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这土地公开课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容桂职业技术学校公开课教案
《我爱这土地》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理解诗歌的意象。理解作品的内涵
2.初步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3.感受和学习作品中浓烈的爱国之情
二、自主探究:
1、作者简介:
艾青(1910~1996),现代著名诗人。原名蒋海澄,笔名莪加、克阿、林壁等。浙江金华人。自幼由一位贫苦农妇养育到5岁回家。1928年入杭州国立西湖艺术学院绘画系。翌年赴法国勤工俭学。1932年初回国,在上海加入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从事革命文艺活动,不久被捕,在狱中写了不少诗,其中的《大堰河——我的保姆》发表后引起轰动,一举成名。1935年出狱,翌年出版了第一本诗集《大堰河》,表现了诗人热爱祖国的深挚感情,泥土气息浓郁,诗风沉雄,情调忧郁而感伤。在中国新诗发展史上,艾青是继郭沫若、闻一多等人之后又一位推动一代诗风、并产生过重要影响的诗人,在世界上也享有声誉。1985年,法国授予艾青文学艺术最高勋章。
2、写作背景
《我爱这土地》一诗写于抗日战争开始后的1938年,当时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中国人民奋起抵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满怀对祖国的挚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诗。
三、巩固性练习
1.给加点字注音。
嘶哑()喉咙()汹涌()
腐()烂吹刮()温柔( )
四、三品: 品读、品析、品味
1.“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大声地读、尽情地读吧
要求:读准字音,读出停顿和重音。(艾ài 嘶sī哑yǎ)
2、边读边思
(1)诗中用”嘶哑的喉咙歌唱”的”鸟”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2)诗中鸟儿歌唱的“土地”、“河流”、“风”、“黎明”象征了什么?“土地”象征:
“河流”、“风”象征:
“黎明”象征: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的土地”象征:
(3)全诗中哪两句直接抒发了诗人对“土地”的热爱之情?
3、自主朗读,品味感情
(1)诗人为什么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而不用“清脆”“悦耳”这一类的词语?
(2)这只鸟”歌唱至死,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对此应如何理解,与学过的古诗词中那些名句有异曲同工之妙。
五、总结提升:
这首____________诗,以______________的手法,抒发对饱经磨难又充满希望的祖国的之情。全文以_________________作为意象,表达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歌语言凝练,含蓄。
六、课后扩展,
诗歌仿写:假如你是一只鸟,联系我们今天的新时代,你会歌唱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