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6课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
课标要求
了解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演变;了解关税、个人所得税制度的产生及其在中国的实行。
本节重点
关税的起源与演变
本节难点
古代赋税结构的特征以及形成原因
知识概要
一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
1. 秦汉时期,赋税大致包括三部分:田赋、人头税和徭役。
(1)秦朝田赋税率极高,“取泰半之赋”,即收取产量的三分之二。汉初采取“与民休息”政策,田赋税率大大降低,汉景帝时降到三十税一。
(2)秦朝口赋极重。汉朝人头税分口赋(7-14岁每人每年20钱)、算赋(15-56岁每人每年120钱,商人和奴婢加倍),还征收财产税。
(3)秦汉徭役有更卒(本地服务一个月,承担修建和运输等任务)、正卒(服兵役,一般两年)与戍卒(到边塞屯戍,一般一年)3种。
2. 隋朝废除前代许多苛捐杂税,主要征收租调役。唐朝继承,成为租庸调制,针对21-59岁之间的成年男子征收。租,指实物地租。调,指绢、布等。庸,指缴纳一定的绢、布来替代徭役。
基础(前提):均田制的推行。
3. 唐朝中期,安史之乱后,土地兼并严重,均田制遭到破坏,政府
财政出现危机。780年,唐朝推行两税法。以国家财政支出确定赋税总额,然后将总额分解到各地,按田亩征收地税,按人丁、资产征收户税,分
夏秋两次征收。两税法,增加了财政收入,减少了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4. 宋承唐制,征收两税,但附加税多且重。北宋中期王安石变法,实行募役法,百姓缴纳免役钱、助役钱,由官府募人代役。
5. 元朝基本上沿袭唐朝的租庸调与两税法,分别实行于北方与南方,在北方征收丁税、地税,在南方征收夏税、秋粮;另外还有科差,按照民户等级征收丝和银两。
6. 明初赋税分夏税、秋粮两次征收,主要征收米麦实物。
7. 明朝后期,内阁首辅张居正推行一条鞭法,实行赋役合并,部分丁役也纳入田亩,统一征收白银。这是中国赋役制度上的重大变革。
背景: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白银流通量的增加。
8. 1712年,康熙帝规定“盛世滋丁,永不加赋”,以前一年的丁银为定额,不再增加,开始征收固定丁银。
9. 雍正帝时期,实行“摊丁入亩”,即把丁银分摊到田赋中,统一征收。
影响:彻底废除了人头税,进一步减弱了国家对百姓的人身束缚。
附录中国古代赋税的特点及发展趋势
特点:结构上,以农业税为主,商业税比重较轻。依据上,历代王朝都编订户籍,作为依据。
发展趋势:标准由人丁为主到以土地为主,方式由实物为主到以货币为主,种类由繁杂向简单转变,时间上由不定时逐渐到基本定时。
二关税与个人所得税制度的起源与演变
关税问题 1. 中国的关税最早出现在西周时期。关税的出现要早于海关机构的设立。
2. 关税出现后,长期都是国内关税与国际关税并立。1937年,中国正式宣布废除国内关税,实行统一的国境关税。
3. 鸦片战争后,《南京条约》规定协定关税,中国开始丧失关税自主权(失去了自主调整税率的权力)。
4. 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宣告关税自主,发起“改订新约”运动。
(1)主要事件:与美国签订《中美关税条约》;1930年,日本同意《中日关系协议》。
(2)结果:取得进展,但仍不能完全自主地制定税率。到建国后,中国才真正收回关税自主权。
5. 建国后,政务院颁布了《海关进出口税则》,是新中国第一部独立的专门的海关税法,统一了全国关税制度。
6. 1985年,国务院颁布了《进出口关税条例》和《海关进出口税则》,强化了关税制度的法制化建设。
背景: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进行,适应对外开放政策的需要。
7. 1987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海关法》,进一步完善了关税的基本制度。
个人所得税问题
1. 我国的个人所得税制度起步于民国时期。1936年,国民政府开始征收个人所得税。
2. 1980年,全国人大通过《个人所得税法》,我国的个人所得税制度正式确立。
历史作用:调节个人收入,缩小贫富差距,有利于社会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