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味自然教育“自然行旅”班本课程的行与思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寻味自然教育“自然行旅”班本课程的行与思

为了提高课程的适应性,在多年的教育实践中,我致力于班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创设有丰富体验的活动情境,以发展儿童的综合素养。引领儿童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专题“自然行旅”,是班本课程体系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我立足班级,充分利用身边的课程资源,在时空上,沟通校园内外;在内容上,坚持基于教材,又超乎教材之外;在体验方式上,联通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引导儿童在大自然的怀抱里,感知季节的脚步、生命的消长,感悟草木之情、天地大美,进而在内心播下亲近自然、物我两谐的种子,培育生态文明,舒展健康人性。

游园探春:感知自然的丰富与生命的饱满

学校所在地是明清时期的私家园林珠媚园旧址,翻建新校园的时候,布置了一个小小的院落,名为“珠媚园”。花草树木、假山石刻、卵石溪流……校园里处处有景,师生也渐渐把“珠媚园”当作学校的别称。

我和孩子们的自然之旅,就从这“珠媚园”起步。“珠媚园”连同它背后的情韵,成为我们心中最美的雅致。

珠媚园在我们眼里如同鲁迅先生眼中的百草园,百草园曾经给鲁迅带来了无限的欢乐,让他度过了一段难以忘怀的

童年时光。我们班的“自然行旅”围绕着珠媚园一草一木的变化展开,彻底扭转“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的偏见,因为时时的在场、深度的凝眸、有意为之的实践,让儿童与自然贴得更加紧密,自然不是外在于儿童的他者,而是儿童生命成长的源泉。

东风吹拂,我和孩子们寻春珠媚园。为有效引导儿童开展语文活动,我精心设计指导课程,收集关于春天的经典文学作品编成专题读本,针对课程内容,设计亲切富有童趣的引导性语言,引导儿童走近自然万物――

春天来了,万物复苏。春姑娘就像是一位神奇的魔术师,她一迈动脚步,她一扭动腰肢,大自然就迸发出勃勃的生机:在和风中摇曳的小草、毛茸茸的嫩芽、娇滴滴的花骨朵、竞相开放的鲜花、蠢蠢欲动的种子、吐出新绿的枯枝……一不留神,花儿会开得更艳,草儿会长得更高,嫩芽会舒展开身姿……它们是怎么悄悄发生变化的呢?

低年级的儿童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心,在引导儿童观察时,我充分尊重这份好奇心,通过观察源的优选,不断点燃他们的观察激情,使整个观察体验活动充满自由、浪漫和幻想。学校镜心楼的墙壁上,有一丛繁茂的蔷薇,足有三层楼高。春来满树银花,站在蓬勃摇曳的蔷薇树下,我通过即兴创作诗歌,引发学生的诗情。

师者对自然万物的敏锐捕捉,用精准语言的忘情表达,

深深感染着学生,也激发了他们观察与表达的热情。珠媚园的寻常景物在亲切的注视中展现出迷人的色彩,他们从四月的校园里读出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灵动鲜活的文字也从笔底流泻出来:“那棵矮小的银杏的枝丫上都爆满了嫩绿色的小芽,个个充满了活力,使我感受到了春天的生气蓬勃与美好的气息。这绿在阳光映衬下似繁星点点,缀满枝头。看!银杏树旁的梧桐树却还和三月差不多,一片嫩芽都看不见,仿佛春天还未把它唤醒。它如同一个没睡饱的孩子,久久不愿醒来,仿佛体内还是浓浓的冬意。”(曹煜仁)

除了银杏和梧桐,那些小花小草的变化也唤起他们内心细腻的情愫:“走过小石桥,来到一棵不知名的小树下,上面冒出了一些红中泛黄、黄中泛紫、紫中泛青、青中泛灰的嫩叶儿,用手抚一抚,柔柔的,嫩嫩的,薄薄的,叶边儿是锯齿形的,尖尖的。趴在石头上往下方看,三月的蒲公英的小黄花不见了,换成了垂头的喇叭花朵,像一个弯着腰驼着背的老爷爷。”置身大自然,凝眸中,时光的脚步在植物身上留下深深浅浅的印迹,孩子们敏锐地感知岁月与时令的模样:“幼儿园隔壁的山墙上,爬山虎的样子,已经明显地变了。三月时,爬山虎的枝蔓还是褐色的,光秃秃的,像一幅大大的简笔画。而四月里,爬山虎的枝蔓,虽然还是深红色的,但这深红色里,却是透着绿意;爬山虎的叶子,正迎着春风,从枝蔓上探出头来,嫩嫩的黄绿色,仿佛正在给简笔

画涂色呢。风一吹,已经长大的叶子晃动了起来,就像一群身着绿衣的少女正在翩翩起舞。”(吴祁)

近距离的观察,持续的凝视,让孩子们不仅感知万物的生长模样,识其名、察其实,还在万物的变化中识四时、明?气,感受时间的脚步。身与心一同走近万物,融入自然的每一缕风、每一片云、每一滴露珠、每一缕阳光,生命因此更加丰富与饱满。人间草木,岁岁荣枯,生命消长,万物有情。在一个人成长的早期,我们应该引导他在孩提时代就经历这种与自然的亲昵,养育生命,润泽灵性。

赏秋寻味:全线的出发,更深的抵达

秋天,我们踏上“静美秋思”的专题课程之旅,先充分汲取间接经验,以美的语言材料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强化对名家笔下之秋的体验。我借助信息化手段,充分发挥微信的视频、语音功能,指导孩子选择最喜爱的名家笔下的秋,配乐朗诵并手机录制,然后上传到班级微信群,邀请家长共同参与点评和讨论,以此强化学生的感受性,感知作家在自然中与秋如何相遇。随后,结合学校生活,通过各种契机引导儿童深化对秋的直接体验:放学的时候,路过满墙的爬山虎,我和他们驻足凝视,侧耳谛听;文体课,我带他们走近爬山虎,去触摸、去对话。我和他们这样分享自己的文心――大家都知道,在抗震加固校安工程中,校园里的蔷薇没有了,但是幼儿园的爬山虎还在!夏天的时候还那么繁茂,

呼之欲出的绿叶,转眼间,变脸似的,黄了,淡了,稀了,微风吹过的时候,满墙的枝叶悄悄浮动,真美呀!夕阳西下的时候,夜色朦胧的时候,无数次途经这道色彩斑斓的爬山虎屏障,我都似乎停止了呼吸,停止了心跳!我似乎听见了爬山虎的窃窃私语声,听见了爬山虎的呢喃软语……我爱这面爬山虎,也爱童话楼旁那棵年轻而又挺拔的梧桐!我愿意和你们一起摇落满地落叶,一起聆听自然的呢喃私语!

涵盖“看、闻、听”等诸多内容的赏秋实践活动就此展开,我们的观察对象从爬山虎拓展到梧桐树、银杏树。为了多角度感受秋的意蕴,我带领孩子们先后数次走近它们,完成了系列观察与凝视,时间与内容安排入下:11月2日第一次相约于爬山虎下,11月20日第一次携手于梧桐树前,11

月24日于风雨之后再次齐聚于爬山虎和梧桐树前感受特殊

时节大自然的变幻与瑰丽,12月2日流连于古银杏旁。

靠近并用心去体会,大自然便会拨动儿童灵动的心弦,那是自然之美的弹奏。美能启智,美能发辞,孩子对美的发现、探究和感悟似乎是天生的,只要你让他们置身于大自然之中,并适当导引,他们对美的顿悟便会瞬间绽放光彩。驻足迷人的爬山虎前,奔跑于疏影摇曳的梧桐树下,你会触摸到孩子语言的全部密码――“来到梧桐树下,顿时感到一阵凉爽,倚靠在梧桐树的树干上,感到特别惬意。抬起头来,透过梧桐树的缝隙,隐隐约约能看见一碧如洗的天空。阳光照在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