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露消毒丹的临床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真传一刻】第212期:孙健-甘露消毒丹的临床应用
讲者简介
孙健,主治医师,医学博士,民革党员。
自幼习医,后师从南征教授、刘景源教授、周丽雅教授。
现担任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传统诊疗医院科教科主任、针灸科主任。
社会兼职有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青年中医培养工作委员会理事、药膳食疗专业委员会理事、吉林省针灸学会针药结合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等。
孙健医生在临床中坚持“以体质为本、以胃气为重、以运气为参”的治疗原则,注重色脉合参,循规前哲,应乎气候方土体质,法古而不泥古,强调治病求本,详别病情、细别标本。
将温病“卫气营血辨证”理论与“六经辨证”理论相结合,治疗肾脏疾病、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甲状腺疾病、慢性胃肠炎及息肉、顽固性咳嗽、抑郁症、顽固性失眠、眩晕、心脏病、胁痛、风湿痹痛等内科疑难杂病,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中医家推荐
甘露消毒丹是治疗湿瘟时疫的主方,但是它仅仅只用于治疗温病吗?孙健老师认为学习方剂要了解其制方背景,明白制方思路,深挖立方本指,这样就可以扩大方子的应用范围。
文中孙健老师分享了学习甘露消毒丹的心得,并以临床案例有力地告诉我们,温病方也能治杂病。
■温馨提示:本文约11612字,阅读大概需20分钟。
宜泡一壶清茶,慢品。
▽ 传讲拾录▽
我今天要讲的是学习甘露消毒丹的一点心得。
咱们中医里面有一个证叫做湿热证,在外感内伤都会发生,而治疗湿热证的方子有很多,比如说甘露消毒丹、三仁汤、霍朴夏苓汤、龙胆泻肝汤等等,都是在临床中非常常用的。
今天咱们就讲一讲治疗湿热证的一个重要方剂——甘露消毒丹。
甘露消毒丹:飞滑石十五两,淡芩十两,茵陈十一两,藿香四两,连翘四两,石菖蒲六两,白蔻四两,薄荷四两,木通五两,射干四两,川贝母五两。
托名的叶天士著作
讲这个方子,我内心的压力还是比较大的,因为这是叶天士的方子。
一般一个医生叫“神医”已经很厉害了,而叶天士被誉为“天医”,一般讲上工是十全九,而叶天士被称为“十全之医”。
叶天士出来之后,就衍生出来一个很尴尬的问题,很多医书都卖不出去了,必须托名叶天士才能卖出去,所以说现在很多叶天士的著作也是托名的。
当然了,也有一些托名的医家,最后自己又发表一个声明,说这本书是我写的,不是叶天士写的,所以说现在我把这个冠名权要回来。
比如说陈念祖(即陈修园),在《医学三字经》、《医学实在易》、《医学从众录》凡例的第一条都是“是书前曾托名叶天士,今特收回”,包括《十药神书》,陈修园加的“此叶天士家传秘本”,主要的目的
就是为了这本书好卖,也可见叶天士的名望有多大。
还有很多书,比如说《本草经解》,现在也写的是作者叶天士,其实是姚球的一个著作。
叶天士的很多方子,经过吴鞠通《温病条辨》里进行加减化裁,冠上了方名之后,大家都耳熟能详,比如说桑菊饮。
但是也有很多方子没有被冠上名,后来因为行之有效,也耳熟能详了,比如说养胃汤,咱们也叫叶氏养胃汤,《温病条辨》里面还有一个叫益胃汤的方子,也类似。
甘露消毒丹这个方子出现的比较晚,一直到被王孟英《温热经纬》收录了之后,才广泛的应用到临床。
之前的《方剂学》中都把这个方子的出处写成《温热经纬》,但《温热经纬》后面写着天士,就是说这个方子是叶天士的。
现在的《方剂学》改了,写着甘露消毒丹出自于《医效秘传》,其实这也是托名叶天士的书,现在外面卖的《医效秘传》,作者写的就是叶天士。
咱们今天不探讨这个问题,主要探讨一下这个方子的应用。
制方思路:识证、立法、用方
现在咱们中医有一个方证派,“有是证用是方”,中医传承了几千年,汇总下来有很多很多的方子,从张仲景、阮河南、张苗、靳绍……,再到往后的《千金》《外台》,那都是铺天盖地的经方,现在还出版了一本书叫《十万金方》,方子就更多了,所以说咱们有可能在这些方子里,挖掘出来一个比较有效的,甚至效如桴鼓的方剂,应用到临床中去。
但是毕竟人的大脑不是电脑,很难筛选出来有效的方剂,有的时候就需要大家组织个方子,再应用到临床中去。
那如何才能让咱们组的方子,在临床中看病的时候,还很有效呢?这就需要一个制方的思路:第一是识证,第二是立法,第三个才是用方。
这个也不是我说的,是《临证指南医案》里的话。
《临证指南医案》凡例里提到:“医道在乎识证、立法、用方,此为三大关键。
一有草率,不堪为司命。
往往有证既识矣,却立不出好法者,或法既立矣,却用不出至当不易好方者,此谓学业不全。
然三者之中,识证尤为紧要,若法与方,只在平日看书多记,如学者记诵之功,至于识证,须多参古圣先贤之精义,由博返约,临证方能有卓然定见,若识证不明,开口动手便错矣。
……”
作为一个医生,主要任务就是过这“三关”,第一关是识证,第二关是立法,第三关是组方。
证不明,这个病人就看不好;那如果你证识明白了,有可能你立不出来一个好法,那你这个病效果也不理想;有的时候证也明了,法也立好,但是你拟不出一个好方,那效果也是不理想。
所以说识证、立法、组方这一条线是咱们必须经过的。
那么叶天士在创制这个甘露消毒丹的时候是怎么想的?为什么要创立出这么一个方子来?根据他创方的这个思路,我们再想一想,现在要应用甘露消毒丹,应该怎么去应用?
甘露消毒丹立方背景
首先,看一下立方的背景。
这个背景在清代魏玉璜(也叫魏之琇)的《续名医类案》里面有一个明确的记载。
魏之琇大家也应该都听说过,很多人因为创立一个很有名的方子而流传千古,魏之琇就是其中非常典型的代表,因为他创立了一个叫“一贯煎”的方子。
这个
方子是治疗阴虚肝郁的,好多阴虚肝郁的萎缩性胃炎是非常难治的,而一贯煎能起到一个很好的治疗效果,现代也有很多相关的论文,所以说这个方剂出来之后,广受推崇。
至于《续名医类案》,很多人可能没读过。
换句话说,就是知道这本书的人有很多,随便翻翻的也很多,但认真读过这本书的人,我相信没多少人。
在它里面记载了叶天士创立甘露消毒丹的这么一个背景。
《续名医类案》卷五·疫:
雍正癸丑,疫气流行,抚吴使者属叶天士制方救之。
叶曰:时毒疠气必应司天,癸丑湿土气化运行,后天太阳寒水,湿寒合德,挟中运之火,流行气交,阳光不治,疫气大行。
故凡人之脾胃虚者,乃应其疠气,邪从口鼻皮毛而入,病从湿化者,发热,目黄,胸满,丹疹,泄泻,当察其舌色,或淡白或舌心干焦者,湿犹在气分,甘露消毒丹治之。
咱们看病的时候,首先你得抓住这个病。
得了这个病是什么样的天时岁气,还有患者是什么样的体质。
“必先岁气,无伐天和”,这是《黄帝内经》教导咱们中医人的。
《续名医类案》说雍正癸丑年间瘟疫大规模的流行,那个时候虽然也是个太平时代,但是因为天时的一个变化,爆发了一场大的瘟疫。
大家知道一个瘟疫的出现是什么样子,“皆相染易”,对不对?死亡率是极高的。
比如说在欧洲中世
纪的时候,鼠疫、霍乱死亡了很多很多的人,使欧洲的人口下降了将近一半。
当时好多人就聚在了一起,来躲避这个瘟疫,与外界隔绝,把自己给隔离起来。
有一本名著,叫《十日谈》,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写出来的。
欧洲爆发了大规模的瘟疫之后,人们自己把自己隔离了起来,隔离起来没有意思,一人讲一个故事,讲了十天,所以说叫《十日谈》,与但丁的《神曲》齐名,被誉为“人曲”。
其实中医很多时候的发展也都与瘟疫是相对应的。
比如说张仲景为什么写《伤寒杂病论》?当时“其死亡者,三分有二,伤寒十居其七”,“家家有位尸之痛,室室有号泣之哀”。
李东垣为什么出名呢?当时有一个大头天行,大头瘟。
再往后吴又可为什么写《温疫论》?也是因为瘟疫大规模的流行,《大明劫》大家都看过。
瘟疫大规模流行之后,最着急的是谁?当然是领导,对吧?“雍正癸丑,疫气流行,抚吴使者属叶天士制方救之”。
吴是江苏吴地,江苏的巡抚就要找一个人来应对这场瘟疫,谁呢?叶天士。
为什么?叶天士就是苏州人,而且太有名了。
《清史稿》记载,“大江南北,言医者辄以桂为宗”,什么意思?大江南北,只要说医学了,都要以叶桂为宗。
有这样的人物,这里有瘟疫了,首先就要想到他。
所以说这就是甘露消毒丹的立方背景。
这首方剂诞生出来的原因很简单,就是要应对瘟疫。
甘露消毒丹立方本指
立方本指的“指”应该是指向性的“指”,指向的这个本质。
这个名词也不是我创立的,大家看《内外伤辨惑论》,李东垣在每一个方子下面都会写上“立方本指”,就是说他创立这个方子是怎么想的,不是随随便便捏合几个药就是一个方子。
现在咱们有很多方子,有些
也很有名,但是没有名的居多一些,为什么?因为这些方子立方的指向性不明确。
叶天士是根据这次癸丑大疫的天时岁气加上症状表现立方的。
“时毒厉气,必应司天”,就是得了一个病,尤其是这种带传染性的急性的病,肯定与天时的变化有关。
“癸丑太阴湿土气化运行,后天太阳寒水”,癸丑之岁是什么样子?岁火不及,寒乃大行,客气是太阴
湿土司天,太阳寒水在泉,这一年的岁气是寒与湿为主。
“湿寒合德,挟中运之火,流行气交,阳光不治,疫气大行”,阳气给湿寒郁住了,流行起来成为大疫。
气交者人居之,“凡人之脾胃虚者,乃应其疠气”,不是说这次瘟疫来了大家都会得病,什么样的人容易?正气
不足,脾胃弱的人。
“邪从口鼻皮毛而入”,这是一个病变的转变过程。
“病从湿化者,发热,目黄,胸满,丹疹,泄泻”,什么症状呢?发热,目黄;寒湿凝结在上,胸阳不振造起胸满;中运之火内逼,入营入血,逼血外出,发为丹疹;寒水凝结在下,小肠泌别清浊的功能失常,引起泄泻。
“当察其舌色,或淡白或舌心干焦者,湿犹在气分,甘露消毒丹治之”,还得查他的舌头,或淡白或舌心干焦。
你看这
个地方就与咱们平常学的不一样,这个方子我也比较常用,当时看了很多的文献,都讲这个舌苔要黄、要腻,但叶天士不是,他讲的是“或白或淡,舌心干焦者”,舌心干焦,没有水汽,不是那种白腻苔,这时候是“湿犹在气分”,还在气分。
湿在气分的时候,用甘露消毒丹。
那这个病能不能入血?也能入血。
入血的话,用什么方?用的是神犀丹。
这也是一个非常常用的方,是叶天士的一个名方。
《医效秘传》:“……若壮热旬日不解,神昏谵语,斑疹,当察其舌,绛干光圆硬,津涸液枯,寒从火化,邪已入营矣,用神犀丹。
”
神犀丹:
犀尖六两,生地一斤熬膏,香八两熬膏,连翘十两,黄芩六两,板蓝根九两,银花一斤,金汁十两,元参七两,花粉四两,石菖蒲六两,紫草四两。
即用生地、香、金汁捣丸,每丸重三钱,开水送下。
那么效果怎么样?有没有效果?有效果。
据文献记载,这“雍正癸丑,疫气流行,抚吴使者属先生制此方”,叶天士创立这个方子之后,“全活甚众,时人比之普济消毒饮云”,就是当时的同行都说,这就是一个普济消毒饮啊,这个方法太好了。
普济消毒饮大家都知道,李东垣的成名方,治的是太和二年的时候爆发的一个大头瘟,当时呢也是说“服即愈”,也就是说服了普济消毒饮的患者大头瘟都好了。
那当时的人把甘露消毒丹比做普济消毒饮,就意味着他们吃了这个甘露消毒丹之后也都好了。
所以咱们就有研究这个方子的必要,否则
的话你说的再好,方子组得再好,不太好使也不行。
关于这个立方,还有一个就是地域的问题。
这地方插一句题外话,开始的时候让我来讲温病,底气有点不足,按理说我在东北行医,这边温病少是不是?应该是南方温病多,南方是温病学的大本营。
但后来我就比较有信心,为什么?以前上海有一个名医,我就不提姓
名了,民国时期在上海是非常有名的,共和国成立之后组建了一个中国中医研究院,征召全国名医入京,他当时就响应号召入京了,走
之前说,在上海这个地方我治疗感冒都用麻黄汤,去北京那就更好了,伤寒的大本营。
大家喜欢读医书就知道,古代的很多医书都说南
方没有正伤寒,仲景制麻黄桂枝要用于北方,所以南方的一些大夫不敢用麻黄,用什么呢?加味香苏散这样一类的方子,但是这个名医
在上海就敢用麻黄。
其实在他之前上海有一个医生叫曹家达(曹颖甫)就喜欢用麻黄,不仅喜欢用,而且还喜欢批评那些不敢用麻黄的
大夫。
这个名医去了北京之后,发现北京的大夫都用银翘散,只要感冒来了,就用银翘散。
后来他发现在北京用银翘散效果也非常好,
于是从此也就改用银翘散了,这件事就记载在他的经验集里。
由此可见,好多时候喜好用某些方子可能是一个地域性的问题。
甘露消毒丹组方架构
我们看一下这个组方的一个架构。
不是方解,方解讲究个君臣佐使,这里谈的是一个架构,为啥要组出来这么一个方子?一个方子要想在临床上好使,很多时候不是说辨证准就行,不单纯说我辨出个寒,辨出个热来,你组出来的这个方子得符合中医组方的原则,符
合你所想的东西。
比如说画画,要画一个教学楼,你脑子中要有一个完完全全的教学楼形象,虽然画的时候不见得能画出来,也有可能
画的不好看、不漂亮,想的与做的不一定是一致的,但是所想的一定是要完全的、完美的。
要让一个方子好使,这个方子的架构也必须
是完美的,不完美那效果就不太理想。
可惜的是,咱们建国之后这么多年,被大家认可的名方有几个?没几个。
二仙汤算一个,天麻钩
藤饮算一个,过敏煎也勉强算一个,这都是建国之后的方子,有些也都收录进咱们的《方剂学》。
其他的大都是名老中医经验方,什么
高血压方、胃炎1号之类的,多是自己的学生用,全国影响不太大。
这个甘露消毒丹是十一味中药组成,基本上都是灵动之品,非常灵动的,不呆板。
王海藏讲他老师李东垣和刘河间的一个区别:李东垣组方依准的是脏气法时,根据天时气候变化的升降浮沉来加减用药,你看他的书里面有的是风生升的药,有的是热浮长的、燥降收的,是吧?就是依准四时来变化;刘河间讲的是“推陈致新,不使少有怫郁”。
一般而言,苦寒是败胃的,那为什么有的人用寒凉药治的
特别好?因为他们用的都是灵动之品,或者说这个方子组进去之后,使这些药变得灵动起来。
否则的话,在中焦这个地方肯定难受,苦
寒败胃啊,时间久了,患者吃的没有精神头,脾胃坏了,那还要怎么好?
甘露消毒丹这个方子十一味药都是灵动之品,具有清解外邪、调畅中焦、泄痢下浊的作用,能够恢复气机的离入出合。
各个温病学派的一些大家,他们组方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叫做“运枢机,通经络”,所有的方子都是很轻灵的。
这个方子吃下去之后绝对不是死的,
不会在一个地方待着不走,都是要转起来,要动起来。
大家想一想,银翘散是不是?桑菊饮是不是?绝对不是说这个药进去待在那个地方,像一块冰吃进去了,然后冰的心疼,冰的胃疼,冰的胃肠都很难受?进去就要旋转,有灵动之力,能够恢复气机的离入出合。
根据叶天士的创立甘露消毒丹的本旨,我个人把这些药大体分为三类。
第一类,就是燥湿利水类。
为什么要燥湿利水?因为“气交,阳光不治”,怎么办呢?要通阳吧?大家都知道,“通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那不得燥湿利水?你不利水怎么通阳?咱们讲“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无外乎就是水火的相生相胜。
《医宗金鉴》中说“明诸水火相胜义,化寒变热理何难”,就是说水火是相生相胜的。
“通阳不在温”,你一直在温,吃的满脸包,阳气该不宣腾还不宣腾,“而在利小便”,所以说用的是滑石、茵陈跟黄芩。
滑石利水渗湿,通利三焦;茵陈清泻太阳,也有一个利水的作用;黄芩泻少阳,因为这个疠气“挟中运之火”,所以必须要泻少阳。
第二类,就是温燥醒脾类。
叶天士是怎么说的?“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
太阴湿土,得阳始运。
”太阴是湿土,得阳始运,不管脾胃怎么样,咱们在治疗的时候一定要用一些香燥的、刚的药来运化。
“脾阳式微,不能运布气机,非温通焉能宣达”,这都是叶天士的原话。
我们从这些原话里面,来考虑他是如何组方,如何用这个方法的。
这个方用的是白豆蔻、石菖蒲、藿香,能够悦脾以和中、行气以散结。
什么样的药有悦脾的作用?芳香的,脾最喜欢的就是香的东西。
咱们刚才讲的一个背景,寒湿在外面,阳气郁结在中,气机不畅达,这个时候有痞满,一般有湿的病,湿热或者湿温之类的,都有一个脘痞,也就是痞满,所以用这三个药来宣透一下,稍微启一下脾的气机,让脾动起来。
这三个药是中间的,主要的目的就是在于辅助前几个药来通阳。
第三类,就是透邪散结类。
为什么要透邪散结?这也是因为温病学的一个病因学说。
瘟疫,是感受了什么邪气?疠气。
感受了疠气之后,首先要直接把它给驱邪,“驱邪为第一要义”。
清初三大家之一的喻嘉言就讲,温病怎么治?不管怎么治,上焦中焦下焦,最后都要兼以解毒。
你不解除这个病邪,治疗就隔了一层,不透彻,不深入,就有点欠缺,不完美。
所以在创制本方的时候,叶天士从太阴湿土气化的运行,后天的太阳寒水,寒湿和德这些方面来立法组方,邪从口鼻而入,那怎么办?散出去。
肌腠是什么?“三焦通汇元真之处”,外邪侵袭肌腠,让三焦失司,那么气与水的运行就会失常,这个时候解散外在的邪气必不可少。
如果不解散外在的邪气,三焦不能恢复,那气与水的通道就不能打开,气与水的通道打不开,气机就很难扭转。
就好像热水片,你加足了水,也安好了,锅炉房的热水也够……但是你的管堵了,它也热不了。
所以这个方用川贝、射干散从口鼻而入的邪气,连翘、薄荷解散凝固在皮毛的邪气,木通助君药通利水道,宣解郁阳。
这些药是上中下兼顾,就是上焦中焦下焦都有了,外中内同调,在外的有了,在中间的、在内的也有,并且一直以脾胃为主,不管用什么药,既要健脾益胃,同时还不能伤及脾胃,这就体现了叶天士高超的制方技巧,以及对药物的驾驭能力,也与他开始的立方本指遥相呼应。
立方的时候他知道得这个病的人都是脾胃虚弱的,用药一方面把寒与湿散开,使挟着中运的火清掉,一方面使脾胃运化快,气交宣通,人体的阳气可以周流,面面俱到。
甘露消毒丹临床应用
下面咱们说一说这个方子临床的应用。
关于本方的主证,叶天士说是“发热目黄,胸满,丹疹,泄泻”,之所以说这个,原因很简单,因为当时爆发的瘟疫,主要表现就是这些症状。
咱们在临床的时候,一定要把握住它的核心病机,第一是脾胃虚弱,第二是寒湿,有寒有湿,凝固在外。
王士雄《温热经纬》卷5:“此治湿温时疫之主方也……温湿蒸腾,更加烈日之暑,烁石流金,人在气交之中,口鼻吸受其气,留而不去,乃成湿温疫疠之病,而为发热倦怠,胸闷腹胀,肢酸咽肿,斑疹身黄,颐肿口渴,溺赤便闭,吐泻疟痢,淋浊疮疡等证。
但看病人舌苔淡白,或厚腻,或干黄者,是暑湿热疫之邪尚在气分,悉以此丹治之立效,并主水土不服诸病。
”
这个方子也是王孟英《温热经纬》里治疗湿瘟时疫的一个主方,他讲“《六元正纪》:五运分步,每年春分后十三日交二运”,按照五运六气,第二运是火,对应徵,所以说“天乃渐温”,“芒种后十日交三运”,这个时候是宫,土旺,“地乃渐湿,温湿蒸腾,更加烈日之暑,铄石流金,人在气交之中,口鼻吸受其气,留而不去,乃成湿瘟疫疠病”。
发病的症状是什么?一个是发热倦怠,就是浑身没有劲。
现在治疗倦怠,很多时候咱们是从什么来考虑的?健脾除湿。
还有就是补气,用黄芪人参白术,补中益气汤这样的。
另外补益气阴的多一些,比如生脉散,用人参麦冬五味子。
这些都是我们临床上比较常见的
一些治疗方法。
但是叶天士又提出来一个新的方法,就是甘露消毒丹,没有一类补益的药,但是能够帮助解决倦怠,包括胸闷,腹胀,
肢酸,咽喉肿痛等症状。
咽喉是一个门户,温邪上受,自口鼻而入,侵袭进来的时候,第一个关隘就是咽喉。
所以说好多小孩体质弱容易感受温邪,从口鼻吸收进来,扁桃体就会肿大。
西医治的时候有的时候要切除掉扁桃腺,但是切了之后有很多的后遗症,比如感冒变得更加频繁,整个气
管都会变得敏感,天气变化的时候总会觉得吸气到胸腔气管异常敏感,容易诱发气管、支气管的一些疾病。
还有一个症状,尿赤便秘,因为中有热。
那么这里又有一个方法,除湿法治疗便秘。
其实大家有的时候看到一些临床医生在治疗便秘的时候,喜欢用一个药——白术。
为什么白术能够治便秘?湿邪困脾,白术燥湿。
湿邪是困脾,不是脾不动,是像条绳子似的把脾困住了,或者说把脾放到了一个小笼子里面,用湿气这种膜把它给包住了,脾不运动了,脾不升则胃不降,胃不往下降了,气不往下顺了,
肯定有便秘。
前一堂课曹然老师就讲到,白术放在药斗子里面,其它的药都给吸干,这是一个很常见的现象,我建议大家都去药房里抓
药看一看,白术能通便,就因为能够燥这个湿。
我们不要对现在治疗便秘的气秘、血秘、虚秘、实秘、冷秘、热秘等等给框架住了,在
治疗脾湿症状的时候,用甘露消毒丹法也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也是一条思路。
另外,往往我们还用这个药治疗水土不服。
治疗水土不服有一个方,大家都知道,叫藿香正气散,这个地方又有一个甘露消毒丹,它也是治疗水土不服的一个很好方法,大家可以试一下。
而且它比藿香正气水好喝。
病例分享
最后讲几个病例,然后结束今天的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