铝合金制品,初中已学内容“铝合金应用、铝与氧气、盐酸的反应”,高中必修1铝单质内容是本节课的知识基础;“物质的分类”和“离子反应”给学生提供了学习本节内容的理论平台,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学生具备一定的氧化还原理论水平和通过一定的化学实验现象如颜色变化等进行物质鉴别的能力,也为探究式学习形成清晰思路提供了可能。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通过实验分析铝的氧化物的两性,铝的氢氧化物的化学性质及两性 ②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提升对金属活动性规律的认识深度。 (2)过程与方法:采用探究式学习方法,通过设计实验、观察分析实验现象,最终得出相应结论的过程学会与他人的合作与交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提升对金属活动性规律的认知深度,锻炼自己与他人沟通合作以及大胆置疑,勇于实践的科学探索精神。 3.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氧化铝、氢氧化铝的两性。 (2)教学难点:氧化铝、氢氧化铝的两性,铝及其化合物的转换关系 4.教学准备:多媒体、试管、长胶头滴管、Al2(SO4)3(溶液)、NaOH(溶液)、盐酸、氨水、铝片 5.课型:新授课 6.课时安排:1课时 7.教学方法:学生分组实验,对照讨论,归纳,总结 8、教学过程

我很重要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背诵课文最后三段。 2.读懂课文,感受生命的美丽和可贵,真正明白“我很重要”,树立自信、自强之心。 二、教学重难点: 2 三、课时安排:第二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引用名言,激趣导入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读名言能励志,使人心眼明亮。)送给孩子们三句名言 ★如果我看得远,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上。——牛顿 ★一个人的真正伟大之处就在于他能够认识到自己的渺小。——保罗 ★老是把自己当珍珠,就时常有怕被埋没的痛苦。把自己当泥土吧!让众人把你踩成路。——鲁藜 这三人之言有何共同之处是什么?;同时,我们也听惯了别人说“我不重要”了。(引入课题)但是,现在却有一位女作家勇敢地发出了“我很重要”的宣言。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听听她的呐喊吧。 (二)、初读感知,梳理脉络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思考:本课中贯穿全文的主线索是什么?作者从哪三个方面说明了“我很重要”? 2、我很重要的依据是什么?请以“我很重要,因为……”说一句或几句话。如: “我很重要,因为无论父母有多少儿女,我们都是独特的一个。”“我很重要,因为对于我的工作,我的事业,我是不可或缺的主宰。 (三)精读课文,品味语言 这篇文章的语言隽永而优美,哪些句子最触动你的心弦,哪些句子写得最精彩,请用波浪线勾出,读多读几遍,写下你的感悟。(可以从内容情感上谈,也可从修辞手法、句式、语言特色上谈。) 1、面对这无法承载的亲情我们还敢说我们不重要吗? 2、假如我不存在了,他们就空留一份慈爱,在风中蛛丝般无法附丽地飘荡。 用风中飘荡的蛛丝比喻失去孩子的父母的慈爱,给人一种孤独无依空虚寂寞之感。 3、假如我们先他们而去,他们的白发就会从日出垂到日暮,他们的泪水会使太平洋为之涨潮。 夸张,写出了失去子女的悲痛之情从而突出了我对于父母双亲的重要意义。读来令人动容 4、我的设想像珍珠一般散落在海滩上,等待着我们把它用金线穿起。

(完整版)钠镁及其化合物知识点

一、知识梳理 (一)钠 1.物理性质 银白色金属,质软,密度比水小钠的密度大于煤油小于水熔点低、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 2.化学性质 (1)与非金属单质的反应 ①Na与O2在点燃的条件下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2点燃Na2O2。 ②Na在常温下露置于空气中的化学方程式为:4Na+O2===2Na2O ③Na与S的反应为:2Na+S===Na2S (2)与水的反应 ①化学方程式为:2Na+2H2O===2NaOH+H2↑ ②实验现象 a.“浮”:将钠投入水中,钠浮在水面上。说明钠的密度比水小。 b.“熔”:钠熔化成小球。说明钠的熔点低,且该反应是放热反应。 c.“游”:小球在水面上四处游动。说明有气体生成。 d.“响”:有嘶嘶的响声。说明有气体产生且剧烈。 e.“红”:反应后的溶液能使酚酞变红。说明反应生成了碱。 (3)钠用于钛、锆、铌、钽等金属氯化物中置换出金属单质 例如:TiCl4+4Na 700~800℃Ti+4NaCl 3.钠的制取 电解熔融氯化钠 4.钠的保存 实验室中通常把少量钠保存在煤油中,目的是防止Na与空气中的O2和水蒸气发生反应。 (二)钠的几种重要化合物 1.氧化钠和过氧化钠 氧化钠(Na2O) 过氧化钠(Na2O2) 颜色状态白色固体淡黄色固体 电子式 氧化物类型碱性氧化物过氧化物

氧元素化合价-2 -1 阴阳离子数之比1∶2 1∶2 生成条件常温下加热或点燃金属钠 稳定性不稳定,可继续氧化稳定 跟水反应Na2O+H2O===2NaOH 2Na2O2+H2O===4NaOH+O2↑ 跟CO2反应Na2O+CO2===Na2CO32Na2O2+2CO2=== 2Na2CO3+O2 跟酸反应Na2O+2HCl===2NaCl+ H2O 2Na2O2+4HCl=== 4NaCl+2H2O+O2↑用途制NaOH,用途较少作供氧剂、氧化剂、漂白剂等 2.氢氧化钠 俗称:烧碱、火碱、苛性钠。 (1)主要物理性质:白色固体,易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而潮解,易溶解于水,并且放出大量的热量,有强腐蚀性。 (2)主要化学性质:为一元强碱,具有碱的通性。 3.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名称及化学式碳酸钠(Na2CO3) 碳酸氢钠(NaHCO3 俗名纯碱、苏打小苏打 颜色、状态白色粉末白色细小晶体 水溶性易溶于水可溶于水 与盐酸反应Na2CO3+2HCl === 2NaCl+H2O+CO2↑ NaHCO3+HCl ===NaCl+H2O+CO2↑ 热稳定性受热难分解 2NaHCO3Na2CO3+H2O+CO2↑ 与NaOH 不反应NaHCO3+NaOH===Na2CO3+H2O 与Ca(OH)2Na2CO3+Ca(OH)2=== CaCO3↓+ 2NaOH NaHCO3+Ca(OH)2===CaCO3↓+NaOH+H2O 或2NaHCO3+Ca(OH)2=CaCO3↓+Na2CO3+2H2O 相互转变(三)镁 1.镁的提取 海水Mg(OH)2MgCl2·6H2O Mg Cl2 MgCl2 加盐酸 浓缩结晶石灰乳脱水电解 贝壳CaO 煅烧水

《钠的重要化合物》教学设计

第二节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 第一课时钠的重要化合物 一、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Na2O2的重要的化学性质及其用途。 2、初步掌握Na2CO3与NaHCO3性质的相同与不同。 3、能够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Na2O和Na2O 2、Na2CO3和NaHCO3性质的探究和比较,培养学 生的实验意识和操作技能。 2、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 3、通过知识的比较、归纳,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获取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动手实验让学生体验化学的奇妙,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通过 实验,提高学生对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的认识。 2.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期望;培养学生认真细致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钠的化合物的性质 难点:Na2O2的性质及其相关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三、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对比法、归纳法、引导法

四、实验准备: 仪器:试管、胶塞、带导管的胶塞、酒精灯、火柴、坩埚钳、镊子、石棉网、木条、小烧杯、长导管、量筒、铁架台、三脚架 试剂:Na2O2、H2O、脱脂棉、可乐、Na2CO3、NaHCO3、酚酞、稀盐酸、澄清石灰水 五、教学设计: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教师表演小魔术】将一 小团脱脂棉伸入盛有可乐 的小烧杯中,没有明显变化,在脱脂棉中包入少量固体,再伸入小烧杯中,立即燃 烧起来。 【教师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钠的化合物。 【板书】 一、钠的重要化合物 1.氧化钠和过氧化钠: 【打出PPT】表1 观看 学生完成学案上的相关内容用小魔术激起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并引出本节课的内容。 引导学生注重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并渗透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

(完整版)《我很重要》教案

《我很重要》教案 一、导入 (播放癞蛤蟆想吃天鹅肉的视频) 看完这个视频大家有什么感受?通常,我们形容一个人异想天开,想得到自己能力以外的东西,都会用一个短语“癞蛤蟆想吃天鹅肉”来形容。可如今,癞蛤蟆也敢追求天鹅了,这是因为癞蛤蟆认识到了自己的可爱之处,正如刚才的视频里所说的,“虽然我外表不够潇洒,但我感情专一,而且温柔” (我很丑,但我很温柔),它认识到了自己在这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它的这一举动,改变了几个世纪以来人们的世俗观念,它用它单薄的生命向世界宣告了:我很重要。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一篇哲理性散文——《我很重要》。 二、作者简介 那么在学习这篇散文之前,我们先来看看究竟是怎样一位作家喊出了这样一句话。 著名作家王蒙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她的署名是阿咪、狂姐、原水爆或者荷兰豆,也许我早就读过她的作品了。然而她的名字是毕淑敏,这名字普通得如——对不起——任何一个街道妇女。毕淑敏,就是这样一个极普通的名字,却成就了极不普通的一生。下面我们就来具体了解一下。 毕淑敏 1952年出生于新疆,1969年,年仅17岁的她入伍,在西藏阿里高原部队当兵11年。1980年转业回北京。从事医学工作20年后,开始写作,共发表作品200余万字。从1987年发表处女作《昆仑殇》起,毕淑敏一方面以边疆高原生活为题材,创作了《补天石》、《阿里》、《君子于役》等"昆仑系列" 的作品;一方面毕淑敏十分关注都市人的生存状态与心理,写出了《女人之约》《生生不已》《预约死亡》等作品。 《红处方》是毕淑敏第一部长篇小说,而真正取得全国性声誉是在短篇小说《预约死亡》发表后,这篇作品被誉为:“新体验小说”的代表作,它以作者在临终医院的亲历为素材,对面对死亡的当事者及其身边人的内心进行了探索,十分精彩,大家有机会可以找来看看。 毕淑敏曾说:“每个人的历史如同嗜血的蚂蟥,紧紧地叮咬着我们的皮肤,随着我们转战天下。”11年的部队生活给她积累了宝贵的写作素材。处女作《昆仑殇》就是讲述昆仑防区部队进行军事拉练过程中发生的事。 毕淑敏在阿里高原当兵的时候,有一次部队拉练,穿越无人区,毕淑敏身背重负,行进60公里,还要翻越6000米的高山。下午4点,才走了一半路程,就再也走不动了。她决定自杀以结束痛苦。但出于生命的本能,毕淑敏最终没有跳下山崖。后来,遇到收容队,她被告之:如果不快点走,就会冻死在这个山上。最后,终于在朦胧的月光下,沉重而坚持的脚步把她带到了宿营地。 11年高原艰苦的生活使毕淑敏对生命有着特别的关注,“你一个人,你会觉得自己极其渺小,但是有时候会觉得自己是一个特别不容易的生灵。万物会围绕你旋转,因为它们都不能动。那山多伟大,但它不可以走,雪,它只能落在这儿。可是你是有能力的,你是有能量的,你可以去做你愿意做的事情。……我知道我一定会死,我一定会化成一个冰雪或者一个泥沙,这是毫无疑问的。我会觉得要珍惜这个生命,我要为自己创立一个信念出来。” 而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我很重要》这篇散文,也是从珍爱、重视生命的角度发出的感叹。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欣赏这篇文章。 三、课文解读 1、自己快速阅读全文,边读边思考两个问题。

铝的重要化合物教学案

第2课时铝的重要化合物 【新课导入】 氧化铝是一种高硬度的化合物,熔点为2 054℃,沸点为2 980℃,常用于制造耐火材料。 刚玉(corundum)的主要成分是α-氧化铝,硬度仅次于金刚石。红宝石、蓝宝石是含少量不同金属氧化物的优质刚玉。一般红宝石因含有少量铬元素而显红色,蓝宝石则因含少量铁和钛元素而显蓝色。 明矾(alum)是一种复盐(由两种或两种以上阳离子和一种阴离子组成的盐),化学式为 KAl(SO4)2·12H2O,是一种常见的净水剂。 明矾溶于水后发生电离: KAl(SO4)2===K++Al3++2SO2-4 电离出的Al3+和水反应生成Al(OH)3胶体 Al3++3H2O===Al(OH)3(胶体)+3H+ Al(OH)3胶体具有很强的吸附能力,它能凝聚水中的悬浮物并使之沉降,从而达到净水的目的。 由于铝在体内积累对人类健康有害,因此目前用于饮用水净化的含铝的净水剂已逐步被含铁的净水剂所取代。 【教材讲解】 一、复习回顾:回忆氧化钠(Na2O)的化学性质。 引入: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铝能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Al2O3,Na2O 和Al2O3都是金属氧化物,它们的化学性质是否完全相同呢? 二、新课教学 展示氧化铝样品,学生观察并描述其物理性质。 归纳整理并板书:铝的重要化合物

1.氧化铝 (1)物理性质:白色固体、坚硬。难溶于水,熔点高(俗名刚玉)。 用途:保护膜、耐火材料 实验探究:取一小块铝片分别放入盛有NaOH溶液和稀盐酸的试管中,观察实验现象。 学生观察、描述实验现象。 思考与交流:刚把铝片放入溶液中时,没有气泡生成,一段时间后,生成气泡的速率加快,请对这种现象作出合理的解释。 学生思考交流回答,教师补充。 归纳整理:这是因为开始时是表面的氧化铝先与酸和碱反应,然后才是铝和溶液反应。通过这个实验说明氧化铝既能与酸又能与强碱反应,与一般金属氧化物的性质不同。 学与练: ①写出氧化铝与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 ②对比氧化钠与氧化铝的性质,找出二者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归纳整理并板书: (2)化学性质:氧化铝的两性 与酸反应:Al2O3+6HCl=2AlCl3+3H2O(Al2O3+6H+=2Al3++3H2O) 与碱反应:Al2O3+2NaOH=2NaAlO2+H2O(Al2O3+2OH-=2AlO2-+H2O) 与Na2O的化学性质比较: ①Na2O能与水、CO2反应,Al2O3不能; ②Na2O 、Al2O3都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金属氧化物的通性),Al2O3又能与强碱反应(Al2O3的特性)。 实验探究:学生分组实验课本第58页实验3-7,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思考与交流:根据复分解反应原理及物质的溶解性分析生成的白色沉淀的成分,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离子方程式。 归纳整理并板书: 2.氢氧化铝 (1)制备:化学方程式:Al2(SO4)3+6NH3·H2O=2Al(OH)3↓+3(NH4)2SO4 离子方程式:Al3++3NH3·H2O=Al(OH)3↓+3NH4+ 实验探究:学生分组实验教材第58页实验3-8,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离子方程式。

部编人教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安全护我成长7生命最宝贵》优质课教学设计_2

部编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安全护我成长 7 生命最宝贵(第二课时) 爱护身体珍惜生命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家人的爱,体会生命的可贵,珍爱生命,热爱生活。 能力目标:能够感受父母的爱,体谅父母的辛苦,懂得爱护自己的生命和身体。 知识目标:增强对生命的美好感受与体验能力,懂得我很重要,生命最可贵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知道怎样做才是爱惜身体、珍惜生命的行为,懂得我很重要,生命最可贵的道理。 教学难点:认识到生命不可重来,学会爱惜自己的身体,有珍爱生命的意识。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 学生:预习。 教学过程: 一、体会“生命最宝贵”的意义 生命,是多么深邃的话题,它包含着人世间一切最极致的体验。世间万物,唯有生命最为珍贵,没有生命就没有一切。一粒种子,一只蚂蚁,都是一条小小的生命,而人类是具有最高智慧的生物。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同学们知道了我们每个人都是妈妈经过辛苦的十月怀胎带到这个世界上来的。在孕育和养育我们的过程中,爸爸妈妈倾注了无尽的关爱与呵护。因此,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都是来之不易的!我们要爱护自己的身体,珍惜自己的生命。 板书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探讨爱护身体,珍惜生命这一话题。 二、如何对待宝贵的生命 (一)不珍惜生命将面临悲剧 1、通过案例感受 如果不珍惜生命将会怎样呢?我们来看几个事例。 案例一:公路上将身体伸出车外的悲剧。 先出示第一幅图,猜猜他干什么去?再出示第二幅图,他想做的事还有可能实现吗?你从中受到怎样的启示? 这个小男孩因为好奇而丢了性命,还有一些人因为贪玩而受到伤害,我们一起来看看。 案例二:小孩玩火引发的悲剧。 师引导:你们以前玩过火吗?看了这个故事你们有什么想说的?玩火是多么危险啊,我们一定不能尝试。 2、小结:为什么生命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如此重要?因为生命对于我们每个人都只有一次。人最宝贵的是生命。失去生命,一切愿望将成为梦中的泡影。 生活中,类似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老师想送给大家几点安全建议,谁来给我们读一下?

时铝的重要化合物优秀教案

第三章《金属化合物》 第二节第二课时《铝地重要化合物》学案 教学目标: (1)通过探究实验认识铝地氧化物地两性,掌握铝地氢氧化物地制备及性质,提高学生对“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地科学”地认识,增强学生地实验意识、操作技能. (2)通过师生互动、学生互动,发挥学生地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学生个性、深化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务实求真地学习品质. (3)通过探究实验体验科学探究地艰辛与喜悦,感受化学世界地奇妙与和谐,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化学地兴趣. 教学重点 氢氧化铝地性质及其运用 教学难点 1、氧化铝地两性概念地建立 2、氢氧化铝地性质及其运用 教学过程 二、铝地氧化物 1.物理性质:白色粉末、难溶于水、熔点高、硬度大 [思考]:氧化铝难溶于水,能溶于酸吗?铝单质表层有致密地氧化膜,能溶于氢氧化钠溶液,这说明什么? 2.化学性质:氧化铝既能与盐酸反应,也能与碱溶液反应. [板书]: Al2O3 + 6HCl == 2AlCl3 + 3H2O 酸性条件下生成Al3+ Al2O3 + 2NaOH == 2NaAlO2 + H2O 碱性条件下生成AlO2- [思考]:离子反应方程式该如何书写呢? 一、铝地氢氧化物 1.氢氧化铝地制备 [分组讨论]

可选择实验药品:硫酸铝溶液、氨水、 氢氧化钠溶液 [确定实验方案]:⑴硫酸铝溶液、氨水 ⑵硫酸铝溶液、 氢氧化钠溶液 [实验操作]、[观察现象] [引导分析]: ①氢氧化铝地制备方法:用硫酸铝和氨水 ②氢氧化铝溶解于强碱,但不溶于弱碱 化学方程式:Al 2(SO 4)3 + 6 NH 3?H 2O = 2 Al(OH)3↓+3 (NH 4)2SO 4 Al 2(SO 4)3 + 6NaOH = 2Al(OH)3↓ + 3Na 2SO 4 Al(OH)3 + NaOH == NaAlO 2 + 2H 2O 2.氢氧化铝地性质 [实验探究]:取少量氢氧化铝沉淀,滴加盐酸 [观察现象]:沉淀溶解 化学方程式:Al(OH)3 + 3HCl == AlCl 3 + 3H 2O [板书]: 两性氢氧化物:既能与酸又能与碱发生反应地金属氢氧化物是两性氢氧化物. [小结]:氢氧化铝是两性氢氧化物. [练习]:下列物质中,既能与盐酸反应又能与NaOH 溶液反应地是( c ) ①NaHCO 3 ②Al ③Al 2O 3 ④ Al(OH)3⑤AlCl 3 ⑥CuO A 、 ②③④⑤ B. ①③④⑥ C. ①②③④ D.全部 [小结]:引出“铝三角”关系图 [用途]:由图片引入氢氧化铝在日常生活中地用途. ⑴用作胃药,可中和胃酸. Al Al 2O 3 Al(OH)3 AlO 2- Al 3+

《铝的重要化合物》教学设计(全国高中化学优质课大赛获奖案例)

《铝的重要化合物》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本节内容在教材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人教版化学必修一第三章第二节第二课时——《铝的重要化合物》。本节内容是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中铝相关知识的一部分,属于元素与化合物的知识,是中学化学基础知识,是学生了解多彩世界、体会化学魅力的主要途径;他为学生形成化学概念和理解化学理论提供了丰富的感性素材。本节包括钠、铝、铁的重要化合物三部分,是本书第一章——“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理念的生动体现,是第二章“物质分类、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知识的具体应用,同时也为必修二物质结构、元素周期表等理论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所以在整个教材体系中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在2018年的高考理综第7题中就有氢氧化铝用途的考察。 2.设计理念 化学是自然科学,以实验为基础。刚步入高中的学生不会运用科学思维进行分析思考,学习方法上习惯于死记硬背,实验探究的能力更是薄弱。为此,本节课的教学主要基于STSE教学思想,创设真实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运用化学方法解决相关问题的欲望;充分运用分组合作实验探究,层层推进,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逐步建立从生活走向化学,再由化学回馈社会的理念。 3. 教学目标 ①了解Al 2O 3 、Al(OH) 3 的物理性质,掌握Al 2 O 3 、Al(OH) 3 的化学性质,从而 理解两性氧化物、两性氢氧化物的概念。建构两性化合物的核心概念,为形成中学生化学元素观打下基础。 ②通过学生实验,探究掌握Al(OH) 3 的化学性质及其实验室制法,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发展科学探究的能力,同时使学生意识到,实验在化学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③了解Al 2O 3 、Al(OH) 3 的用途,通过了解他们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 意识到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价值;从而培养学生将单一的化学知识,延伸外扩到实际生活的能力。 4.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Al 2O 3 、Al(OH) 3 的化学性质、以及对两性物质概念的理解。 教学难点:Al(OH) 3的制取和Al(OH) 3 两性的理解。 二、学情分析

部编本《那一定会很好》优质课公开课教案

那一定会很好 【教学目标】 1.借助拼音,认识本课“缩、努、茎、吱、嘎、拆”等8个生字,在语境中,注意读准“背、骨”两个多音字。 2.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大树的语言,读出它期待的心情。 3.通过填写表格,感受大树从一粒种子到阳台上地板的历程,了解故事大意。 4.抓住“那一定会很好”在文中的意思,感受大树乐观、平和、愉快的心情。 5.通过小组讨论,比较本文与《去年的树》两篇童话的相同与不同点。感受童话中树的喜怒哀乐,想象丰富。 【重点难点】重点:了解故事内容,抓住“那一定会很好”,感受大树乐观、平和、愉快的心情。难点:对比阅读,比较本课与《去年的树》的相同与不同。【教学过程】 一、导入,认读字词 1.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童话故事,大家齐读课题:9 那一定会很好 2.检查词语:缩成努力根茎叶手推车吱嘎拆下来旧木料

3.提醒:你认为这些词语中哪个字不好读,能给大家讲一讲吗?出示图“茎”这就是植物的“茎”部分,注意读音读一声。 4.练习用词语说话。 二、整体感知 1.字音大家都正确了,相信课文大家一定会读的更好,请几位同学跟老师一起接读课文。 2.这是我们接触的第三篇略读课文,让我们一起看看这篇课文给我们提出了哪些阅读的要求呢?(出示阅读要求)默读课文,想一想,从一粒种子到阳台上的木地板,它经历了一段怎样的历程?比较一下,这篇课文和《去年的树》有哪些相同和不同。 3.这段话给我们提出了几个问题啊?先来看看第一个问题,默读课文,想一想,从一粒种都经历了一段怎样的历程?有的同学想好了,有的同学还需要再思考一下。大家看,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就应该(师画)对,一边读一边想,下面就请同学们根据老师的阅读提示,我们一起来思考这个问题。(1.默读课文,画出种子变化的关键词语。2.填写表格,完成自学记录卡。 3.与同桌讲一讲,种子的这段历程。) 4.哪位同学能看着学习记录卡说说种子的这段变化历程。

铝的重要化合物教学设计

铝的重要化合物 一、教学内容分析 《铝的重要化合物》是新课标人教版化学1(必修)中第三章第二节的部分内容,是高中化学的基础知识。 教材在第一章《从实验学习化学》和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基础上,从第三章开始介绍具体的元素化合物的知识。在第二章的学习中,学生已掌握了物质的分类方法,这有利于学生从物质分类的角度了解本章内容编排体系。 本节教材主要通过六个方程式、两个实验、一个“学与问”、一个资料卡片来介绍了几种铝的重要化合物。 通过本节知识的学习既可以为前面所学的实验和理论知识补充感性认识材料,又可以为化学必修2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等理论知识的学习打下重要的基础,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在本节中,学生初步尝试从化学事实去探索物质的性质,再从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深化对物质性质的理解,从而使知识规律化、系统化、网络化。这种学习方式的过程和方法一经掌握,可以驾轻就熟地学习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的内容。同时还能使学生真正认识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改善人类的生活条件等方面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二、学情分析 1.学生的知识、技能的基础分析。 此次课针对的学生是高中初入学,刚刚学习完化学1(必修)中的第一章《从实验学习化学》,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已初步了解了从实验学化学的思想,巩固了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具有实验探究心理,能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完成实验;学习了分类法,能在分类思想的指导下学习氧化物、氢氧化物的有关性

质;学习了氧化还原、离子反应、物质的量等基本概念,为本课学习奠定了一定的知识、技能和心理基础。但学生对实验现象分析能力、思维能力、探究能力有待进一步培养和提高。由于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了金属的初步知识,并且了解金属铝的致密氧化膜能阻止铝进一步与氧气反应,在教学中应多加考虑新旧知识的相互衔接。这节《铝的重要化合物》内容里并无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涉及也较少,所以,考虑将课的重点放到氢氧化铝的制备及两性的探究上,从学生的实验基础和对氢氧化铝的酸性的强烈好奇的心理角度来分析,应该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 2.学生认知心理特点及认知发展水平分析。 高一学生有很强的好奇心,尤其对化学实验充满期待和向往,因此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显得尤为重要。 三、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教材分析、教学对象分析和课标中的三个维度的课程目标,设计本课的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掌握氢氧化铝的两性。 2.掌握实验室制取氢氧化铝的方法。 3.掌握氧化铝的两性。 4.思考铝离子的实验室鉴定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学习判断两性化合物的方法,并运用到设计实验中去。 2.通过运用分类、比较、归纳的方法学习铝的重要化合物的性质,使学生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