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立教育目的的依据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教育学原理导论作业7——试论确立教育目的的依据
安奉媛
历史上出现的不同的教育目的论证明教育目的具有强烈的主观性,教育目的的确定首先要反映一定的价值取向和教育理想。

但是教育目的的主观性又以客观性为在在的前提,恰当的教育目的的制定又必须考虑到社会发展的现实和要求,依据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

所以确定教育目的的基本依据可以概括为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

(一)确定教育目的的主观依据
从主观方面来看,教育目的首先是教育活动中人的价值选择。

人们在考虑教育目的时往往会受其哲学观念、人性假设和理想人格等观念和价值取向的影响。

哲学观念影响教育目的的设定。

柏拉图认为理性的培养是教育目的论的核心;而经验主义哲学家洛克认为教育目的应当是培养人对外在环境的兴趣,包括接受人与人之间的影响,从而形成他所谓的“绅士”;中国古代认为教育的根本目的就在于教学生领悟宇宙和人生的根本,从而从根本上修身养性。

教育目的的确定还要受到思想家们或制定教育目的者的人性假设的影响。

中国古代的性善论者孟子认为,教育目的无非是要让人将失掉的善心找回来,恢复人的本性并且发扬光大;主张性恶论的荀子则认为教育应当使人云性而起伪;古代基督教思想家们曾经由原罪说引申出必须对儿童采取严厉的态度,以去除他们身上的“撒旦”的结论;卢梭则认为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求得儿童顺其自然的发展。

教育目的的设定会受到主体有关理想人格之观念的影响。

在中国古代教育思想史上,从大的文化系统看,
佛教倡导与世无争的佛陀人格,道教塑造了长生久视的神仙世界,儒家则大力倡导成仁取义的圣贤人格。

对于中国古代的学者而言,其修身或学问的总目标就只能是成圣成贤。

在西方,卢梭所主张的自然发展的人,洛克的“绅士”,杜威所谓的民主社会的公民等,也都寄托了他们对于理想人格的向往。

在社会主义国家,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全面发展的人格理想是教育目的确定的重要依据。

(二)确定教育目的的客观依据
1、教育目的的确立首先要符合社会政治经济的需要
2、教育目的属社会意识形态范畴,与社会政治经济有着直接的制约关系。

教育目的作为统治阶级人才标准的集中体现,一个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具有什么样的政治倾向和思想意识,需要哪些类型与规格的劳动力,都集中地反映在所制定的教育目的上。

在阶级社会中,统治阶级的教育目的又首先表现为要符合统治阶级或执政党的利益和需要。

由此可以说,有什么性质的社会政治经济,便会有什么性质的教育目的。

不同社会、不同阶级、不同政党的人才标准不同,教育目的便会有所不同。

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教育目的,其内容和要求可能因时代和国家的不同有所不同,但他们都有着共同的特点:专制的社会决定了教育的专制,统治阶级对教育的独享以培养本阶级的继承人,剥夺被统治阶级子弟的受教育权以达到愚民的目的。

资本主义倡导教育的民主与公平,但教育中渗透资本主义天堂论的目的亦明显地体现为教育要为培养具有心甘情愿为资本主义发展奉献终生的人服务。

所有这些都是社会政治经济需要对教育目的直接制约的结果。

从规律的角度说,一个社会办教育以培养本阶级需要的各种人才,
这也是一件理所当然的事情,一个占统治地位的政治集团确立一个违反本阶级需要的教育目的,这种反常规的事恐怕在任何一个社会都是不存在的。

3、教育目的的确立还要反映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4、教育目的的确立直接受制于政治统治集团的主观意志,但根本上看,则必须反映客观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实际需要,是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基本原理在教育目的上的具体体现。

不同社会、不同时代,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不同,对人才规格、类型和标准的需要不同,教育目的的具体内容便有所不同。

封建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很低,教育目的主要指向社会的统治人才。

资本主义是生产力和科学技术飞跃发展的时代,科学技术在生产中的广泛应用使得社会对劳动者教育程度的要求越来越高。

同时,社会化的大生产也要求人们加强协作。

由此,资本主义的教育目的就不仅仅是培养统治阶级的继承人,还包括培养大批的合格劳动力。

例如日本的教育目的,基于社会的改革开放和现代信息技术发展导致的人类空间变小,在教育目的中提出要培养“国际事务中的日本人”。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教育目的的具体内容在表述上几经变化,但贯穿在教育目的中的主导思想是始终如一的,即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中国目前最大的任务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我们的教育就是要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的各类人才。

5、教育目的的确立还要符合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需要
6、从教育的基本规律来说,一个国家的教育目的一要符合社会发
展的需要和可能;二要符合人的身心发展的需要和可能,应是上述两种需要与两种可能的有机统一。

教育目的所以必须符合人的身心发展的需要和可能,是因为教育服务的直接对象是受教育者,教育是首先通过培养人进而服务社会的。

正如俄国着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的那样,“如果教育学希望从一切方面去教育人,那么就必须首先从一切方面去了解人”。

7、教育目的的确立主要符合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规律,具体体现在:①教育目的的确立要符合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程度。

教育目的作为一种发展指向,必须考虑教育对象能够实现的可能性。

②要符合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变化。

科学技术发展的不同时代给予了学生以不同的信息量和发展程度,今天的学生与二十五年前的学生相比其发展潜能就有着很大的区别。

③要符合不同类别的教育对象的不同需要。

小学生、中学生、高中生、大学生与职业技术教育的学生等他们的需要不同,教育目的便应有所区别。

(确定教育目的的依据
一、受一定社会的政治制度所制约
二、受生产力发展水平所制约
三、还要依据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规律
〈社会本位论、个人本位论、辨证统一论〉
四、还受到一定社会的教育思想和文化传统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