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震礼乐思想的内涵及其学术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戴震礼乐思想的内涵及其学术意义
袁建军
【摘要】作为清代中叶徽州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戴震在礼学领域有精深造诣.他在继承其师江永礼学思想的基础上,知识考证与思想建构并行不悖,从自然人性论的角度对礼乐问题进行探讨,对“礼乐源情”的乐情论有详细阐述.其中,对礼乐与情的关系、理-礼、礼-情、乐-情的论述有独特的音乐思想史意义.文章通过对戴震其人其学、礼乐思想内涵及思想史意义的梳理,亦可揭示戴震及徽派的礼乐思想特点和学术取向.
【期刊名称】《星海音乐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8(000)002
【总页数】9页(P25-33)
【关键词】徽州学派;戴震;礼乐思想;乐情论
【作者】袁建军
【作者单位】江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601
随着清代学术的转型,实学思潮的兴起,理、礼、乐、情等问题成为乾嘉学者探讨的主要问题,礼、理之辨,理、欲之辨,理、情之辨等成为重要的讨论对象。徽州学术也成为清代学术转型的重要一脉,徽州作为朱子故里,被称为“东南邹鲁”,
文风昌盛、尚学重品。徽州学派是中国学术近世思想史上的一个重要流派和典范之区,以理论建树立于学界,尤以礼学研究而著称。作为乾嘉徽派的中坚,戴震的礼乐思想研究开启了清代礼乐研究的新境界,尤其是乐情论的提出,有着重要的情欲觉醒的意义。
一、戴震其人其学
(一)生平及学行
戴震作为清代中叶徽派代表人物,其治学博广涉经史百家,他勤奋治学、学识精深,为一代通儒和宗师。20岁时问学于徽州经学大师江永,江永对其评价甚高:“永
精礼经及推步、钟律、音声、文字之学,惟震能得其全。”①[清]赵尔巽:《清史稿·儒林传》,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第13198页。以为戴震能够传其学,
这其中当然也包括了礼乐思想。戴震研究领域涉及小学、测算、地理、典章制度、哲学历史、考据训诂、天文历算等。作为百科全书式的人物,其著述宏富,其中《孟子字义疏证》虽以字义疏证为名,实则是借字义来表达自己的思想。
我们为什么要研究戴震的礼乐思想?其考据之精,史有明确评价,而其思想之价值则于近代始明。胡适以为,戴震是程朱陆王*分别为宋明理学代表人物:程颢、朱熹、陆九渊、王阳明。之后最重要的思想家,并以为戴学精髓在其哲学而不在其考据,其思想哲学是对前者的大革命,认为有前无古人的眼光*胡适:《戴东原在中
国哲学史上的位置》,载戴震:《戴氏三种·序》,上海:朴社发行所,民国十三
年(1925)。。在本文看来,戴震高举自然人性论的旗帜,反对理欲二元论,而强
调情欲天然合理,要求“遂民之情,达民之欲”,这一思想,是自然人性论和情感天然合理论的表达,简直是对程朱一路思想的直接反叛,戴震的礼乐思想无不与此有密切的关系,而其联系的关键点,则是一个引发无数辩论的“情”字。
(二)学术及方法
戴震作为18世纪具有启蒙意义的思想家,其思想与明清之际的实学思潮有着内在
的联系。明清之际的实学思潮认为理学蹈空而不务实,提倡用经世致用的实学取代明心见性的理学。因此,明清之际的思想家形成了共识,即抛弃抽象的虚空概念而关注可感知的具体事物,提倡崇实黜虚。
戴震的思想是明清之际实学思潮的进一步深化,从为学宗旨来看,他也追求“实际、实证、实用”,将虚理与感性认识结合,认为理存于欲,这些都是对理学的反驳,也都是对清初实学的继承。虽然戴震也讲义理之学,但异于宋明的义理之学,宋明义理是虚而不实的脱离原始儒家经典的过度诠释,而戴震的义理之学是建基于扎实的考据训诂基础上的,有着原始儒家经典的依据,他认为训诂考据是“闻道”的基础和手段,“明道”才是目的,遵循“以字通词,以词通道”的原则,他以考据为基础却又超越考据,即“由故训以明义理”“执义理而后能考核”。
戴震认为,考据是实现目的的手段,义理才是目的,考据和义理两者不可偏废。“由训诂以求义理”实即由训诂求古经中之义理。他说:“经之至者道也,所以明道者其词也,所以成词者字也。由字以通其词,由词以通其道,必有渐”。*[清]
戴震:《戴震集·与是仲明论学书》,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第183页。“义理”需从典章制度和古经之中求得,治经也是为了探求其中的大道。要言之,戴震主张训诂和义理不能分开,舍训诂则义理不可求,舍义理则训诂无所用。两者的关系是:没有知识考证就没有乾嘉学术,而没有义理分析也就没有思想建构,两者相互依存,不可分割。其礼乐思想也是基于这样的思想方法来建构的。
二、戴震礼乐思想的内涵
戴震的礼乐思想主要体现在其著作《孟子字义疏证》《原善》及散见的书信当中。他在著述中阐述了与礼乐有密切关系的“情-理”“理-欲”“礼-理”等问题。他
以《孟子》为文本依据,以训诂考据为基础,从“理义”入手,提出了重“情”的人性论思想。限于篇幅,此处撷其大要而言之。
(一)理、礼之辨——理存于礼
礼、理概念以及彼此的关系问题,在历史上有着诸多讨论,《礼记·仲尼燕居》云:“子曰:‘礼也者,理也。乐也者,节也’”*[清]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
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第1614页。;《管子·心术上》亦曰:“礼者,谓之有理”*黎翔凤撰:《管子校注》,北京:中华书局,2004年,第770页。;荀
子《乐论》言:“礼也者,理之不可易者也”*蔡仲德:《中国音乐美学史资料注译》,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4年,第179页。,《乐记·乐情》篇也有
“礼也者,理之不可易者也”*蔡仲德:《中国音乐美学史资料注译》,北京:人
民音乐出版社,2004年,第314页。等。
从以上的文字可以看出,在早期儒家观念中,礼与理是二分又贯通的,礼就是理,其含义是道理、是不可更改的理则。就戴震而言,其对礼学有很高造诣,与礼乐有直接关系的著述有《书郑风后》《书小雅后》《乐器考》《江慎修先生事略状》《考工记图序》《毛诗补传》《屈原赋九歌序》等篇,以上皆对礼乐的文献渊源、文字、明堂制度、礼学内容、含义等进行了梳理辨析,“稽之于典籍,证之以器数”,或考证钩沉,或广引博证,条分缕析、探幽阐微、识断精审、掘发礼义。关于礼,戴震说:
何谓礼?条理之秩然有序……是故,生生者仁,条理者礼……*[清]戴震:《戴震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第157页。
条理之秩然,礼至著也。……有天地,然后有人物;有人物,然后有人物之性。人与物同有欲,欲也者,性之事也。*[清]戴震:《戴震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第162页。
礼者,天地之条理也,言乎条理之极,非知天不足以尽之。即仪文度数,亦圣人见于天地之条理,定之以为天下万世法。礼之设所以治天下之情,或裁其过,或勉其不及,俾知天地之中而已矣。至于人情之漓,犹饰于貌,非因饰貌而情漓也,其人情渐漓而徒以饰貌为礼也,非恶其饰貌,恶其情漓耳。……*[清]戴震:《戴震集·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