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与图形”教学的思考.ppt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画图:小学阶段对学生画图的要求并不高,
主要是让学生会画线、画角、平面图形及简 单的立体图形。教学中,不仅要求学生掌握 正确的画法,而且要让学生说出简要的依据, 以巩固学生对所学几何图形特征的认识。画 图的过程就是再现特征的过程。
识图:感知积累到一定程度才能形成表象,
而表象的再现是识别图形的依据(识图可以 检验表象是否形成),学生只有掌握了图形 的基本特征,才能正确分辨各种图形的本质 区别。
新课程背景下“空间与图形” 教学的思考
•姓 名 •单 位
刘延革 崇文教育研修学院
2020年4月26日
教师问题:
•为什么学生周长和面积公式老混?体积 和表面知识分不清?
•计算无盖箱子的表面积时,为什么总是 找不准哪个面不算?
•原来图形的认识基本上是从“平面到立体”, 现在是从“立体到平面再到立体”,这样变 化的原因是什么?
什么是空间观念?
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在 人脑中的表象就称为空间观念。
1980年北京市小学毕业和升学考试中的 一道几何题目:“有一个长方体,长5尺,宽 和高都是3尺,它的体积是( ),棱长之和 是( )”。根据全市抽样统计,第一问绝 大多数都对,第二问答对率仅31.9%。许多学 生不知道长方体有12条棱,或者不知道12条 棱有几组,每组有什么特点,根本原因没有 形成长方体的表象。
3
哪组是互相垂直?哪组是互相平行?
分别从正面、左面、上面看下列立体图形,得到
的平面图形都一样的是(
)。
教学建议
1.加强特征认识促表象的形成 2.数形结合培养空间识别能力(方向、远近、大小)
“数形结合”就是在研究数学问题时, 由数思形、见形思数、数形结合考虑问题的 一种思想方法。是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结合。
图形的认识(简单几何形体)
编排特点:从整体到局部再到整体
立体图形的辨认(直观)——平面图形 的辨认(直观)——角——点、线(平行、 垂直)——平面图形的特征(刻画)——立 体图形的特征(刻画)
图形与变换(平移、旋转和wenku.baidu.com称)
认识现象——设计图案——感受联系
图形与位置
辨认方向(东南西北); 确定物体位置(用数对表示); 描述路线图。
长期以来,关于“几何”的课程内容和 目标,在小学阶段主要侧重于长度、面积和 体积的计算,较少涉及三维空间的内容,使 学生的空间观念、空间想像力未能得到很好 的发展。
然而,空间与人类的生存和居住紧密 相关,了解、探索和把握空间,能使孩子 更好的生存、活动和成长。空间观念是创 新精神所需要的基本要素,没有空间观念 基本上谈不上发明创造。
我国初二学生数学成绩普遍出现下降的 现象,高中生学习立体几何时的困难,也都 与空间观念薄弱有很大的关系。因此,从宏 观到微观,从当前到长远,从小培养学生空 间观念是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标准》将以往的“几何”拓展为“空间 与图形”,是对我国传统数学课程内容的一次 重大变革。“空间与图形”主要研究现实世界 中的物体和几何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 及其变换,它是人们更好的认识和描述生活空 间并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
教学建议:
1.加强特征的认识促形成表象 2.数形结合培养空间识别能力 3.在图形的转换中培养想象力
空间想象力是空间观念的核心能力,是 富有创造性的一种能力,要形成空间想象力 需要一个艰苦的过程。教学中通过一些灵活 的、巧妙的、富有吸引力的问题来激发学生 的学习兴趣。
了解空间观念的特点;
认识空间观念的意义;
——了解生活的空间,解决问题 ——利用直观来思考,启发创造 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图形的度量
度量工具、度量方法、度量单位、 单位换算及周长、面积、积的计算。
从内容目标上看:
•使学生获得有关线、角、简单平面图形和 立体图形的知觉映象;
•使学生能建立有关长度、面积或体积等的 基本概念;
•能够对不太远的物体间的方位、距离和大 小有较正确的估计;
•能从较复杂图形中辨别有各种特征的图形。
•为什么要把中学几何的东西下放到小学? 学生热热闹闹操作了半天,还不如到中 学一下子就学会了。
•“东西南北”、“平移、旋转、轴对称”等 应该在社会课或美术课中学习,为什么 要在数学课上学?
•学生对能用公式直接解决的问题正确率 比较高,而对需要一些想象的问题正确 率就比较低,这怎么办?
教育价值:
“空间与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空间观念主要表现在:
• 能由实物的形状想象出几何图形,由几何 图形想象出实物的形状,进行几何体与其 三视图、展开图之间的转化;
• 能根据条件做出立体模型或画出图形;
• 能从较复杂的图形中分解出基本图形;
• 能描述实物或几何图形的运动和变化;
• 能采用适当的方式描述物体间的位置关系;
• 能运用图形形象地描述问题,利用直观来进 行思考。
教材变化:
小学阶段的教材削弱了单纯的平面图形 周长、面积、体积等的计算,增加了图形变
换、位置的确定等内容。其目的是为了使学 生更好地认识、理解和把握自己赖以生存的 空间,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
图形的认识 图形性质及度量 —— 图形与变换
图形与坐标 图形的测量
按四条线索展开,均衡地安排在三个 学段中,教学目标逐段递进。
教学建议:
1.加强特征认识促表象的形成 从前感知过的东西在头脑中再现的形
象叫表象。 特征是对图形直观形象的概括,所以
对特征的准确把握就有利于表象的形成。
在几何教学中,很多老师不注意在探索 图形特征的过程上下功夫,而是马上进入到 图形周长、面积、体积等的计算的原因: (1)不了解几何教学的主体目标是什么。 (2)不了解特征的认识在其它知识学习中
的支撑作用。
几何 ≠ 计算
如何准确把握图形特征呢?
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主动的并
有思维参与的知觉过程。观察作为感知活动 中最为直观的方法之一,是形成表象的主要 途径。所以,认识几何形体的特征观察是基 础。
明确要求,避免盲目观察
学习方法,提高观察效率
循序渐进,进行深入观察
观察时要多种感官参与,如学生通过用手 触摸、用眼去看、用身体的其它器官去感受, 把视听觉、触觉、运动觉等协同利用起来,强 有力地促进心理活动的内化,从而掌握图形的 特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