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榜《戴先生行状》阅读练习及答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课后习题 第三单元 第三单元检测

第三单元检测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古诗是古人心声的真实记录,是展现先民人生态度的可靠文本,正如清人叶燮所说:“诗是心声,不可违心而出,亦不能违心而出……故每诗以人见,人又以诗见。
”读诗就是读人,阅读那些长篇短什,古人音容笑貌如在目前,这是我们了解古人心态的最佳途径。
清人沈德潜说:“有第一等襟抱,第一等学识,斯有第一等真诗。
”中国古人评价文学家时有一个优良传统,就是人品与文品并重。
经过历代读者的集体选择,凡是公认的大诗人,往往都是具备“第一等襟抱”的人物,其作品必然也是“第一等真诗”,从中可以感受真实心跳和脉搏,从而沦肌浃髓地领会传统文化精神。
从《诗经》《楚辞》到明清诗词,很多作品都具有很高的阅读价值,如果兼顾作品的经典意义、阅读难度等因素,唐诗宋词应是我们的首选阅读对象。
唐诗宋词对于现代读者到底有什么价值?我们先来看唐诗宋词到底写的是什么内容。
中国古典诗歌有一个最古老的纲领,就是“诗言志”。
到了西晋,陆机在《文赋》中又提出“诗缘情”。
有人认为二者是对立关系,但是初唐孔颖达在《春秋左传正义》中说得很清楚:“情志一也。
”情志就是指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包括对生活的感受和思考,也包括对万事万物的价值判断。
唐诗宋词的内容跟现代人没有距离,因为诗词中表达的那些内容都是普通人的基本情感、基本人生观和基本价值观。
比如喜怒哀乐,比如对真善美的追求,比如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对保家卫国英雄行为的赞美,唐宋人如此,现代人也如此。
所以唐诗宋词中典范作品所表达的内心情感、思考和价值判断可以传递到今天,启发我们更细致地品味人生意义和美感。
当然,对于现代人来说,唐诗宋词的最大意义是其中的典范作品可以提升我们的情操、气质和人格境界,有深远的教育作用。
且举李、杜、苏、辛为例。
李白热情讴歌现实世界中一切美好的事物,其诗中蕴含强大的精神力量。
杜甫诗中充满忧国忧民的忧患意识和热爱天地万物的仁爱精神,是儒家思想中积极因素的艺术表现,也是中华民族文化性格的形象凸现。
戴震《孟子字义疏证》中的经典诠释思想研究

河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戴震《孟子字义疏证》中的经典诠释思想研究姓名:梁拯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中国哲学指导教师:臧要科2011-05摘要《孟子字义疏证》一书是戴震自信已经获得孟子的真意之后而写成的一部著作。
然而事实上,《孟子》成书之后,由于语境的改变,其已获得了独立性,因而读者已不再可能获得孟子的原意。
在此前提下,本文将要探讨戴震是如何诠释《孟子》,及其对《孟子》进行诠释的最终根据。
后世的读者在诠释具有独立性的文本时,就必然会涉及到诠释的方法问题。
通过分析,本文认为戴震在诠释《孟子》时主要运用了两种方法,即语言诠释方法和个人心路历程诠释的方法,继而本文分别地探讨了戴震之所以采取这两种方法的原因,以及这两种诠释方法在《孟子字义疏证》中的表现。
关于戴震是如何运用语言诠释和个人心路历程诠释的方法来对《孟子》进行解读,是本文探讨的重点之一。
本文通过分析戴震对孟子“性善论”的诠释,说明戴震是如何运用语言诠释的方法将孟子的从心善以言性善的“性善论”诠释为“心知之自然”,以及戴震是如何运用个人心路历程的诠释方法将孟子的“复其初”诠释为是一个不断对事物之理进行认识的过程。
戴震孟学思想的形成固然依赖于其对《孟子》进行诠释的方法,但问题是诠释方法本身是否具有独立性,这也是本文探讨的重点。
通过分析戴震运用语言诠释的方法对“天理”和“形而上”、“形而下”的诠释,本文认为语言诠释方法本身并不具有独立性,其是在思想的指导下进行的。
而戴震思想的基础是“一本论”,其强调人的自然情欲的实现。
而戴震之所以要强调人的自然情欲的实现,是由特定的时代背景以及个人的生活经验所形成的,这也是戴震诠释《孟子》的最终根据。
关键字:戴震,《孟子字义疏证》,经典诠释ABSTRACTInterpretation of Mencius concepts is a book which was written by Dai Zhen who has assertorically received the true meaning of Mencius. But in fact,Mencius has gained the independence, as a result of the linguistic environment change,thus readers no longer possibly obtain Mencius's original intention. On this premise, this paper will explore how Dai Zhen annotated Mencius,and the final basis of the annotation.It will inevitably involve the problem of understanding method,while later generation's readers understand the text of independence. Through the analysis, this paper thinks Dai Zhen mainly used two methods, when he annotated Mencius, namely,the linguistic interpretation and the annotation of individual journey,and respectively explores the reason of adopting these two methods,and the performance in Interpretation of Mencius concepts.How to use the linguistic interpretation and the annotation of individual journey to explore Mencius, is one of the focuses of this paper. By analyzing How to annotate the theory of original goodness of human nature of Mencius,this paper explains how to use of the linguistic interpretation methods to make the theory of original goodness of human nature of Mencius which argues that good nature should be explain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good heart understood that the pursuit of virtue was the natural property of human perception ,and how to use of the annotation of individual journey methods to make Mencius’s the return of the simple humanity understood as a process of Continuously understanding the nature of things by Dai Zhen.The formation of Dai Zhen’s Mencius Ideology thought depends on methods of annotating Mencius,but the question is whether annotation methods themselves are independent, which is the focus of this paper. By analyzing how to annotate heavenly principle, metaphysics, and physics with linguistic interpretation method,this paper argues that the linguistic interpretation method itself does not have independence, which is carried out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ought. Dai Zhen’s thought is based on the doctrine of the same origin of mind and body which emphasizes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natural desire. The reason that Dai Zhen stresses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natural desire comes from special background and personal life experiences. This is also the ultimate basis of interpreting Mencius.KEY WORDS:Dai Zhen,Interpretation of Mencius concepts,The classical interpretation前言前言戴震(公元1724—1777年),字慎修,又字东原,安徽休宁人,是清代乾嘉学派的主要代表,也是十八世纪中国伟大的思想家。
清代的小学

第三节 清代的小学 清代小学人才辈出,著作如林。
其中皖籍学者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江永、戴震、江有诰等人对上古音、中古音的构拟和研究作出杰出的贡献。
特别在乾嘉时期,以戴震为首的“皖派”大力提倡语言文字的重要性,主张“精核之考据”,从而扫除了传统小学研究之积弊,使清朝小学走上了繁荣的道路。
黄生,字扶孟,另号白山,生于明天启二年(1662年)。
歙县人。
明朝诸生,入清未仕。
黄生精通训诂、文字、音韵,著训诂专著《义府》二卷、《字诂》一卷,解释典籍中的词语、文句,考辨语词音义,订证讹误,反映了他在语言上的功力,对以后的小学家有着很大的影响。
黄生另还著有《押韵便读》五卷首一卷。
婺源(今属江西)人江永(1681~1762年),字慎修,一字春斋。
乾隆岁贡生。
对音韵有精深研究,著有《古韵标准》四卷。
中国对于上古音研究起始于北宋吴(约1100~1154年)。
吴,字才老,福建瓯县人,祖籍安徽潜山县。
宣和六年(1124年)进士。
他认为先秦许多押韵材料后世念起来之所以不协调,是因为古人用韵较宽。
遂著《韵补》五卷,以宋《广韵》为依据,按照他认为的古人用韵范围,将《广韵》206韵归并为九部。
但他取材不严,归韵方法也欠周密。
到明代以后,福建人陈第彻底推翻宋人“韵宽”理论,认为语音是随着时代、地域的不同而发生变化着的。
明末清初,江苏人顾炎武采纳陈第看法,他以《诗经》韵为主体,运用完全客观的方法归纳上古韵部,共得到“古韵十部。
”但是顾炎武又认为后代的书与古人用韵不合是后人错了,因此他在《音学五书》里专有《唐韵正》一部分,意思是据先秦古韵来改正《切韵》以后的韵书。
江永是清朝在上古音研究方面作出贡献的第一人。
他首先批判顾炎武《唐韵正》里是古非今的语音发展理论,在《古韵标准》例言里说:“顾氏《音学五书》以愚之《古韵标准》,皆考古存古之书,非能使之复古也。
”其次他研究过中古音,懂得音理,认为顾氏“考古之功多,审音之功浅”,纠正了顾氏“古韵十部”分法,把顾氏“古韵十部”扩展为十三部。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语言运用专练《水浒传》情境材料(含解析)

语言运用专练-----《水浒传》情境材料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1933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赛珍珠将《水浒传》翻译为英文,介绍给世界。
在确定英文版书名时,这位在江苏度过人生最重要年华的美国女作家把书名译为“四海之内皆兄弟”(AllMenAreBrothers),引得汉学家们_____①______。
的确,梁山上的好汉来自_____②____,而不是很多人所认为的:他们个个都是“山东大汉”。
《水浒传》明确交代了大部分好汉们的出身和籍贯,山东人固然最多,但也有十多位来自今长三角地区的人。
()。
比如,“南京人”石秀正直刚烈,尚义任侠。
在祝家庄,他充当斥候,英勇机智,探听盘陀路的秘密;在大名府,他跳楼劫法场,孤身营救卢俊义。
石秀有血性、重义气、敢担当,契合了古往今来南京人的集体性格。
此外,“白净俊俏”的郑天寿,骁勇善战的项充和李衮,也反映了施耐庵眼中的苏州人和徐州人的不同面貌。
③的好汉是《水浒传》最为吸引人的看点,但随着情节的转换,空间的演进,也次第描写了大宋帝国不同地区的山川胜迹和民俗风物,犹如展开了一幅“清明上河图”。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相较于山东人,施耐庵因为曾在长三角地区生活过,所以更加广泛了解长三角地区百姓的性格B.施耐庵了解各地百姓的性格,这从他作品中刻画的人物身上可以看出,因为他曾流浪于全国各地C.施耐庵对于江南和江北百姓性格的熟悉反映在《水浒传》中,因为他曾在江南和江北都生活过D.施耐庵在江南和江北都生活过,广泛了解不同地区的百姓性格,这种熟悉亦反映在《水浒传》中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目前,有网民在某政府网站留言建议,应将《水浒传》踢出中小学课本。
此君历数了《水浒传》“恶毒污蔑丑化女性”“无原则歌颂滥杀无辜”等几大“毒素”,认为“中小学不能给毒小说作推广宣传”。
2023年高考第一次模拟试题:语文(天津A卷)(全解全析)

2023年高考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卷语文·全解全析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Ⅰ卷(选择题共33分)本试卷共11小题,每小题3分,共33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评卷人得分一、(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2022春晚,创意音舞诗画节目《忆江南》如泼墨山水画般古韵淡然,中国水墨山水的()《富春山居图》结合现代科技诗意合璧团圆再现。
这幅画的深意不仅在于黄公望高超的笔墨技法和对人生的独特见解,更在于画中富春江两岸山清水秀、宁静祥和的景象是自古以来中国人心中向往的家园。
苏轼、陆游等千古文人俯仰在富春山水间,吟咏胸怀;渔夫、樵夫舟行在笔墨画卷里,歌吟唱答,或高雅,或旷达,或洒脱,或高迈,诗、书、画、印、歌尽在山水长卷中,好一派唐风宋韵,好一派盛世景象!借诗抒怀,华夏风骨今犹在,东方风来满眼春。
苏轼的“但远山长,云山乱,晓山青。
”一笔一墨()我们的文化血脉,一字一句诵千年风雅。
婉转动听的歌曲唤人耳目一新,古典乐器的伴奏妙音飞花,古诗词的吟咏赓续文脉……悠久醇厚的文化传承凝结数千年的岁月(),。
1.(3分)依次填入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A.发轫之作糅进积淀B.扛鼎之作写进心血C.发轫之作写进心血D.扛鼎之作糅进积淀【答案】D【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的能力。
发轫之作:首次出现的作品或第一部作品。
扛鼎之作:比喻作品意义深远。
语境说《富春山居图》地位重要。
应选用“扛鼎之作”。
糅进:掺杂、混合在一起。
写进:写到里面。
对象是“文化血脉”,应选用“糅进”。
积淀:(动)积累沉淀;(名)积累沉淀下来的事物(多指文化、知识、经验等)。
2021年高考语文下学期期初模拟评估卷(三)(浙江版)-解析版

2021年高考语文下学期期初模拟评估卷(三)一、语言文字运用(20分)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一月,雪落山径.(jìn),寒梅数点,我忙着去走一走,心境澹澹.(dàn),每一个落下的脚印,都是轻轻的叩门声,叩响泥土里温暖的种子的梦,叩响一场花事的门扉。
B.第一缕曙.(shǔ)色远远未降临,宋嫂就开始剔.(tī)鱼骨,打鱼茸。
白鱼就是这点好,鱼肉没有一丝暗淡,茸泥剁细后雪白粉嫩,一转眼便已收拾妥帖。
C.从表象看,契诃夫温和圆融,没有棱.(lénɡ)角,和任何人都不会发生激烈冲突,迥异于高尔基和托尔斯泰的烈性与好斗。
受到屈辱时,他从不出恶言,而是隐于人群,独自慢慢消化和吞咽.(yè)。
D.“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声大彻大悟的概叹如名刹.(chà)大庙里的钟声,浑厚沉远,震悟大千。
这一声长叹悠悠千年,激励着多少志士仁人,匡.(kuānɡ)正了多少仕人官宦。
【答案】B【详解】A.“山径”的“径”不读“jìn”,应该读“jìnɡ”。
C.“吞咽”的“咽”不读“yè”,应该读“yàn。
D.“概叹”书写错误,应该写成“慨叹”。
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题。
通观当前工业网络小说,可以发现,无论什么体裁..,人永远是文学的核心。
中国是一个制造业大国,有几亿产业工人,这样一个国家需要工业教育,更.需要符合国情的工业文明。
(甲)齐橙在写作《工业霸主》的过程中,一直纠结的是如何有效地组织人与人之间细节上的矛盾冲突?这无疑体现了一个作家的自觉意识。
(乙)“最迷人的地方不是工业本身,”蒋子龙说,“是人的故事——生命之谜构成了小说的魅力。
”不积累丰厚的生活底蕴,不形成对时代发展规律性的认知,要想借助贴近现实的叙事方法,将虚拟现实演绎..成有温度的人生经历,进而给读者带来真切的感动,只能是缘木求鱼....。
文言文翻译重难点突破讲练(附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翻译重难点突破讲练(附答案及解析)一、突破翻译重难点的前提:全面把握语境1.必须强化语境意识语境即言语环境,分为内部语境(上下文)和外部语境(社会背景、知识积累、情理事理等)。
文言文中所说的语境主要是内部语境,主要是文段语境和句子语境,很少涉及像现代文阅读那样的全篇语境。
文言语境在翻译中的作用,不仅仅是激活、锁定学生已有的文言文知识积累,更在于:(1)确定重要实词、虚词的含义,并借此判定特殊句式(尤其是无判断标志的判断句和意念被动句),推测疑难词语含义。
(2)结合语境推断被省略的成分和代词具体指代的对象。
(3)保证文意通顺,避免“望文生义”“刻意硬译”等常见问题。
语境对于翻译来说如此重要,可是在平时学习乃至考试中,学生的语境意识非常淡薄乃至没有。
这其中有个客观因素,就是在考试时被翻译的语句一般放在文言文阅读题的最后,与原文相对分开了,于是考生只盯着这个句子想,即使明知翻译不通也还是硬译,就是不知道把这个句子代入原文中去读、去思考。
这可能是考生普遍存在的一个坏习惯吧!因此,必须改掉这个坏习惯,真正做到让“字回到词中、词回到句中、句回到段中、段回到篇中”。
2.把握语境的要点:外看段境,内看句境(1)外看段境文言文翻译所需的语境不像现代文那么大,大多数情况下只看译句所在的段落,尤其是译句的上下文。
这时,把握译句所在的段落语境的要点在于:如是记叙性段落,重点看:①事件经过,②人物身份、性格和人物间相互关系。
如是议论性段落,先要区分观点与材料,理清段内层次关系;再要注意前后句子间的逻辑关系,如并列、因果、转折、总分等。
必要时要与前或后的叙事结合起来。
(2)内看句境关注句子内部语境,要充分注意其内容和形式两方面。
内容是指句子的内涵意义,要抓住句子主干成分(主谓宾)来确定;形式指句子的形式特征,如前后词语的搭配、结构是否对称等等。
另外,特别关注从人物对话中抽取出的译句的语境。
从人物对话中截取语句翻译,是命题者较通行的做法,考生对这类语句的语境关注远远不够,以致出现译不准、改变原意的情况。
江苏省盐城市、南京市2024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江苏省盐城市、南京市2024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注意事项:1.本试卷考试时间为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考试形式闭卷;2.本试卷中所有试题必须作答在答题卡上规定的位置,否则不给分;3.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上。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什么是龙,确乎是一个谜。
龙像马,所以马往往被呼为龙。
《月令》“驾苍龙”,《周礼·庾人》“马八尺以上为龙”,皆其例。
龙有时又像狗。
《后汉书·孔僖传》“画龙不成反类狗”,所以狗也被呼为龙。
此外还有一种有鳞的龙像鱼,一种有翼的又像鸟,一种有角的又像鹿。
至于与龙最容易相混的各种爬虫类的生物,更不必列举了。
然则龙究竟是个什么东西呢?我们的答案是:它是一种图腾(Totem),并且是只存在于图腾中而不存在于生物界中的一种虚拟的生物,因为它是由许多不同的图腾糅合成的一种综合体。
因部落的兼并而产生的混合的图腾,古埃及是一个最显著的例。
在我们历史上,五方兽中的北方玄武本是龟蛇二兽,也是一个好例。
不同的是,这些是几个图腾单位并存着,各单位的个别形态依然未变,而龙则是许多单位经过融化作用,形成了一个新的大单位,其各小单位已经是不复个别的存在罢了。
前者可称为混合式的图腾,后者化合式的图腾。
部落既总是强的兼并弱的,大的兼并小的,所以在混合式的图腾中总有一种主要的生物或无生物,作为它的基本的中心单位,同样的在化合式的图腾中,也必然是以一种生物或无生物的形态为其主干,而以其他若干生物或无生物的形态为附加部分。
龙图腾,不拘它局部的像马也好,像狗也好,或像鱼,像鸟,像鹿都好,它的主干部分和基本形态却是蛇。
这表明在当初那众图腾单位林立的时代,内中以蛇图腾为最强大,众图腾的合并与融化,便是这蛇图腾兼并与同化了许多弱小单位的结果。
安徽省江南十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分科诊断模拟联考语文试题

2023年“江南十校”高一分科诊断摸底联考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本试卷总分为150分,语文考试总时间为150分钟;2.本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卷”,请务必在“答题卷”上答题,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3.考生作答时,请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社会调查是伴随着社会学学科的产生而发展的。
20世纪20年代,第一批留学欧美的社会学学者回到国内,在建立中国社会学学科的同时,他们大力推动社会调查的发展,从北平人力车夫调查、居民生活费调查,到定县社会调查等,掀起了一场引人瞩目的“社会调查运动”。
在此基础上,以燕京大学社会学系为主力的学者提出“社会学中国化”的主张,引进英国文化人类学、美国芝加哥人文生态学方法,与中国国情相结合,建立了“社区研究”的基本框架。
与“社会调查运动”相比,“社区研究”在理论和方法上更进一步,主张选择一些相对固定的社区作为研究的基本单位,对其进行全方位的和历史的研究,这有利于深入全面地认识社会的本质。
20世纪三四十年代,学者们在华北和西南地区开辟了多个社区研究的田野地点,产生了以《江村经济》《云南三村》为代表的社区研究的典范作品,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如费孝通《乡土中国》这样的理论著作,深刻把握和概括了中国乡土社会的本质。
改革开放以后,社会学在费孝通等人的主持下得以恢复。
在重建过程中,费孝通大力倡行社会调查的研究方法,我们通常也将其称为田野调查,是对“社区研究”方法的拓展。
费孝通身先士卒,足迹遍布大江南北。
在他的影响下,中国社会学学科始终以“从实求知”作为学科准则,走出了一条紧贴中国社会现实、反映中国发展经验的中国社会学道路。
“从实求知”是费孝通对社区研究和田野调查方法的概括,其中蕴含了深刻的社会研究的理论和方法论问题,主要是如何通过调查实践来处理理论和经验之间的关系,达到对社会现实客观而深刻的认识。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专题05 课内文言文阅读(解析版)

专题五课内文言文阅读(过关练习)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题目。
三峡郦道元(10分)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2分)(1)略无阙.处____________ (2)沿溯.阻绝____________(3)虽乘奔.御风____________ (4)属.引凄异____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阅读文中画线的语句,发挥你的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清荣峻茂”在脑海中呈现出的是怎样一幅画面。
(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作者笔下三峡的山、水各有什么特点?请简要概括。
(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1)同“缺”,空隙、缺口(2)逆流而上(3)文中指飞奔的马(4)连接2.(1)如果不是正午就看不见太阳,如果不是半夜就看不见月亮。
综合测试03小说阅读(单文本)-备战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帮(新高考通用)(解析版)

综合测试03 小说阅读(单文本)时间:50分钟满分:48分姓名__________ 得分________(2024·山东·三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共4小题,16分)。
18岁出门远行余华汽车是在上坡时抛锚的,那个时候汽车突然不叫唤了,像死猪那样突然不动了。
过了很久。
有人骑着车子来了,我心里十分高兴,便迎上去喊道:“老乡,你们好。
”那五个骑到我跟前时跳下了车,我很高兴地迎了上去,问:“附近有旅店吗?”他们没有回答,而是问我:“车上装的是什么?”我说:“是苹果。
”他们五人推着自行车走到汽车旁,有两个人爬到了汽车上,接着就翻下来十筐苹果,下面三个人把筐盖掀开往他们自己的筐里倒。
我一时间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那情景让我目瞪口呆。
我明白过来就冲了上去,责问:“你们要干什么?”他们谁也没理睬我,继续倒苹果。
我上去抓住其中一个人的手喊道:“有人抢苹果啦!”这时有一只拳头朝我鼻子上狠狠地揍来了,我被打出几米远。
爬起来用手一摸,鼻子软塌塌地不是贴着而是挂在脸上了,鲜血像是伤心的眼泪一样流。
可当我看清打我的那个身强力壮的大汉时,他们五人已经跨上自行车骑走了。
司机此刻正在慢慢地散步,他好像一点也不知道刚才的事。
我朝他喊:“你的苹果被抢走了!”可他根本没注意我在喊什么,仍在慢慢地散步。
我真想上去揍他一拳,也让他的鼻子挂起来。
我跑过去对着他的耳朵大喊:“你的苹果被抢走了。
”他这才转身看了我起来,我发现他的表情越来越高兴,我发现他是在看我的鼻子。
这时候,坡上又有很多人骑着自行车下来了,每辆车后都有两只大筐,骑车的人里面有一些孩子。
他们蜂拥而来,又立刻将汽车包围。
好些人跳到汽车上面,于是装苹果的箩筐纷纷而下,苹果从一些摔破的筐中像我的鼻血一样流了出来。
他们都发疯般往自己筐中装苹果。
才一瞬间工夫,车上的苹果全到了地下。
那时有几辆手扶拖拉机从坡上隆隆而下,拖拉机也停在汽车旁,跳下一帮大汉开始往拖拉机上装苹果,那些空了的箩筐一只一只被扔了出去。
文言文阅读训练:戴震《江慎修先生事略状》(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文言文阅读训练:戴震《江慎修先生事略状》(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先生姓江氏,名永,字慎修,婺源之江湾人。
少就外傅时,与里中步于治世俗学。
一日,见明丘氏《大学衍义补》之书,内征引《周礼》,奇之,求诸积书家,得写《周礼》正文,朝夕讽诵,自是遂精心于前人所合集《十三经注疏》者,而于三礼尤功深。
先生读书好深思,长于比勘,步算、钟律、声韵尤明。
古韵起于吴才老,而昆山顾氏据证尤精博。
先生谓顾氏考古之功多,审音之功浅,正顾氏分十部之疏。
后儒皆言古者寓兵于农,井田废而兵农始分。
先生日:“考之春秋时,兵农固已分矣。
若军尽出于农,则农民固在,安用屡落军制乎?所谓子弟者,兵之壮者也,父兄者,兵之老者也。
皆其素在军箝,非通国之父兄子弟也J 《经传》中制度名物,先生必得其通证举视此。
盖先生之学,自汉经师(郑)康成后,罕其传匹。
先生尝一游京师,以同郡程编修恂举之至也。
三礼馆总裁桐城方侍郎苞素负其学,及闻先生,愿得见,见则以所疑土冠礼、上昏礼中数事为问,先生从容置答,乃大折服。
而荆溪吴编修级自其少于礼仪功深,及交于先生,质以《周礼》中疑义,先生是以有《周礼疑义举要》一书。
后数年,程、吴诸君子已殁,先生家居寂然。
值上方崇奖实学,命大臣举经术之儒。
时婺源县知县陈公有子在朝为贵官,欲为先生进其书,来起先生。
先生自顾颓然就老谓无复可用又昔至京师所与游皆无在者,愈益感怆,乃辞谢。
而与戴震书日:“驰逐名场非素心。
”卒不能强起。
先生家故贫,其居乡,尝援《春秋传》“丰年补败”之义语乡之人,于是相与共输谷若田,设立义仓,行之且三十年,一乡之民,不知有饥。
自古积粟之法,莫善于在民,莫不善于在官。
使民自想补救,卒无胥吏之扰,此先生善于为乡之人谋者。
(节选自戴震《江慎修先生事略状》)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3分)先A生B自C顾D颓E然F就G老H谓I无J复K可L用M又N昔O至P京Q师R所S与T游U皆V无W在X者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子”,和《师说》里的“彼童子之师”的“童子”意思不同。
新教材2025版高中语文基础过关训练8大学之道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

基础过关训练8 高校之道一、基础巩固1.下列对加点词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校之道.道:宗旨、原则B.知止而后有定.定:志向坚决不移C.安而后能虑.虑:思虑精详D.虑而后能得.得:心得、收获2.下列对加点词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校之.道之:结构助词,的B.在.止于至善在:介词,在于C.定而.后能静而:连词,表顺承D.壹是皆以.修身为本以:连词,来,表目的3.下列各项中,存在古今异义现象的一项是( )A.高校之道B.物有本末C.欲治其国者D.自天子以至于庶人4.下列加点词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A.在明.明德B.先齐.其家C.事.有始终D.则近.道矣5.下列与《礼记》《高校》有关的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礼记》是探讨中国古代社会状况、典章制度和儒家思想的重要著作,成书于汉代。
B.《礼记》与《周礼》《仪礼》合称为“三礼”,《礼记》在宋代以后位居“三礼”之首。
C.《高校》原为《礼记》第四十二篇,后与《春秋》《论语》《孟子》一起合称为“四书”。
D.《高校》提出“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的三纲领和“格物”“致知”“修身”“齐家”等八条目。
6.有探讨发觉,针对同一学习内容,采纳不同的学习方式,学习者在两周后的学习效果保有率是不同的(见下图)。
请依据此图反映出的规律,并结合自己的学习体验,为同学们提出学习改进建议。
要求:建议合理、详细、切实,150字左右。
不同学习方式的学习效果保有率答:二、实力提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1题。
文本一骊姬谮申生于晋献公,公将杀之。
公子重耳谓之曰:“子盖言子之志于公乎?”世子曰:“不行。
君安骊姬,是我伤公之心也。
”曰:“然则盖.行乎?”世子曰:“不行。
君谓我欲弑君也,天下岂有无父之国哉?吾何行如之?”使人辞于狐突曰:“申生有罪,不念伯氏之言也,以至于死。
申生不敢爱.其死。
虽然,吾君老矣,子少,国家多难,伯氏不出而图吾君?伯氏苟出而图吾君,申生受赐而死。
高三语文暑假实战试卷

高三语文暑假实战试卷高三语文暑假实战试卷【高三语文暑假实战试卷】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从新石器时代的彩陶鱼纹和人面鱼纹,一直到今天民间各种剪纸里的鱼,这个“鱼”的源头符号在中华大地上绵延承续,没有间断。
“鱼”有两个基本含义,这两个基本含义又是相连相通的。
第一个含义是繁殖和生存。
鱼产子极多,象征着繁殖、生存,与此紧密联系,鱼代表着也象征着男女情爱,它是神圣的生命颂歌。
人的生命欲求和生存意志,通过客观社会性的文化符号显现出来,自此“鱼”开始。
许多民族都有与生存含义有关的“鱼”的符号,中华文化则将它从远古延续不断地保存到今天。
与代表繁殖、生存紧相连的“鱼”的派生意义,是将“鱼”同音地等同于“余”。
今天民间过旧历新年贴在大门口的“鱼”,经常与丰满谷穗连在一起,所指向的便是人的物质生存、生活的富裕和快乐。
它象征的不仅是人丁兴旺,也是五谷丰登。
这个包含“有余”的“鱼”呈现出人类已走出动物世界:人不仅维持、延续生存,而且生活开始富裕、丰足,不必像其他动物日夜苦于觅食求存。
余食、余粮使人类有了更多的快乐和自由。
“鱼”的第二个含义是交往和语言。
“鱼腹藏书”“鱼雁相通”等,是中国古代流传的成语和故事。
从而,“鱼”所代表的不仅是人的繁殖和生存,而且也是人的主体间的交往。
这交往既包括知识经验的信息沟通,也包括情深意真的感情传达。
人的生存使语言成为人的语言,“鱼”也就被赋予了从属于人的语义:它保存并传达了人从生活到生产中的大量知识、经验和情感。
过年过节时,乡村宴席的中心赫然摆着一条不许动筷的大鱼,或者干脆就摆一条木制的鱼。
它代表着神圣的欢欣和生命的祝福,从而也就不许去打扰它。
它与仰韶陶器上的神秘的人面含鱼到马王堆帛画上把整个宇宙托起来的大肥鱼,到汉画中代表人类始祖伏羲女娲的鱼鳞状的身躯,以及后世八卦图中由双鱼代表阴阳所组成的“太极”中心一样,“鱼”在这里决不止于生存、交往的一般含义,而且是将这含义与巫术信仰、沟通神明紧紧结合在了一起,呈显着生的祝福中充满着神秘和神圣,而这神圣性就在现实性之中,也就是说,“鱼”给人的生存和生活本身以神圣。
重庆市巴南区2024届高三上学期高考诊断考试(一)语文+Word版含答案

高2024届高考诊断考试(一)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共35分)(一)现代文阅读I(共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杨晓慧:在文学作品中,河流经常被比作母亲,作为一种“养育者”的形象被歌颂。
您能否谈谈河流与文学的联系?熊召政:我大概是2014年应邀访问俄罗斯,在俄罗斯国家图书馆做了一个演讲,题目是《长江与伏尔加河上的文学波涛》。
其中,我讲到了中国的长江和俄罗斯的伏尔加河,都是值得世人景仰的河流,它们的波涛都是母亲河里丰满而甘甜的乳汁,养育出两个国家一代又一代伟大而杰出的作家、诗人、艺术家。
我讲了长江流域的屈原、李白、苏东坡这几个代表,以及伏尔加河旁边的普希金、托尔斯泰、屠格涅夫、陀思妥耶夫斯基等作家的例子。
我们都是受河流养育的。
从我自身来讲,小时候坐在家乡的小河边,我常常想入非非:从飞鸟虫鱼到日落月起,我想象它们的语言、它们的亲人、它们归家的路。
我曾经发表过一首长诗《长江情思》:“长江啊,在你两岸的青枫林里,7繁衍出多少淳朴的子民?……我有幸在你一条支流的边上降临人世,/呱呱坠地,就闻到你波涛远荡的芬芳……”表达了我对长江无比崇敬的情怀。
母亲河养育我们,不仅仅是养育我们的身体,养育我们的生活,同时也养育我们的精神,养育了一代又一代的科学家、政治家、艺术家、作家。
杨晓慧:正如您所说,河流不仅供养人类的物质生活,而且影响人类的精神生活。
我们常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地域的河流,会产生形态各异的审美意识、哲学思想、道德观念和宗教信仰等,孕育出不同艺术风格的作家、作品。
即使同饮长江水,不同流域也存在着明显的地域差异。
您能否比较一下长江沿岸的作家在精神气质方面的地域差异?熊召政:我们中国的地势是西高东低,长江从三江源出发,由西向东流,最后流入太平洋。
由于长江流经很多地区,它们的气候、地形物产、风俗各不相同,长江沿岸的地域文化呈现出丰富性和多样性。
我曾经在北京大学做过一个演讲《楚人的文化精神》,将长江文化主要分为长江上游的巴蜀文化、中游的荆楚文化和下游的吴越文化。
2018年上海中考各区一模课外文言文汇编[1]
![2018年上海中考各区一模课外文言文汇编[1]](https://img.taocdn.com/s3/m/0f54c89be53a580216fcfe61.png)
2018年上海各区中考一模课外文言文汇编【黄浦区】阅读下文,完成第11—13题(12分)蓉①少时,读书养晦堂之西偏一室。
俯而读,仰而思,思有弗得,辄起绕室以旋。
室有洼,径尺,浸淫②日广。
每履之,足苦踬③焉。
既久而遂安之。
一日,先君子④来室中坐,语之,顾而笑曰:“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命童子取土平之。
后蓉复履其地,蹶然以惊,如土忽隆起者;俯视,地坦然,则既平矣。
已而复然,又久而后安之。
【注释】①刘蓉:清朝桐城派古文家,代表作有《养晦堂文集》等。
②浸淫:逐渐蔓延、扩展。
③踬:被东西绊倒。
④先君子:对已故父亲的称呼。
1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4分)(1)思有弗得.()(2)命童子取土平.之()12.对画线句意思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4分)A.没时间整理自己的屋子,怎会有空闲治理国家呢?B.这件屋子还没整理好,是因为不知如何治理国家?C.连屋子都不能整理好,怎么让天下像家国一样呢?D.连一间屋子都不能整治,你凭借什么治理国家呢?13.本文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君子求学,贵在()(4分)A.思学并重的正确方法。
B.勤奋刻苦的端正态度。
C.开始阶段的习惯养成。
D.学习过程的完整参与。
【答案】11.(4分,各2分)(1)得到,获得(2)填平12.(4分)D (选C得2分)13.(4分)C【嘉定区】阅读下文,完成11-13题。
(12分)于是武王已平商而王天下,封师尚父①于齐营丘②。
东就国,道宿行迟。
逆旅之人③曰:“吾闻时难得而易失。
客寝甚安,殆④非就国者也。
”太公闻之,夜衣而行,黎明至国。
莱侯⑤来伐.,与之争营丘。
营丘边莱,莱人,夷也,会.纣之乱而周初定,未能集远方,是以与太公争国。
太公至国,修政,因其俗,简其礼,通商工之业,便鱼盐之利,而人民多归齐,齐为大国。
节选自《史记卷三十二齐太公世家第二》【注释】①师尚父:即吕尚,又称姜尚。
周武王尊吕尚为师尚父。
②营丘:齐邑名,在今山东淄博市临淄区北。
③逆旅之人:指旅店主人。
2023年云南省昆明市中考一模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

2023年云南省昆明市中考一模语文试卷1. 阅读下面的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小题。
①“科幻教育”是借助科幻作品开展教学的一种教育形式。
科幻教育的内含..就是借科幻作品促使学生深入挖掘(jué)自身想象力,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索意识,促进其学习成长。
②在现实世界里,科学家需要按照科研流程________地开展研究,才有可能取得一点点进展;而科幻作品中,作者可以让想象力________。
________说科研是“创造知识”,那么科幻则是在现实的________上“造梦”,那些奇幻瑰(guī)丽的梦,让人叹为观止....。
③通过科幻教育能激发科学对青少年的兴趣,使国民创新能力得到提高。
科幻作品能够促使青少年关注科学,这种关注引发的讨论能激起更多的思考和想象。
如果能抓住讨论中迸(bìng)发的科学兴趣火花,因势利导....开展科学普及活动,就能引导青少年进行科学探索和创新。
从科幻作品到科幻教育再到科学探索创新的过程,就像一粒“种子”从种下到开花再到结果的过程。
科幻教育能够释放封闭在学科中的知识,对学科进行广义融合..,让学生的想象力在更广阔的天地里游弋(yì),从而全面提升国民自主创新能力。
(1) 语段中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A. 挖掘(jué)B. 瑰(guī)丽C. 迸(bìng)发D. 游弋(yì)(2) 语段中加点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内含B. 叹为观止C. 因势利导D. 融合(3) 语段②中横线上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 谨小慎微信马由缰如果根本B. 一丝不苟勇往直前即使基础C. 谨小慎微勇往直前即使根本D. 一丝不苟信马由缰如果基础(4) 对语段③中画线句子的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 科幻教育能激发科学对青少年的兴趣,使国民创新能力得到提高。
B. 通过科幻教育能激发青少年对科学的兴趣,使国民创新能力得到提高。
C. 科幻教育能激发青少年对科学的兴趣,使国民创新能力得到提高。
《汪容甫先生行状》阅读答案及翻译

《汪容甫先生行状》阅读答案及翻译二、文言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汪容甫先生行状王引之先生名中,字容甫,江都人。
少孤,好学。
贫不能购书,助书贾鬻书于市,因遍读经史百家,过目成诵。
年二十,应提学试,试《射雁赋》第一,补附学生,诗古文词日益进。
仪征盐船于火,焚死无算,先生为《哀盐船文》,航编修世骏序之,以为惊心动魄,一字千金,由是名大显。
当世通儒如朱学士筠,卢学士文昭,见先生所撰,咸叹赏以为奇才。
年二十九,始颛治经术。
谢侍郎墉提学江左,特取先生为拔贡生。
每试,别为一榜,列名诸生前。
侍郎尝谓人曰:“予之先容甫,以爵也;若以学,则予于容甫当北面矣。
” 其见重如此。
朱文正公提学浙江,先生望谒,答述扬州割据之迹、死节之人,作《广陵对》三千言,博综古今,天下奇文字也。
毕尚书沅总督湖广,招来文学之士。
先生往就之,为撰《黄鹤楼铭》,歙程孝廉方正瑶田书石,嘉定钱通判坫篆额,时人以为“三绝”。
先生于六经、子、史以及词章、金石之学,罔不综览。
乃博考三代典礼,至于文字训诂、名物象数,益以论撰之文,为《述学》内外篇。
又深于《春秋》之学,著《春秋述义》,识议超卓,论者谓唐以下所未有。
为文根柢经、史,陶冶汉、魏,不沿欧、曾、王、苏之派,而取则于古,故卓然成一家言。
性质直,不饰容止,疾当时所为阴阳拘忌、释老神怪之说,斥之不遗余力。
而遇一行之美、一文一诗之善,则称之不置。
事母以孝闻,贫无菽水,则卖文以养,左右服劳,不辞烦辱。
其于知友故旧殁后衰落,相存问过于生前,盖其性之笃厚然也。
年五十一,卒于杭州西湖之上。
先生,家大人之所推服也。
其学其行,窃闻于趋庭之日久矣。
而先生于予所说《尚书》训诂,极奖励,以为可读父书,则又有知己之感焉。
虽不能文,尚欲扬榷而陈之,以告后之君子。
(选自《王文简公文集》,有删节) 6.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助书贾鬻书于市鬻:卖 B.先生往谒谒:拜见 C.称之不置置:置办 D.尚欲扬榷而陈之陈:陈述 7.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江左:文中指长江下游以东地区。
戴震与江永交游考

从 戴震 “ 师 ” 一 观点 提 出以来 , 者们 一 直 背 这 学
著 籍称 弟子 。余 英 时 同时分析 指 出戴震 对 江永 的态 度“ 前恭 后倨 ”是 因为戴 震 晚 年学 术 观 点 转变 从 而 ,
震, 以及对戴震思想 的整体性研究都具有现实指导
意义。
一
、
交 游时 间 的考察
古 今学 者对 江戴交 游 的时 间提 出异议 的大体 依
据 , 江慎修先 生年谱》 以下简称《 是《 ( 江谱 》 和段 ) 玉裁著《 戴东原先生 年谱 》 以下简称 《 ( 戴谱》 , )以
N . o . o 14V 1 7 o6N v N .5 o. 2
戴 震 与江 永 交游 考
吴小晶 , 跃 宇 秦
( 鲁东大学 , 山东 烟台 242 ) 6o5
摘要: 作为清代 学术史上一大公案 , 戴震是否背 师” 期以来 为学界所 争议。综合考察这 个 问题 , “ 长 可着重考证 戴震 与江永交游 时间, 震本 人对师友的定义和江永对戴震 的称 呼, 戴 以及其他学者对江戴关 系的论述。研究清代 以来诸 家主 要观点及这 一问题 的新进展 , 比较符合历 史事 实的结论 是 : 江永 与戴震属 于师友 关系。这一 结论对客 观公 正地评 价戴
“ 师友之间” 不存在背师 ; , 三是戴震 自从 师以来一 生礼敬江慎修。胡适在《 戴震对 江永 的始终敬礼》 中指出, 戴震两次称“ 吾郡老儒 ” 在 具体语境下其 , 实表达 了对江永的格外尊重。许承尧 、 余英时 、 杨应 芹等学者认为江戴关系宜在 “ 师友之问” 戴震未 曾 ,
论“吴派后劲”江藩及其笔下的《戴震传》

代 宗师戴震 过世 , 有众 多学者名流 为他写传 , 洪榜 的 便 如
《 戴先生行状》 录于《 , 初堂遗稿》 ; 内 段玉裁 的《 戴东原先生年谱》 ;
钱 大 昕 的 《 东 原 先 生 传 》 录 于 《 研 堂 文 集 》 ; 藩 的 《 震 戴 , 潜 内 江 戴
传 》 录于 《 学 师 承 记 》 ; 启 超 《 东 原 先 生 传 》 录于 《 冰 室 , 汉 内 梁 戴 , 饮 合 集 》 等 。一共 有 十 四家 私 人 传 记 之 多 , 之 《 内 加 清史 稿 》 《 史 列 、清 传 》 的篇 幅 , 为 大 观 。 内 蔚 考 察 为 戴 震 作 传 的诸 家 ,不 难 发 现这 样 一 个 现 象 :洪 榜 、 王 昶 、 文 昭 、 大 听 是 戴 震 的 友 人 , 其 是 钱 大 昕 更 是 影 响 其 一 生 卢 钱 尤 的 人 物 。在 戴 学 未 显 时 , 氏为 其 扬 名 , 学 名 天 下 , 氏 又 引 为 钱 戴 钱 知 己 , 敬 推 服 不 已 , 氏 殁 后 , 氏又 盖 棺 论 定 , 阐表 彰 其 学 。 礼 戴 钱 推
针 见 血 地 指 出 :凡 戴 学 数 家 . 析 条 理 , 参 密 严 琛 , 溯 古 “ 分 皆 上
义 . 断 以 己之 律 令 . 苏 州诸 学 殊 矣 。” 学 和 皖学 的 区别 , 系 而 与 吴 一
于此 。
后 来 学 者 以无 穷 的研 究 魅 力 。戴 震 的 主 要 著作 有 《 诗 考 正 》 《 毛 、孟 子 字 义 疏 证 》 《 韵 考 》 《 韵 表》 。 、声 、声 等
失公 正客 观 . 由此 使 得 后 世 研 究者 对 “ 派 皖 派 ” 争 有 了较 为 全 吴 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戴先生行状
[清]洪榜
先生姓戴,讳震,字东原,世为休宁人。
生而体貌厚重,性端严。
生十岁,乃能言。
就傅读书,过目成诵,日数千言不肯休。
授《大学章句》右经一章以下,问其塾师曰:“此何以知其为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又何以知其为曾子之意而门人记之?”师应之曰:“此先儒子朱子所注云尔。
”即问:“子朱子何时人也?”曰:“南宋。
”又问:“孔子、曾子何时人也?”曰:“东周。
”又问:“周去宋几何时?”曰:“几二千年矣。
”又问:“然则子朱子何以知其然?”师无以应,大奇之。
先生读书,每一字必求其义,塾师略举传注训解之,先生意每不释然。
师不胜其烦,因取汉许叔重《说文解字》十五卷授之。
先生大好其书,学之三年,尽得其节目。
又取《尔雅》、《方言》及汉儒笺注之存于今者,搜求考究。
一字之义,必贯群经、本六书以为定诂。
由是尽通前人所合集《十三经注疏》,举其辞无遗。
时郡守何公,常以月某日,延郡之名人宿学,讲论经义于书院之怀古堂。
婺源江先生永治经数十年,精于《三礼》及步算、钟律、声韵、地名沿革,博综淹贯,岿然大师。
先生一见倾心,因取平日所学就质正焉。
江先生见其盛年博学,相得甚欢。
一日,举历算中数事问先生曰:“吾有所疑,十余年未能决。
”先生请其书,谛观之,因为剖析比较,言其所以然。
江先生惊喜,叹曰:“累岁之疑,一日而释,其敏不可及也。
”先生亦叹江先生之学,周详精整,日从江先生从容质疑问难。
盖先生律历声韵之学,亦江先生有以发之也。
东吴惠定宇先生栋,自其家三世传经,其学信而好古,从学之士甚众。
先生于乾隆乙亥岁北上京师,见惠于扬州,一见订交。
嘉定光禄王君鸣盛尝言曰:“方今学者,断推两先生,惠君之治经求其古,戴君求其是,究之,舍古亦无以为是。
”王君博雅君子,故言云然。
其言先生之学,期于求是,亦不易之论。
先生行己严介,不苟然,必絜以情理,不为矫激之行。
先生接物待人以诚,谋人之事,如恐其不遂,扬人之善,如恐其不闻。
其教诲人,终日矻矻,不以为倦也。
先生之言,平正通达,近而易知,博极群书,而不少驰骋,有所请,各如其量以答之。
凡见先生者,未尝不有所得也。
先生之学,虽未设施于时,既没,其言立,所谓不朽者与!
(节选自《初堂遗稿》,有删改)
17.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去宋几何时去:距离
B.本六书以为定诂本:根据
C.断推两先生推:荐举
D.如恐其不遂遂:完成
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戴震读书天赋异禀,好学多思,他不满足于课堂的简单教授,塾师只得给他《说文解字》;凭着这种精神,戴震读透了《十三经注疏》。
B.戴震谦虚好学,师从婺源大儒江永,倾心求教,深入探讨,从而获益匪浅,尤其是律历、声韵方面的学问,多有启发。
C.王鸣盛评价戴震时,将其与东吴大儒惠栋对比,分析两人学术宗旨的不同。
同时,肯定了戴震的学术成就,认为他的学说是不可更改的定论。
D.戴震乐于教导他人,并能因材施教,根据求教者水平的不同,给予相应的指点,保证让每个人都能学有所获。
19.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师无以应,大奇之。
(2)先生请其书,谛观之,因为剖析比较,言其所以然。
(3)先生之学,虽未设施于时,既没,其言立,所谓不朽者与!
20.根据全文,简要概括戴震治学的特点。
【答案】
17. C
18. C
19.(1)塾师没法回答,对他大感惊异。
(2)先生请求这本书,仔细看这书,就为(江先生)剖析比较,说明它是这样的原因。
(3)先生的学问,虽然在当时没有被施用,去世以后,他的学说得以确立,称得上(是古人)所说的“不朽”了吧!
20.善于质疑,勤于请益(勤学好问);精于考据,期于求是(追求结论的正确);立说平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