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性房室旁道的体表心电图定位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右侧游离壁显性旁道
1.V1导联QRS形态呈rS形。
2.胸前导联R/S移行,偏后间隔旁道移行多发生在 V1-V2。 而偏前间隔者移行多发生在V2导联之后,多数在 V3 导 联R/S<1 ,
3.I、aVL导联δ波全部为正向。
右后侧壁显性旁道
1.V1导联δ波直立、呈rS形态。 2.胸前导联R/S移行生在V2导联或V1~V2导联。
4. 右前侧壁、右侧壁及右后侧壁旁道:分别指三尖环 9:30 ~ 12:00, 8:30~9:00和6:00~8:30处旁道。
左侧旁道在房室环上的分布
1.左前间隔位于左和右前纤维三角之间主动脉瓣环和二尖瓣环连接 处,此处二尖瓣瓣环下无心室肌,多数学者认为该部位无房室旁 道。
2.左中间隔与右中间隔对应,此区旁道分布极少。
1.V1导联QRS形态呈QS或rS形。 2.胸前导联R/S移行较早,多发生在V1-V2导联。 3.后间隔旁道若V1导联δ波正向和(或)V1导联QRS呈R或 Rs 型时,多数在左束支阻滞时 VA 间期延长,属左后间 隔旁道。 4.V1 导联 δ 波呈负向或在等电位线者多数在左束支阻滞时 无VA间期延长,属右后间隔旁道。
或负向,V1导联R/S<1。对确定为右侧旁道者,若V1导联
δ波正向则为右侧游离壁旁道,若V1导联δ波为负向或位于
等电位线则为间隔部位旁道。
右前间隔显性旁道
1.V1导联QRS形态呈QS形(个别病例为rS形)。 2.胸前导联R/S移行发生较晚,多发生在V3导联之后。 3. aVF导联δ波正向、QRS电 轴>0。
右中间隔旁道
1.V1 导联 QRS 形态呈 QS 或 rS 型,胸前导联 R/S 移行发生比 右前间隔旁道早,一般在V2前后导联。
2.V1导联δ波呈负向或位于等电位线,V2导联δ波几乎全部 为正向。 3.Ⅰ、Ⅱ、 aVL导联δ波正向。 4.Ⅲ、 aVF导联δ波呈负向或位于等电位线。
右后间隔显性旁道
旁道在房室环上的分区
将房室环分为12个区:
1.右侧(三尖瓣环)6个区,包括:右前间隔(RPS)、右 中间(RMS)、右后间隔(RPS)、右前侧壁(RAL)、 右侧壁(RL)和右后侧壁(RPL)。
Hale Waihona Puke Baidu
2.左侧(二尖瓣环)6个区,包括:左前间隔(LAS)、左 中间隔(LMS)、左后间隔(LPS)、左后侧壁 (LPL)、左侧壁(LL)和左前侧壁(LAL)。
定 义
显性房室旁道的心电图表现称为预激综合征 (Wolff-Parkinson-White Syndrome,WPW综合 征),包括:短P-R间期(≤0.12秒)、QRS波起始 部δ波及QRS波呈宽QRS综合波(≥0.12秒)形态 。
δ波极性确定
1.静息状态下记录 12导联体表心电图,具有预激特征的 QRS综合波 的起始40ms规定为δ波。
2.如果在某导联初始40ms向量直立则为正向δ波,表示为(+)。
3.如果初始40ms向量倒置向下偏离基线则为负向波,表示为(-)。 4.等电位线δ波表示为(± ),指与有明确预激导联同步记录的某 一导联 QRS 综合δ 波,在预激时无可见 δ波(位于基线)或 δ 波起 始偏离基线,但在QRS开始之前又回到了基线。
3.aVF 导联 δ 波及 QRS 波多为正向,少数 δ 波也可呈等电位 线, Ⅱ导联δ波及QRS波全为正向。
左中间隔显性旁道
1.V1导联δ波均为正向,且多数在V1导联R/S>1 2.I、aVL导联δ波直立。 3.预激程度较小时V1导联R/S<1 ,这时易与右侧 显性旁道混淆,若I、aVL导联δ波呈负向或位于 等电位线,即 使V1导联呈rS形 。也可诊断为左 侧显性旁道。
3.aVF及Ⅱ导联δ波负向或呈等电位线。
右侧壁显性旁道
1.V1导联波直立、QRS呈rS形态。 2.胸前导联R/S移行比右后侧壁旁道略晚。
3. aVF导联δ波多数位于等电位线,也可呈负向, Ⅱ导联δ波直立。
右前侧壁显性旁道
1.V1导联波直立、QRS呈rS形态。 2.胸前导联R/S移行比右侧壁旁道晚,多在V3导联之后。
胸前导联QRS移行
冠状面上QRS移行指胸前导联R/S比例的变化,一 般情况下右侧显性旁道V1导联呈rS或QS形态,当 V1以后某胸前导联R/S=1时,规定该导联为移行 导联。若某导联R/S<1,而下一个导联R/S>1,则 规定QRS移行发生在这两个导联之间。一般情况下 右侧显性旁道越偏向后间隔部位,移行发生越早 。
3.左后间隔指自冠状窦开口至冠状窦口内1.5cm区域。 4.左后侧壁指沿二尖瓣环距冠状口1.5~3.0cm区域。 5.左侧壁指沿二尖瓣环距冠状窦口3.0~5.5cm区域。 6.左前侧壁指沿二尖瓣环距冠状窦口5.5cm以远。
不同位置旁道体表心电图表现
右侧显性旁道
I、aVL导联均为正向δ波,V1导联δ波可呈正向、等电位线
左后间隔显性旁道
1.V1导联δ波正向、QRS波呈Rs、R、rSr或rsr形。 2.I、aVL导联δ波及QRS主波均向上,Ⅱ、Ⅲ, aVF导联δ波 负向或位于等电位线。 3. V1导联QRS综合波呈rsr形(即“M”形) ,对左后间隔显 性旁道诊断的准确性很高 。
左侧游离壁旁道
1.划分为左后侧壁、左侧壁和左前侧壁。 2.从左后侧壁到左前壁,I、aVL导联δ波逐渐由正向和位于等电位线 变为负向,离冠状窦口越远,负向δ波越明显,即I、aVL导联q波 越深。 3.aVL导联出现负向波(q波)早于I导联,同一份心电图aVL导联出 现负向δ波 (q波)大于Ⅰ导联。 4.左后侧壁显性avF导联δ波也位于等电位线。 5.左侧壁显性旁道aVF导联δ波多为正向。I、aVL导联δ波负向。 6.左前侧壁显性旁道aVF导联波正向,I、aVL导联QRS形态多呈QS 形态,δ波负向。
右侧旁道沿房室环的分区
1.前间隔旁道:位于最大希氏电位记录部位偏右游离壁侧和偏中间 隔侧不超过5mm的旁道,或旁道部位能同时记录到可分辩出希氏 束电位处的旁道,又称为希氏束旁旁道( Para-Hisian accesory pathway)。
2.右后间隔旁道:指位于冠状窦口上缘到三尖瓣环最低点(6点)之 间的旁道, 3.右中间隔旁道:指位于右前与右后间隔之间的旁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