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董仲舒社会思想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董仲舒所构想的理想社会和他的思想体系是完全相符合的, 是以“天人感应”、“天人合一”的社会观和价值观为指导的。
另外,董仲舒对理想社会的构想比前人有很大的发展。 这表现在他的设计所涉及的内容比前人全面,包括了天意、 政治、经济、法律、伦理、教育、人与人关系等等。以不多 的文字,把这个理想化的社会模式描述得如此全面,在中国 社会思想史上还是第一次。可以说这是董仲舒对中国理想社 会模式设计的一个发展。
第四节 理想社会构想
分析董仲舒的理想社会构想,大致包括这样几方面内容: 第一,这个社会有国君。 第二,这个社会是统一的。 第三,这个社会是有等级制度的,所以要亲亲、尊尊。 第四,这个社会轻徭薄赋,实行“什一而税”。 第五,这个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是非常和谐的。 第六,这个社会的人民都能“修德而美好”,不羡慕富贵,也 无 越轨行为。 第七,这个社会是顺应天意而形成的。
3、在社会规范方面,董仲舒的仁与义之辨和他提出的 “三纲五纪”,成为后来标志中国封建社会特点的“三纲 五常”之滥觞。影响力达两千我年,至今仍有残余。
4、董仲舒察觉到社会上贫富悬殊问题的严重性,并分析 了其形成的原因,他对这一社会问题的洞察是深刻的,但由 于阶级的局限性,他所提出的解决这一社会问题的方案却是 无力的。
第二节 论社会规范
董仲舒认为,道德伦理规范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伦理 规范是人们用来处理人与人关系的准则,在这方面,董仲舒有 两个学说是至关重要的。
第一,仁与义之辨
在董仲舒看来,“仁”是一个人 在处理人际关系时的个人修养,“义” 是一个人所应遵循的社会行为规范。 在处理人与人关系时,一个人对于别 人要按社会行为规范办事,所以“义” 是自己应操持的,而不是用来要求别 人的。对于别人应以“仁”相待。
我们可以把董仲舒对贫富悬殊之原因的分析概括为以下几 条:
第一,土地买卖使土地兼并日益严重,贫者失去土地.
第二,国家和富家垄断了山林川泽之利,切断了人民的另 一条谋生之路.
第三,封建国家榨取及地主对农民的剥削都太重.
第四,贪官污吏妄加刑戮,使农民破产Hale Waihona Puke Baidu亡以至成为”盗贼”
董仲舒又指出:要解决这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必须像 限制人们的欲望一样,也要制定一个“度”。使贫富都不 超越他所设计的“度”的范围,问题就算解决了。 为此,他还从地主阶级的长远利益出发,规劝地主阶级不 要贪得无厌。 另外,他还主张“限田”。
第十七章 董仲舒的社会思想
董仲舒的时代,政治上的统 一已经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巩固, 因此也相应地需要思想文化上的 统一。
董仲舒西汉一位与时 俱进的思想家,哲学家。
董仲舒提出了“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的主张,得到汉武帝 的赞成。从此以后儒家思想取得 了正统地位。
董仲舒的著作,留存至今的有《春秋繁露》及《汉书》 本传所载的《举贤良对策》。
第二,“三纲五纪”
对于“五纪”,董仲舒没有详说, 《白虎通义》把“三纲”概括为 “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 纲”,并把“五纪”改为“六纪”, 即诸父、兄弟、族人、诸舅、师长、 朋友。
第三节 论社会的贫富悬殊问题
任何思想都离不开它所赖以生长的社会现实 。作为代表处 于上升阶段的地主阶级利益的思想家董仲舒,其主观唯心主 义哲学并不曾完全蒙蔽住他观察现实生活的视野。他冷静地 察觉到社会上贫富悬殊问题的严重性。
董仲舒的人性论,其实际意义就是要把地主阶级的阶级性 说成善性,是具有天生就能合于社会规范的“圣人之性”,而贫 苦的人民只有恶性,是天生不可教化的“斗筲之性”,社会的中 间阶层,则可以通过教化,成为遵规守矩,符合统治阶级需要的人.
董仲舒认为,人们除了有“性”之外,还有“情”。什 么是人的“情”呢?董仲舒以为就是人欲,从现代社会学的 角度讲,人的欲望即是人的需求,包括生理需求和社会需求 以及精神需求。他认为对人的欲望、教化是无济于事的,只 有通过强硬手段加以节制。人们有欲望才构成社会,过群体 生活。但必须有个“度”来限制欲望,欲望超过了度依然是 不能成为社会的。
董仲舒又进而认为,人们的欲望是使封建社会结构系统运转 的契机,一定要使人民有所好,人们有一定的追求,才能进行 劝勉,赏赐也才能生效,而且有所好必有所恶,有所恶才能使 人民有所畏惧,法律也才能生效,于是,统治者所设计的一套 尊卑、贵贱、荣辱等制度和社会价值观念才能被社会所接受。 但同时又必须注意,不能使人们的所好太多,所恶太过。故他 说:只有承认人们的欲望,并能把人们的欲望控制在统治阶级 设计的“合理欲望”范围之内,社会秩序才能安定。
5、董仲舒对理想社会的构想比前人有很大的发展。董仲 舒的理想社会是站在地主阶级立场上设计的,反映了处于上 升阶段的地主阶级对封建制理想社会的憧憬。
复习思考题:
1、董仲舒对中国人性论的新发展是什么? 2、董仲舒的三纲五纪论的实质是什么? 3、董仲舒社会理想的时代性与特点是什么? 4、试从社会学角度分析董仲舒关于“度”的思想。
他的思想是一个“天人合一”的神学体系,但他既然 生活于现实社会,就无法完全脱离这个社会。因而我们仍 能从神学体系看到他的社会思想。
第一节 人性论与欲望论
董仲舒既不同意孟子的“性善论”也不同意荀子的 “性恶论”他认为人性是人的自然资质,并不是全善全恶 的。人类“两有贪任之性”就像天有阴有阳一样。
他把人性分为三类。他认为,圣人之性天生就善,不用教 化;斗筲之性天生就恶,不可教化,最需着力开发的是中民 之性,只有中民之性,才需要教化也可以教化,而这样的人 是占社会大多数的。这就是董仲舒的“性三品”说。
本章要点:
1、关于人性问题,董仲舒既不同意孟子的“性善论”,也 不同意荀子的“性恶论”。认为人性是人的自然资质,并不 是全善全恶的。人类“两有贪仁之性”,就像天有阴有阳一 样,由此他提出了“性三品”之说。这是他对中国人性理论 的重要贡献。
2、董仲舒认为,人们除了有“性”之外,还有“情”。 “人欲之谓情”。正是因为人们有欲望,才构成社会,过群 体生活,但必须有个“度”来限制欲望,欲望超过了度依然 是不能成为社会的。他把人之性与人之情区分开来,把人情 与人欲合而为一,并设计出“度”来控制人欲,这是对中国 欲望论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