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推荐》——14.山水画的意境(解析版)

合集下载

《山水画的意境》精选练习(解析版)

《山水画的意境》精选练习(解析版)

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十四课山水画的意境精选练习一、积累与运用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A.孤帆.(fán) 真挚.(zhì) 朝霞暮霭.(ǎi)B.渲.染(xuàn) 灵魂.(hún) 富丽堂.皇(táng)C.遥.望(yáo) 意境.(jìng) 浮光掠.影(lüě)D.惆.怅(chóu) 造化.(huà) 颐.和园(yì)【答案】B【解析】A项中“帆”应读fān;C项中“掠”应读lüè;D项中“颐”应读yí。

2.下列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朴素崇高气势朝朝幕幕B.峨眉夔门气慨胸有成竹C.意匠搏斗图解金碧辉皇D.欲望赋予风暴苦心经营【答案】D【解析】A项中“幕幕”应为“暮暮”;B项中“气慨”应为“气概”;C项中“皇”应为“煌”。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这篇散文把桂林山水描写得形象逼真,读完使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B.作家必须先胸有成竹....地知道人物的一切,而后设身处地地写出人物的话语来。

C.下岗后,她开了一个小饭馆,整日兢兢业业,惨淡经营....,收入还算不错。

D.不管你腰缠万贯,或是富丽堂皇....;不论你声名显赫,或是默默无闻,幸福对谁都一样,不可能厚此薄彼,嫌贫爱富。

【答案】D【解析】“富丽堂皇”形容建筑物,不能形容人。

4.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在大雪纷飞中,在夕阳残照里,这些绝壁上的松树就像__________的战士,__________的渔夫,__________的隐者,站立出自己的风骨。

大自然叩击着我们的心灵,让我们探求忠诚、勇敢、洒脱的真谛。

A.搏击风浪坚守阵地远离世俗B.坚守阵地远离世俗搏击风浪C.坚守阵地搏击风浪远离世俗D.搏击风浪远离世俗坚守阵地【答案】C【解析】“坚守阵地”的意思是“坚决地保卫着阵地,不让敌人占领”。

《山水画的意境》优秀课件

《山水画的意境》优秀课件

杜甫的诗
旨在具体阐释艺术
作品是如何通过写 景充分表达人的思 想感情,从而创造
意在说明“每一 处风景都有各自 不同的特色。”
为了论证意境 和意匠的关系
❶出引意境用的诗。词,充当道理论据,❷是为更好地探
讨山水画的意境;以及获得意境的方法;和强调
意境与意匠对山水画的重要性❸从而使论证更具
体、更有说服力。
总结
6.第⑧段主要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试各举一例 分析其作用。
像五代画家荆浩在太行山上描写松树,朝朝暮暮长 期观察,画松“凡数万本,始得其真”
一位作者出外写生,两个礼拜就画了一百多张,这 当然只能浮光掠影,不可能深刻认识对象,更不可能 创造意境。
举例论证、对比论证:❶正面列举荆浩的事
例和反面列举一位作者的事例,通过对比,论
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6.第⑧段主要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试各举一例 分析其作用。 像五代画家荆浩在太行山上描写松树,朝朝暮暮 长期观察,画松“凡数万本,始得其真”。
举例论证、引用论证:❶列举荆浩事例,并引 用他的话,论证了中国画更注重表现客观对象 的精神实质,而这需要长期的观察,❷从而使 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然后:列举齐白石画虾的事例,论证这个观点;
最后:反面假设得出结论“对客观对象不熟悉或不 太熟悉,就一定画不出好画”。
6.第⑧段主要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试各举一例 分析其作用。
中国画不强调“光”,这并非不科学,而是
注重表现长期观察的结果。拿画松树来说,以中
国画家看来,如没有特殊的时间要求(如朝霞暮霭 等举),例早论晨证8点:钟列或举中中午国1画2点家,观都察不松是树重没要有的特,定重要 的的时是间表的现事松例树,的论精证神了实“质中。国画不强调‘光’, 而是注重表现事物精神品质”这一观点,从而使

部编九下语文14 《山水画的意境》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部编九下语文14 《山水画的意境》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14 《山水画的意境》课后习题参考答案一、默读课文,说说作者为什么认为“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意匠与意境是什么关系。

参考答案:作者认为,意境是山水画创作中“最重要的问题”,是景与情的结合。

山水画不是对“地理、自然环境的说明和图解”,“更重要的还是表现人对自然的思想感情”,因而是山水画的灵魂。

一个山水画家,对所描绘的自然景物,“一定要有强烈、真挚、朴素的情感”;木然地画画,对外物“没有深刻感受”,笔下的事物都会成为“死的标本”,缺乏情趣,没有画意,自然感动不了人。

意匠和意境是山水画创作的两个关键问题。

“意匠即表现方法、表现手段的设计,简单地说,就是加工手段”,“为了传达思想感情,要千方百计想办法”,就需要意匠,“有了意境,没有意匠,意境也就落了空”。

二、本文探讨山水画的意境,却多以诗词为例;行文中,还引用了一些人们耳熟能详的语句。

分别找出来,并说说它们的作用和表达效果。

参考答案:(1)引用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和毛泽东《十六字令三首》,旨在具体阐释艺术作品是如何通过写景充分表达人的思想感情,从而创造出意境的。

这些诗词大家耳熟能详,有景物描写,景与情融合无间,具有很好的示范作用。

(2)引用古人“缘物寄情”的名句,旨在说明古人在景物描写中融会个人感情的写作手法,对意境进行阐释。

引用名句,既有较强的说服力,同时又使得行文典雅,富有知识性。

(3)引用毛泽东《沁园春·雪》,旨在证明艺术家写诗、作画,都会站得高于现实,因而更能全面深入认识现实。

这也是一首大家耳熟能详的诗词,以此为例具有典范性;同时,引用领袖的诗词,既符合当时的社会形势,又贴近现实,富有时代性。

(4)引用四川人对于四川景物的概括(峨眉天下秀,夔门天下险,剑阁天下雄,青城天下幽),意在说明“每一处风景都有其各自不同的特色”。

三、各种艺术门类之间总有一些共通之处,彼此往往能够互相借鉴。

下面这些山水画创作的心得体会,对你的写作有哪些启示?1.对客观对象不熟悉或不太熟悉,就一定画不出好画。

14《山水画的意境》ppt课件

14《山水画的意境》ppt课件

02
山水画的意境之美
意境的定义与特点
意境的定义
意境是指艺术作品中通过形象表达出的境界和情调,是艺术家主观情感与客观物 象的有机融合。
意境的特点
意境具有情景交融、虚实相生、韵味无穷等特点,能够引发观众的联想和想象, 产生共鸣和情感共鸣。
山水画意境的表现手法
笔墨运用
山水画家通过笔墨的浓淡、干湿、疏 密等变化,表现出山水的气势和神韵 ,营造出独特的意境。
构图布局
色彩运用
山水画中的色彩运用也是营造意境的 重要手段。画家通过色彩的冷暖、明 暗等变化,表现出山水的自然色彩和 情感色彩。
山水画的构图布局讲究层次感、透视 感和空间感,通过合理的构图方式, 使画面呈现出深远的空间效果。
山水画意境的审美体验
01
情感共鸣
优秀的山水画作品能够引发观众的情感共鸣,使观众在欣赏过程中感受
05
总结与思考
山水画的价值与意义
文化传承价值
山水画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 组成部分,承载了丰富的历史和 文化信息,是中华文明传承的重
要载体。
艺术审美价值
山水画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表现 手法,带给观众美的享受,提升人 们的审美品位。
哲学思想价值
山水画中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 如道家无为而治、儒家仁者乐山等 ,对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产生深 远影响。
积极参加艺术交流活动,观摩他人的作品 ,汲取灵感,不断丰富自己的艺术修养。
THANKS
感谢观看
山水画的构图原则
远近法
通过运用远近透视法, 营造出画面的空间层次 感,使画面更加立体。
虚实法
通过虚实结合的手法, 突出画面的主题,增强
画面的视觉冲击力。
浓淡法

中考语文复习现代文阅读《山水画的意境》含答案

中考语文复习现代文阅读《山水画的意境》含答案

中考语文复习现代文阅读《山水画的意境》含答案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山水画的意境李可染①画山水,最重要的问题是“意境”,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

②什么是意境?我认为,意境就是景与情的结合;写景就是写情。

山水画不是地理、自然环境的说明和图解,不用说,它当然要求包括自然地理的准确性,但更重要的还是表现人对自然的思想感悟,见景生情,景与情要结合。

如果片面追求自然科学的一面,画花、画鸟都会成为死的标本,画风景也缺乏情趣,没有画意,自己就不曾感动,当然更感动不了别人。

③在我们的古诗里,往往有很好的意境。

虽然关于“人”一句也不写,但是,通过写景,却充分表现了人的思想感情,如李太白《送孟浩然之广陵》的诗句: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这四句诗,没有一句写作者的感情如何,尤其是后两句,完全描写自然的景色;然而就在这两句里,使人深深体会到诗人深厚的友情。

④毛主席的诗句,意境是很深的。

如《十六字令三首》,每一首都是写景,每一字都是说山,但每一首、每一字又都充分表达了人的思想感情。

三首词分别体现了山的崇高、气势和力量,这里并没有直接描写人,实际上都有力地歌颂了人,歌颂了人的英雄气概。

古人说“缘物寄情”,写景就是写情。

诗画有意境,就有了灵魂。

⑤怎样才能获得意境呢?我以为要深刻认识对象,要有强烈、真挚的思想感情。

⑥意境的产生,有赖于思想感情,而思想感情的产生,又与对客观事物认识的深度有关。

要深入全面地认识对象,必须身临其境,长期观察。

例如,齐白石画虾,就是在长期观察中,在不断表现的过程中,对虾的认识才逐渐深入了,也只有当对事物的认识全面了,做到“全马在胸”“胸有成竹”“白纸对青天”“造化在手”的程度,才能把握对象的精神实质,赋予对象以生命。

我们不能设想齐白石画虾,在看一眼、画一笔的情况下能画出今天这样的作品来;而是对虾的精神状态熟悉极了,虾才在画家的笔下活起来的。

对客观对象不熟悉或不太熟悉,就一定画不出好画。

统编版九年级下册第14课《山水画的意境》知识点讲解

统编版九年级下册第14课《山水画的意境》知识点讲解

统编版九年级下册第14课《山水画的意境》知识点一、作者简介李可染(1907—1989),江苏徐州人。

中国近代杰出的画家、诗人,画家齐白石的弟子。

李可染自幼即喜绘画,13 岁时学画山水。

43 岁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49 岁为变革山水画,行程数万里旅行写生。

72 岁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画研究院院长。

晚年用笔趋于老辣。

擅长画山水、人物,尤其擅长画牛。

代表画作有《漓江胜境图》《万山红遍》《井冈山》等。

代表画集有《李可染水墨写生画集》《李可染中国画集》《李可染画牛》等。

二、理解词义惆怅:伤感,失意。

真挚:真诚恳切(多指感情)。

身临其境:亲身面临那种境地。

胸有成竹:比喻做事之前心中已有充分的考虑。

浮光掠影:比喻印象不深刻,好像水面的光和掠过的影子一样,一晃就消逝。

赋予:意指给予,交给,寄托(重大任务、使命等)。

朝朝暮暮:指每天的早晨和黄昏,比喻从早到晚,天天如此。

三、课文分段第一部分(1—4):作者先点出“意境”这一概念,并做出解答。

第二部分(5—10):作者谈及获得意境的方法,即通过深刻认识对象以把握住对象的精神实质,激发出绘画者本身的思想感情并融于画作之中;此外,还指出绘画时要站得高于现实,认识才可能全面深入;最后谈到想要表达出意境,还需要有与其相辅相成的意匠。

四、问题归纳1.山水画和地理、自然环境的说明和图解有什么区别?山水画不是地理、自然环境的说明和图解,它包括自然地理的准确性,但更重要的还是表现人对自然的思想感悟,见景生情,景与情要结合。

2.展示山水画图片与山水摄影图片。

请学生结合第一部分内容说说:在摄影技术如此发达的今天,山水画是否会被取代?不会。

山水画不是地理、自然环境的说明和图解,而是表现人对自然的思想感悟。

可见,山水画具有独特的精神实质,这也就意味着它不会被山水摄影所取代。

3.作者要说的是山水画的意境,为什么要在第一部分大篇幅地分析诗歌的意境?按照作者的观点,“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两句,完全描写自然的景色,然而这两句使人深深体会到诗人与朋友的深厚友情。

PPT《山水画的意境》李可染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课文详解

PPT《山水画的意境》李可染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课文详解

艺术效果
表而上句句都是写雪景, 实际上表现了诗人开阔 的胸襟
四句写景,一景一字, 不仅是描写,更是评价、 对比,提炼并突出各自 的特色,在适当夸张渲 染中让意境更鲜明
论证方法
举例论证
作者是如何论证意境是情与景的结合? 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后两句描写自然景色,使人体会到诗人深厚的友情。 毛泽东《十六字令三首》 写景体现山的崇高、气势和力量,歌颂了人的英雄气概。
共同点:通过写景,充分表达了人的思想感情。
古诗有很好的意境,而这意境正是诗歌“缘景寄情”的特点,论证了诗画就 是要写景和写情相结合才会有意境和灵魂。
举例论证
作者谈论“怎样才能获得意境”时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齐白石画虾
齐白石画虾是在长期观察中,对虾的认识才逐渐深入,也只有 当对事物的认识全面了,才能把握对象的精神实质。
论证思路
引论
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

什么是意境 意境就是景与情的结合(举例论证)

画 的
本论
深刻认识对象,
(举例论证)
如何获得意境 有强烈、真挚的思想。(对比论证)

意匠即意境的表现方法、

有了意境,还要有意匠 表现手段的设计。(举例论证)
结论
意境和意匠是山水画的两个关键 (道理论证)
阅读思考
1.课文探讨山水画的意境,层层阐 述,思路清晰。
引用内容
意境(景、情)
毛泽东《十六字令三首》 其一:山,快马加鞭未下鞍。 惊回 首,离天三尺三。 其二:山,倒海翻江卷巨澜。 奔腾 急,万马战犹酣。 其三:山,刺破青天锷未残。 天欲 堕,赖以拄其间。
山的崇高 蕴含着人的英雄气概
艺术效果
每一字都是说山,但每 一字又都充分表达了人的思 想感情。这里并没有直接写 人,实际上都有力地歌颂了 人的英雄气概。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4课 《山水画的意境》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4课 《山水画的意境》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14 《山水画的意境》课后习题参考答案一、默读课文,说说作者为什么认为“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意匠与意境是什么关系。

参考答案:作者认为,意境是山水画创作中“最重要的问题”,是景与情的结合。

山水画不是对“地理、自然环境的说明和图解”,“更重要的还是表现人对自然的思想感情”,因而是山水画的灵魂。

一个山水画家,对所描绘的自然景物,“一定要有强烈、真挚、朴素的情感”;木然地画画,对外物“没有深刻感受”,笔下的事物都会成为“死的标本”,缺乏情趣,没有画意,自然感动不了人。

意匠和意境是山水画创作的两个关键问题。

“意匠即表现方法、表现手段的设计,简单地说,就是加工手段”,“为了传达思想感情,要千方百计想办法”,就需要意匠,“有了意境,没有意匠,意境也就落了空”。

二、本文探讨山水画的意境,却多以诗词为例;行文中,还引用了一些人们耳熟能详的语句。

分别找出来,并说说它们的作用和表达效果。

参考答案:(1)引用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和毛泽东《十六字令三首》,旨在具体阐释艺术作品是如何通过写景充分表达人的思想感情,从而创造出意境的。

这些诗词大家耳熟能详,有景物描写,景与情融合无间,具有很好的示范作用。

(2)引用古人“缘物寄情”的名句,旨在说明古人在景物描写中融会个人感情的写作手法,对意境进行阐释。

引用名句,既有较强的说服力,同时又使得行文典雅,富有知识性。

(3)引用毛泽东《沁园春·雪》,旨在证明艺术家写诗、作画,都会站得高于现实,因而更能全面深入认识现实。

这也是一首大家耳熟能详的诗词,以此为例具有典范性;同时,引用领袖的诗词,既符合当时的社会形势,又贴近现实,富有时代性。

(4)引用四川人对于四川景物的概括(峨眉天下秀,夔门天下险,剑阁天下雄,青城天下幽),意在说明“每一处风景都有其各自不同的特色”。

三、各种艺术门类之间总有一些共通之处,彼此往往能够互相借鉴。

下面这些山水画创作的心得体会,对你的写作有哪些启示?1.对客观对象不熟悉或不太熟悉,就一定画不出好画。

山水画的意境_阅读附答案(2019贵州铜仁中考试题)

山水画的意境_阅读附答案(2019贵州铜仁中考试题)

山水画的意境阅读附答案(2019贵州铜仁中考试题)山水画的意境李可染画山水,最首要的问题是意境,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

什么是意境?我认为,意境就是景与情的结合;写景就是写情。

山水画不是地舆、自然环境的说明和图解,不用说,它固然请求包括自然地舆的准确性,但更首要的仍是表现人对自然的思想感悟,见景生情,景与情要结合。

如果片面寻求自然科学的一面,画花、画鸟都会成为死的标本,画风景也缺少情趣,没有画意,自己就不曾感动,固然更感动不了他人。

在咱们的古诗里,常常有很好的意境,尽管关于人一句也不写,但是,通过写景,却充沛表现了人的思想感情,如李太白《送孟浩然之广陵》的诗句: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这里包括着朋友惜别的惆怅,使人联想到依依送别的情形:帆已远了,消失了,送别的人还眺望着江水,好像心都跟着帆和流水去了情寓于景。

这四句诗,没有一句写作者的感情如何,尤其是后两句,完整描述自然的风景;但是就在这两句里,使人深深体会到诗人的深挚的友谊。

毛主席的诗句,意境是很深的。

如《十六字令三首》,每首都是写景,每字都是说山,但每首、每字又都充沛表达了人的思想感情。

三首词分别体现了山的崇高、气势和气力,这里并无直接描述人,实际上都有力地讴歌了人,讴歌了人的英雄气势。

古人说缘物寄情,写景就是写情。

诗画有意境,就有了灵魂。

怎样才能取得意境呢?我以为要深入认识对象,要有强烈、真挚的思想感情。

(好*语*文*网,收集收拾)意境的发生,有赖于思想感情,而思想感情的发生,又与对客观事物认识的深度有关。

要深入全面地认识对象,必需身临其境,长时间察看。

例如,齐白石画虾,就是在长时间察看中,在不断表现的进程中,对虾的认识才逐步深入了,也只有当对事物的认识全面了,做到全马在胸成竹在胸白纸对青天造化在手的程度,才能掌控对象的精神实质,赋与对象以生命。

咱们不能假想齐白石画虾,在看一眼、画一笔的情况下能画出今天这样的作品来;而是对虾的精神状态熟识极了,虾才在画家的笔下活起来的。

部编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4课《山水画的意境》 (含答案)

部编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4课《山水画的意境》  (含答案)

泠泠风雨声(胡竹峰)意与神会,情通自然。

意与神兮如痴如醉,情通自然兮惠风和畅。

春雨绵绵,阴寒不散,夜里悠悠忽忽读了些旧人诗词。

元人柳贯《题宋徽宗扇面诗》云:“扇影已随鸾影去,轻纨留得瘦金书。

”瘦金书我熟,小时候玩过一枚“大观通宝”铜钞,钱文正是赵佶手笔。

赵佶的帖读过不少,如《千字文》《牡丹诗》等。

瘦金体的线条仿佛金戈银丝,看《秾芳诗帖》久了,越发觉得线条薄利,笔锋可以削水果,手不敢触。

我看瘦金体,老想到春秋时候的尖首刀币。

《秾芳诗帖》,大字楷书长卷,每行二字,共二十行,清人陈邦彦题跋道:“此卷以画法作书,脱去笔墨畦径,行间如幽兰丛竹,泠泠作风雨声。

”纤细、青郁、劲挺、有力,瘦金之味差不多这样。

不要说书法,宋人文章也涓涓细流出一派文气,不像唐朝欣欣向荣、郁郁勃发。

唐人写时间流逝无可奈何,“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宋人却是“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

唐朝人慷慨,宋朝人感慨。

慷慨常常是壮士,感慨往往为道家,宋徽宗恰恰是道君皇帝。

中国艺术,道家的痕迹处处可见,阴阳为骨,无为是表。

前些时日读《易经》,象曰:“风行水上,涣。

”大意是水上见风,涟漪泛起,散而不乱,涣然而合,成自然之象。

宋人书法,受老庄道家影响,大抵虚静,瘦金体是异数。

每见瘦金体,像在冬天的梅园游玩,老树新花,四周一望,虚室生白,全是一片吉祥。

有回在朋友画室玩,他运转提顿写瘦金体给我看。

想起当年的赵佶,一笔一画运转提顿在汴京皇城里自得其乐。

瘦金体的精气神是入世的,也是出世的,更多还是出世的。

我读赵佶书法,读出自得其乐——天下与我何干?且写字画画去,差不多是那样的字外音。

赵佶的字有弹性,有韧性,有精神,像钢丝。

书法家白蕉说:“瘦金体的线条,未必输给颜真卿的线条。

”瘦金体是文人字,并非帝王字。

到底什么是帝王字,我也说不清;到底什么是文人字,我更说不清。

我只能说自得其乐是文人字,旁若无人是帝王字。

王羲之、颜真卿、苏东坡、米芾、赵佶、董其昌的手迹一片自得其乐或者扬扬得意,唐太宗、唐玄宗、康熙、乾隆的手迹旁若无人或者居高临下。

14 山水画的意境(1)

14 山水画的意境(1)

语不惊人死不休:如果写不出惊人之语,那就至死也不肯罢休。就
是说出来的话没有达到目的誓不罢休的意思。
自主学习:通读课文,划分层次,
写出大意。
• 答案示例:第一部分(1~4):说明什么是山水画 的意境。 • 第二部分(5~8):论述意境的产生必须身临其境, 长期观察。 • 第三部分(9、10):论述山水画是意境和意匠紧 密结合的产物。
山水画的意境
李可染
学习目标
1.通过阅读文章,理解、积累精辟的语句,把 握文章的思路。 2.通过熟读、精读课文,合作探究,学习文中 举例论证、道理论证等论证方法。 3.联系学习生活,体会古诗词寓情于景的意境 特征。
作者介绍
李可染(1907—1989),江苏徐 州人。中国近代杰出的画家、诗人, 画家齐白石的弟子。李可染自幼即喜 绘画,擅长画山水、人物,尤其擅长
画牛。
代表画作有《漓江胜境图》《万 山红遍》《井冈山》等。代表画集有 《李可染水墨写生画集》《李可染中 国画集》《李可染画牛》等。
检查预习
(1)订正字音 惆怅(chóu chànɡ) 朝朝暮暮(zhāo) 夔门(kuí) 渲染(xuàn) 暮霭(ǎi) 浮光掠影(lüè) 真挚(zhì)
(2)词语释义
山象征红军,通过咏山来歌颂红军。


本文围绕着“山水画的意境”先后阐释了什
么是意境,怎样获得意境,意境与意匠的关系等。 层层深入地论述了意境的产生依赖于思想感情,
意境和意匠相互依存的关系。
谢 谢!
身临其境:亲自到了那个境地。临,到;境,境界,地方。
胸有成竹:原指画竹子要在心里有一幅竹子的形象。后比喻做事之 前已经有通盘的考虑。 浮光掠影:比喻印象不深刻,好像水面的光和掠过的影子,一晃就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同步练习14山水画的意境(含答案)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同步练习14山水画的意境(含答案)

14山水画的意境知能演练活用夯基达标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灵魂.(hún)赋予.(yù)颐.和园(yí)B.夔.门(kuí) 渲.染(xuàn) 暮霭.(mài)C.惆怅.(zhàng) 气概.(gài) 真挚.(zhì)D.意境.(jìng) 茂盛.(shèng) 搏.斗(bó)2.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这篇散文把桂林山水描写得形象逼真,读完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B.在青山绿水间浮光掠影....,在名篇佳作中流连忘返,都能让我们领悟美的真谛。

C.失败者之所以失败,就在于他们面对困难时总是千方百计....地找借口,而不是找方法。

D.对于这场比赛,主教练虽然说不上是胸有成竹....,但是起码可以算得上是心中有数。

3.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在我们的日常语言中,真、善、美这三个词常常是相提并论的。

仔细寻思后不难发现,自然的根本性质是真,人生的根本意义为善,艺术的根本价值在于美。

如此看来,真、善、美之间似乎并没有直接的联系,但是在审美的意义上,自然于潜移默化中感发和着人的情性与思绪,也安顿和抚慰着人的心灵;人则通过审美的思维方式达到情景交融、物我统一的和谐境界。

可以说,一片自然山水就是一个人诗意栖居的心灵寓所与精神家园。

更为重要的是,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一道的风景,具有审美价值,而且整个审美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在于人的生存境况,并努力成就自由完美的人生,使人生得以丰富地展开。

A.涤荡独到观照B.激荡独特观照C.涤荡独特关照D.激荡独到关照4.根据课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优秀的诗人和画家都很明确写景就是为了写情这一关键,因此,创作时着力夸张渲染自己的思想感情,不太追求描摹景物的真实度。

B.无论写诗还是作画,要创作出融思想性和艺术性于一体的作品,不能仅靠长期观察来反映现实,还应该站到高于现实的层面。

中考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4课《山水画的意境》(分层作业)同步备课(部编版)解析版

中考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4课《山水画的意境》(分层作业)同步备课(部编版)解析版

14《山水画的意境》分层作业一、积累运用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渲.染(xuàn)诱.惑(yòu)庇.护(pì)浮光掠.影(lüè)B.惆.怅(chóu)停泊.(bó)灵.魂(lín)重.头戏(zhònɡ)C.赋.予(fù) 真挚.(chì)虐.杀(nüè)津.津乐道(jīn)D. 依赖.(lài) 嫌恶.(wù)暮霭.(ǎi)踉踉跄.跄(qiàng)【答案】D【解析】A项,庇护(bì);B项,灵魂(líng);C项,真挚(zhì)。

故选D。

2.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的实现,不是一蹴而就....的,还需要亿万中华儿女的长期艰苦奋斗。

B.为了迎接首届文化艺术节,小龙和小钱逢场作戏....,精心编排了一出话剧。

C.杨绛在散文集《我们仨》中,回顾了一幕幕一家三口尽享天伦之乐....的温馨场景。

D.这是一部值得一看再看的电影,因为其中的内容如此丰富,浮光掠影....的浏览根本无法完全体会。

【答案】B【解析】 B项中的“逢场作戏”,原指卖艺人遇到合适的演习场地,就开始表演。

后指遇到机会,偶尔凑凑热闹;有时也指一种轻浮的生活态度,含有贬义,不合语境。

故选B。

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一棵树、一座山,观其精神实质,经过画家思想感情的夸张渲染,意境会更鲜明。

B.四川人说:“峨嵋天下秀,夔门天下险,剑阁天下雄,青城天下幽。

”这话是有道理的。

C.有了意境,没有意匠,意境也就落了空。

杜甫说“意匠惨淡经营中”,又说“语不惊人死不休”。

D.真正山水画中的诗境,体现在画的构思、章法、形象、色彩的诗化,诗情与画意交融。

【答案】A【解析】A项,顿号应改为逗号。

4.下列对文中句子的排序,正确的一项是()①意境的产生,有赖于思想感情,而思想感情的产生,又与对客观事物认识的深度有关。

《山水画的意境》同步练习 (含解析)

《山水画的意境》同步练习 (含解析)

《山水画的意境》同步练习(含解析)《山水画的意境》同步练习一、单选题1. 下列加下划线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图解(jiě)惆怅(zhàng)身临其境(jìng)B. 片面(piàn)差异(chā)情寓于景(yù)C. 真挚(zhì)落空(lào)朝朝暮暮(zhāo)D. 渲染(xuān)暮霭(ǎi)浮光掠影(lüè)2. 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A. 灵魂天际歌颂缘物寄情B. 感悟消失扬州千方百计C. 标本崇高惨淡苦心经营D. 孤帆遥望气势英雄气慨3. 下列加线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齐白石与徐悲鸿尽管年龄悬殊,人生背景各异,艺术风格大相径庭,但丝毫不妨碍两人成为艺术上的挚友。

B. 王教授当年在德州住的时间很短,谈及此地,只是浮光掠影,早已人地生疏。

C. 因质量过硬,实力超群,这款SUV的地位无动于衷,连续几年都是销量冠军。

D. 最近各地出现了不少个性鲜明的“网红书店”,但在纷至沓来的顾客中,有不少是“到此一游”的打卡拍客。

4. 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在大雪纷飞中,在夕阳残照里,这些绝壁上的松树就像________的战士,________的渔夫,________的隐者,站立出自己的风骨。

大自然叩击着我们的心灵,让我们探求着忠诚、勇敢、洒脱的真谛。

A. 搏击风浪坚守阵地远离世俗B. 坚守阵地远离世俗搏击风浪C. 坚守阵地搏击风浪远离世俗D. 搏击风浪远离世俗坚守阵地5.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句子,排列顺序恰当的一组是()《春水晴峦》是一幅山水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画家笔下的朦胧意境,映照出实实在在的心情文章。

①山坡上舒展着绿色苔草②山脊在平原中突兀矗立③船帆在江河上影影点点④石间水口涌动着汩汩清泉。

A. ①④②③B. ④③②①C. ③①②④D. ②①④③6.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今年我校开展“创建书香校园”的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为目的。

部编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4课《山水画的意境》(1) (含答案)

部编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4课《山水画的意境》(1)  (含答案)

泠泠风雨声(胡竹峰)阅读字数:约1 260字建议用时:15分钟分值:16分考查题型:第3题作者简介:胡竹峰,1984年生。

出版有《空杯集》《墨团花册》《衣饭书》《豆绿与美人霁》《旧味:中国古代饮食小札》《不知味集》等散文随笔,也有作品见于《山花》《天涯》《人民文学》等杂志。

意与神会,情通自然。

意与神兮如痴如醉,情通自然兮惠风和畅。

春雨绵绵,阴寒不散,夜里悠悠忽忽读了些旧人诗词。

元人柳贯《题宋徽宗扇面诗》云:“扇影已随鸾影去,轻纨留得瘦金书。

”瘦金书我熟,小时候玩过一枚“大观通宝”铜钞,钱文正是赵佶手笔。

赵佶的帖读过不少,如《千字文》《牡丹诗》等。

瘦金体的线条仿佛金戈银丝,看《秾芳诗帖》久了,越发觉得线条薄利,笔锋可以削水果,手不敢触。

我看瘦金体,老想到春秋时候的尖首刀币。

《秾芳诗帖》,大字楷书长卷,每行二字,共二十行,清人陈邦彦题跋道:“此卷以画法作书,脱去笔墨畦径,行间如幽兰丛竹,泠泠作风雨声。

”纤细、青郁、劲挺、有力,瘦金之味差不多这样。

不要说书法,宋人文章也涓涓细流出一派文气,不像唐朝欣欣向荣、郁郁勃发。

唐人写时间流逝无可奈何,“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宋人却是“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

唐朝人慷慨,宋朝人感慨。

慷慨常常是壮士,感慨往往为道家,宋徽宗恰恰是道君皇帝。

中国艺术,道家的痕迹处处可见,阴阳为骨,无为是表。

前些时日读《易经》,象曰:“风行水上,涣。

”大意是水上见风,涟漪泛起,散而不乱,涣然而合,成自然之象。

宋人书法,受老庄道家影响,大抵虚静,瘦金体是异数。

每见瘦金体,像在冬天的梅园游玩,老树新花,四周一望,虚室生白,全是一片吉祥。

有回在朋友画室玩,他运转提顿写瘦金体给我看。

想起当年的赵佶,一笔一画运转提顿在汴京皇城里自得其乐。

瘦金体的精气神是入世的,也是出世的,更多还是出世的。

我读赵佶书法,读出自得其乐——天下与我何干?且写字画画去,差不多是那样的字外音。

赵佶的字有弹性,有韧性,有精神,像钢丝。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作业课件 第四单元 14 山水画的意境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作业课件 第四单元 14 山水画的意境

4.(湖南怀化模拟)下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B ) A.红.色.的岩石意味着当时气候非.常.炎热,而.灰黑色常常是.寒冷的表示。 判断:句中加点的词语在句子中分别属于名词、形容词、连词、动词。 B.田、牛、休、种 判断:这四个字分别是象形字、象形字、会意字、形声字。
C.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 判断:这个句子的主干是“人民注意现象”。 D.人们注意到,所有的孤雁都有一种共性:它们的飞行和鸣叫很频繁,而且声调 忧郁。于是人们就得出结论:这些孤雁是伤心的单身。 判断:句子中画横线的短语依次是偏正短语、主谓短语、偏正短语。
④为什么一样的庐山瀑布,孟浩然看到了,会写出“香炉初上日,瀑水喷成 虹”;李白看到了,会写出“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张继看到了, 会写成“花映新林岸,云开瀑布泉”;我们看了,却往往想到的是举起相机或手机 来拍照。如果我们不能从景物中见情、见理、见精神,或者通俗点讲就是“不走 心”,那我们的诗心就永远不能唤醒。
【解析】A.“红色”是形容词,“非常”是副词;C.句子主干应是“人民注意关
系”;D.“得出结论”是动宾短语。
5.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C ) ①与舞蹈一样,画中烟波浩渺的江河、层峦起伏的群山,都充满了韵律之美。 ②舞蹈演员们眉眼锋利,绛唇高髻,利落甩袖,仿佛化作《千里江山图》中的山 峦,舞出山水相依之感,舞出明月般存在千年的灵魂。 ③正如“诗画本一律”,舞者和画者对这千里江山也必定有文化理解上的共鸣, 《只此青绿》将文化传统中的“艺术通感”发挥到淋漓尽致,彰显了中国人特有的 浪漫。 ④春晚节目《只此青绿》是以舞蹈的形式对古代名画《千里江山图》进行了意境 式的还原。 A.④③②① B.③②①④ C.④②①③ D.②①④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 文中两次提及毛泽东的词,请结合语境分别说说它们的不同作用。
7. 请结合句子内容,说说划线句中的关联词语“只有……才……”有何作用。
8. 题目是《山水画的意境》,文中为什么以很多古诗为例?
9. 文章主要在阐述“意境”,但最后两段提出了“意匠”的概念。请说说“意境”跟“意匠”的关系。
10. 《春望》中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是不是“意境”的呈现?其中有没有“意匠”的身影?请结合本文内容作具体分析说明。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议论文综合阅读的能力。
【6题详解】
本题考查举例论证的作用。举例论证的主要作用是通过典型事例对论点加以论证,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文章第②-⑤段是围绕“什么是意境”进行阐述的,因此第⑤段举毛主席的《十六字令三首》为例,就是告诉人们“写景就是写情”,从而形象地阐释了什么是意境。第⑧段举《沁园春》开头几句“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就是为了形象证明本段的段内小论点:“无论写诗、作画,都要求站得高于现实,这样来观察、认识现实,才可能全面深入。”
⑩肯定地说,画画要有意境,否则力量无处使,但是有了意境不够,还要有意匠;为了传达思想感情,要千方百计想办法。意匠即表现方法、表现手段的设计,简单地说,就是加工手段。齐白石有一印章“老齐手段”,说明他的画是很讲究意匠的。
⑪意境和意匠是山水画的两个关键,有了意境,没有意匠,意境也就落了空。杜甫说“意匠惨淡经营中”,又说“语不惊人死不休”。诗人、画家为了把自己的感受传达给别人,一定要苦心经营意匠,才能找到打动人心的艺术语言。
3.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你只要能身临其境地为我想一想,就会同情我的处境,不会对我这样求全责备了。
B.学问从实地上用功,议论自然确有根据;若浮光掠影,中无成见,自然随波逐流,无所适从。
C.小明看了今天老师布置的作业,胸有成竹地说:“我肯定能全部答对。’
D.没有了亲友朝朝暮暮的紧密陪伴,其实也就意味着没有了任何的束缚,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份安闲去沉思。
⑦意境的产生,有赖于思想感情,而思想感情的产生,又与对客观事物认识的深度有关。要深入全面地认识对象,必须身临其境,长期观察。例如,齐白石画虾,就是在长期观察中,在不断表现的过程中,对虾的认识才逐渐深入了,也只有当对事物的认识全面了,做到“全马在胸”“胸有成竹”“白纸对青天”“造化在手”的程度,才能把握对象的精神实质,赋予对象以生命。我们不能设想齐白石画虾,在看一眼、画一笔的情况下能画出今天这样的作品来;而是对虾的精神状态熟悉极了,虾才在画家的笔下活起来的。对客观对象不熟悉或不太熟悉,就一定画不出好画。
D.朝朝暮暮:每天的早晨和黄昏,指短暂的时间。使用恰当;
故选A。
4.下面是“丝绸之路国家博物馆文物精品展”前言中的一段话。结合语境,在横线处填入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陆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展品中,既有俄罗斯国家历史博物馆收藏的叶形矛头,也有哈萨克斯坦国家博物馆收藏的黄金武士;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展品中,既有柬埔寨国家博物馆收藏的铜鼓,也有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收藏的突线钮铜铎。展览中的精美文物众多,举不胜举。______________。
三、综合性学习(共9分)
11.学完本课,班里开展“李可染作品欣赏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面的任务。
(1)为下面一则新闻拟写一个标题。
中新社北京6月3日电 在3日北京保利春拍近现代书画拍卖夜场中,著名画家李可染的《万山红遍》以2.9325亿元人民币成交,刷新其个人作品拍卖纪录,目前是今春拍卖场上单品成交额最高的中国艺术品。
【答案】6.以《十六字令三首》为例,是为了更好地阐释“什么是意境”;以《沁园春》为例,是为了论证“无论写诗、作画,都要求站得高于现实,这样来观察、认识现实,才可能全面深入”这一观点。
7.起突出强调作用。强调了“全面深入地认识对象”对于“把握对象精神实质”的重要性。
8.在古诗里往往有很好的意境,人们对古诗里的意境比较熟悉,借古诗的意境让人们更容易了解山水画的意境。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关联词语的作用。答题时应注意,关联词语之间的搭配是固定的,要灵活地结合上下词句,正确理解语段、句子意思判断。本句运用“只有……才……”,这是表条件关系的关联词,强调对事物的认识全面了,才能握对象的精神实质,赋予对象以生命。
【8题详解】
本题考查议论文中列举古诗词的作用。在议论文中恰当列举古诗词,不但能够增强文章的文学色彩,而且还可以简明精炼的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成为强有力的论据。文章中列举了《送孟浩然之广陵》《十六字令三首》《沁园春》等古诗词,因为这些诗歌里都有很好的意境。《送孟浩然之广陵》里包含了朋友惜别的惆怅;《十六字令三首》中每一首都是写景,每一字都是说山,但每一首、每一字又都充分表达了人的思想感情;《沁园春》开头几句“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就充分体现了诗人胸怀和思想的高度境界。这样通过列举古诗里熟悉的意境,就让人们更容易了解山水画的意境。
⑤毛主席的诗句,意境是很深的。如《十六字令三首》,每一首都是写景,每一字都是说山,但每一首、每一字又都充分表达了人的思想感情。三首诗分别体现了山的崇高、气势和力量,这里并没有直接描写人,实际上都有力地歌颂了人,歌颂了人的英雄气概。古人说“缘物寄情”,写景就是写情。诗画有意境,就有了灵魂。
⑥怎样才能获得意境呢?我以为要深刻认识对象,要有强烈、真挚的思想感情。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怅chàng;
C.“落”是多音字,此处应读luò;
D.渲xuàn;
故选B。
2.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灵魂天际歌颂缘物寄情
B.感悟消失扬州千方百计
C.标本崇高惨淡苦心经营
D.孤帆遥望气势英雄气慨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D.英雄气慨——英雄气概。故选D。
⑧写景是为了要写情,这一点,在中国优秀诗人和画家心里一直是很明确的。无论写诗、作画,都要求站得高于现实,这样来观察、认识现实,才可能全面深入。例如毛主席的《沁园春》开头几句“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就充分体现了诗人胸怀和思想的高度境界。
⑨中国画不强调“光”,这并非不科学,而是注重表现长期观察的结果。拿画松树来说,以中国画家看来,如没有特殊的时间要求(如朝霞暮霭等),早晨8点钟或中午12点,都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表现松树的精神实质。像五代画家荆浩在太行山上描写松树,朝朝暮暮长期观察,画松“凡数万本,始得其真”过去见一位作者出外写生,两个礼拜就画了一百多张,这当然只能浮光掠影,不可能深刻认识对象,更不可能创造意境。如果一位画家真正力求表现对象的精神实质,那么一棵树,就可以唱一出重头戏。记得苏州有四棵古老的柏树,名叫“清”“奇”“古”“怪”。经历过风暴、雷击,有一棵大树已横倒在地下,像一条巨龙似的;但是枝叶茂盛,生命力强,使人感觉很年轻的样子。经过两千多年,不断与自然搏斗,古老的枝干坚如铁石,而又重生出千枝万叶,使人感觉到它的气势和宇宙的力量。一棵树,一座山,观其精神实质,经过画家思想感情的夸张渲染,意境会更鲜明;木然地画画,是画不出好画的。每一处风景都有其各自不同的特色,如同人的性格差异一样。四川人说:“峨嵋天下秀,夔门天下险,剑阁天下雄,青城天下幽。”这话是有道理的。我们看颐和园风景,则是富丽堂皇,给人金碧辉煌的印象。一个山水画家,对所描绘的景物,一定要有强烈、真挚、朴素的感情,说假话不行。有的画家,没有深刻感受,没有表现自己亲身感受的强烈欲望,总是重复别人的,就谈不到意境的独创性。
《作业推荐》01——山水画的意境
一、单选题(共15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图解(jiě)惆怅(zhàng)身临其境(jìng)
B.片面(piàn)差异(chā)情寓于景(yù)
C.真挚(zhì)落空(lào)朝朝暮暮(zhāo)
D.渲染(xuān)暮霭(ǎi)浮光掠影(lüè)
【9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并分析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认真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文章最后两段讲到了“意境”和“意匠”的关系,通过阅读,就能找到答案。第⑩段说:“肯定地说,画画要有意境,否则力量无处使,但是有了意境不够,还要有意匠。”第⑪段说:“意境和意匠是山水画的两个关键,有了意境,没有意匠,意境也就落了空。”找出这两句话后考生用简洁的语言就可概括出答案。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文章第②段讲到了:“意境就是景与情的结合;写景就是写情。”第⑪段讲到了:“意匠即表现方法、表现手段的设计,简单地说,就是加工手段。”“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中,诗人将自己心中的感时伤别之情与眼前长安城的破败荒凉之景相结合,这就是“意境”的呈现。诗人有感于战败的时局,看到花开而潸然泪下;诗人内心惆怅怨恨,听到鸟鸣而心惊胆战。这就是移情于景这种表现手法的运用,是诗歌中的“意匠”。
③在我们的古诗里,往往有很好的意境。虽然关于“人”一句也不写,但是,通过写景,却充分表现了人的思想感情,如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的诗句: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④这里包含着朋友惜别的惆怅,使人联想到依依送别的情景:帆已经远了,消失了,送别的人还遥望着江水,好像心都随着帆和流水去了……情寓于景。这四句诗,没有一句写作者的感情如何,尤其是后两句,完全描写自然的景色;然而就在这两句里,使人深深体会到诗人深厚的友情。
D.中国政府今年将隆重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目的是铭记历史、缅怀先烈、开创未来、珍视和平。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成分残缺,缺少主语,可将“在……中”删去;
C.搭配不当,“采取”应改为“开展”;
D.语序不当,“开创未来”和“珍视和平”互换。
故选B。
二、现代文阅读(共21分)
【答案】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