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离岸金融市场建设的模式及路径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2
状况,有利于维护人民币汇率平稳。美国、加勒比海 等国家和地区离岸金融中心的建设发展,为上海建 设离岸金融市场提供了可以借鉴的经验和启示。
一、离岸金融市场形成路径的国际比较 及对我国的借鉴
纵观当前全球几十个离岸金融中心,按业务经 营和管理方式可归结为分为内外分离型、内外一体 型和簿记型(避税型)三种类型。从区域选择的视角 分析,离岸金融市场的形成可归纳为三种路径。
路径一:不划定区域,放宽准入推动形成离岸市场 1、IBF 模式的特点 此 路 径 以 美 国 的 IBF( 国 际 银 行 设 施 , International Banking Facility)为代表,是一种特殊 的内外分离型金融市场,它采用了一套全新的运作 模式。与传统的离岸金融中心形成路径相比,其不同 之处主要有三点。 一是分布广泛。IBF 的发展并不局限于某一州或 城市,只要符合条件的银行都可以开展。IBF 在美国 各州都有,但是分布不均匀,主要集中于一些大的金 融中心。二是准入简单。金融机构不需要向美联储理 事会提出申请或事先取得认可,只要在规定时间内 通知联储理事会,表示同意遵守有关规定,设立专门 账户以区分境外美元和境内美元,均可以加入 IBF 成为其成员。任何美国的存款机构和外国银行在美 分行皆可申请开办。三是管理严格。地理分布的广泛 性决定其管理更复杂,蕴含的风险也更大,为避免对 国内货币市场造成负面影响,IBF 的管理机制十分审 慎。在账户设置方面,要求严格的内外分离;在经营 对象方面,存放款仅限于非居民(包括银行)。在业务 设置方面,没有证券买卖。筹资只能吸收外国居民、
二、上海建设离岸金融市场的可行性
离岸市场基本上反映了不同的金融业发展水平 和金融监管水平,从实践来看,各国都是根据自身的 条件,主要是经济对外开放程度、金融业发达程度、 金融监管严密程度等,选择不同类型的离岸市场。在 进行区域选择时,主要依赖相关扶持性产业政策,由 政府根据经济发展战略进行空间布局,按照相关标 准对城市进行评估,比较选择出具有金融产业集聚 潜力的城市,并给以相当宽松灵活的产业政策进行 发展配套,引导企业选址、投资的方向。避免战略布
规模经济和规模不经济理论。该理论认为,金融 中心存在是因为其具有规模经济性,但规模经济是 有条件的,金融机构的空间集聚是有边界的,超过这 个边界,就会产生规模不经济。金融中心的规模经济 性,表现在节约资金、提供融资便利;金融机构的合 作便利,人才便利等。
金融发展极理论。我国学者在总结金融中心理 论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建离岸金融市场的“金融发展 极”战略。金融发展极应是有主导部门和有创新能力 的金融机构在某些地区或大城市聚集发展而形成的 金融中心。金融发展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资本集中 和输出,技术创新与扩散,产生规模效益和形成凝聚 经济效果。
2010 年第 4 期
外国银行和公司的存款,但存款不受美国国内银行 法规关于准备金比率和存款比率的限制。贷款必须 在美国境外使用。
美国 IBF 的产生和发展与当时世界经济的发展 和美国国内的金融状况密不可分。20 世纪 60 年代, 欧洲美元市场的迅猛发展威胁到纽约的国际金融中 心地位,同时,美国国内跨国公司的迅速发展需要大 量资金,金融机构的多元化加剧了各机构之间的竞 争,导致建立离岸金融市场成为繁荣美国本土的国 际金融活动的必然选择。IBF 的产生把设在海外的离 岸金融业务吸引回美国市场,提高了美国国内银行 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纽约 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并刺激了美国国际银行业务 的发展。
2、对我国的借鉴 在区位的选择上,参照国际经验,我国建设避税 港型离岸金融中心,保税区、开发区等经济特区较为 理想。首先,这些地区便于封闭管理,不会对整体经 济金融造成明显的冲击;其次,这些地区多沿海且开 放度较高,既与国内市场相联系又与国际市场相衔 接,具有广泛的客户基础和资金来源;第三,这些地 区在政策上较易突破,在放松金融管制和落实各项 税收优惠政策上易于实施。 在市场主体的准入上,避税港型离岸市场的参 与主体不仅有银行,还包括证券、债券、信托等不同 类型,是一个多层次全方位的离岸市场,涵盖了金融 领域的所有业务。既可经营离岸银行业务,也可经营 离岸保险、离岸证券等业务。 但是,我国建立避税港型离岸金融市场的条件 与国际标准的差距较大,特别需要在制度建设方面 大力推进。首先是法律法规体系,可以分别制定离岸 银行、保险、信托等多个市场的法规制度。其次,要形 成税率低、税目少的税收优惠政策体系,这是避税港 型离岸金融中心吸引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最后,要在 避税港进行外汇管制的改革试点,推动资本项目下 的开放。
2010 年第 4 期
上海离岸金融市场建设的 模式及路径研究
刘丹
内容提要 本文从区域选择的视角,对全球离 岸金融中心的形成路径进行了分析归纳,结合实际, 对我国建设离岸金融中心的路径选择提出了建议。 并根据金融中心的相关理论以及全球离岸金融市场 发展的经验,研究分析了上海建设离岸金融市场的 可行性,对上海建设离岸金融市场的模式和路径提 出了建议。
局不清晰造成的多中心、分散化,削弱离岸金融中心 的作用。
闫彦明(2006)认为,影响金融资源集聚与扩散 的主要因素包括:实体经济的发达程度、跨国公司的 集聚程度、金融制度、政府政策扶持及优惠程度、金 融资源空间布局规划、重大的技术革新以及金融人 才数量等。
梁颖(2006)认为,金融企业选址主要取决于以 下因素:一是区域的地理位置因素,包括时区优势、 地点优势、交通优势、较低的商务成本等;二是地区 市场的供求因素;三是路径依赖因素,区域的历史因 素在金融业的发展过程中也会产生作用;四是政府 的推动因素,包括地方政府的产业政策、吸引金融企 业的优惠政策等。
Hale Waihona Puke Baidu
学家认为,金融中心首先是市场,市场是效率的源 泉。金融中心具有集聚效应,表现在金融中心能够提 供近距离交易与沟通的便利;金融机制能够大幅度 提高交易效率。梁颖(2006)认为,金融产业集聚发展 的内在增长引擎源于现代服务业的发育和成长;国 际大都市经济结构的转型是金融产业集聚的前提; 有效的空间载体和重要的政策平台,是金融产业集 群发展的重要因素;专业人才集聚和强劲的面向全 球市场的金融业务需求,是国际大都市成为金融中 心的重要依托和支撑。
我们借鉴关于金融集聚的相关理论以及国内外 学者已有的研究,并结合国际上离岸金融市场形成 的实践,分析上海建设离岸金融市场的可行性。
1、地理位置因素。与国内诸多大城市相比,上海 构建离岸金融中心享有得天独厚的地理区位和交通 便利条件。从全球来看,上海位于太平洋西岸,与东 京、香港、新加坡相邻或处于同一时区,也能与国际 金融中心伦敦、纽约构建连续 24 小时的接力交易。 上海又位于远东的中心点,辐射全球经济最具活力 的东亚地区。从国内看,上海位于中国南北海岸中心 点,长江和钱塘江入海汇合处,历来是内外经济接轨 的重要枢纽。上海港是中国大陆最大的枢纽港。2008 年,上海港口货物吞吐量 58170 万吨,国际标准集装 箱吞吐量达到 2800.6 万标准箱,位于全球第二位。
2、对我国的借鉴 离岸金融业务的扩展能够促进国际金融中心的 形成。从国际经验来看,日本、马来西亚等国家都是 采取划定区域、发展内外分离型离岸金融中心的方 式,东京和纳闽已经成长为世界上主要的离岸金融 中心。从我国的现实情况来看,在金融业尚不够发达 的情况下,构建国内外有广泛影响的金融发展极不 宜过多,否则难以形成规模经济效应。 基于金融集聚效应和金融业的规模经济效应, 在离岸金融市场发展初期,划定区域,将新批准开办 离岸金融业务的中外资银行集中于区域之内,建立 一个有形市场,有利于扩大影响,逐步积累客户,形 成集聚效应。并且,划定区域便于管理,有利于最大 限度地防控风险,降低新旧金融体制摩擦形成的负 面影响。 路径三:在特定区域设立避税型离岸金融中心 1、避税型离岸金融中心的特点 避税型离岸金融中心是只有记账而没有实质性
34
2010 年第 4 期
年 6 月,已开业的外资法人银行 19 家,占全国外资法 人 银 行 总 数 的 53.1% ,并 表 外 资 法 人 银 行 总 资 产 8450.5 亿元,占全国外资法人银行总资产的 84.8%。 为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继开展跨境人民币 贸易结算试点后,银行间市场清算所股份有限公司 暨上海清算所于 2009 年 11 月 28 日在上海挂牌成 立,为金融市场高效运行奠定了基础。
2、路径依赖因素。上海是在近代中国经济中最 大的金融中心,也是中国现代金融业的发源地。上海 深厚的金融城市历史为现代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 设与崛起提供了市场基础、历史声誉、经验与信心。 当前,由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形成的集聚效应,也 成为企业选址的路径依赖因素。
3、交易主体因素。上海已成为我国中外资金融 机构的最大聚集地,建立起包括商业银行、证券公 司、保险公司、基金管理公司、信托公司、期货公司、 票据业务中心等在内的类型齐全的金融机构体系及 监管体系,特别是上海外资金融机构数量在国内处 于领先地位。在沪经营的外资金融机构数增加到 165 家,其中获准经营人民币业务的有 57 家。截至 2009
33
2010 年第 4 期
业务的离岸金融中心,又称“逃税型”离岸市场。在 这些国家或地区开展金融业务可以逃避银行利润税 及营业税等,且成本与费用较低。目前,避税型离岸 金融中心多为岛国或小国,地理位置偏离大陆,具有 相对的独立性。许多避税港国家历史上曾是西方国 家的殖民地,与发达经济保持了密切的经贸往来,为 国际投资者所熟悉。开曼群岛和巴林等地皆属此类。
2、IBF 模式对我国的借鉴 伴随我国银行业全面对外开放,中资银行与外 资银行开始了全面的竞争。当前,我国的国有银行在 资产规模上处于世界前位,但在国际业务方面与外 资银行还有一定差距。因此,在适当的时机在国内开 办人民币的离岸金融业务,有利于内地银行业的国 际化发展。 当前,我国的工、中、建、交银行都采取内外分离 的管理模式,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很多外资银行 也在我国积极从事离岸金融业务。借鉴 IBF 模式,不 限定地域,允许多家银行采用分设账户、内外分离的 模式来拓展离岸金融业务,是一条备选路径。但是对 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控制能力、监管能力提出了更 多的挑战。并且,从美国发展的实践来看,拥有完善 的金融基础设施、国际金融活动活跃的大城市最终 成为 IBF 的集聚地。例如,近半数的 IBF 和超过 80% 的资产集中在纽约。参照这一情况,如果我国采用 IBF 的运营模式开展离岸金融市场,上海很可能成为 我国 IBF 集中的城市。 路径二:设定有形的封闭区域,设立内外分离型 离岸金融中心 依据金融中心的集聚效应理论,金融市场的规 模经济理论等,划定有形的封闭区域,是现阶段我国 建设离岸金融市场的可选路径之一。 1、金融中心的基础理论 集聚效应理论。国内外学者对金融中心集聚效 应的研究较多。以金德博尔格为代表的新古典经济
关键词 离岸金融市场 可行性 路径
全球金融危机触动了世界金融格局的调整和经 济增长模式的转变,上海建设离岸金融市场面临着 新的历史机遇。2009 年,我国开始人民币国际结算试 点,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和航运中心成为国家战 略,我国经济率先复苏,贸易前景广阔,为上海建设 离岸金融市场奠定了基础。
后金融危机时代,全球经济将重塑平衡,我国也 面临着调整经济结构,推动金融经济全球化等多重 任务。在此形势下,上海建设离岸金融市场对于我国 金融体制的改革以及经济的稳定发展都具有非常重 要的意义,有利于推动人民币国际化,使其成为开放 本币自由流通的缓冲区;有利于促进我国金融体制 的改革,缩小我国金融市场与发达的国际金融市场 之间的距离;有利于应对各国贸易保护对我国出口 的负面影响,带动我国贸易、生产和就业的增长;有 利于形成我国合理的经济发展战略布局,通过离岸 金融市场所在地的辐射效应与先导作用带动相邻地 区乃至整个中国经济的加速发展。同时,离岸金融市 场将为国际资本进入中国内地提供一条合法的渠 道,也将为我国巨大外汇储备的有效利用开辟途径, 从而进一步推动实体经济的发展。另外,通过离岸业 务,可以间接对海外相关金融机构吸收人民币业务 活动进行监管,掌握相关海外市场上的人民币供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