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仝 荆浩 山水画大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荆浩
,河内沁水(今山西省沁水县)人。

中国五代后梁画家,字浩然,河内沁水(今山西省沁水县)人。

生卒年不详,主要活动于9世纪至10世纪上半叶。

荆浩工诗文,通经史。

因唐末、五代中原一带战乱频繁,政局动荡,他遂绝意仕进,隐居于太行山的洪谷,自号洪谷子。

据其所著《笔法记》记载,太行山洪谷深处,风景佳胜,有无数的古松“挂岸盘溪、披苔裂石”,使他为之惊异,遂携带纸笔,进行写生,“凡数万本,方如其真”。

可见他擅长画山水树石,是与他隐居深山的生活和师法造化的艺术实践分不开的。

他也能画壁画,据北宋刘道醇《五代名画补遗》记载,他还曾在后梁的京城(今河南省开封市)双林寺院画过宝陀落伽山观自在菩萨一壁,颇受称誉。

荆浩对中国山水画的发展作出过重要贡献,将唐代出现的“水晕墨章”画法进一步推向成熟。

他总结了唐代山水画的笔墨得失,认为李思训大亏墨彩;吴道子笔胜于像,亦恨无墨;项容用墨独得玄门,用笔全无其骨;只有张璪笔墨积微,真思卓然,不贵五彩,得到他的肯定。

荆浩在山水画的师承上不只取法张璪,同时亦在吴道子与项容等人的笔墨得失之间,舍短用长,加以发展,自谓:“吴道子有笔而无墨,项容有墨而无笔,吾将采二子之所长,成一家之体”(《笔法记》)。

他的山水画已经开始达到笔墨两得,皴染兼备,标志着中国山水画的一次大突破。

他所作的全景式山水画更为丰富生动,其特点是在画幅的主要部位安排气势雄浑的主峰,在其他中景和近景部位则布置乔窠杂植,溪泉坡岸,并点缀村楼桥杓,间或穿插人物活动,使得一幅画境界雄阔,景物逼真和构图完整。

荆浩的这种全景式山水画,奠定了稍后由关仝、李成、范宽等人加以完成的全景山水画的格局,推动了山水画走向空前未有的全盛期。

他那表现北方山形特点的“云中山顶,四面峻厚”的雄伟风格,对于北宋前期山水画的发展产生了极大影响。

历代评论家对他的艺术成就极为推崇,元代汤垕在《画鉴》中将其称为“唐末之冠”。

荆浩的山水画传世作品仅有《匡庐图》。

画上宋人原题为“荆浩真迹神品”。

后因元代柯九思在画上题诗,发挥想像,其中有“瀑流飞下三千尺,写出庐山五老峰”之句,此后鉴藏家遂径以“匡庐”命之,实则未必是作者原意。

据宋人记载,荆浩曾撰有《山水诀》1卷,为宫廷秘阁所藏。

现今流传的《笔法记》(宋代陈振孙《书录解
题》中称此文为《山水受笔法》,明代王世贞编《王氏画苑》中又注明“一名《画山水录》)一直相传为荆浩所著。

关仝,(约890-960后)五代后梁画家。

是五代后梁山水大画家荆浩的弟子,陕西长安人。

画史上荆关被并称为北派山水画耆宿。

仝-作同,-名穜
,又作童。

尤擅表现关河气势,石体坚凝,山峰峭拔,杂木丰茂,有枝无干,时称“关家山水”。

后人称其与荆浩为“荆关”,与李成、范宽,并为五代、北宋间北方山水画主要流派代表。

存世《山溪待渡》、《关山行旅》等图,相传均为其作品。

关仝山水多画黄河中游地区的巍峰林峦,时而也描绘村居野渡、渔市山驿等生活场景,别具情趣。

皴法严实而劲健,力现山崖与林木的坚实形质;画树则有枝无干,观后如临绝壁荒林,唯独不见人物,据说他不擅人物。

在北宋水墨山水中也算独特一家。

关仝的山水画在构图上继承了荆浩全景式大山大水的格局:“坐突巍峰,下瞰穷谷,卓尔峭拔,……而又峰谷苍翠,林麓土石,加以地理平远,磴道邈绝,桥彴村堡,杳漠皆备。

”从北宋《五代名画补遗》上所描述,可以明显地感受到北方山水的雄伟气势,其间又不乏细节安排的丰富性。

对关仝的画风特色概括得最准确的是北宋的《图画见闻志》,其中有“石体坚凝,杂木丰茂,台阁古雅,人物幽闲者,关氏之风也”等句。

《关山行旅图》同样是主峰高耸,气势夺人。

山中云气缭绕,中间有古寺隐现,谷中流水潺湲,板桥山道,村落茅店,旅客往来,杂以寒林鸡犬,极富生活气息。

五代北宋时期的山水画家正是抓住自然山水这一特质,创造了大地山川雄伟壮丽而又富于人情味的景象,这种伟大的记录,正是古代山水画史的一个进步。

这一绘画特色在关仝之后的一位山水画家郭熙的《林泉高致》一书中,已说得十分具体:“山之楼观,以标胜概;山之林木映蔽,以分远近;山之溪谷断续,以分浅深;水之津渡桥梁,以足人事;水之渔艇钓竿,以足人意。

”由于
关仝与同时代其他山水画高手对山水审美内涵的开拓,他们亲临踏勘,通过艰苦跋涉,面对自然的写生和加工后的概括提炼,才使这种类型的全景山水画风得以确立,并走向成熟。

这幅作品在风格上完全代表了关仝石体坚凝、杂术丰茂的特色。

在山石皴法上,以钉头笔型参以点子和短线条,硬勾密斫,笔法谨严,中锋和侧锋并用,反复皴擦,最后用淡墨渍染,被形容为“刮铁”式效果,山体凹凸分明,而又和谐统一。

如米芾所说“关同粗山”,“工关河之势,峰峦少秀”,这是一种粗壮之美。

画树喜以夹叶、墨树相间,以浓衬淡,层次分明。

树木多是有枝无干,笔迹劲利。

米芾认为这是吸收了唐代毕宏的画法。

山头则多以墨点代树,形成杂木丰茂的效果。

董源,(?-962)五代南唐杰出画家。

字叔达。

钟陵(今江西进贤西北)人,亦作江南人。

原为南唐画院画家,后入宋。

南唐时,曾任后苑副使,故号“董北苑”。

工山水,早年学李思训,亦师王维。

擅画秋岚远景,多描写江南真境,不作奇峭的笔墨,兼画龙水、钟馗,无不臻妙。

所写风雨溪谷、烟云晦明、千岩万壑、山石泷水、使人遐想。

其画山手法,用笔多细长圆润,形似披麻,水用
纹,树木多亭直,树叶多用单笔、夹笔、皴法渗软,下有沙地,用淡墨扫,用破式渲染,辅以点苔,充分阶段表现出南方山水风景秀润多姿。

仝,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人,中国五代画家。

一作关同、关肀。

活动於後梁至北宋初。

早年画山水师法荆浩,(荆浩是士大夫,唐末隐在太行山,他擅长山水画,能表现出唐末山水画的主要特点)刻意学习,几至废寝忘食。

晚年笔力过之。

《宣和画谱》中有云:“当时有关仝,号能画,犹师事浩为门弟子。

”说明关仝是在有了“能画”的名气之後,才去拜荆浩为师的。

从师的时间存在两种可能性,一是後梁时期,也即荆浩隐居之前;二是荆浩隐居之後,关仝去洪谷拜师。

根据推断,荆浩的生活年代大致在九世纪六十年代至十世纪四十年代之间,那么关仝所生活的年代则大致在九世纪九十年代至十世纪七十年代之间,关仝比荆浩要年轻三十岁左右。

至五代,“山水”开,北方派,江南派。

有关仝,青於蓝,学毕宏,效浩然;
野林渡,秋山寒,关家风,乃雄健;
关仝所画山水颇能表现出关陕一带山川的特点和雄伟气势,其间又不乏细节安排的丰富性。

北宋米芾说他“工关河之势,峰峦少秀气”。

关蒳在山水画的立意造境上能超出荆浩的格局,而显露出自己独具的风貌,被称之为关家山水。

他的画风朴素,形象鲜明突出,简括动人,其山水画在构图上继承了荆浩全景式大山大水的格局:“坐突巍峰,下瞰穷谷,卓尔峭拔,而又峰谷苍翠,林麓土石,加以地理平远,磴道邈绝,桥蛇村堡,杳漠皆备”。

关仝山水的一个重要特色是长於创造意境。

他尤其喜作秋山寒林,时而渗入村居野渡、幽人逸士、渔市山驿的生活景物。

这些景观所造成的荒疏气氛,能使观者如身临其境,“悠然如在灞桥风雪中,三峡闻猿时,不复有市朝抗尘走俗之状”,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故当时人称赞他的画“笔愈简而气愈壮,景愈少而意愈长”。

关仝画树喜以夹叶、墨树相间,以浓衬淡,层次分明。

树木多是有枝无干,笔迹劲利。

米芾认为这是吸收了唐代毕宏的画法。

山头则多以墨点代树,形成杂木丰茂的效果。

荆浩、关仝在山水画的技法上也有新的贡献。

荆浩批评吴道子有笔无墨,项容有墨无笔的言论反映了山水画技法特别是皴法的进步。

但据宋人记载,关仝不善画人物,画中人物多请胡翼(胡翼,字鹏云,五代画家)代为绘制。

论者谓其晚年成就,较之荆浩更能青出於蓝,是荆浩画派的有力继承者。

画史将其与荆浩并称为荆关。

北宋人将他与李成、范宽并列为“三家鼎峙”,具有很大影响。

关仝传世作品有《山疗待渡图》、《关山行旅图》等。

一、作品考证综述
关仝的作品有《待渡图》、《山溪待渡图》、《关山行旅图》等。

取景多是山势雄伟的大山和深山,构图丰富,有力创造了祖国山河的真实形象。

此幅《待渡图》带有鲜明的北方特色,巍峰耸立,气势堂堂;远山迷朦,意境幽深。

关仝绘画在取势造意上豪放非凡。

此图大山作正面主峰突危,山势直立,占据整图 1/2画面,相当稳定。

这种构图方式在古代早期山水画中常见,而最忌讳的是景物的对称。

作者将主体大山布局於画面右上侧,其他厚重的景物集中在画面的左下侧,取得了均衡变化的效果,稳定中求危势,峻拔中取墩壮,整
幅画面丰盈饱满。

画中堂堂大山矗立,石质坚凝,气象壮伟荒寒,用笔刚健有力,显示出山石的坚实质感。

所画树木有枝无干,用笔简劲老辣。

与宋人论述关仝山水“坐突危峰,下瞰穷谷,卓尔峭拔者,(关仝)能一笔而成”的风貌相似。

根据另轴各名家的多幅题跋可推断,此幅《关仝待渡图》描绘的是一幅夕阳西下的傍晚美景。

早期山水画还常常安置人物活动於山水之中,而且适当表现以简单的情节点化主题。

《待渡图》构图紧凑,勾皴简括有力,景物高深,虚实富有变化,穿插其中的水滨有人待渡的场景,使画面更富生活气息。

岸边五个待渡者一边寒喧,一边翘首以盼小船靠岸,挑担者似乎刚到岸边,肩上的担子还未来得及卸下。

一位头戴斗笠的船翁弓着腰奋力撑杆,小舟径直朝岸边划来。

对岸,依山而建的楼阁相互掩映,吸引了不少文人义士,待渡者似乎也正欲返回楼阁中。

这一处人物和场景的呼应,充满着纯朴的山区生活情趣,赋予了山水浓厚的人情味。

足见关仝驾驭复杂的山川景物、布局构图以及刻画生动的艺术表现能力。

三、关仝生活的时代背景和书画发展
唐末,黄巢起义因遭镇压而失败,藩镇割据的形势更加严重起来。

唐朝政权倾覆以後,出现的五代十国分裂是藩镇割据的连继。

五代十国是:在黄河流域,以开封为都城(曾一度在洛阳)前後共有五个朝代(梁、唐、晋、汉、周);同它们并存的是分散在长江上下游的十个国家,其中以西蜀、南唐和吴越较重要。

此外,北方契丹族建立了辽,党项族在西北建立了西夏。

五代十国出现新的政治中心,反映了全国范围内经济中心的东移与南移和新的经济因素的生长,也反映了外族侵入形势的严峻。

五代的美术,在绘画创作的方面大多在中原、西蜀、江南三地区内进行。

中原地区,由於长时期的战乱和契丹入侵,生产受到严重的破坏,只有到五代後期(後周柴荣)才逐渐安定下来。

五代北宋时期的山水画家创造了大地山川雄伟壮丽而又富於人情味的景象,这种伟大的记录,正是古代山水画史的一个进步。

在这类画面上,它不仅包含了对於人的劳动创造的赞美,还形象地印记着人的活动所发挥的不可缺少的组织结构作用。

正如画理上所述的一种美的创造性再现,无不具有“可行、可望、可居、可游”之胜境的决定性因素。

唐末五代的山水画家荆浩和他的追随者关仝对我国山水画艺术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是古代重要画家之一。

由於关仝与同时代其他山水画高手对山水审美内涵的开拓,他们亲临踏勘,通过艰苦跋涉,面对自然的写生和加工後的概括提炼,才使这种类型的全景山水画风得以确立,并走向成熟。

关仝继承并发展了荆浩开创的北方山水画派雄风,已成千年宗师,不愧同为划进代的杰出画家。

山水画从五代开始,作为中国绘画艺术的一种有独特意义的样式,也有了稳固的地位。

山水画与花鸟画一样,也成为展示人们精神世界的有力的凭藉。

荆、关、董、巨等人创造了真实动人的艺术形象,而成为山水画中的优秀范例。

四、作品的款识和鉴藏印
根据购入时的资料显示:上有鉴藏印:宣和中秘、绍兴、子恭世宝(因原作上的印记颜色浅淡、模糊,从图片上几乎无法辨识,但从另轴众名家的题跋仍可加深我们对此图的理解)。

另轴题跋:(括号中的表示不确定,仅根据字形、意思推断的文字)
1、陈撰,钤印圆形朱印一方——“撰”。

此轴右上方有陈撰题跋:“料峭秋山景澹然,落露晴绚紫添烟。

天寒日暮行人急,水阔云深野渡旋,旅跋久淹情寂寂,江声徐听浪涓涓,行路难时每(过)此,敢冻舟楫济长川。

奉题”。

陈撰(约1678-1758),字楞山,号玉砀山人,浙江鄞县(今宁波)人,居杭州钱塘。

一说“扬州八怪”之一。

陈撰一生为富商门人,画作不多,但章法奇妙,清新简淡,具淡远之致。

尤精画梅,间作山水。

清雍正二年(1724年)曾作《水仙图》,乾隆七年(1742年)作《花卉册》。

故宫藏其《菊石图》,上有题句“高枝疏叶耐霜寒,不与凡花一样看。

若遣青衣供俗眼,任他墙角闹鸡冠”,为其一生之写照。

晚年被盐商江鹤亭延入“康山草堂”,直至80岁时归里。

2、史凤辉
史凤辉:字南如,江苏宜兴人,雍正己酉举人,官内阁中书,乾隆初荐举博学鸿词。

此轴上方中间,有史凤辉题跋“寂寂秋江渐落晖,岑楼碧嶂势崔巍。

游客欲归归去急,轻风相送片帆飞。

高阁临溪万象涵,穷幽应向此中探。

无多旅况萧条甚,野航恰受人两三”。

末款:“诲正癸卯(1723年)相月,仲约世长属题,荆溪史凤辉”,钤印二方。

3、汪诚
汪诚题跋“往岁从姚云裳斋中得观其所藏关仝层峦秋霭图,宝之有若球璧。

今复观此待渡图真迹,用
笔确劲,景象超旷诚有得於造化之巧,非沾沾於涂朱抹绿宫观界画徒事形似者比,世传关画在宋时已难得,矧今日耶?然神物终不容秘,亦良由仲约好古不倦,有以致之也。

诚自计生平,先後获见关画真迹及此凡二,何修而能缔此墨缘?披览意日,谨缀数语,愧未足以阐扬此迹盛美也。

汪诚拜题”。

足见汪诚对关仝画作的崇备至。

4、梁章钜(1775-1849)题两次。

梁章钜,清文学家。

字闳中,一字硬林,晚号退庵,福建长乐人。

嘉庆进士,官至江苏巡抚。

综览群书,熟於掌故。

喜作笔记小说。

也能诗。

著作颇多,有《文选旁证》、《制义丛话》、《浪迹丛谈》、《称谓录》、《归田琐记》、《藤花吟馆诗钞》等。

梁在楹联创作、研究方面的贡献颇丰,乃楹联学开山之祖。

其楹联著述有《楹联丛话》、《楹联续话》、《楹联三话》、《楹联剩话》、《巧对录》等,许多名胜楹联及历代流传的巧联妙对,得其赖以保存至今。

A、“关仝秋江待渡图真迹希世神品,宋徽宗御颢内府宝藏今归乙楼观察秘笈。

梁章钜书笺”。

钤印方形朱印“硬林”。

B、梁章钜题一:“长安关(仝)巧弄墨,奇迹流传世罕鱏,謇乎尚矣擅资力,混沌鉴破鸿辟。

高峰崇窿拂云起,想见挥毫风雨疾。

深丛众发苍翠,古渡沧波渺洋溢。

壮哉层楼杰阁开,草木明历历,三四行人急呼渡,久立溪边泥没膝,川岸峻坂去天尺。

仆仆风尘何所适,烟寒日暮途尚远,瞥见轻舟喜形色。

游子天涯归有期,流水秋飚互萧瑟,参知画法参造化”洪谷【见注②】而後无此笔,而海岳亦囊括,小而人物咸可识。

衣钵相传本择人知君丘壑储胸臆……乙楼观察吟正,道光十有八年(孟)春之月下浣福州梁章钜”。

钤印二方,下方为方形朱印“硬林”。

C、梁章钜题二:“昔人评画中之有荆关,其名不下顾陆,然洪谷画真迹,吾犹及见一二,唯仝画世少传本,故宣和御府所收并此亦仅数幅耳。

按仝世居长安,其地皆长山大谷,昕夕游览得以拓其胸次,高其眼境。

故发於绘事,境界深远,高旷雄奇。

况又亲承洪谷衣钵,精微奥旨领悟无遗,即若顾陆张吴二李右丞诸迹亦无不该览,真可谓集其大成以名世者,吾於斯图不能不为之敛手叹服”。

末款:“退庵居士又题於桂林节署”。

钤印两方:上方形白文印“硬林”,下为方形白印“章钜”。

从中我们可以理解关仝作境界雄奇的原因之一就在於他生活的经历,长山大谷令他开拓胸襟,他继承了荆浩之精髓,又超越其上。

【解注②】荆浩字浩然,五代後梁人。

他在避世时居太行山洪谷,自号“洪谷子”。

5、乙楼:【解注①】
其人:蔡金壹字乙楼,号啬陁,晚清时人。

光绪时曾督学兰州。

富收藏、喜题跋。

上海博物馆所藏郭熙《幽谷图》及北京故宫五十年入藏精品集之《兰亭》均有其长跋。

题跋两则“五代关仝秋江待渡图,宋内府藏,恽王题额。

大中丞福州梁公为今海内鉴藏家第一,於此帧一再题咏并为书签,珍服至矣。

独於幅上几字定为徽宗御题,余以所藏宣和诸书校之,悉皆瘦金体,御押作,所谓天下一人也。

与此轴之书与押皆不相类。

适以日中晾画,见幅左角上隐有字迹,映日番之则‘易鬼奂’三子甚显,余不可辨。

初亦莫知其所谓,及检宋史,於徽宗第三子郓王楷本传,考得王初名焕,始封魏国公,善书画储藏,御赐图画极多。

乃悟此幅左数字盖‘赐魏国公焕’五字之半也。

据此则此乃宣和赐本,横题殆恽王自书,其中间之大方印,文为‘子恭世宝’,殆即王之私印,其断非宣和玺印可决矣。

然此种冷僻之押印,作伪者断难臆造,以此转足为真迹宋藏之铁据。

故以著於边绫以正梁公之误。

乙楼记。


末款“顷在南皮张氏见龙眠吴中三贤像有恽王之书,所咏笔意押式与此同,款作宣和甲辰恽王六字,卷为汪珂玉著录。

啬志。


又题:“案宋史本传焕以宣和进恽王,此款题在政和辛卯,正是其为魏国公时。

其更名楷,史未著。

其时大抵即在晋封时,观此可知。

是此轴一题识而可补史乘之阙。

啬又志”。

由此可知,本作上方“关仝待渡图政和辛卯(1111年)春藏”为恽王宋徽宗第三子题识。

6、内藤虎
其人简介:本名为虎次郎,字炳卿,别号忆人居主、湖南鸥侣、雕虫生闷闷先生。

为日本中国学、东洋史学创始人之一。

其研究领域博大,涉及中国上古、中古、近世史,通论中国文化史、史学史、美术史等。

在东洋史领域是一个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他关於六朝隋唐方面的研究,特别是对其时代性质的判断,极具开创性,其影响在日本学界历久而不衰。

题“论画於赤县洪谷子始备笔墨之法焉。

吴道玄有笔而无墨,项容有墨而无笔,虽即云有笔有墨,犹
锺张之於书,笔墨之道已生,笔墨之法未立也。

是以洪谷子之笔墨,虽谓之笔墨謇然殊於吴项之笔墨矣。

故曰:洪谷子者笔墨之祖也,虽然,有未尽者,何也?洪谷子之画,物象驱意,致意驱笔墨,至其弟子关仝则有进焉者。

仝之画,意致驱笔笔,墨笔驱物象,是其与洪谷子不同处,又其过洪谷子处。

自古以关仝为出蓝之美,非虚辞也。

抑论画於赤县宜以山水为极致,泄天地之秘奥,钩性情之玄赜,以术艺之末事,参阴阳之化育,懿哉至矣。

然而山水之画自郭若虚辈已以李成。

关仝范宽为入神,如王维李思训荆浩之伦,犹且不能方驾,此为千古铁案。

而山水之极致,在能运胸中丘壑,所谓胸中丘壑宜以关仝为祖,呜呼。

画至关仝,已穷古今一大变。

关仝出,然後赤县始有山水画。

虽有李范董巨皆闻风而起者,岂如仝之英雄特起,论画不知此一大变,何得谓之画乎?生平所睹关仝画惟斋藤氏待渡图,然论画於赤县此一待渡图足矣!未睹此待渡图不足以语六法,待渡图乃道君皇帝政和间赐其第二子郓王楷,前人已有考证,前数年归斋藤氏。

当余当时睹此画已久蓄斯论,今因其有跋语之请,为一发之,读余论者或愕然未谓,然是耳食之徒,亦何足与论画乎。

甲子六月内藤虎”。

钤印两方,上为方形白文印“藤虎”,下为方形朱文印“字炳卿”。

五、收录并出版本作的书目
◆斋藤悦《董陁藏书画谱》,日本博文堂出版社,1928年,画卷第25页。

◆《南画渊源》,日本博文堂出版,1928年,图版第3号。

◆《支那名画宝鉴》日本大冢巧艺社出版,1936年,第22页。

喜龙仁。

◆《中国画重要画家和作品》,英国伦敦出版,1956年,第一卷第192至193页,第三卷第146页。

◆郑振铎《域外所藏中国古画集之三》,唐五代画,第46页。

仝画上突巍峰,下瞰穷谷,卓尔峭拔者能一笔而成。

其(立来)擢之状,突如涌出,而又峰岩苍翠,林麓土石,加以地理平远,磴道邈绝,桥(彳勺)村堡,杳漠皆备,故当时推尚之。

尤喜作秋山寒林,与其村居野渡,幽人逸士,渔市山驿,使其见者悠然如在坝桥风雪中,三峡闻猿时,不复有朝市抗尘走俗之状。

盖仝之所画,脱略毫楮,笔愈简而气愈壮,景愈少而意愈长。

石木出于毕宏,有枝无干。

然于人物非工,每有得意者,必使胡翼主之。

有赵阳山居图、溪山晚霁图、四时山水图、桃源图、秋山楼观图、秋山渔乐图、秋山枫林图、秋山耸秀图、秋山寒林图等传于代。

《米芾画史、李荐画品、画鉴、画系、宣和画谱、图画见闻志、五代名画补遗、广川画跋、清河书画舫、珊瑚网、容台集》。

关仝,仝又作同、穜、童,陕西长安人。

他享有盛名是在五代后期至北宋初期。

画史上常将“荆、关”并称,关即指荆浩的弟子关仝。

《图画见闻志》上说关仝“工画山水,学从荆浩,有出蓝之美,驰名当代,无敢分庭”。

并将他和李成、范宽并称为“三家山水”,褒为“三家鼎峙,百代标程”。

由此可知关全至少活到北宋初年,一般史书大致确定在公元十世纪六十年代以后。

关仝生卒年不详,据史料推测,他曾在后梁时期的开封生活过。

《五代名画补遗》上记述:“初师荆浩学山水,刻意力学,寝食都废,意欲逾浩。

后俗谚曰‘关家山水’。

时四方辐凑,争求笔迹。

其山中人物,惟求安定胡氏(或曰胡翼)添画耳。

”从这些记述中可以了解到关仝自青少年时已从故乡陕西长安来到后梁的首都开封,拜荆浩为师,经过刻苦钻研而获得青出于蓝的美名,形成了个人的风格。

然而他只能画山水,不擅作人物,凡山中点景人物,都要请胡翼代笔。

关于胡翼,据历史记载,字鹏云,工画佛道人物、车马楼台。

后梁驸马都尉赵岩酷爱绘事,善画人马,喜爱收藏,珍藏多达五千余件。

赵岩对胡翼十分器重,经常请他到府中,品第秘藏图画的优劣,中品以下者即加以修改。

后梁龙德三年(923),后梁被后唐所灭,赵岩被杀。

这段史实可以证明,关仝可能就是在这一时期与胡翼同在开封,而且彼此有着友好的书画交往,才会请他添画人物。

《宣和画谱》上写道:“当时有关仝,号能画,犹师事浩为门弟子。

”说明关仝是在有了“能画”的名气之后,才去拜荆浩为师的。

从师的时间存在两种可能性,一是后梁时期,也即荆浩隐居之前;二是荆浩隐居之后,关仝去洪谷拜师。

根据推断,荆浩的生活年代大致在九世纪六十年代至十世纪四十年代之间,那么关仝所生活的年代则大致在九世纪九十年代至十世纪七十年代之间,关仝比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