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力转移》PPT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MP是TP上点的切线的斜率。
Q
TPL
拐点
O Q O
L
L MPL
图1 农业剩余劳动力
美国经济学家拉尼斯(G.Ranis)和 美籍台湾学者费景汉发展了刘易斯 “二元经济理论”,他们将边际产量 为零的劳动力称为“多余的劳动力” (redundant labor),指出农业中 还存在边际产出大于零、但是小于平 均消费水平的劳动力,这部分劳动力 也是剩余的。
2,工业化与城市化的相互关系
工业化和城市化是一对“伴侣”。
工业化是城市化的“发动机”——工业化引致 人口和生产力向城市聚集 城市化是工业化的“推进器”——城市为工业 提供规模和廉价的基础设施服务
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同步发展”: ——钱纳里和塞尔昆“多国发展模型”
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不协调
运用发展经济学的“二元经济理论”,分析 农业剩余劳动力界定和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
一、二元经济理论
1954年,美国经济学家刘易斯(William Lewis)发表《无限供给下的经济发展》一 文,提出“二元经济理论”。 刘易斯开创了对不发达经济的二元结构分 析,是发展经济学的开拓者。1979年,刘 易斯获诺贝尔经济学奖。
说明“无限劳动供给”
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迅速,劳动力丰富,新增 劳动力以“自然就业”的形式进入生产。然而, 传统农业部门没有资本,土地也有限,根据边 际生产率递减原理,有一部分劳动力的边际生 产率低至零,即所谓“零值劳动力”(图1中 的L2L3),这部分劳动力是多余的。
总产量曲线(TP)与边际产量曲线(MP)
二元经济模型Leabharlann Baidu图2)
二、工业化与城市化
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过程就是工业部门成长的过 程,工业部门的存在带动城市的发展,换言之,农 业剩余劳动力转移是与工业和城市的发展相伴而行 的,这就引申出工业化和城市化。
1,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基本含义
工业化:现代工业部门发展壮大,在经济 结构中居于主导地位的过程。一般用工 业产值占GDP的比重(工业化率)衡量。 城市化:在工业化过程中,人口向城市转 移和集中的过程。一般用城市人口占总 人口比重(城市化率)衡量。
他们的解释,在传统社会,农村劳动力以 “自然就业”的方式就业,不管有多少剩 余劳动力,生存规律决定了全体成员共同 分享劳动产品,一般只能维持生存,即所 谓“最低生存费用” ,这是一种“不变的 制度工资”(constant institutional wage)。一部分农业劳动力的边际生产率虽 然大于零,但是小于最低生存费用,这部 分劳动力也是多余的(图1中的L1L2)。
发展经济学的开拓者:威廉· 阿瑟· 刘易斯
William Arthur Lewis(1915 -1991)
二元经济理论的核心内容
发展中国家国民经济存在“二元”部门:一 元是现代部门(以先进但弱小的现代工业部 门为代表),另一元是传统部门(以庞大但 落后的农业部门为代表)。 经济发展就是现代工业部门扩张,传统农业 部门则为此提供丰富和廉价的“无限劳动供 给”。
研究目的
了解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特点和 主要问题。以及当前我国农业剩余劳动 力转移的趋势
课堂讨论
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主要问题
本章结构
第一节,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理论分 析 第二节,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特 点和主要问题 第三节,当前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 的发展趋势
第一节 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理论析分析
传统农业部门的“最低生存费用”决定 现代工业部门的工资水平,这是一种 “不变的制度工资”,在这个工资水平 上,现代工业部门能够得到它需要的劳 动力。
经济发展的过程
一方面,工业部门积累资本,吸收农业剩 余劳动力,使现代工业部门发展和壮大。 另一方面,农业部门剩余劳动力转移,自 身效率提高。 结果:“异质的”二元经济转变为“同质” 的一元经济。
第7章 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
研究意义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农村人多地少,劳动 力严重过剩,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是农业发 展的重要条件。 改革以前,受城乡分割二元体制束缚,农业 剩余劳动力沉淀在土地上。改革以后,农业 剩余劳动力大举向农外转移。但是,由于城 乡二元体制改革滞后,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 面临很多困难,存在很多问题。
说明L1L2的劳动投入
图1射线OF是平均消费曲线,斜率为平均消费水平,即“最低生存费 用”。 做辅助线,与平均消费曲线相切于D ,切线与平均消费曲线平行,说 明切线与平均消费曲线的斜率一致。 劳动投入到达L1之前,总产量曲线陡峭,其斜率大于平均消费曲线的 斜率。 劳动投入到达L1时,辅助线与平均消费曲线相切于D点,斜率与平均消 费曲线的斜率一致。 劳动投入过L1以后,总产量曲线平坦,其斜率小于平均消费曲线的斜 率。 这就说明,虽然劳动投入L1L2对总产出的边际贡献大于零,但是小于 平均消费,由于这部分劳动力的边际产出不能维持平均消费水平,因 而也是多余的。
(1)超城市化,人口过度涌入城市, 城市人口急剧膨胀,超过了城市基 础设施和就业岗位的承载能力(典 型:南美国家)。
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不协调
(2)城市化滞后,指城市化水平落后 于工业化水平。表现: 一是人口城市化落后于工业化; 二是城市发展水平落后(质量、结构 和功能)
10
15
20
25
30
35
40
45
50
0
5
19 49
%
19 52 19 55 19 58 19 61 19 64 19 67 19 70 19 73 19 76 19 79 19 82 19 85 19 88 19 91 19 94 19 97 20 00
我国:人口城市化水平落后于工业化水平
城市化率 工业化率
我国:城市发展水平落后
由于农村工业分散发展,产生了很多小城镇, 但是经济功能差,“远看像城市,近看是农 村”。
“马路经济”:街道就是公路,以路为街,以 街当市,日出而聚,日高而散,停留在赶集水 平。 “空城计:非农业人口少,工商业不旺,平时 冷冷清清,农忙时甚至不见人影。
Q
TPL
拐点
O Q O
L
L MPL
图1 农业剩余劳动力
美国经济学家拉尼斯(G.Ranis)和 美籍台湾学者费景汉发展了刘易斯 “二元经济理论”,他们将边际产量 为零的劳动力称为“多余的劳动力” (redundant labor),指出农业中 还存在边际产出大于零、但是小于平 均消费水平的劳动力,这部分劳动力 也是剩余的。
2,工业化与城市化的相互关系
工业化和城市化是一对“伴侣”。
工业化是城市化的“发动机”——工业化引致 人口和生产力向城市聚集 城市化是工业化的“推进器”——城市为工业 提供规模和廉价的基础设施服务
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同步发展”: ——钱纳里和塞尔昆“多国发展模型”
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不协调
运用发展经济学的“二元经济理论”,分析 农业剩余劳动力界定和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
一、二元经济理论
1954年,美国经济学家刘易斯(William Lewis)发表《无限供给下的经济发展》一 文,提出“二元经济理论”。 刘易斯开创了对不发达经济的二元结构分 析,是发展经济学的开拓者。1979年,刘 易斯获诺贝尔经济学奖。
说明“无限劳动供给”
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迅速,劳动力丰富,新增 劳动力以“自然就业”的形式进入生产。然而, 传统农业部门没有资本,土地也有限,根据边 际生产率递减原理,有一部分劳动力的边际生 产率低至零,即所谓“零值劳动力”(图1中 的L2L3),这部分劳动力是多余的。
总产量曲线(TP)与边际产量曲线(MP)
二元经济模型Leabharlann Baidu图2)
二、工业化与城市化
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过程就是工业部门成长的过 程,工业部门的存在带动城市的发展,换言之,农 业剩余劳动力转移是与工业和城市的发展相伴而行 的,这就引申出工业化和城市化。
1,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基本含义
工业化:现代工业部门发展壮大,在经济 结构中居于主导地位的过程。一般用工 业产值占GDP的比重(工业化率)衡量。 城市化:在工业化过程中,人口向城市转 移和集中的过程。一般用城市人口占总 人口比重(城市化率)衡量。
他们的解释,在传统社会,农村劳动力以 “自然就业”的方式就业,不管有多少剩 余劳动力,生存规律决定了全体成员共同 分享劳动产品,一般只能维持生存,即所 谓“最低生存费用” ,这是一种“不变的 制度工资”(constant institutional wage)。一部分农业劳动力的边际生产率虽 然大于零,但是小于最低生存费用,这部 分劳动力也是多余的(图1中的L1L2)。
发展经济学的开拓者:威廉· 阿瑟· 刘易斯
William Arthur Lewis(1915 -1991)
二元经济理论的核心内容
发展中国家国民经济存在“二元”部门:一 元是现代部门(以先进但弱小的现代工业部 门为代表),另一元是传统部门(以庞大但 落后的农业部门为代表)。 经济发展就是现代工业部门扩张,传统农业 部门则为此提供丰富和廉价的“无限劳动供 给”。
研究目的
了解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特点和 主要问题。以及当前我国农业剩余劳动 力转移的趋势
课堂讨论
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主要问题
本章结构
第一节,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理论分 析 第二节,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特 点和主要问题 第三节,当前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 的发展趋势
第一节 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理论析分析
传统农业部门的“最低生存费用”决定 现代工业部门的工资水平,这是一种 “不变的制度工资”,在这个工资水平 上,现代工业部门能够得到它需要的劳 动力。
经济发展的过程
一方面,工业部门积累资本,吸收农业剩 余劳动力,使现代工业部门发展和壮大。 另一方面,农业部门剩余劳动力转移,自 身效率提高。 结果:“异质的”二元经济转变为“同质” 的一元经济。
第7章 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
研究意义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农村人多地少,劳动 力严重过剩,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是农业发 展的重要条件。 改革以前,受城乡分割二元体制束缚,农业 剩余劳动力沉淀在土地上。改革以后,农业 剩余劳动力大举向农外转移。但是,由于城 乡二元体制改革滞后,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 面临很多困难,存在很多问题。
说明L1L2的劳动投入
图1射线OF是平均消费曲线,斜率为平均消费水平,即“最低生存费 用”。 做辅助线,与平均消费曲线相切于D ,切线与平均消费曲线平行,说 明切线与平均消费曲线的斜率一致。 劳动投入到达L1之前,总产量曲线陡峭,其斜率大于平均消费曲线的 斜率。 劳动投入到达L1时,辅助线与平均消费曲线相切于D点,斜率与平均消 费曲线的斜率一致。 劳动投入过L1以后,总产量曲线平坦,其斜率小于平均消费曲线的斜 率。 这就说明,虽然劳动投入L1L2对总产出的边际贡献大于零,但是小于 平均消费,由于这部分劳动力的边际产出不能维持平均消费水平,因 而也是多余的。
(1)超城市化,人口过度涌入城市, 城市人口急剧膨胀,超过了城市基 础设施和就业岗位的承载能力(典 型:南美国家)。
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不协调
(2)城市化滞后,指城市化水平落后 于工业化水平。表现: 一是人口城市化落后于工业化; 二是城市发展水平落后(质量、结构 和功能)
10
15
20
25
30
35
40
45
50
0
5
19 49
%
19 52 19 55 19 58 19 61 19 64 19 67 19 70 19 73 19 76 19 79 19 82 19 85 19 88 19 91 19 94 19 97 20 00
我国:人口城市化水平落后于工业化水平
城市化率 工业化率
我国:城市发展水平落后
由于农村工业分散发展,产生了很多小城镇, 但是经济功能差,“远看像城市,近看是农 村”。
“马路经济”:街道就是公路,以路为街,以 街当市,日出而聚,日高而散,停留在赶集水 平。 “空城计:非农业人口少,工商业不旺,平时 冷冷清清,农忙时甚至不见人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