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前预设令课堂更精彩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前预设令课堂更精彩

预设与生成是精彩的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并非井水不犯河水或是水火不容,而是水乳交融、和谐共生。生成,离不开科学的预设,单纯依靠开放和生成,缺乏精心的准备和必要的预设,课堂教学会变得无序、失控和自由化,使师生生命力得不到高效发挥。

一、精心预设,为生成起航

根据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和课程实施的基本要求,课改背景下的教学预设应是基于“生成”的预设,如何预设我有以下几点看法:一是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统一的目标具体落实到教学环节中去,进行整体布局和设计;二是怎样促使学习方式的改变,怎么使学生的学习具有自主、合作、探究的性质,何以使学生主动、积极、充分地发展从而实现课堂的“生成”;三是教师改变教学方式,形成新的教学行为,充分显示自身教学的优势、个性和创造性。

二、即时引领,催化课堂生成

叶澜说:“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我们不能拘泥于预设的教案不放,而是要在课堂教学中即时引领,促进课堂的动态生成。

(一)创设情景促进生成

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文章的语言文字中感悟、生成、表达,

善于和部分先悟的学生一同创设情境,带领全体学生走近课文中所提供的艺术形象或具体画面,启发学生的形象思维,唤起他们的想象、联想,令学生的心神沿着作者的潜思暗构的运思路向,进入作品的情境之中,产生出如闻其声、如见其貌、如历其境的艺术之感,达到“神与物游,心与理合”的那种境界,实现读者与作者情感上的和谐共振。

(二)在对话中促进生成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关于文本的对话应当是平等、互动的过程。

(三)在质疑中促进生成

质疑既是学生主动求知、主动学习的生动体现,也是培养学生创新品质的重要途径。例:教《小熊住山洞》一文时,学生读到“一年又一年,他们没有砍树造房子,一直住在山洞里”时,突然一个学生说道:“爸爸带我旅游时去过山洞,里面很黑又很闷,住在里面很难受的。”我面对学生的困惑,提出疑问:“是啊,那么黑那么闷的山洞里小熊一家怎么能住了一年又一年而不砍树造房子呢?”于是引出了精彩的话题:“因为树是有生命的,砍了树,它的生命也就没有了。”“因为砍了树,树林里的动物失去了家园就无法在这里生存下去了。”我接过话题:“所以,动物们都送来了一束束鲜花,这时它们会说些什么?”……教师因为及时捕捉课堂上的信息,并使之成为有效的动态生成资源,所以课堂上便充满了生机活力。

(四)捕捉信息、顺势引导促进生成。

课堂生成性资源,稍纵即逝。学生跟文本对话,提出了一些令人意想不到的问题,教师如果能够及时捕捉一些有用的问题,顺势引导,

课堂将会精彩纷呈。例如有位老师在上《秋姑娘的信》时,在检查复习之后安排了一个质疑环节:这节课,小朋友们还想知道些什么?一个小朋友问道:“老师,我想知道秋姑娘是用什么笔给大雁、青蛙、小松鼠和山村孩子写信的?”另一位小朋友问:“老师,我想知道秋姑娘到底是人还是神仙?”老师及时抓住这两朵智慧的火花,生发开去,创设情境让小朋友们在读书过程中表演、想象、对话从而使他们明白:真情、爱心、关怀就是秋姑娘手中的笔,秋姑娘是善良、美好的化身。虽然这是一次小小的意外,但它对于鲜活的课堂来说是非常正常的,因为课堂活动是具有鲜活生命力的活动,它不是封闭的、预设的,而是开放的。

三、寻求预设与生成的动态平衡

课堂教学应该是预设与生成的同构共建,融为一体,这要求我们应当为生成去寻求灵活的预设,让预设去促进有效的生成,那么怎样才能让预设与生成实现零距离而融为一体呢?

(一)在预设中给生成留足空间

教学预设是必要的,因为教学首先是一个有目标、有计划的活动,教师必须在课前对自己的教学任务有一个清晰、理性的思考与安排,但同时这种预设是有弹性、有留白的预设。

(二)适时调整,促进预设与生成的融合

课堂的不可测因素很多,预设在实施中常会遇到意外,或是预设超越学生认识能力,学生力不从心;或是预设未曾顾及学生认识特点,学生不感兴趣;或是预设滞后于学生实际水平,课堂教学缺乏张力。课堂上出现了意料之外的情况,只要不是故意的调皮捣蛋,一般都有生成的价值(在特定情况,甚至调皮捣蛋也是教育资源)。例如:在教学《乌鸦喝水》这则寓言时,通过老师的启发,大部分学生都形成了乌鸦真聪明,通过投石子,终于喝到了水的共识!突然,有一位男孩提出了异议──乌鸦“不一定”喝到水!一语惊人,其他同学哗然。老师及时抓住这一问题说:“你为何这样说?”“因为石子会把水淹没!”老师又引导说:“你怎么知道的?”“昨天我和弟弟玩过了,他的瓶里装的水多,投进石子后,水满到了瓶口;我的瓶里装的水少,石子反而把水淹没了。只有瓶里有大半瓶水的时候,乌鸦才能喝到水。而书中只说瓶里有半瓶水,若是小半瓶的话,乌鸦就喝不到水了。”“真聪明!”老师摸着他圆圆的小脑袋,由衷地赞道,“今天你使我学到了许多知识,谢谢你,小老师!”孩子终于自豪地笑了,神采中更多了一份自信。教室中响起一片掌声。

总之,预设是为了更好地生成,只有在精心预设的基础上,才能针对教学实际进行灵活调适,追求动态生长,从而让课堂在预设与生成的融合中精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