宦官专权和朋党之争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宪宗时期,宦官人数超过唐以来历史最高。元和 十五年(820)四月,内侍省奏应管高品、品官、 白身共四千六百一十八人。高品诸司使、并内养诸 司判官等一千六百九十六人。
5、唐代宦官使职及其影响
(1)、监军使、护军中尉、辟仗使——军事系统
隋末,曾以御史监军事。唐承隋制,“时有其职,非常官也。” “开元二十年后,并以中官为之,谓之监军使。”天宝六载,高 仙芝征小勃律,中使边令诚即在军中。安史之乱后,朝廷派心腹 宦官到地方监军,并有自己的僚属,与地方藩帅互相制约。德宗 贞元十一年,置监军印,“权过节度”。
2、宦官的身份及来源
就身份而言,宦官为奴隶,与皇帝的关系是家 奴和主子的关系。
宦官的出身主要有六种: (1)刑后不能为官而进宫者 (2)因父母或族人株连而遭刑进宫者 (3)宦官养子 (4)被统治者强行阉割者 (5)为求生路而进宫为奴者 (6)为个人一定的目的而进宫者 唐代宦官由多种出身逐渐变成各地供奉的阉儿
唐德宗之后,高品宦官定员增加,允许养子,开始 直接领军。贞元四年(788)二月四日,内侍省内 给事加二员,谒者监加四员,内侍伯加置四员。贞 元七年(791)三月十三日敕,内侍省五品已上许 养一子,仍以同姓者。初养日不得过十岁。十五年 (799)四月诏,内侍省内给事加置二员。同年十 二月敕内侍省自今以后,高品、品官、白身等官至 五品已上,合结朝散大夫等阶。及准格母妻合得邑 号。并结阶累勋阶者。并宜当司磨勘。
大长秋卿上,主宫内事宜,并不专用阉人。品级各朝不一,最 高在北魏时期,达二品。
隋代以来,宦官制度有了统一的辖属,不再 是少府、大长秋分掌宦官事务。隋文帝设内 侍省,内侍、内常侍各二人,内给事四人, 内谒者监六人,内寺伯二人,内谒者十二人, 寺人六人,伺非八人。并用宦者。领内尚食、 掖庭、宫闱、奚官、内仆、内府等局。
在编制上,内侍省官员有内侍四人、内常侍六人、内 谒者监六人、内给事十八人、谒者十二人、典引十八 人、内侍伯二人、寺人六人。下辖有五局:掖廷局掌 宫人簿籍,宫闱局掌宫内门禁,奚官局掌宫人疾病死 丧,内仆局掌宫中舆辇导从,内府局掌宫中供帐灯烛。 五局有令、丞,都由宦者担任。
在品级位次上,贞观中,太宗定制,内侍省不置 三品官。内侍是长官,阶四品。武则天时期,增 加了宦官的人数。神龙(武则天年号,705-707) 中,宦官三千人,超授七品以上员外官者千余人。
和宦官的养子这两种主要途径。
3、宦官的主要职责
《周礼》中有内小臣、寺人、内竖均为阉人。内 小臣“掌王后之命,正其服位”。寺人“掌王之 内人及女宫之戒令,相道其出入之事而纠之。” 内竖“掌内外之通令,凡小事”。
“掖廷永巷之职,闺牖房闼之任 ”——《后汉书》 卷七八《宦者列传》
“向七十年,权未假于内官,但在阁门守御,黄衣 廪食而已。”——《旧唐书》卷一八四《宦官传 序》
第二节 唐代后期的政治和经济
一、藩镇割据与唐后期的政治 (一)安史之乱 (二)安史乱后的藩镇割据局面 (三)中唐以后中枢政制的变革——决策权归翰林、枢密; 行政权归各种使职 (四)宦官专权与朋党之争
唐代宦官专权的演变过程
唐太宗时,内侍省不置三品官,宦官不 得干预朝政,唐自高宗以后,特别是玄 宗时,宦官数量增加。有些人官至三品, 高力士尤被重用,太子称他为二兄,诸 王公主称其为阿翁,但在安史之乱前, 宦官是凭借皇帝的权势来作威作福,代 表皇帝出使或监军,从中得到经济上的 利益,安史之乱后,由皇帝的奴才变成 主子。后逐渐形成了宦官专权的局面。
Baidu Nhomakorabea
一、宦官专权
1、宦官的由来
宦官在现代人的理解中指在专制皇权时代, 宫廷内侍奉帝王及其家属的人员,由阉割 后的男子充任。也叫太监。
从辞源上来说,所谓“宦”,本来只是在 政府里学习办事,战国时贵族、国君专门 蓄养的充当近侍随从之人。所以,宦官本 不都是阉人,后汉“中兴之初,宦官悉用阉人,
不复杂调它士。”
唐玄宗开元元年(713),以高力士为右 监门将军,知内侍省事。此后,宦官稍稍 称旨者,“即授三品左右监门将军。得门 施棨戟”。天宝十三载(754)十一月二 十八日,置内侍监二员,三品。
“是后宦官稍增至三千余人,除三品将军 者浸多,衣绯、紫至千余人,宦官之盛自 此始。”——《资治通鉴》卷二百一十 《唐玄宗开元元年七月己巳条》。
唐中宗景龙元年(707),酸枣县尉袁楚客,奏记于 中书令魏元忠曰:“内竖者,给宫掖之事,供埽除 之役。上古皆备此职。但以仆隶畜之,岂及于官次? 中古以来,大道乖丧,不重贤哲。惟亲近习。或委 之以军,或授之以权。遂使竖刁乱齐,伊戾败 宋。……自大君受命,中兴成务,独有阉竖,坐升 班秩。既无正阙,多授员外。举其全数,向满千人。 苟绾青紫,蚕食府藏。既非致治之道,诚谓长乱之 阶。此则朝廷之失。”——《唐会要》卷六五《内 侍省》。
隋炀帝改内侍省为长秋监,置令一人,正四 品,少令一人,从五品。丞二人,正七品。 并用士人。改内常侍为内承奉,置二人,正 五品;给事为内承直,置四人,从五品。并 用宦者,罢内谒者官。领掖庭、宫闱、奚官 等三署,并参用士人。后又置内谒者员。
唐代在开国之后,高祖武德七年(624)定令:尚书、 门下、中书、秘书、殿中、内侍为六省。高宗龙朔二 年(662)二月甲子,改百司及官名,改内侍省为内 侍监。咸亨元年(670),复为内侍省。武则天光宅 元年(684),改为司宫台。神龙元年(705),还 为内侍省。
唐代宦官
4、宦官的管理
宦官员额在各朝均无严格的限制,其统属、管理及其 地位,历代不一。
秦汉之时,宦官的管理机构有少府、将行(皇后卿也, 汉景帝时更名大长秋 )、长信詹事(掌皇太后宫,景 帝六年,更名长信少府。平帝元始四年,更名长乐少 府。职如长秋,位在长秋上)。
明帝永平中(58-75),设中常侍四人,小黄门十人。 其后中常侍增至有十人,小黄门二十人。中常侍隶于 少府之下,千石,后增秩比二千石。 “掌侍左右,从 入内宫,赞道内众事,顾问应对给事。”领卿署之职, “手握王爵,口含天宪”。魏晋以后宦官系统多体现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