蕙的风--汪静之
论闻一多对汪静之《蕙的风》的批评及其他
论闻一多对汪静之《蕙的风》的批评及其他1922年12月26日。
远在大洋彼岸芝加哥留学的闻一多收到尚在清华求学的梁实秋所寄国内新出版的各种诗集和杂志后,在讨论他之《红烛》出版和国内诗坛状况等诸多内容的复信中,认为汪静之的“《蕙的风》只可以挂在‘一师校第二厕所’底墙上给没带草纸的人救急”。
闻一多果断地说,“实秋!便是我也要骂他诲淫”。
闻一多接着说,“与其作有情感的这样的诗,不如作没情感的《未来之花园》”(按:《未来之花园》是徐玉诺诗集《将来之花园》之误)。
闻一多还解释说,“但我并不是骂他诲淫,我骂他只诲淫而元诗。
淫不是不可诲的,淫不是必待诲而后有的。
作诗是作诗,没有诗而只有淫,自然是批评家所不许的”。
在汪静之165首的《蕙的风》中,闻一多只肯定其中2首诗作。
他说:“全集中除你已加圈的《谢绝》外,我还要加一个圈在《尽是》上。
”大概闻一多因其飘零海外感同身受的原因,他在信中还抄录该诗两行,即“尽是失路的鸦儿,/彷徨于灰色的黄昏”。
虽然如此,但他好像并不特别欣赏该诗,因为接着的评价仅是“颇有意致,薄有意致”。
《蕙的风》大多是汪静之在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求学期间写给四位恋人即符竹因、曹诚英、傅慧贞和丁德贞的诗集。
其中最多者,是写给最后成为他妻子符竹因的情诗。
该诗集虽然由当时文化名人胡适写序,并由周作人题写书名,但闻一多并不认同其价值。
就在复信梁实秋三个月之后的1923年3月25日,他给其弟闻家驷信中又说,汪静之“《蕙的风》实秋曾寄我一本。
这本诗不是诗。
描写恋爱是合法的,只看艺术手腕如何”,“有了实秋的艺术,才有《创造》第四期中载的那样令人沉醉的情诗。
汪静之本不配作诗,他偏要妄动手,所以弄出那样粗劣的玩艺儿来”。
我们承认闻一多对汪静之《蕙的风》内容和诗艺定位有刻薄或极端之嫌,但他这种理念,在当时国内文坛就有同调。
梁实秋自不必说,因为无论艺术观抑或行为准则,当时的他们都极为一致。
和闻一多相同理念者,还有当时在东南大学求学的胡梦华。
汪静之
汪静之(1902.7.20—) 生平简介主要作品安徽绩溪人。
1919年在屯溪安徽回第一茶务学校读书时开始创作新诗。
1920年进杭州第一师范。
次年9月在《新潮》发表处女诗作。
1922年开始在《新青年》、《诗》杂志上发表诗作。
1921年与潘莫华、柔石、冯雪峰等人结成晨光文学社,在《浙江日报》上编《晨光周刊》。
1922年同冯雪峰等结成湖畔诗社,暑假到上海学习英文,后在上海出版《支那二月》月刊。
这一年中出版了代表作诗集《蕙的风》。
集中所收大都是情诗。
放情赞美不受外力强迫的纯洁的爱情,谴责阻碍破坏爱情的黑暗势力;诗风浅显而真切动人,意境清新,一时颇受欢迎。
后来在武汉、保定、芜湖等地教书。
1926年北伐时,任北伐军总政治部宣传科编纂,后又任《革命军日报》、《劳工月刊》编辑。
1928年后,在上海、南京等地中学教书,还任过建设大学、安徽大学、暨南大学等校中文系教授。
1938年后任中央军校广州分校国文教官。
1945年起先后任江苏文理学院、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
1952年后曾任职于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古典文学部,业余也有诗作发表。
现任中国作协浙江分会顾问、湖畔诗社社长。
[著作书目]蕙的风(诗集)1922,亚东湖畔(诗集)与冯雪风等合著,1922,湖畔社耶酥的吩咐(中篇小说)1926,开明寂寞的国(诗集)1927,开明翠英及其夫的故事(长篇小说)1927,亚东李杜研究(国学小丛书)1927,商务诗歌原理(万有文库)1927,商务父与女(短篇小说集)1929,大江书铺作家的条件(文论)1937,商务诗二十一首(诗集)1958,作家文章模范(1—3册)选编,1933,神州爱国诗选(1—4册)选编,1938,商务爱国文选(1—4册)选编,1940,商务(杨葵)。
“《蕙的风》论争”及其它
“《蕙的风》论争”及其它作者:耿宝强来源:《关东学刊》2016年第04期[摘要]《蕙的风》论争是五四新文化阵营与学衡派论争的延续与余绪,是文化转型时期各种文化与文学思想冲突的结果,是一代新人在新旧交替时期摸索前行的矛盾体现。
周氏兄弟的唱和,是对青年诗人汪静之的保护,更是对个性解放精神的弘扬。
对于促进青年人进一步解放思想,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蕙的风》;汪静之;胡梦华;周氏兄弟伴随着胡适《尝试集》的成功和《女神》《冬夜》《草儿》等新诗集的出版,“新诗的讨论时期,渐渐的过去了”,汪静之《蕙的风》的出版却引发了新诗史初期参与人数较多、影响也较为广泛的一场争论。
在这场由诗歌创作批评而起,最终却演变为文艺思想论战的“道德”之辩中,周氏兄弟的怡怡之情,胡梦华、汪静之、章依萍等年轻人的才情,以及他们开阔的胸襟,是很值得当前“乱象纷呈”的文学批评界同仁深思的。
1922年8月,青年诗人汪静之出版了其写给先后四个女友的情诗集《蕙的风》,这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部爱情诗集。
它的问世,在诗坛恰如吹来了一股“温馨的蕙花的风”。
由于诗人感情的奔进,襟怀的坦白,抒发的开放,以及表现的新颖,颇激动了当时许多青年读者!沈从文曾说;“《蕙的风》所引出的骚扰,由年青人看来,是较之陈独秀对政治上的论文还大的。
”这虽有些言过其实,但也可想见其震动之深广。
更重要的是,汪静之诗中对异性渴慕的直接表达,对情爱浓墨重彩地抒写,“对于深藏在千年万年的背甲里的士大夫的虚伪,完全是一种暴风骤雨似的闪击,把一些假道学假才子们震惊得至于发狂了。
”10月24日,东南大学学生胡梦华发表文章,认为《蕙的风》是一本“失败为零”的诗集,称;“…一步一回头地瞟我意中人‟这些句子,做得有多么轻薄,多么堕落!是有意地挑拨人们肉欲啊?还是自己兽性的冲动之表现啊?……不可以一定说他是替淫业的广告,但却有故意公布自己兽性冲动和挑拨人们不道德行为之嫌疑……堕落二字,许是的评。
冲破虚伪的真爱体验--试论汪静之的《蕙的风》
出 版 于 12 9 2年 8月 , 录 了作 者 十 七 岁 到 二 十 岁 的 收 作 品 , 主要 内容 是 和 整 个 湖 畔 派 诗 人 的 创 作 一 致 其 的 , 如 朱 自清 先 生所 指 出 的 :多 是 赞 颂 自然 , 咏 正 “ 歌 恋 爱 , 赞 颂 的 又 只是 清 新 美 丽 的 自然 , 非 神 秘 伟 所 而
No 20 2 4. 0
冲 破 虚 伪 的 真 爱 体 验
— —
试 论 汪静 之 的 《 的风》 蕙
杨 泉 良
( 海 教 育学 院 中 文系 , 威 山东 威海 2 40 ) 6 20 摘 要: 汪静 之是 “ 畔诗 社” 湖 的著名 诗 人 。他 的《 的风 》 是 在 中 国现 代 文学 史 上具 有 开 山意 义 的力 作 。本 文 从 < 的 蕙 又 蕙
大 的 自然 , 咏歌 的 又 只是 质 直 、 纯 的 恋 爱 , 非 所 单 而
在 他 们 的 诗 中没 有 或 很 少 有 成 年 人 的 老 气 和 事 故 , 他 们天 真无 邪 , 观 开 朗 , 生 活充满 信心 。然 而 , 乐 对 真 正 为 他 们 确 立 现 代 新 诗 史 上 地 位 的是 对 于 爱 情 感 受 和 体 验 的 直写 , 是 他 们 共 同 的个 性 , 是 作 为 一 这 也 个 诗 歌 流 派 的具 体 风 格 的 体 现 。 爱 情 题 材 可 以说 是 他 们 共 同 的 , 各 自的 风 格 又 不 尽 相 同 。应 修 人 在 但
蕙的风诗歌鉴赏
蕙的风诗歌鉴赏
《蕙的风》是汪静之的成名作和代表作,写于1921年9月3日。
这首诗歌采用象征手法,以花与蝶儿的形象,象征相爱的青年男女对于恋爱的强烈要求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全诗四节,第一节用设问点题,引导读者跟随诗人去寻觅那温馨的花风。
第二节正面写被深锁在园中的花满怀幽怨,但锁不住的幽香飘出园外招引她所爱的蝶。
第三节写蝶为蕙花风所陶醉,寻找他所爱的蕙花。
第四节写蝶寻不到被禁锢的花,在幽香的风里痴迷,却又隐忍着这悲惨然而甜蜜的伤心。
诗人运用这种虚实相生的笔法深化了这首诗的内涵。
诗中表达了当时中国青年为了恋爱自由、婚姻自主的斗争精神,同时也反映出了“五四”时代青年争取恋爱自由的共同心声。
诗歌的风格清新、纯朴、自然,表现形式活泼自由,句式长短不一,韵律节奏随意,但又有诗意浓郁的意境,完全脱离了旧体诗形式的自由诗。
总的来说,《蕙的风》是一首具有深刻社会意义和独特艺术风格的诗歌,充分展现了汪静之的才华和他对于“五四”时代青年命运的深刻理解与关注。
现代诗:汪静之《蕙的风》原文欣赏及作者简介
现代诗:汪静之《蕙的风》原文欣赏及作者简介〖蕙的风〗汪静之是哪里吹来这蕙花的风——温馨的蕙花的风?蕙花深锁在园里,伊满怀着幽怨。
伊底幽香潜出园外,去招伊所爱的蝶儿。
雅洁的蝶儿,薰在蕙风里:他陶醉了;想去寻着伊呢。
他怎寻得到被禁锢的伊呢?他只迷在伊底风里,隐忍着这悲惨而甜蜜的伤心,醺醺地翩翩地飞着。
作者简介:汪静之,男,生于1902年,安徽绩溪上庄余村人。
汪静之同志是我国现代著名的作家、诗人。
他是“五四”时期全国著名作家之一。
汪静之早年求学于屯溪茶务学校,1921年考入浙江省第一师范学校,由于深受“五四”运动新思潮的影响,是年下半年,与潘漠华发起成立了有柔石、魏金枝、冯雷峰等参加的,由叶圣陶、朱自清为顾问的“晨光文学社”。
1922年3月,与潘漠华、应修人、冯雷峰等组织了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的新诗团——湖畔诗社。
1926年秋在芜湖一所中学执教,10月,经郭沫若介绍任北伐军总政治部宣传科编纂,次年任《革命军报》特刊编辑兼武汉国民政府劳工部《劳工月刊》编辑;1928年至1936年在上海、南京、安庆、汕头、杭州、青岛任中学文教员及建设大学、安徽大学、暨南大学中文系教授;1947年8月任上海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1952年调北京人民出版社古典文学编辑部任编辑;1955年调中国作协,其后,一直担任湖畔诗社社长。
汪静之同志是我国现代著名的作家、诗人。
他的作品有《蕙的风》、《耶苏的吩咐》、《翠黄及其夫的故事》、《鬻命》、《寂寞的国》、《人肉》、《父与子》、《作家的条件》、《诗歌的原理》、《李杜研究》、《爱国诗选》、《爱国文选》、《诗廿一首》,并发表过大量文章,其中诗集《蕙的风》1922年初版,在全国掀起巨大反响。
鲁迅很赏识他的诗作,并对其作品给予较高的评价,曾亲自为他修改作品,多次给他教诲和鼓励。
“《蕙的风》的内容对于当时封建礼教具有更大的冲击力,它的出版,无疑是向旧社会道德投下了一颗猛烈无比的炸弹,在我国文艺界引起了一场‘文艺与道德’的论战”。
湖畔诗人汪静之和他的《蕙的风》
作者: 郑择魁;王文彬
出版物刊名: 江淮论坛
页码: 64-69页
主题词: 湖畔诗人;湖畔诗社;杂货店;中国新文学史;作家;新文学家;发起人;安徽;家乡;新文化运动
摘要: <正> 今年四月是中国新文学史上最早的新诗团体——湖畔诗社成立六十周年。
安徽作家汪静之先生是这个诗社的发起人之一,到今年七月他也已年满八旬了。
一九八二年,对于湖畔诗社和湖畔诗人汪静之先生,都是值得纪念的。
汪静之,安徽绩溪八都余村人,生于1902年7月20日。
父母在上庄开杂货店,兼贩茶叶到屯溪或上海出售。
汪静之从小爱好文学,“幼时在家乡,有亲爱的姐妹们每于清。
《蕙的风》读后感
《蕙的风》读后感《蕙的风》读后感“是那里吹来,这蕙的风——温馨的蕙花的风?”湖畔诗人汪静之用清新的笔调轻轻地叩问这甜蜜的惊喜。
蝴蝶翩跹,有花一株,绽放嫣然,看不到她的妙颜仙姿,只是嗅着她的幽香便已觉陶醉满足,就像是寻着了一个梦,一个天亮了曙现了的花开之梦。
甜蜜之旅,随风飞扬。
“蕙花深锁在园里,伊满怀着幽怨。
伊底幽香潜出园外,去招伊所爱的蝶儿。
”就像狂风眷恋细沙,蕙花如梦般召唤着蝴蝶寻觅它的芳踪。
花盛开,但只能借香飘十里,去引领中意自己的蝶儿,身子却远远的留驻在原地,伸不出墙外跨不过院子。
于是诗里开始荡起一股淡淡的.忧伤,不浓烈却已够共鸣。
“雅洁的蝶儿,熏在蕙风里;他陶醉了;想去寻着伊呢。
”感知到如梦如幻的召唤,他开始陶醉,在互通心意中共鸣,笑得很灿烂。
那样如绸丝般素净柔软的心肠,在惠风中,不顾一切的互相吸引,共同旅行。
甜蜜而热烈。
“他怎寻得到被禁锢的伊呢?他只迷在伊的风里,隐忍着这悲惨然而甜蜜的伤心,醺醺地翩翩地飞着。
”首句便以自问自答的形式细语低诉出蝶恋花而却不能相聚相亲的淡淡的忧伤,让我不由想到纳兰性德《玉堂春》:“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
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用来形容春回大地、花自盛开、碟自翩跹,而相恋相思却不能相亲的它们是多么的贴切,那是一种你在我面前却不能上前说声“我爱你”的苦情,那也是一种追逐梦想而终不能实现的低迷彷徨,那也是一种春泽万物、独不泽我的孤单愁苦。
读汪静之先生的《蕙的风》,会有喜悲错落交织的缠绵悱恻感。
全诗分四节,一、三节从蝶邂逅花香、痴迷陶醉于其中的喜乐角度抒发一种或曰爱情的降临的幸福或曰寻梦的幸福。
而二、四节则从被禁的蕙花的角度侧面写出蝶寻花的艰辛,阻力之大是全诗在欣喜欢快之余略显哀伤,有种幸福的预见而又无力追逐的失落感。
仿佛轻轻地叹息,如同徐志摩《落叶小诗》中梦幻般的喜悲落差。
是这样错落的希望与失望的交织冲击出一种单纯美好的情感和复杂苦涩的回味。
读汪静之先生的《蕙的风》,会有超乎爱情的另一种人类心灵的旅行的一种体验。
中国现代文学史
中国现代文学史填空题:1.1917年1月和2月,《新青年》杂志分别发表了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和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标志着文学革命的开始。
2.凌吉士是由作家丁玲创立的小说《莎菲女士的日记》的人物形象。
华威先生是张天翼《华威先生》的人物形象。
(2人均为左联作家)戴望舒《雨巷》(成名作),《望舒草》(作品集)。
3.文学革命后出现的第一个新闻学社团是1921年成立于北京的文学研究会,发起人有周作人、朱希祖、蒋百里、郑振铎等12人。
4.创造社于1921年7月在日本东京成立,最初的成员郭沫若、张资本、郁达夫和成仿吾等人。
5.左联于1930年在上海成立,事先,冯乃超、沈端先(夏衍)、冯雪峰与鲁迅商谈,共同开过以“清算过去和确立目前文学运动底任务”统一了思想,后来,鲁迅在成立大会上作了《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的演讲。
6.鲁迅思想:个性主义“图强”精神--“掊物质而张灵明,任个人而排众数”(受尼采思想影响);后期,受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影响。
7.“乡土文学派”是在鲁迅的影响下成立的一个小说流派。
8..1921年出版的短篇小说集《沉沦》(郁达夫)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出版的第一步短篇小说集。
9.现代白话小说的开山之作是一九一八年五月鲁迅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的《狂人日记》,此后,《呐喊》和《彷徨》两个小说集的出版现实了现代短篇小说创作的最高成就。
10.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垦新诗处女地的是胡适,1920年他出版了新诗集《尝试集》但真意义上的第一本新诗集要算是郭沫若于1921年出版的《女神》。
11.(茅盾)沈雁冰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是《蚀》,原稿笔名为矛盾,后由叶圣陶改为茅盾,该著作包括三个系列中篇,分别是幻灭、动摇、追求。
12.茅盾的小说处女作是《蚀》,其是有三个系列中篇幻灭、动摇、追求所构成的,他最著名的两个短篇散文是《风景谈》《白杨礼赞》。
{链接:爱情三部曲是《雾》,《雨》,《电》巴金;激流三部曲是《家》,《春》,《秋》巴金}13.80年代寻根小说代表人物有韩少功《爸爸爸》,贾平凹,王安忆《小鲍庄》,阿城《棋王》等人。
湖畔风景蕙的风——汪静之致胡适札
竞拍 , 虽然我尚未见到信的模 样, 更没想 到这 是一封如此有趣的信。 最终以起价的若干倍拿 下, 不啻清风 入怀。 日, 兄遂亲自驾车到郊 明 杜 区的一家 小书店将信取 回, 当晚 , 赶到我 的画
室, 我们 一 同分 享 。 虽 然 我 很 早 就 听 闻 汪 静之 的 大 名 , 知 道 也
是这样写的:
适之先生:
悲哀的青年》 母亲》 、《 两首, 周先 由 生寄登 新青年》 。 了
一
汪静之的这封信用我们安徽的土话来说, 就是拐弯抹角地请求 “ 胡导师” 为他修改诗稿, 并给他即将出版的诗集 《 蕙的风》作序。 他 在信 中首先 透 露了周 、 叶二先 生 传来 的消息,因此说 “ 我所 以知道你并不是不肯做 了”。 ——如此聪慧的小老 乡, 胡先生岂能不喜
正在香港参加一个关于张爱 玲的活动, 有一些
张的遗物 正在展出。 于是 , 我将 汪的信复印一 份快寄给 他, 并请 教信中所及相 关问题。 很快 就收到了他t月廿八 日写的回信: 关于兄所购得之汪静之致胡适一函, 拙
香翁说, 某年我参加在杭州图 书馆召开的 “ ’来了 徽籍名 旁边有 徽学 , 很多 流。 人说, 汪
我逼着家里给我的未婚妻进高小学校 去, 但我家里 今年竟没有介供给我了 所以 ! 我 的求学问题更其恐慌。 有一位好朋友修人 ( 浙
江人) 自己 ,( 他 说 我没有 向他先开口 他下半 )
年可以 供给我几十元学费。 然而我这上半年 的经济是如何 困 难呀j 所以我要赶快把那诗
胡适 (81 92 ) 原名嗣 , 19 ̄I6年 , 学
你做! i !
早期参 加北伐战争 、 日战争 , 军中 抗 在 任编纂国文教官, 曾任 上海建设大学 ,
汪静之诗选
汪静之诗选X汪静之(1902—1996),诗人。
安徽绩溪人。
著有诗集《蕙的风》、《寂寞的国》、《汪静之短诗选》(香港银河双语版)等。
诗选小辑(英译略)蕙的风蕙花深锁在花园,满情着幽怨。
幽香潜出了园外。
园外的蝴蝶在蕙花风里陶醉。
它怎寻得到被禁锢的蕙?它迷在熏风里,甜蜜而伤心,翩翩地飞。
定情花伊开了一朵定情花,由伊的眼光赠给我;我将我的心当做花园,郑重地把伊供养着。
用我的爱泪洒伊,用我的情热暖伊,用我的歌声护伊;于是伊更美丽了。
我们的无限的生命借此互相了解着,互相慰安着。
只是罪恶世界伤了我的心,枯了我的爱泉,冷了我的情炉,哑了我的歌喉。
神呵,赐我些吧——爱泪、情热和歌声呵!不然,伊若是萎了,我们将从此消灭呀!1921年11月17日过伊家门外我冒犯了人们的指谪,一步一回头地瞟我意中人;我怎样欣慰而胆寒呵。
1922年1月8日祷告我每夜临睡时,跪向挂在帐上的“白莲图”说:白莲姐姐呵!当我梦中和我的爱人欢会时,请你吐些清香熏着我俩吧。
1921年11月22日于枕上七月的风软温温的七月风流洗了我的心灵,吹动了我的心弦,激起了我的心波。
但是,——可曾流洗了你的心灵?可曾吹动了你的心弦?可曾激起了你的心波?我唱的情歌,你的心谅该听得懂吧?只是你勿再硬要关闭了你的心花呵!我的爱潮将涌着流入你的情海,振荡起你的爱的波涛哟!1921年7月于一师校操场恋爱的甜蜜琴声恋着红叶,亲了个永久甜蜜的嘴。
他俩心心相许,情愿做终身伴侣。
老树枝。
蕙的风_汪静之
你说
再不把必然相信再不察看指纹攥起小小的拳头再不相信眯着眼睛
独自在落叶的路上穿过让那些悠闲的风在身后吃惊
你骄傲地走着一切已经决定走着好像身后
跟着一个沮丧得不敢哭泣的孩子他叫命运
(选自《顾城诗选》)
筠彼特拉克
爱
的矛盾
博览群书
自
信
筠汪静之
筠顾
城
是哪里吹来这蕙花的风———温馨的蕙花的风?蕙花深锁在园里,伊满怀着幽怨。
伊的幽香潜出园外,去招伊所爱的蝶儿。
雅洁的蝶儿,
薰在蕙风里:他陶醉了;想去寻着伊呢。
他怎寻得到被禁锢的伊呢?他只迷在伊的风里,
隐忍着这悲惨而甜蜜的伤心,醺醺地翩翩地飞着。
(选自《蕙的风》)
我结束了战争,却找不到和平,我发烧又发冷,希望混合着恐怖,我乘风飞翔,又离不开泥土,我占有整个世界,却两手空空;
我并无绳索缠身枷锁套颈,我却仍是个无法脱逃的囚徒,我既无生之路,也无死之途,即便我自寻,也仍求死不能;
我不用眼而看,不用舌头而抱怨,我愿灭亡,但我仍要求康健,我爱一个人,却又把自己怨恨;我在悲哀中食,我在痛苦中笑,
不论生和死都一样叫我苦恼,我的欢乐啊,正是愁苦的原因。
(选自《歌集》)
蕙
的
风
26。
汪静之的诗歌
汪静之的诗歌有:1、《蕙的风》是哪里吹来这蕙花的风——温馨的蕙花的风?蕙花深锁在园里,伊满怀着幽怨。
伊底幽香潜出园外,去招伊所爱的蝶儿。
雅洁的蝶儿,薰在蕙风里:他陶醉了;想去寻着伊呢。
他怎寻得到被禁锢的伊呢?他只迷在伊底风里,隐忍着这悲惨而甜蜜的伤心,醺醺地翩翩地飞着。
2、《过伊家门外》我冒犯了人们的指摘,一步一回头地瞟我意中人;我怎样欣慰而胆寒呵。
3、《寂寞的国》才见春暮的落花,又见秋晨的红叶。
秋风到我这里来得更早月亮到我这里更凄切。
我没有家,没有兄弟,没有朋友,我是孤独,我是孤独!我和浮萍一样飘流无定,从旅馆到公寓,从茶楼到酒阁。
这里那里我都觉得寂寞,寂寞便是我的国。
我到南到北只是要流泪,到东到西只是要痛哭。
世界上还有什么地方可消遣我日暮的情怀?我的悲哀象雨后的春笋,我怎能击碎我的悲哀?我的寂寞好比无边的海,它水一样把我淹没沉溺。
我逃不出这寂寞的国,我将在寂寞里老死!4、《时间是一把剪刀》时间是一把剪刀,生命是一匹锦绮;一节一节地剪去,等到剪完的时候,把一堆破布付之一炬!时间是一根铁鞭,生命是一树繁花;一朵一朵地击落,等到击完的时候,把满地残红踏入泥沙!5、《天亮之前》自从黑夜赶走了太阳,霸占了一切,于是都伏于黑夜了——至今沉沉如死地梦着。
晨鸡开始鸣了惊得一个醒了。
他觉得孤单无侣,想去叫醒其余的;无如大家都有气没力地,还说他讨厌呢!他有了不可耐的孤寂。
可是——终于独身跳起,生气勃勃地,拼命唤起了几些同伴。
他们感着黑暗的痛苦,各个默默地想着:太阳呢?太阳呢?怎么不来亲热我们呀?旧的太阳挽不回了,又何必挽回呢?我们只要欢迎着,欢迎新的太阳早些光降;这有莫大的希望呵!最初的一线曙光,躲躲藏藏地窥了。
众生的心沸着,鼓着雄壮的勇气,狂热地跳舞着,起劲地唱歌催太阳起身:我们的生活苦闷,我们的生活枯涩;你撒给我们和爱的光,我们的生命才得复活呵。
但还有许多兄弟呢,他们的不幸就是我们的不幸呀!亲爱的父亲呀!升吧!升吧!快快快快地升吧!多多多多地给些光呵!6、《伊底眼》伊底眼是温暖的太阳;不然,何以伊一望着我,我受了冻的心就热了昵?伊底眼是解结的剪刀;不然,何以伊一瞧着我,我被镣铐的灵魂就自由了呢? 伊底眼是快乐的钥匙;不然,何以伊一瞅着我,我就住在乐园里了呢?伊底眼变成忧愁的引火线了;不然,何以伊一盯着我,我就沉溺在愁海里了呢?。
湖畔诗社汪静之
2017.648COLUMN专栏早在上世纪50年代,我在杭州大学读中文系时,就狂热地爱上诗歌,几乎阅尽中外著名诗集。
当时我就知道,在西湖边诞生了我国“五四”以来最早的第一个诗歌团体——“湖畔诗社”。
由当时就读于“浙江两级师范”(后为杭州高级中学)的冯雪峰、汪静之、潘漠华、应修人等四个人自发组织。
当时,我从图书馆借来了我国第一本白话爱情诗集——汪静之《蕙的风》,认真拜读。
读后,大有惊世骇俗之感。
怎么早在20世纪20年代,就可以这样直抒胸臆,对心仪的姑娘如此狂热地表白爱情的追求?可在我读书的那个“革命年代”,爱情是属“资产”或“小资”的感情。
同学之间即使有爱慕之情,绝对不会直白地说:“我爱你!”而是隐讳曲折地表达:“让我们在共同学习战斗中建立同志般的友谊吧。
”即便如我这样的“叛逆者”,胆敢写爱情诗,也只能偷偷地写在日记上,悄悄塞在女同学的书包或饭碗里,怎么可以如《蕙的风》那样毫无顾忌、无所遮掩呢?这位汪静之大圣不知是何方来的“情魔”。
也许是因缘际会,“文革”结束刚不久,我在主编《西湖》文艺杂志。
一位年轻作者来编辑部告诉我:在城东郊区的望江门外工人宿舍中,来了一个北京退休的老诗人,叫汪静之,恰好是他邻居。
汪静之,不就是《蕙的风》作者吗?曾是我一度崇拜过的爱情诗人哟。
于是,穿过十年的情感荒漠,勾引起我爱的缪斯,我就在一个秋日的下午,骑着自行车越过城东铁轨,到望江门外的工人区去拜访这位汪静之。
乍见面,我有些失望,眼前的诗人绝对不是如同徐志摩那种温文儒雅、风流倜傥的招牌式“诗人”。
眼前是一个矮矮憔悴的小老头,花白头发,小圆脸,眼睛不再明亮,瘪嘴也不善言辞,神情似乎十分木讷。
他,就是写《蕙的风》的爱情诗人吗?怎么与工人区那些在铁轨边敲石子、捡煤核的老头毫无二致。
开头的谈话极为平淡。
他只是简单告诉我:解放后由于冯雪峰的关系,他长期在北京一家出版社当编辑,最近才退休到杭州定居。
对“文革”的遭遇,对当时自己的政策没有落实(包括工资、待遇),他只是轻描淡写,没有什么愤懑与埋怨,脸上也没有诗人惯有的那种激动表情。
伊底眼 ——汪静之
中文名 伊底眼
作 者汪静之
创作时间 1922年6月4日
出 处 《蕙的风》
诗 体新诗
目录
1 诗歌原文
2 诗歌注释
3 诗歌鉴赏
4 作者简介
诗歌原文:
伊底眼①
伊底眼是温暖的太阳;
不然,何以伊一望着我,
我受了冻的心就热了呢?//②
伊底眼是解结的剪刀;
爱情诗中写情人,可以有各种不同的角度。有人写秀美的外貌,有人写悦耳的声音。《伊底眼》则专写眼睛,不过诗人写眼睛不同一般,他一不写它闪动的睫毛,二不写它晶莹的目光。诗人运用四个生动别致的比喻,前三个比喻分别将情人的眼睛比作“温暖的太阳”、“解结的剪刀”、“快乐的钥匙”,它不但温暖了“我”受冻的心,使“我被镣铐的灵魂”得到自由,使“我”快乐得有如住进乐园。这三个比喻表现了爱情给热恋中的青年带来的欢乐。后一个比喻将情人的眼睛比作“忧愁的引火线”,使“我”沉溺在愁海里,反映了失恋给“我”带来的忧愁,且与前面甜蜜的抒情形成反差,更见出这忧愁的痛苦。诗篇由这些比喻展现了热恋中的青年男女复杂的内心活动。
这首诗的语言富有生活气息,全诗四个比喻中作为喻体的太阳、剪刀、钥匙、引火线,都是日常生活中习见的事物,这就使语言清新自然,通俗易懂。此外,诗人讲究用词的准确和灵活变化。四节诗中,同是“看”的意思,诗人分别用了“望”、“瞧”、“瞅”、“盯”等动词,既准确地表达了情人眼睛的动作,又使语言显得活泼。在句式运用上,四节诗每节都运用了反诘句,细腻地抒写了爱情带来的欢乐和忧愁,收到了含蓄委婉的艺术效果。每节诗句式相同,不但强化了诗情的力度,而且形成了诗歌形式的整饬美,节奏美。《蕙的风》中的诗绝大部分是自由诗。汪静之在1957年新版《蕙的风》所写的《自序》里说:“《蕙的风》多数是自由体,押韵很随意……《寂寞的国》几乎全是格律体,都是有韵的。”诗人从自由体到格律体的转变,不是突然开始的。这首在《蕙的风》中 写作时间稍后的诗篇,就显露了诗人对诗的格律化的追求。
论闻一多对汪静之《蕙的风》的批评及其他
论闻一多对汪静之《蕙的风》的批评及其他
姚国军
【期刊名称】《江汉论坛》
【年(卷),期】2014(000)008
【摘要】闻一多曾在通讯中骂汪静之爱情诗集《蕙的风》只诲淫而无诗。
他的这
种理念,在当时国内文坛就有同调,如胡梦华认为轻薄并有向恶倾向,是不道德的文学。
但周作人等则为《蕙的风》辩护,认为做得就说得,并暗指胡梦华是伪君子。
鲁迅更给胡梦华扣上锻炼周纳的罪名。
如果认为周作人等为《蕙的风》辩护错位,那么我们必须肯定闻一多批评的价值。
因为周作人除夹杂人身攻击外,更多是围绕道德标准的文化取向角度纠缠,实际是偏离了文学本身。
而闻一多既从道德标准,更从诗之本身即艺术审美价值角度立论,这就抓住了关键。
因为诗亦属系统工程,是更为复杂的金银盾,即不仅需要内容精纯,还需要艺术精湛,任何方面都不可缺失。
【总页数】5页(P82-86)
【作者】姚国军
【作者单位】广东海洋大学文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6.6
【相关文献】
1.汪静之《蕙的风》的版本变迁及得失
2.湖畔风景蕙的风——汪静之致胡适札
3.青春之歌--试析汪静之的《蕙的风》
4.冲破虚伪的真爱体验--试论汪静之的《蕙的风》
5.湖畔诗人汪静之沉寂之原因探析——以作品《蕙的风》为视角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蕙的风》是汪静之诗集的名字,也是其中当之无愧的代表作之一。五四运动次年,进入浙江第一师范学校,对于汪静之一生来说都发生了重大的转变。新诗的创作使其以第一个爱情诗人的身份进入到中国现代文学史。1922年8月,汪静之《蕙的风》的出版,在新文化运动中曾产生很大影响。“对于旧礼教好像投掷了一枚炸弹”,朱自清的评价说明了诗集在当时特别是年青人中产生的影响。当然,对于汪静之本人,《蕙的风》的出现还在于生活中的偶然事件。与当时一位名叫慧贞姑娘之间的短暂爱情和被迫分离,成就了诗人关于《蕙的风》的灵感,而作为他者的阅读与接受,《蕙的风》在成文之后的意义则属于文学史的层次了。
三、扩展性阅读
相关作品链接:
1、贺圣谟:《论湖畔诗派》,杭州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2、汪静之:《蕙的风》,浙江文艺出版社,1996年版。
二、风格质朴、清新、天真
从语言和意象选择上,汪静之的诗风长处在于质朴、清新,带有天真的味道。与湖畔诗人整体一致的,其作品在熔铸字、词、句上下了一番功夫,但又不流于过饰,不失自然,质朴的本色。《蕙的风》以蕙花飞动,和抒情主人公心头的情感荡漾,揭示被禁锢爱情所带来的淡淡的哀愁与甜蜜,从而交织出一幅恋爱中年青人特有的心灵图景。
蕙的风
汪静之
是哪里吹来
这蕙花的风——
温馨的蕙花的风?
蕙花深锁在园里,
伊满怀着幽怨。
伊底幽香潜出园外,
去招伊所爱的蝶儿。
雅洁的蝶儿,
薰在蕙风里:
他陶醉了;
想去寻着伊呢。
他怎寻得到被禁锢的伊呢?
他只迷在伊底风里,
隐忍着这悲惨而甜蜜的1902-1996),安徽绩溪人。1919年在浙江第一师范学校读书时,开始写作新诗。先后在《新青年》、《新潮》等刊物上发表作品。1921年与冯雪峰等组织晨光社,1922年以“湖畔诗社”的名义出版《湖畔》合集。著有诗集《蕙的风》、《寂寞的国》等。
作品赏析
一、爱情的旋律,反封建的时代主题
《蕙的风》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为诗人对过去情感记忆的再现,但在五四昂扬的时代,却显现出反封建的进步主题。事实上,对于整个湖畔诗人来说,当时代的飓风震撼着囚禁其身心的时候,他们渴望冲破封建桎梏,渴望着自由与个性解放,强烈要求抒发真心的纯洁的爱,其中又以异性的爱情最为引人注目。《蕙的风》以情爱为网,自己的亲历自不待说,即使偶然闯入他们眼帘和感情世界富有诗意的事物,比如本文的“蕙花”,也被作者取其外形或神态的某一方面寄寓男女相爱的情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