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血原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标本检验前的诸多因素均可使红细胞成分遭到破坏,产生溶血,从而使检验结果失去真实性和准确性,影响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1.血标本溶血的原因

⑴穿刺操作不当:①操作者抽血时将止血带扎得太紧,时间过长,抽血时负压过大。②采血时定位或进针不准,针尖在静脉中反复进出,造成血肿和血样溶血。

③采血过程中,静脉穿刺处消毒液未干即开始采血。④血液注入试管时,速度过快或产生气泡。⑤直接从输液处放血。⑥标本在混匀过程中(如为抗凝剂时)动作过猛。

⑵抽血器具不合格:临床所用抽血器具均为一次性塑料制品,某些产品的增型稳定剂不合格,并因聚合不完全而有毒性,可引起血标本溶血。

⑶分离操作不当:用破裂的玻璃管盛放血标本,离心时细胞破裂,标本溶血;离心时提速太快,离心管和套管底部有硬物,使红细胞过度挤压,产生溶血。文献报道因分离操作不当导致标本溶血占41.2%。

2.标本溶血对检验结果的影响

⑴对生化结果的影响:标本溶血是临床生化检验中最常见的一种干扰和影响因素。溶血对相当一部分生化检测项目有影响,其中溶血后显著升高的有总胆红素(TBIL)、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蛋白(TP)、白蛋白(ALB);溶血后显著降低的项目有葡萄糖(GLU)、肌酐(CKEA)等。分析原因为溶血后红细胞内含量较高的酶(AST等)释放到血清中,从而使血清中这些酶的活性升高。

⑵对肝炎病毒检测结果的影响:溶血可造成假阳性的检测结果。有作者报道,当浓度>25%的红细胞发生破裂溶血,即可导致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检测的假阳性。

⑶对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的影响:据朱同华对100份标本HIV-Ab的检测结果(OD值)的研究,发现92%的溶血标本的OD值高于对应的非溶血标本的OD值,溶血可以使抗-HIV检测结果的OD值平均升高0.011,可能造成假阳性的检测结果。

3.防范对策

⑴掌握采集血标本的正确方法:临床采血多选用肘正中静脉或贵要静脉,婴幼儿多选用颈外静脉或股静脉,避免选择过细的静脉,更不要从输液管处抽血;遇到抽血困难的患者,扎止血带时间不可过长,亦不要反复拍打穿刺部位,以防机械刺激造成溶血。正确的静脉采血方法是热敷穿刺部位,等血管充盈后再抽血,无法抽取合格标本时,将抽取的带泡沫的血标本立即送检,不要使其干燥而影响检测。

⑵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办事:抽血时要选择好穿刺部位,常规消毒待消毒液干燥后,找准血管,争取一针见血,并徐徐转动针栓抽取血液,向试管注血时,要沿着试管壁缓慢注入,不得将泡沫注入试管。

⑶妥善保存标本:标本送入检验科后,应放在室温下保存,以防发生溶血。在血标本的运输过程中,防止过度振荡而发生溶血。

⑷严把注射器及试管的质量关:严格掌握一次性注射器、一次性试管的进货渠道,杜绝有不合格产品流入市场和医疗单位,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减少病人不必要的经济负担和痛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