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目的论视角浅析许渊冲的古诗词翻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目的论视角浅析许渊冲的古诗词翻译

作者:张丽婧马文静

来源:《西江文艺·上半月》2015年第04期

【摘要】作为文学翻译的最高形式,诗歌翻译历来被翻译界争论最多。而许渊冲先生对诗歌翻译提出了新的理论、策略和方法,这对中国古典诗歌翻译的实践无疑有很大的帮助。本文以翻译目的论为理论基础,通过目的论的三原则探讨许渊冲对中国古典诗歌翻译的策略与方法。

【关键词】目的论;许渊冲;古诗词翻译

许渊冲教授的翻译理论自提出以来引起了中国译界的广泛争论。其中较为引人注目的,一次是1995年关于《红与黑》汉译的争论,另一次是由许渊冲先生《新世纪新译论》所引发的争论。与此同时,许先生所译中国古诗词却在国内外赢得了广泛好评。鉴于此,本文将从目的论的角度尝试对许渊冲教授的中国古诗翻译理论与实践进行探讨。

一、翻译的目的论

汉斯·弗米尔在继承和发展了功能语言学的基础上提出了“目的论”。该理论的定义是:在目的语背景下,为目的语的目的,和目的语环境读者,生产一个文本。由于各文化之间存在差异,译本和原文之间也不可能做到完全对应。译者需要根据自己的翻译目的来进行保留和变动,而译者在保留和变动的过程中,需要遵循三个总体原则,即忠实原则、通顺原则、目的原则。目的原则是指整个翻译过程,包括其翻译策略和翻译方法,都是由翻译的目的决定的。通顺原则是指译文须符合内文通顺的要求,其考虑的问题是译文内部和译入语文化之间的关系。忠实原则指的是译文与原文之间应符合互文连贯的要求,其考虑的方向是译文文本与原文文本之间的关系。在这三大原则中,目的原则居于首位。受该原则的影响,翻译的目的决定了整个翻译行为的过程。而同一作品不同译本之间翻译策略的选择则完全取决于译者所想要的翻译结果。

二、许渊冲的诗词翻译理论与实践

许渊冲教授的诗歌翻译理论可以用“美化之艺术,创优似竞赛”来概括。具体来讲,“美”是指“意美、音美、形美”,其中“意美”是指译诗要和原诗一样能感动读者的心;“音美”则是说译诗和原诗一样要有悦耳的韵律;而所谓“形美”是讲译诗要尽可能保持原诗的形式。三美之中“意美”居首位,“音美”次之,“形美”再次之。“化”即“等化、浅化、深化”,“深化”包括特殊化、具体化、加词、一分为二等;“浅化”包括一般化、抽象化、减词、合而为一等;而“等化”包括灵活对等、词性转换、正说、反说、主动、被动等。“之”是指“知之、好之、乐之”,是说不但要使读

者知道原文讲了什么,而且要使他们喜欢译文并且感到读译文是种乐趣。“艺术”是说翻译,尤其是文学翻译是艺术而不是科学,文学翻译不但要译词[1+l =l (形似)] ,还要译意[1 +1 =2(意似) ] ,同时又要译味[1+1=3(神似)]。“创”是指文学翻译是再创作,它要求译者要:忠实于原作的意图;要运用适合原作风格的文学语言即要“发挥译语优势”;诗词翻译要创造性地传达原作的三美;好的翻译要从心所欲而不逾矩。而“优”是说要“发挥译语优势”,即要充分利用译语中最好的表达方式,因为每种语言都有自己的优势和劣势,译者应该在翻译过程中充分运用译语的优势,同时尽力避免其劣势,从而创造出具有三美的译文。所谓“似”则是指“形似、意似、神似”,即译文不但要在字面上或形式上与原文相似,而且要在内容和精神上与其相似,其中“形似”是最低层次,“意似”是中间层次,“神似”是最高层次。而“竞赛”是将翻译尤其是文学翻译看作两种语言与文化之间的竞赛,在这一过程中译者发挥译语优势重新创造出最好的甚至超越原作的译本。至于此八方面的关系,三似与三之是目的论,三化和发挥译语优势是方法论,三美是本体论,艺术论、创作论以及竞赛论则是认识论。此外,许渊冲教授还提出了译诗八论:“译者一也”,即译文应该在字句、篇章、文化的层次上和原文统一;“译者依也”指译文只能以原文字句为依据;“译者异也”则是指译文可以创新立异,此三论为翻译的方法论。“译者易也”即翻译要换易语言形式;“译者意也”是说翻译要传情达意,包括言内之意和言外之

意;“译者艺也”;即文学翻译是艺术,不是科学,以上三论是翻译的认识论。“译者益也”是指翻译要能开卷有益,使人知之;而“译者怡也”是指翻译应该怡性悦情,使人好之、乐之,这两论是翻译的目的论。

三、许渊冲译词实践

许渊冲的诗词翻译策略可以用“美化之艺术,创优似竞赛”来概括。他常将自己的翻译理论运用于实践中,通过在翻译过程中添加词语和补出原文的言外之意使整个译文语句完整,意义清晰。如韦庄的《菩萨蛮》一词中有“垆边人似月”一句,他将其译为“The wine-shop waitress looks like the moon bright ”(许渊冲2006),在译文中加入了bright一词,不仅使译文押韵,也使西方读者更能明了中国文化中将女子比喻为月以形容其美丽的符码意义。

在对某些典故的处理中,往往可见他对“深化”译法的实践。译苏轼的《念奴娇》中“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West of the ancient fortress appears

The Red Cliff, here General Zhou won his early fame

When the Three Kingdom were all in flame. (许渊冲2006)

通过添加短短的十几个单词,他告诉读者周瑜火烧赤壁的故事,表现出了词人期望为国建功的豪情,让西方读者不仅能领会原文的神韵,还能体会到原文中所含有的中国文化深厚的内涵及词人内心的情感,通过深化的方法让读者体会到了译文的“意美”。

为了在译文中反映出词古雅的特点,许渊冲在译文中也采用了一些古英语如bower(李白《忆秦娥》)fain(张志和《渔歌子》)。这些诗歌词语的引入使译文增添了古朴典雅的味道,再配上译文押韵的特点,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出中国词的古典色彩和意蕴。

许渊冲还尝试中国式诗歌译文,直接把词中意象并置而不用连词或介词,甚至动词,他翻译的李煜的《渔父歌》,一首译文只有一个动词。

一棹春风一叶舟,一纶茧缕一轻钩。花满渚,酒满瓯,万顷波中得自由。

Tune:A Fisherman’s Song

The dripping oar, the vernal wind, a loaf boat,

A light fishhook, a silken thread of fishing line,

An islet in flower.

A bowl of wine.

Upon the endless waves with full freedom I float. (许渊冲2006)

整节译文只一个动词float,前四句都是意象的并置,没有连词,没有介词,所有意象就这么看似散乱的堆在一起,却使得译文和原文风格极其相似,甚至让人感受到渔父快乐悠闲而又逍遥自在的田园生活。

中国诗词意美丰富,有双关义,情韵义,象征义,深层义,言外义,都不容易译成英文。此外音美也很丰富,包括平仄,节奏,叠韵,叠音,形声,押韵等,但除平仄以外都有可能在不同程度上译成英文。形美则包括简练,整齐,句子长短,对偶,偏旁相同等。在翻译过程中,许渊冲把追求音韵美作为首要目的,他认为翻译中无法面面俱到,总是有得有失,若做到“得意忘形”,就不算“得不偿失”了。

在译温庭筠《梦江南》一词时,尽管原文每句都很短小,第一句“梳洗罢”,只三字,但他却将每句原文都译为了两个句子以实现译文的韵律特色,“得意忘形”。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

Tune: Dreaming of the South

After dressing my hair,

I alone climb the stair.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