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底眼 ——汪静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伊底眼 ——汪静之


《伊底眼》是湖畔诗人汪静之创作的一首爱情诗,写于1922年6月4日,收录在亚东图书馆1922年版《蕙的风》中。在诗中,诗人借女郎的眼神传达自己的爱情感受,表现热恋中的男青年情不自禁地感受女郎的情绪,快乐着她的快乐,悲伤着她的悲伤。全诗共四节,结构一样,句式一样,只是若干词在相同的地方作了调换,从而使得全诗富于音韵美和旋律美。


中文名 伊底眼
作 者汪静之
创作时间 1922年6月4日
出 处 《蕙的风》
诗 体新诗


目录
1 诗歌原文
2 诗歌注释
3 诗歌鉴赏
4 作者简介


诗歌原文:

伊底眼①
伊底眼是温暖的太阳;
不然,何以伊一望着我,
我受了冻的心就热了呢?//②
伊底眼是解结的剪刀;
不然,何以伊一瞧着我,
我被镣铐的灵魂就自由了呢?//
伊底眼是快乐的钥匙;
不然,何以伊一瞅着我,
我就住在乐园里了呢?//
伊底眼变成忧愁的引火线了;
不然,何以伊一盯着我,
我就沉溺在愁海里了呢?


诗歌注释:
① 底:早期白话诗中常见,同“的”。
② 符号“//”代表诗歌分节。


诗歌鉴赏:
爱情诗中写情人,可以有各种不同的角度。有人写秀美的外貌,有人写悦耳的声音。《伊底眼》则专写眼睛,不过诗人写眼睛不同一般,他一不写它闪动的睫毛,二不写它晶莹的目光。诗人运用四个生动别致的比喻,前三个比喻分别将情人的眼睛比作“温暖的太阳”、“解结的剪刀”、“快乐的钥匙”,它不但温暖了“我”受冻的心,使“我被镣铐的灵魂”得到自由,使“我”快乐得有如住进乐园。这三个比喻表现了爱情给热恋中的青年带来的欢乐。后一个比喻将情人的眼睛比作“忧愁的引火线”,使“我”沉溺在愁海里,反映了失恋给“我”带来的忧愁,且与前面甜蜜的抒情形成反差,更见出这忧愁的痛苦。诗篇由这些比喻展现了热恋中的青年男女复杂的内心活动。
这首诗的语言富有生活气息,全诗四个比喻中作为喻体的太阳、剪刀、钥匙、引火线,都是日常生活中习见的事物,这就使语言清新自然,通俗易懂。此外,诗人讲究用词的准确和灵活变化。四节诗中,同是“看”的意思,诗人分别用了“望”、“瞧”、“瞅”、“盯”等动词,既准确地表达了情人眼睛的动作,又使语言显得活泼。在句式运用上,四节诗每节都运用了反诘句,细腻地抒写了爱情带来的欢乐和忧愁,收到了含蓄委婉的艺术效果。每节诗句式相同,不但强化了诗情的力度,而且形成了诗歌形式的整饬美,节奏美。《蕙的风》中的诗绝大部分是自由诗。汪静之在1957年

新版《蕙的风》所写的《自序》里说:“《蕙的风》多数是自由体,押韵很随意……《寂寞的国》几乎全是格律体,都是有韵的。”诗人从自由体到格律体的转变,不是突然开始的。这首在《蕙的风》中 写作时间稍后的诗篇,就显露了诗人对诗的格律化的追求。


作者简介:
汪静之,[4] 1902年出生,安徽绩溪人。1919年就读于屯溪安徽第一茶务学校,并作新诗。1920年入浙江第一师范学校学习。1921年和潘漠华等组织晨光文学社,出版《晨光》周刊。1922年春与潘漠华组织湖畔诗社。1926年去芜湖中学任教员,不久任北伐军总政治部宣传科编纂。次年任《革命军日报》副刊及《劳工月刊》编辑。1928年至抗日战争爆发前夕,先后在上海、南京、安徽、山东等地任中学教员及建设大学、安徽大学、暨南大学教授。抗日战争爆发后任中央军校广州分校国文教员。1946年后任徐州江苏学院、复旦大学教授。1952年后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工作,1955年去职,定居杭州。[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