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经济圈
首都经济圈建设中的区域合作突破点和路径探讨
好 更快 发展 。这 就需 要三 地进 一步 打破 行 政 区划 限制 , 着 有 利 于 区域 整 体 经 济 发 展 、 利 于 资 源优 化 本 有 配 置 的原则 , 在更 大 区域 范 围 内制 定统 一 的市场 准入 政 策 , 首 都 经济 圈地 区成 为政 策 统 一 、 使 市场 共享 的
首都 经 济 圈 内 , 津 周 边 能与 之 产 业衔 接 的 中等城 市 数 量少 , 型城 市 的产业 水 平 低 , 心 城 市 的 能 量 京 小 核 很 难辐 射 和 发 散 出来 , 乏 区域 产 业链 条 化 发 展 的环 境 。 缺
杨 维凤 .首都经 济 圈建设 中的 区域合 作 突破 点和 路径探 讨
( ) 一 创新 合作 机制 , 建 以多 方共 同利 益为 基 础的 合作 机制 构
在 区域 经 济发 展 中 , 由于地 方 政府作 为 理性 的 “ 济人 ” 谋 求 地 方利 益 最 大化 是 必 然 的选 择 , 经 , 如何 将 单个 区域 利益 构建 成共 同利益 是 区域 合 作 的根 本 动 力 。以市 场 化 为 导 向 , 以企业 为 主体 的产 业 合 作 , 则 是 实 现各 方利 益诉 求 的着 力点 。而 要 协调 这些 利益 , 度化 和规 则化 是实 现 区域经 济合 作 的保 障 。 制 建立 区域 利 益协调 的长效 机制 , 构建 首都 经 济圈 和 谐 区域 经 济关 系 的 核心 内容 。这 些机 制 包 括 市 是 场 开放 、 策优 惠 、 政 区域 援 助 、 移 支付 等多 方 面 。依 据 中 央政 府 制 定 区域 协 调 规则 , 过 制 度化 和规 则 转 通 化 的保 障 , 统一 处 理京 津冀 区域 关 于政 策 、 划 、 规 区域 划 分 和 协 调 各地 区利 益 主体 的关 系 。其 中 , 完善 首 都 经 济 圈生态 环境 改善 的建设 和补 偿 方 案 , 护 生 态环 境 , 目前 建 立 区域 利 益 协 调 的长 效 机 制 的 当 务 保 是
"环首都经济圈"规划及对相关县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 献标识码 ] 文 A
[ 章 编 号】17 — 4 12 1 )l0 5 — 5 文 6 3 0 6 (0 2O 一 0 7 0
“ 首 都 经 济 圈 ” 可 以概 括 为 “ 4县 1圈 4区 环 1 6基 地 ” 意 指 紧 邻 北 京 的 河 北 省 1 , 4县 ( 、 区 ) 市 重 点 突 破 , 以 新 兴 产 业 为 主 导 ,加 快 推 进 四类 园 区 、六 大 基 地 建 设 。具 体 来 讲 , 1 4县 ( 、 区) 市
“ 环首都经济圈"规划 及对相关县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温小 勇
( 中国人 民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1 0 7 ) 0 8 2
『 摘 要 】 “ 首都 经 济 圈”规 划 的 出台和 逐 步 实施 , 必将 对 河北 环 首 都 l 环 4县 ( 、 区) 的 县 域 经 济发 展 产 生积 市
为 “ 首 都 经 济 圈 ” 的 主 导 ;4区 是 要 在 “ 首 环 环 都 经 济 圈 ” 建 设 高 层 次 人 才 创 业 园 区 、科 技 成 果 孵 化 园 区 、新 兴 产 业 示 范 园 区 、 现 代 物 流 园 区 ; 6基 地 是 指 建 设 养 老 、 健 身 、 休 闲 度 假 、 观 光 旅 游 、有 机 蔬 菜 、宜 居 生 活 基 地 等 。
高考地理备考精选素材:《首都经济圈》文字素材
高中地理文字素材专题之首都经济圈首都经济圈是以北京为中心,京津唐地区为核心区、冀鲁豫晋为腹地的特定经济区域,不仅有体现首都功能的核心区,也有广大的外围地带。
一、首都北京的中心地位2001年底,北京市有人口1383万(1949年北京总人口为156万)。
半个世纪,北京城市人口增加约8倍。
北京有3000多年的历史,公元前1045年的周武王时,北京初步形成城市。
历史上北京有蓟、广阳、幽州、燕京等名称。
金代定都,称中都,元朝称大都,明朝始称北京。
1949年将北京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
北京是中国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中国经济指挥中心。
二、京津冀地区北京与周边区域经济关系的第一层次是与天津、河北的关系,即京津冀关系。
北京经济发展的优势有:①首都优势;②经济优势;③信息、人才、智力和科技优势;④旅游优势。
北京经济发展制约:①人口压力过大,城市超负荷;②自然资源严重短缺;③农畜产品供应不足;④生态脆弱,污染严重。
天津是中国北方重要通商口岸,北京的海上门户,居于东北亚和环渤海的中心区位,以第三产业为核心的国际贸易、金融、信息和技术的中心。
河北地理位置,一是东临渤海,二是环绕京、津,具有良好的区位优势。
河北形成了以资源型为主的经济格局。
京津作为两个特大城市,是区域经济高度发达的集合点,河北在经济生长点和生产要素布局上以面的形式存在,京津本能地要求进行大规模的集聚和扩散,而接受这种集聚和扩散的首先必然是河北。
京津唐是京津冀地区的经济核心区,也是全国工业基地和超大城市群。
三、环渤海地区环渤海地区包括辽宁、河北、山东、北京和天津3省2市,具有地域上的关联性和整体性。
这一地区居中国北方地区通向海洋的门户,是东北、华北经济核心区之所在,是首都经济圈之所在,是正在形成的东北亚经济圈的前沿阵地。
京津唐地区、辽中南地区、山东半岛胶济沿线地区和太行山前的京广沿线地区的产业与城市的集聚区域,占环渤海经济的2/3以上。
胶济地区是山东省的经济核心地带。
促进河北省环首都绿色经济圈发展的理性思考
促 进京津 冀区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
环首都经济圈的形成 , 符合城 市化 发展规律 , 是 必然
元达到 8 0 0亿元 , 社 会融资总量 年均增速 2 0 % 以上 , 直接
融资 占比达 到 5 0 %以上 , 金融机 构存 贷比年均提高 5 %以 上, 城区 总 人 口 由 1 6 5万 人 达 到 3 0 0万人 , 城 镇 化 率 由 3 3 %上升到 6 0 %。2 0 2 0年 , 主要经 济指标 比 2 0 1 5年 再翻
分 析
( 一) 加快建设环 首都经济 圈有 利于释 放首都优 势 ,
域的生产总值 占全省 比重 的 6 . 5 %( 1 3 0 6 . 3亿 元 ) ; 社会
消费品零 售总额 占全 省比 重的 6 . 8 %( 4 5 5 . 8亿 元 ) 。发
展 目标 是到 2 0 1 5年主要经济 指标 比 2 0 1 0年翻 两番 , 地 区
2 0 0 9年 , 京津 冀三省市的 G D P总和 为 3 6 6 0 0亿元 , 仅 占
( 二) 环首都 绿色 经济圈的内涵。
“ 环首都绿色 经济 圈 ” 体现 了 “ 人与 自然 、 环 境 与经 济、 河北 与北京 ” 共 同和 谐发 展 的理 念 , 以生 产 、 生活 、 生 态“ 三生共赢 ” 为根本 , 其核 心 是一个 绿色 经济 圈。具体
基地 ” 。十四县指毗邻 北京 的涿州 、 涞水 、 涿鹿 、 怀来、 赤 城、 丰宁 、 滦平、 三河、 大厂、 香河 、 广阳 、 安次 、 固安 、 兴 隆
基地 , 5个健 身康 复 基地 , 5个 养老 基地 , 1 7个 宜居 生 活 基地 等。争取 到 2 0 1 5年 , 这 些产 业将 诞 生 营业 收 入超 1 0 0亿元 的大型现代物流 园区 5个以上 , 具有较高 知名度 的高端休闲度假基地 5个 以上 , 建设 康复基 地总 容量超 过1 0万人 , 宜居基地总容量超过 7 0万 户。“ 1 4县 ( 市) 4 区 6基地” 建设 旨在充分发挥环绕 首都 的独特 优势 , 通 过 高铁 、 轻轨、 地铁等 与北京 互连 、 互动起 来 , 形成 l O分 钟 至半小时交通 经济 圈。同时承 接京 津资金 、 项 目、 产业、 人才 、 信息 、 技术等 优质生 产要 素的转 移 , 把环 首都地 区
首都经济圈
历经半年,“首都经济圈”终于从一个概念进入到了规划制定阶段。
在此之前,“京津冀一体化”始终停滞在“设想”的层面。
为改变大都市与贫困县区隔墙而立的现实,“环渤海”、“环首都”各种规划层出,却在推进中遭遇种种困境。
从世界城市发展规律上看,伦敦、巴黎,再到东京、首尔,那些世界级的大都市,均以都市圈的形式出现,成为了当今世界最活跃的区域经济中心。
无例外,中国的“首都经济圈”今年初也在官方最高规格的规划中惊艳亮相,并被上升为国家战略。
经济圈中的核心——北京,正积极回应。
这个致力于打造“国际化大都市、世界历史文化名城”的城市,正在被过度膨胀的人口、拥堵的交通、居高不下的房价所拖累,饱受“大城市病”困扰,北京正迫切需要与周边地区形成一个强力支撑世界级城市发展的空间,从“虹吸”效应逐步转化为“溢出”效应。
毗邻的河北一直致力于为北京解忧,无奈,却得不到北京的积极回应,直至“首都经济圈”正式成为国家战略,并被提上重要的议事日程。
这一回,河北不再一厢情愿。
它辖下的那一片贫困县即将迎来蜕变的机会,确切地说,已经看到了蜕变的迹象。
另一个主角天津,在多个“首都经济圈”空间划分研究方案中,均据重要位置。
这个定位为“北方经济中心”的直辖市,在圈中当然不可或缺。
在各方的积极互动下,“首都经济圈”的综合发展已然进入了规划制定的关键期。
然而,摆在制定者面前的问题依然如旧:如何进行科学、合理的空间规划?如何定位各区域的功能?如何打破体制的制约和区域的壁垒?如何均衡各方的利益博弈?如何解决首都北京交通拥堵、人口过多、创新力不足、生态环境不佳等等问题,从而实现向“国际化大都市、世界历史文化名城”的腾飞?这一切仍然悬而未决。
从北京城区经京津塘高速41公里,开车约40分钟,便是河北省廊坊市。
宽阔的大街上,偶见大学城的学生们吃过午饭在树荫下三三两两地散步。
渐进市区,车辆和行人陡然多了起来,但道路依然顺畅,街面整洁。
看到北京的车牌,路上发小广告的人拼命将广告往车里塞。
北京经济圈
北京经济圈引言北京经济圈是指以北京市为中心,覆盖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集群。
它是中国北方最重要的经济区域之一,拥有丰富的资源和优越的地理位置。
本文将重点探讨北京经济圈的形成背景、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
一、形成背景1.1 地理位置优势北京位于华北平原中部,地理位置十分优越。
它东临渤海,北部与内蒙古自治区接壤,南部与河北省相连,西部与山西省相邻。
这使得北京成为了连接华北和东北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也为形成经济圈奠定了基础。
1.2 政治和文化中心作为中国的首都,北京承载着政治、文化、科技和教育等多个方面的重要职能。
这使得许多政府机构、高校、研究机构和文化机构纷纷落户于此,并成为各种资源的集聚地。
与此同时,大量人才的聚集也为北京经济圈的形成提供了条件。
1.3 城市扩张和产业发展近年来,随着中国城市化的推进,北京不断扩大市区规模,并积极发展产业。
特别是在科技、金融、文化创意、新能源和高端制造等领域,北京拥有显著的竞争优势,并吸引了大量投资和人才流入。
这些产业的发展不仅促进了北京自身的经济增长,也推动了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
二、发展现状2.1 北京市的经济实力北京市作为中国的政治和经济中心,经济实力十分强大。
根据2019年的数据,北京市的GDP达到了3.2万亿元人民币,位居全国各城市之首。
同时,北京市也拥有着巨大的创新能力和科技实力,吸引了一大批优秀的企业和创业者。
这些都为北京经济圈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2.2 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除了北京市本身,周边地区也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发展。
河北省、天津市和山东省等地区都受益于与北京的紧密联系。
特别是天津市,作为中国的港口城市和工业重镇,通过与北京的互补优势,实现了快速的发展。
此外,河北省的雄安新区和廊坊等地,也成为了吸引投资和人才的热点区域。
2.3 北京经济圈的产业结构北京经济圈的产业结构呈现多元化的特点。
除了传统的金融、房地产和制造业等行业外,新兴产业也在快速崛起。
高新技术产业、文化创意产业、互联网科技产业等都成为了北京经济圈的亮点行业。
首都经济圈河北六市发展能力比较研究
本文 采用 层 次分 析法 J 、 主成 分分 析法 和 系统 聚类 分 析 法 评 价 首 都 圈河 北 六 市 的发展 能 力 . 层 次 定二级指标 的权重与得分 ; 系统聚类分析法
收 稿 日期 : 2 0 1 3 - 0 2 - 2 6 基 金项 目:国家社科 基金重点项 目资助 ( 1 3 A J L 0 1 4 ) . 作 者简介 :闫程莉 ( 1 9 8 5 一) , 女, 山西 沁县人 , 山西师 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 院硕士研究生 , 主要从事 区域 经济方面的研究 .
心的城市群及其广大区域正在成为 国内最具发展活力的区域之一. 《 国家“ 十二五” 规划纲要 》 明确提出 “ 推进京津冀 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 , 打造首都经济圈. ” 针 对首 都 圈范 围 的界定 , 目前 国 内有关 机 构 和 学 者 尚未 达 成 一致 意 见 . 2 0 1 2年 北 京 市发 展 与 改 革 委 员会编制的《 首都经济圈发展规划建议稿》 ( 讨论稿) , 将首都圈的范围界定为“ 1 + 3+ 6 ” , 即北京市 , 天津 的宝坻 区 、 武清 区 、 蓟县 , 河 北省 张家 口市 、 承 德市 、 保 定市 、 廊坊 市 、 唐 山市 、 秦 皇岛 市. 首 都 圈概念 的提 出 , 对于河北的发展是一个难得的历史机遇 , 本文以首都圈“ 1 + 3+ 6 ” 方案 中的河北六市为研究对象 , 通过建 立 比较科 学 的评 价 指标 体 系 , 对 其发 展能 力进 行 比较 分析 , 并提 出相 应 的对策建 议 .
通讯作 者 : 安树伟 ( 1 9 6 9 一) , 男, 山西 沁县人 , 首都经济 贸易大学城市经济与公共管理 学院教授 , 经济学博 士 , 博士 生导师 ,
北京新航城带动首都经济圈经济发展的思考
北京新航城带动首都经济圈经济发展的思考2007年,北京新机场选址工作全面启动。
经过多轮专家论证,北京新机场最终落户大兴。
2011年11月28日,北京市政府、空军、民航总局三方签订了合作协议。
北京市“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实施好北京新机场项目,超前规划北京新机场临空产业,2015年前力争建成北京新机场一期主体工程,新增航空旅客吞吐能力4000万人次/年。
大兴区“十二五”规划纲要进一步提出,配合开展新机场建设,以新机场为核心规划建设新航城。
“十二五”时期,新航城将通过基础设施建设带动高端临空产业集聚,提升城市国际水平和辐射带动能力,加快城乡一体、区域统筹发展。
国际经验表明,年旅客吞吐量大于3000万的机场不仅影响当地产业结构的变化,还将对本地区以外的经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主要体现在刺激与航空运输业相关服务的增长、带动临空产业的发展、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增加区域工业产值和地方税收等。
依据北京新机场一期年旅客吞吐量4000万人次的规划,不难推断新机场除可拉动北京南部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机会外,还将对相邻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国外经验显示,机场与高速铁路网络的衔接将使机场的辐射范围扩展到250公里。
由此可见,北京地区便捷的交通系统将大大扩展北京新机场对首都经济圈的辐射范围。
在首都经济圈建设被提升为国家战略的大背景下,北京新机场和新航城建设,必将成为带动北京南部区域和首都经济发展、进而辐射带动相邻跨行政边界区域乃至首都经济圈发展的重要引擎。
一、临空经济发展理论分析临空经济作为一种后工业化时代的新型经济模式,指的是依托机场(尤其是国际性、枢纽性大机场),利用航空港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资源,以机场为核心,促进周边地区经济发展。
临空经济被各国关注和研究,缘于临空经济区这种集聚现象在航空港辐地的不断加强。
1、临空经济发展阶段及产业特征临空经济是机场与区域经济相互融合而形成的,是在机场客流量和货流量达到一定规模(国际上普遍认为机场年客流量达到1000万人次规模),机场周边区域经济达到一定的发展高度之后才有可能出现的一种新型规模经济现象,并随着机场规模的进一步扩大而发展。
环首都经济圈
环首都经济圈概述环首都经济圈是指以北京市为核心,以半径300公里范围内的天津、河北、山西、山东、河南、陕西等省市为主要组成部分的经济发展区域。
该区域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区域,也是中国政府采取的一项重要的区域开发战略。
区域特点环首都经济圈的区位优势明显,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作为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北京市不仅拥有丰富的资源和优势的交通网络,还具有国际接轨的优势。
同时,环首都经济圈内还有天津、河北、山西、山东、河南、陕西等多个经济发达的地区,这些地区经济的发展也为环首都经济圈提供了坚实的支撑。
环首都经济圈是中国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区域。
作为中国的首都,北京市具有先进的科技、人才和创新资源,这些资源的集聚为环首都经济圈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潜力。
同时,环首都经济圈内有多个省市的经济发展都较为成熟,经济实力较强,这些省市之间的合作和互补也为区域整体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经济发展环首都经济圈的经济发展十分迅速。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环首都经济圈的经济总量不断增长,所占比重也逐渐提高。
在该区域内,北京市的经济总量最大,占据着主导地位,其余各省市的经济总量也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
环首都经济圈内的主要产业包括先进制造业、信息技术、金融服务、文化创意等。
尤其是在科技创新方面,环首都经济圈聚集了大量的高科技企业和创新型企业,成为中国科技创新的重要源动力。
同时,环首都经济圈还具有优势产业的发展潜力。
比如,农业资源丰富的河北省和山东省在农业和种植业方面具有优势,而陕西省和山西省在煤炭、资源等方面具有独特的发展优势。
这些资源的整合和发展,都为环首都经济圈带来了更多的机会和挑战。
面临的挑战环首都经济圈在发展中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由于该区域人口众多,资源有限,环境问题日渐突出。
特别是在北京市,由于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较快,环境污染和能源消耗等问题日益严重,亟需采取有效措施解决。
其次,区域内各省市之间的发展不平衡问题也是一个挑战。
英国首都经济圈发展模式-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英国首都经济圈发展模式-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英国首都经济圈是指以伦敦为核心,包括周边地区在内的一个经济高度集聚、产业互补的区域。
它是由伦敦自身的经济实力和优势吸引周边地区的企业和人才而形成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地区逐渐成为英国经济的引擎,对整个国家乃至全球的经济发展产生着重要影响。
英国首都经济圈的范围包括伦敦市及其周边的若干郡和城市,如伦敦周边的东南部、东部、西北部和西部地区。
这些地区间的联系密切,在经济、人口、交通等方面具有高度的互动性和依赖性。
英国首都经济圈的发展模式是指在伦敦的带动下,周边地区形成一种协同发展的态势。
伦敦作为英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拥有强大的金融、商业和科技创新能力,吸引了大量的投资和人才。
这些投资和人才的流入,为周边地区提供了发展的机遇,促进了当地产业的兴起和经济的增长。
在英国首都经济圈的发展过程中,各地区之间形成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和协同效应。
伦敦为周边地区提供了完善的基础设施、商业服务和就业机会,同时周边地区也为伦敦提供了资源和劳动力的补充。
这种互利共赢的合作关系,推动了整个经济圈的快速发展和持续增长。
尽管英国首都经济圈的发展模式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城市扩张带来的交通拥堵、房地产市场的波动、社会资源的不平衡分配等都是需要解决的难题。
因此,未来英国首都经济圈的发展需要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加强区域间的协调和合作,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实现经济的绿色、智能和可持续发展。
1.2文章结构1.2 文章结构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进行论述英国首都经济圈的发展模式:第一部分为引言,将概述整篇文章的主题和背景、明确文章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部分是正文,将首先对英国首都经济圈的定义和范围进行详细说明,包括英国首都经济圈的地理范围和涵盖的主要城市。
接着,文章将重点探讨英国首都经济圈的发展模式,包括经济圈内不同城市之间的合作与竞争关系、经济圈内的产业布局和分工、以及经济圈发展中的政策支持和规划等方面的内容。
把唐山市建设成首都经济圈的重要支点
把唐山市建设成首都经济圈的重要支点作者:张雪梅来源:《经济研究导刊》2013年第14期摘要:唐山市是首都经济圈的中心城市之一,也是重要的沿海工业城市,在首都经济圈乃至国民经济全局中处于重要的战略地位。
首都经济圈规划为唐山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唐山市建设成首都经济圈的重要支点已具备一定的基础和条件,但必须抓住机遇、应对挑战,科学谋划。
关键词:唐山市;首都经济圈;重要支点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14-0109-02从世界城市发展规律上看,伦敦、巴黎,再到东京、首尔,这些世界级的大都市均以都市圈的形式出现,成为了当今世界最活跃的区域经济中心。
唐山市是首都经济圈的中心城市之一,也是重要的沿海工业城市,在首都经济圈乃至国民经济全局中处于重要的战略地位,其经济发展对河北省和京津地区乃至环渤海地区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我们应紧紧围绕习总书记提出的“努力把唐山建成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的窗口城市,努力把唐山建成环渤海地区的新型工业化基地,努力把唐山建成首都经济圈的重要支点”和在经济强省、和谐河北建设中当好“领头羊”的要求,牢固树立强烈的问题意识、忧患意识、责任意识,锐意开放创新,加速转型升级,增强实力、激发活力、提升魅力,使之成为首都经济圈的重要支点。
一、唐山市建设成首都经济圈的重要支点具备的基础和条件唐山市作为首都经济圈的中心城市之一,随着区域资源整合的加快、城市功能的重新定位,特别是曹妃甸工业区的迅速崛起,已成为京津冀乃至环渤海地区经济发展的重大引擎,而且已经具备成为首都经济圈重要支点的基础和条件。
一是优越的地理位置,构筑了唐山市成为首都经济圈重要支点的区位优势。
唐山地处环渤海湾中心地带,南临渤海,北依燕山,东与秦皇岛接壤,西与北京、天津毗邻,与北京、天津形成三足鼎立之势,是联接华北、东北地区的咽喉要地和走廊。
隔海与朝鲜、韩国、日本相望,成为东北亚区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基于辐射理论的“环首都经济圈”发展研究
( ) 二 北京市与 ‘ 首都经济圈”的发展关系 环
丰富的地下水 、温泉 、矿泉水等资源。例如 :洙水 县拥有 1亿立方米的大型地下水库 ;逐鹿县水资源 5 总量达7 5 . 亿立方米 ,历史上素有 ‘ 里桑干 、唯 4 ‘ 千 富涿鹿”之说 ;赤城县年向首都供水35 . 亿立方 米 , 占密云水库全部入水量的1 ,是 北京 市重 要的饮 , 3
台。2 1年l月3 《 0 0 1 日, 中共河北省委关于制定国 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 的建议 》中明
确提 出举全省之力积极建设 ‘ 首都经济圈 ” 环 。此 后, ‘ 环首都经济 圈”被纳入北京市及国家 ‘ 二 I 十
到 1o亿 元 。 6o
二 、 北 京 市 与 “ 首 都 经 济 圈 ” 的 发 展 关 环 系—— 基 于辐 射理 论 的分析 ( )辐射 理论 概述 一
2 1年 5月 01
经 济 论 坛
Ee n mi F r m o o c ou
Ma .2 1 v 01
总第 4 0 9期
第 0 期 5
G n4 0 NoO e .9 .5
基 辐 理 的‘ 都 济 ’ 展 究 于 射 论 环首 经 圈’ 研 发
文/ 王 锐
【 摘 要】 ‘ 【 环首都经济 圈”是 国家、北京市 、河 北省 ‘ 【 十二五 ”规 划 中的重要 组成部分 ,其研究可 以推
用水源基地 ;固安县是 “ 中国温泉之 乡” ,与 巴黎 盆地、 日 本秋明、北京小汤山并称世界 四大著名温 泉,所产 ‘ 悦”牌矿泉水为中南海特供饮用水 。 万
新中国成立以后,北京市作 为首都 ,是我国的
政治 、经济、文化 中心。长期 以来 ,北京市从周边 地区尤其是河北省吸收了大量资源 ,已发展为现代
区域集群化发展对首都经济圈的启示
区域集群化发展对首都经济圈的启示王维薇 赵滨元◆摘要:首都经济圈作为我国三大区域发展集群之一,其较高的发展水平不仅能体现国家的竞争力,更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和引擎。
目前首都经济圈正在积极打造便利的基础设施,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日趋合理,协同发展机制日臻健全,在此基础上需要全方位加以改善以便更好地促进区域的协调发展。
因此,从区域集群化的发展经验来看,首都经济圈发展应以借鉴国内外区域集群化发展的先进经验,联动辐射、协同发展为主导模式,将政府推动、市场主导、企业参与相结合,坚持分工协作、功能互补、错位发展,加快推动集约型、创新型发展,统筹建立复合型、多元化的区域合作协调机制。
关键词:集群化发展;城市群;经济圈一、前言目前现有研究主要集中在某一类型、某个国家区域集群的发展经验上,而关于区域集群化发展的梳理和比较分析较少,对区域集群发展的规律和特点的归纳也很少见。
基于上述原因,本文对国内外各个区域发展集群进行归类整理,总结提炼区域集群化发展的规律和特点,结合首都经济圈发展现状,提出进一步推动首都经济圈发展的对策建议。
二、国外区域集群化发展主要模式(一)城市群从空间经济学来看,城市群是城市内部的经济活动扩张向周边区域产生的辐射和溢出效应,由核心城市与周边区域共同构成了统一发达的城市化区域,是城市化发展的高级阶段[ 汪彬,“构建与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相适应的治理机制”,《开放导报》,2020年10月,第5期。
城市群的形成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客观演化,首先由具备优良自然条件的城市发展成为中心城市,并利用集聚的经济效应虹吸周围的资源,吸附周边多个经济发展水平相似、产业关联密切的城市,最终形成中心-外围紧密相连的城市化区域。
国际经验现实城市群的发展都会经历中心城市发展—>核心城市外围扩张—>城郊区域深度融合—>多核心都市圈合作发展—>城市群域协调发展等五个递进阶段。
这些城市群在发展中呈现出了一些共同的特征和发展规律,特别是发展模式、空间布局、交通体系、分工体系、以及资源环境协同治理等方面形成了有益经验。
区域一体化视野下的首都经济圈发展新任务
区域一体化视野下的首都经济圈发展新任务1.1.1京津冀发展的历程回顾(1)北京——与共和国命运同步的城市,大国首都中国意识形态和首都战略导向的政策集群始终是北京发展的主线。
一方面首都职能始终没有弱化,反而是带动首都人口快速聚集和城市功能拓展的重要动力,尤其是各种公共事务机构的发展。
另一方面,北京的经济职能却在不断调整,从建国后的工业基地目标,到20世纪80年代的全国工商业基地,再到20世纪90年代的科工贸中心、金融中心,再延伸到当今的国际性金融商贸中心、文化交流之都、创意之都。
伴随着首都经济职能的不断扩展、升级,城市空间越来越呈现出多中心、圈层式发展格局。
从日韩战后快速发展的历程来看,只有当出现国际化趋势和高端服务要素快速聚集的时候,首都功能才开始转向区域的扩张。
(2)天津——雄心勃勃迈向全球的城市、国家中心城市当前天津的发展步入了历史黄金时期,这源于国家给予天津的国字号“天津滨海新区”金子招牌。
而在这之前,天津始终延续京津冀地区的滨海工业城市发展路径。
国家级新区政策使天津获得了无以伦比的开放政策优势,巨大的财力资金支持优势和大规模的设施建设支持。
这种国家政策使天津真正转变了发展定位,尤其是其北方航运中心定位得以确定后,天津的目标开始展望国际性大都市和全球重要节点城市了。
天津在央企“造血”支持下迅速占据了全球产业链的高端,成为国家重要的尖端制造业、临港产业发展基地;这种某动在很大程度上也刺激了国际资本和跨国企业,使得天津在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国际休闲旅游业等方面也频频获得青睐。
(3)河北——区域政策多变的区域改革开放前,河北的发展战略可以用四句话概括:“提高两线、狠抓两片、建设山区、开发沿海”。
“两线”分别是河北境内连接北京的京山(山海关)铁路和京广线河北段;“两片”则是河北的两大贫困集中区:坝上和黑龙港地区和山区;沿海则是秦唐沧。
改革开放后,河北于1986年提出了“环京津”战略,试图依托环京津的区位优势,带动河北的发展。
推进区域制度创新 克服环首都经济圈五大短板
推进区域制度创新克服环首都经济圈五大短板【摘要】京津冀经济圈的发展进程已上升为“国家战略”,由河北省、北京市两地酝酿多时的“环首都经济圈”建设已渐次铺开。
应该说,环首都经济圈建设是京津冀经济圈整体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京津冀经济一体化的“样板田”,其将积累成功经验,发挥示范效应,推动京津冀一体化向纵深发展。
【关键词】河北省京津冀经济圈短板在为环首都经济圈的美好前景欢欣鼓舞的同时,必须客观面对这一宏伟工程尚存诸多“硬伤”和“软肋”,并将严重影响着环首都经济圈建设速度和发展质量。
具体说来,这些“硬伤”和“软肋”所构成的“短板”主要有:1.公共服务短板。
未来的环首都经济圈将是环首都的养老基地、健身基地、休闲度假基地、观光旅游基地、宜居生活基地。
而且,河北省将建设三个百万人口新城和七个30万人口以上规模的中等城市。
这些目标既要求环首都经济圈具有良好的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又要求环首都经济圈与北京比邻地区的公共服务水平落差控制在辖区居民可承受的范围之内。
目前,环首都经济圈与北京市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的数量和质量落差很大。
例如,教育文化、治安状况、基础设施、养老医疗等都存在明显的差异。
两地公共服务水平的差距过大,使得环首都经济圈的资源吸引力不足,难以形成集聚效应。
如果随着环首都经济圈建设的推进,这些差距不能得到及时的消弭,甚至有放大的可能,那么蓄势待发的一体化进程就丧失民意基础。
2.基础设施短板。
河北省和北京市都期望未来的环首都经济圈成为适宜创业的现代化城市带,尤其是基础设施建设逐渐与北京实现“同城化”。
但是,由于自然条件、经济基础和历史原因,环首都经济圈基础设施还很落后。
比如,公路网络化程度低,高等级公路密度尚不能满足承载需求,县市之间、县县之间、县乡之间道路通达率低于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
尤其是,张家口、承德地区有个乡未通油路,33个村不通公路。
试想,如此基础设施短缺状况,如何承接北京经济科技发展的辐射呢?即便是有了辐射也变成了“反射”或“折射”。
首都经济圈文化产业一体化发展研究
首都经济圈文化产业一体化发展研究【摘要】文化产业一体化发展是促进首都经济圈一体化发展的重要路径和产业选择。
首都经济圈地区文化产业的联动发展格局尚未形成,并面临着资金、人才和市场主体活力等因素的制约。
本文提出政策建议,推动文化产业的一体化发展。
【关键词】首都经济圈;文化产业一体化;政策建议一、文化产业的范畴和重要性文化产业,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和经济形态,世界各国对其定义不同,国际上没有统一的界定。
英国的文化产业主要指文化创意产业;日本的文化产业主要是娱乐观光业;欧盟的文化产业是内容产业。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文化产业是按照工业标准,生产、再生产、储存以及分配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一系列生产活动。
2012年,我国国家统计局发布了《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2012》,对文化产业指标统计分类体系进一步完善和健全。
该分类规定的文化及相关产业是指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产品和文化相关产品的生产活动的集合。
据此,我国文化及相关产业的范围包括:以文化为核心内容,为直接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而进行的创作、制造、传播、展示等文化产品(包括货物和服务)的生产活动;为实现文化产品生产所必需的辅助生产活动;作为文化产品实物载体或制作(使用、传播、展示)工具的文化用品的生产活动(包括制造和销售);为实现文化产品生产所需专用设备的生产活动(包括制造和销售)。
文化产业是经济体发展程度的主要标志,是21世纪的朝阳产业、黄金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新增长点。
文化产业不仅能带动区域的一体化发展,而且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展示窗口,体现着区域发展的软实力。
首都经济圈是北京、天津和河北三省市行政区划所在地区。
首都经济圈的文化资源丰富,文化产业一体化发展是促进首都经济圈一体化发展的重要路径和产业选择,有利于提升区域文化产业整体竞争力,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加快首都经济圈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同时有利于促进区域文化消费,提高精神生活质量,培育首都经济圈的软实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首都经济圈部分代表、委员:“十二五”规划打造首都经济圈编者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昨天提交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
纲要(草案)多处提及有关北京的内容,并给北京确定了两件大事。
本报采访了部分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有关方面负责人,对两件大事进行了解读。
推进京津冀、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地区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打造首都经济圈,重点推进河北沿海地区、江苏沿海地区、浙江舟山群岛新区、海峡西岸经济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等区域发展,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
——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第44页发挥国家创新型城市、自主创新示范区、高新区的集聚辐射带动作用,加快形成若干区域创新中心,把北京中关村逐步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第65页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市委书记刘淇:规划纲要(草案)给北京定了两件大事:一个是建设首都经济圈,一个是把中关村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这进一步明确了北京在“十二五”时期的发展方向。
打造首都经济圈,这是一个新的目标。
如何理解和打造首都经济圈,我们要与国家有关部门深入研究。
我们要坚决落实好规划,把中关村逐步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要按照国家“十二五”规划要求,进一步细化北京市“十二五”规划,更加关注民生,把打造首都经济圈、把中关村建成科技创新中心这些内容补充进来。
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市委副书记、市长郭金龙:规划纲要(草案)在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中,明确了推进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打造首都经济圈;在增强科技创新能力中,提出把北京中关村逐步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这是对我们工作的极大鼓舞和鞭策,也明确了我们的发展方向。
我们要充分发挥中关村示范区的引领带动作用,加快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全力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为建设创新型国家作出更大贡献。
新闻链接国家“十二五”规划中的北京元素建成京津冀、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三大城市群城际交通网络,推进重点开发区域城市群的城际干线建设。
建设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系统。
建设北京新机场。
优化服务业发展布局,推动特大城市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
加快构建沿陇海、沿京广和沿长江中游经济带,促进人口和产业的集聚,加强与周边城市群的对接和联系。
构建以陆桥通道、沿长江通道为两条横轴,以沿海、京哈京广、包昆通道为三条纵轴,以轴线上若干城市群为依托、其他城市化地区和城市为重要组成部分的城市化战略格局,促进经济增长和市场空间由东向西、由南向北拓展。
在东部地区逐步打造更具国际竞争力的城市群。
科学规划城市群内各城市功能定位和产业布局,缓解特大城市中心城区压力。
特大城市要合理控制人口规模。
防止特大城市面积过度扩张。
推进“城中村”和城乡结合部改造。
京津风沙源治理完成一期工程,启动二期工程,进一步治理沙化土地。
完成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主体和配套工程建设。
推进国家美术馆、中国工艺美术馆等一批代表国家文化形象的重点文化设施建设。
——以上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打造首都经济圈:已有多种渠道制定规划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中关于打造首都经济圈的内容,让来自北京的代表、委员们感到非常振奋。
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市发改委主任张工说:“‘首都经济圈’引人关注,目前已有多种渠道在制定相关规划推动此事。
”张工说,以首都为核心的城市群及其区域正在成为国内发展最具活力的区域之一。
在北京“十二五”规划中,与津冀及环渤海地区开展更深入广泛的合作已成为首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工作之一。
打造首都经济圈,北京该如何操作?张工说,首先,北京将高度重视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为营造一个物流和信息流高度发达的区域创造条件;其次,在产业的转移和互补上要有新举措。
要从注重功能集聚为主向集聚、疏解与辐射并重转变,从注重单方保障为主向双向服务共赢发展转变,使首都的资源在更大的空间发挥作用;第三,在生态环境领域进一步加大合作,推动更大区域范围内的生态环境建设;第四,在城市运行保障领域加强合作。
张工认为,北京除了做好区域服务工作以外,还要做好产业升级工作,服务全国,并在服务全国的过程中发展、提升自己,从而实现在某些领域具备服务世界的能力。
全国人大代表、首钢总公司董事长朱继民认为,打造首都经济圈写入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表明中央对北京寄予了更大希望,将为北京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
在朱继民看来,首钢搬迁至河北曹妃甸,正是北京努力打造首都经济圈,推进京津冀地区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具体体现。
他说,首钢搬迁对推动首都产业结构重新布局,打造首都经济圈有直接贡献。
首钢搬迁至河北,临海而建,不仅辐射京津冀等多个省市,还大幅降低原料和产品运输成本。
朱继民介绍,我国是钢铁大国,但不少产品是中低档次的“大路钢”。
首钢搬迁至河北,采用世界先进技术,生产技术含量高、质量等级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高端产品,推动了河北乃至华北地区钢铁产业结构调整和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发展。
首钢搬迁,还为北京西部地区拓展了发展空间。
首钢搬迁后,原址将变身为高端产业、绿色产业的聚集地,为首都产业布局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带来新的活力。
北京与周边地区迈向共赢发展加快建设一体化交通网络未来五年,京沈、京张、京包、京唐等城际高速铁路将加快建设,拉近北京与津冀及周边省市区的距离,实现京津冀快速交通联络。
重要的跨区域干道建设将优先安排,区域机场间也将分工协作、联合调度,逐步形成合理布局、运行高效的航线网络和机场群。
京津风沙源治理二期启动未来五年,北京将与周边省市区共同推进风沙源治理工程,支持周边地区生态保护林营造、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建设及林木有害生物防治。
北京与周边省市区统一的区域大气环境保护和水环境保护监测与监管体系也将协商建立。
北京产业将向外辐射发展未来五年,亦庄-大兴新城将构建南部高技术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高端制造业新区将在房山新区出现,北京东南部和南部地区的开发建设,将引导产业沿京津塘、京保石、京唐秦等发展轴向外辐射发展。
北京还将与周边省市区加强城市运行保障和管理对接,比如本市农贸企业可在周边地区建设农副产品基地。
周边省市区共享首都资源未来五年,北京与津、冀等将逐步实现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共同培养师资,联合科研攻关。
北京将发展面向区域的金融、信息、商贸流通等服务以及技术、产权等要素市场。
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将辐射周边产业园区,促进科技成果到周边转化,共同打造环首都高技术产业带。
首都公共服务资源优势也将充分发挥,提升周边地区社会发展水平。
天津主动参与京津冀一体化建设天津“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提出:扩大国内交流,主动参与京津冀都市圈建设,深化环渤海地区务实合作,加强区域生态环境治理和水源地保护,推动区域市场、交通、金融、旅游、人才等一体化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天津市规划局总规划师霍兵说,建设京津冀都市圈有助于促进三地统筹发展。
与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相比,京津冀地区中小城市匹配不合理,人民生活水平相对较低。
在建设京津冀都市圈过程中,这些问题将逐步得到解决。
京津城际铁路已很好地促进了两地发展,将来,天津至秦皇岛、唐山至北京等交通环境都将得到明显改善,这将有效推动本地区的城市化进程。
全国人大代表、天津港董事长于汝民认为,建设京津冀都市圈意味着本区域的发展已被纳入国家战略层面,我国沿海地区将从南到北实现均衡发展。
京津冀都市圈将促进三地资源流动与整合,加速区域经济协调、均衡发展。
河北环京建设“1圈4区6基地”区域经济跃升至国家战略层面,此举不仅是要使中国区域经济战略布局“全面开花”,也是在试图扭转中国过度依赖外贸的外向型发展模式,向多元化发展,比如在以大城市为中心的前提下,实现城乡一体,让城乡经济得以协调发展。
位于首都周围、与天津毗连的河北省,在环渤海地区发展规划纳入国家发展战略、京津冀一体化进程加快的过程中,具有接受辐射、借力发展的独特优势。
河北省“十二五”规划已经将构筑环首都经济圈列为重要内容之一。
今后五年,河北省将建设环首都经济圈,在积极为京津搞好服务、全方位深化京津冀合作的同时,在承德、张家口、廊坊、保定4市选择毗邻北京、交通便利的14个县(市、区)建设“14县1圈4区6基地”。
14县(市、区)指毗邻北京的涿州市、涞水县、涿鹿县、怀来县、赤城县、丰宁满族自治县、滦平县、兴隆县、三河市、大厂回族自治县、香河县、广阳区、安次区、固安县;1圈就是以新兴产业为主导的环首都经济圈;4区是在环首都经济圈建设高层次人才创业园区、科技成果孵化园区、新兴产业示范园区、现代物流园区;6基地是在环首都经济圈内建设养老、健身、休闲度假、观光旅游、有机蔬菜、宜居生活基地。
中关村:规划迈向十万亿级创新航母“把北京中关村逐步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中的这26个字,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中关村率先实现创新驱动发展、充分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寄予的厚望。
国家发改委前不久批复的《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提出,到2020年,中关村总收入将达到10万亿元,在软件及信息服务、生物医药、新能源等领域形成2至3个拥有技术主导权的产业集群,培育出一批国际知名品牌和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跨国企业,形成若干世界一流大学和科研机构,培养和聚集一批优秀创新人才特别是产业领军人才,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和高技术产业基地。
从2009年的总收入1.3万亿元,到2020年的10万亿元,实现这种超常规发展速度,惟有不断创新。
中关村规划纲要提出,作为深化改革先行区,中关村将大力推进体制机制改革与创新,建立健全促进自主创新的动力机制和激励机制,探索创造政产学研用互促互动、以市场配置资源为基础与政府宏观调控有机结合、促进科技成果有效转移转化的新机制新模式,搭建国家与地方创新合作的联动平台,促进资源整合和协同创新,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制度和政策体系,为全国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提供示范。
作为开放创新引领区,中关村将大力推进企业、产业和创新要素的国际化,加强与主要发达国家的创新合作与交流,积极承担和组织国际重大科技合作计划,建设我国参与全球创新竞争与合作的重要平台和精锐队伍,为实现国际化创新发展提供示范。
作为高端要素聚合区,中关村将大力集聚全球高端创新要素,建设国家级人才特区,探索人才、技术、资金等创新要素有效利用和金融服务拓展的新模式。
作为创新创业集聚地,中关村将大力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建设一批以现代大学(院所)制度为基础的研究型大学和科研机构,重点推进原始创新和重大集成创新,产生一批突破性创新成果,形成一批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型企业,实现一大批自主创新成果的产业化,培育若干具有发展潜力的新兴业态,为全国创新创业提供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