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弟子规》一、入则孝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呼唤,应及时回答,不要慢吞吞的很久才应答,父母有事交代,要立刻动身去做,不可拖延或推辞偷懒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父母教导我们做人处事的道理,是为了我们好,应该恭敬的聆听。做错了事,父母责备教诫时,应当虚心接受,不可强词夺理,使父母亲生气、伤心

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冬天要提醒父母多穿衣服;夏天要给父母纳凉;早晨起床之后,应该先探望父母,并向父母请安问好。傍晚回家之后,要将今天在外的情形告诉父母,向父母报平安,使老人家放心

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外出离家时,须告诉父母要到哪里去,回家后还要当面禀报父母回来了,让父母安心。平时起居作息(生活习惯),要保持正常有规律,做事有常规,不要任意改变,以免父母忧虑

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纵然是小事也不要任性,擅自作主而不向父母禀告。如果任性而为,容易出错,就有损为人子女的本分,

因此让父母担心,是不孝的行为

●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物虽然小,也不可以私自收藏占为己有,特别是公物。如果私藏,品德就有缺失,父母知道了一定很伤心

●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父母所喜好的东西,应该尽力去准备,父母所厌恶的事物,要小心谨慎地去除掉(包括自己的坏习惯

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要爱护自己的身体,不要使身体轻易受到伤害,让父母亲忧虑。要注重自己的品德修养,不可以做出伤风败德的事,使父母亲蒙受耻辱

●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当父母喜爱我们的时候,孝顺是很容易的事;当父母不喜欢我们,或者管教过于严厉的时候,我们一样孝顺,而且还能够自己反省检点,体会父母的心意,努力改过并且做得更好,这种孝顺的行为最是难能可贵的

●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父母亲有过错的时候,应小心劝导改过向善,劝导时态度要诚恳,声音必须柔和,并且和颜悦色

●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如果父母不听规劝,要耐心等待,一有适当时机,例如父母情绪好转或是高兴的时候,再继续劝导;如果父母仍然不接受,甚至生气,此时我们虽难过得痛哭流涕,也要恳求父母改过,纵然遭遇到责打,也无怨无悔,以免陷父母于不义,使父母一错再错,铸成大错

●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父母生病时,子女应当尽心尽力地照顾,一旦病情严重时,更要昼夜服侍,不可以随便离开

●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父母去世之后,守孝期间(古礼三年),要常常追思、感怀父母教养的恩德

。自己的生活起居必须调整改变,不能贪图享受,应该戒绝酒肉

●丧尽礼祭尽诚事死者如事生/办理丧事要尽到礼节,祭拜时要真心诚意;对待已经去世的父母,要像父母在世时一样,要尽孝心二、出则弟

●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做哥哥的要善待弟弟,做弟弟的要尊重哥哥;兄弟之间和睦相处,对父母的孝心也就包含其中了

●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与人相处不斤斤计较财物,怨恨就无从生起。言语能够包容忍让,多说好话,不说坏话,忍住气话,不必要的冲突、怨恨的事情自然消失不生

●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良好的生活教育,要从小培养;不论用餐就座或行走都应该谦虚礼让,长幼有序,让年长者优先,年幼

者在后

●长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己即到/长辈有事呼唤人,应代为传唤,如果那个人不在,自己应该主动去询问是什么事?可以帮忙就帮忙,不能帮忙时则代为转告

●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见能/称呼长辈,不可以直呼姓名,在长辈面前,要谦虚有礼,不可以炫耀自己的才能

●路遇长疾趋揖长无言退恭立/路上遇见长辈,应向前问好,长辈没有事时,即恭敬退后站立一旁,等待长辈离去

●骑下马乘下车过犹待百步余/遇到长辈时,骑马的要下马,乘车的要下车;长辈走后,自己要在原地待一会儿,等长辈走到百步以外,自己才能上马或上车离开

●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与长辈同处,长辈站立时,晚辈应该陪着站立,不可以自行就坐,长辈坐定以后,吩咐坐下才可以坐●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与尊长交谈,声音要柔和适中,回答的音量太小让人听不清楚,也是不恰当的

●进必趋退必迟问起对视勿移/去见长辈的时候,要快步上前,告退时要放慢步子;长辈问你话,要站起来回答,眼睛要看着长辈,不要东张西望

●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对待叔叔、伯伯等尊长,要如同对待自己的父亲一般孝顺恭敬,对待同族的兄长(堂兄姊、表兄姊),

要如同对待自己的兄长一样友爱尊敬

三、谨

●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清晨要早起,晚上要迟睡;人的一生很短,转眼就老了,应该珍惜年轻时的光阴

●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清晨起床后,一定要洗脸洗手,还要刷牙漱口;每次大小便完毕,都要把手洗干净

●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帽子要戴端正,钮带要扣好系上;袜子和鞋子也要穿得服帖,系紧带子

●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回家后衣、帽、鞋袜都要放置定位,避免造成脏乱,要用的时候又要找半天

●衣贵洁不贵华上循分下称家穿衣服

需注重整洁,不必讲究昂贵、名牌、华丽。穿着应考量自己的身份及场合,更要衡量家中的经济状况,才是持家之道

●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 对于饮食不可挑挑拣拣;进餐时要适可而止,不要过量

●年方少勿饮酒饮酒醉最为丑年龄还小的时候,不要象大人一样喝酒;贪杯醉倒,那样子是最难看的

●步从容立端正揖深圆拜恭敬/走路要不紧不慢、从容大方,站立时要端庄直立。作揖行礼时要弓下腰,让身子成一弯形,叩拜要尽可能表示出你的恭敬

●勿践阈勿跛倚勿箕踞勿摇髀/不要把脚踩在门槛上,不要用一条腿支撑身体斜靠着;不要叉开两腿坐着或蹲在地上,也不要不停地摇晃双腿

●缓揭帘勿有声宽转弯勿触棱/进入房间时,不论揭帘子还是开门的动作都要轻一点、慢一些,避免发出声响。在室内行走或转弯时,应小心不要撞到物品的棱角,以免受伤

●执虚器如执盈入虚室如有人/拿东西时要注意,即使是拿着空的器具,也要像里面装满东西一样,小心谨慎以防跌倒或打破。进入无人的房间,也要像有人在一样,不可以随便

●事勿忙忙多错勿畏难勿轻略/做事不要急急忙忙慌慌张张,因为忙中容易出错,不要畏苦怕难而犹豫退缩,也不可以草率、随便地应付了事

●斗闹场绝勿近邪僻事绝勿问/凡是容易发生争吵打斗的不良场

所,要勇于拒绝,不要接近,以免受到不良的影响。一些邪恶下流、荒诞不经的事也要谢绝,不听、不看,不要好奇地去追问,以免污染了善良的心性

●将入门问孰存将上堂声必扬/将要入门之前,应先问:有人在吗?不要冒冒失失就跑进去。进入客厅之前,应先提高声音,让屋内的人知道有人来了

●人问谁对以名吾与我不分明/如果屋里的人问:是谁呀?应该回答名字,而不是:我!我!让人无法分辨我是谁?

●用人物须明求倘不问即为偷/借用别人的物品,一定要事先讲明,请求允许。如果没有事先征求同意,擅自取用就是偷窃的行为

●借人物及时还后有急借不难/借来的物品,要爱惜使用,并准时归还,以后若有急用,再借就不难

四、信

●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凡是说话,最要紧的是诚实讲信用;说谎话,讲胡话,那怎么可以呢

●话说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多说话不如少说话,说话一定要在理,千万不要花言巧语遭人讨厌

●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对于自己没有观察真切的事,不

要轻易乱说,对于自己没有明确了解的事,不要随便传播

●事非宜。勿轻诺。苟轻诺。进退错,不是合情合理的事情,不能轻易答应别人,你答应了别人,不但要付出

代价,而且你里外都不是人,你进退都错,

●凡道字重且舒勿急疾勿模糊说话吐字,发音要重,速度要慢;不要急急忙忙,不要含糊不清

●彼说长此说短不关己莫闲管东家说长、西家说短,有自己无关的事,不要多管

●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看到别人有好的品质,就要向他看齐;即使同他相差很远,只要努力,总会慢慢赶上他的●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见到别人有坏的行为,就要自我反省;如果自己有错,就要加以改正;自己没做错事,也要引起警惕

●唯德学唯才艺不如人当自砺做人最重要的是品德、学问、才能、技艺,这些方面比不上别人,就要不断勉励自己,发奋努力追赶

●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如果穿的不如人家漂亮,饮食不如人家丰美,心里也不要自卑难过

●闻过怒闻誉乐损友来益友却听到别人说自己的过错就恼怒,听到别人说自己的好话就高兴,这样,坏朋友就会接近你,而有益的朋友就会离你远去

●闻誉恐闻过欣直谅士渐相亲如果听到好话就感到惶恐不安,听到别人指出缺点就欣然接受,那么,正直诚实的朋友就会越来越亲近你

●无心非名为错有心非名为恶无意中做了不好的事情就叫“错”,存心做不好的事情就叫恶,

●过能改归于无倘掩饰增一辜有了过错能够改正,就等于没有做过错事一样;假如犯了错却加以掩饰,那就等于错上加错

五、泛爱众

●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世间所有的人都必须和睦相处,互相爱护,因为大家都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同一块土地上

●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品行高尚的人,声望自然会高;人们敬重一个人,不是看他有没有好相貌

●才大者望自大人所服非言大才干出众的人,名望自然就大。人们佩服一个人,不是看他会不会说大话

●己有能,勿自私,人所能,勿轻訾,意思是你自己有能力,尽你的

能力去帮助别人,你就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

●勿谄富勿骄贫勿厌故勿喜新不要去巴结有钱财的人,不要对贫苦的人骄横无礼;不要厌弃故旧老友,不要只喜欢新结交朋友

●人不闲勿事搅人不安勿话扰当别人很忙碌的时候,不要因为自己有事去打扰别人;当别人情绪不安的时候,不要对他唠唠叨叨干扰他

●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说发现别人有短处,千万不要随便揭露出来;发现别人的隐私,千万不要去宣扬

●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思勉称赞别人的美德,本身就是一种美德;因为别人知道你在宣扬他的美德,就会更加勉励自己行善

●扬人恶即是恶疾之甚祸且作宣扬别

人的短处,本身就是一种缺点;憎恨到了极点的时候,灾祸就会发生

●善相劝德皆建过不规道两亏朋友间互相勉力行善,双方的品德就会共同发展完善;朋友有过错不去规劝,双方的品德就会有欠缺●凡取与贵分晓与宜多取宜少拿别人东西和给别人东西,一轻一

重要处理妥当;给人家东西应慷慨多予,取用他人东西就应少一点●将加人先问己己不欲即速已准备要求别人去做的事,首先要问问自己愿不愿意去做;如果自己也不愿意做的,就应该马上停止

●恩欲报怨欲忘报怨短报恩长得了恩惠应设法去报答,与别人结的怨恨要设法忘却;埋怨之心越短越好,报恩才是长远之事

●待婢仆身贵端虽贵端慈而宽对待婢女和仆人,最重要是自己要有端庄的品行;品行端庄固然重要,态度也要仁慈宽厚

●势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无言用权势去压服别人,别人就会口服心不服;用道理去说服别人,别人才会口服心服无话可说

六,亲仁

●同是人类不齐流俗众仁者希==同样在世为人,品行高低各不相同;品行一般的俗人有许多,品行高尚的仁者却很少

●果仁者人多畏言不讳色不媚对于真正的仁者,人们都怀有敬畏之心。这样的人,说话直言不讳,也不去谄媚讨好别人

●能亲仁无限好德日进过日少能够亲近品行高尚的仁人,对自己有莫大的好处。道德品质会一天天长进,过错会一天天减少

●不亲仁无限害小人进百事坏不亲近品德高尚的仁人,对自己有莫大的害处。品质恶劣的小人一旦接近你,什么事都会办坏了

七、余力学文

●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不努力实践礼义仁爱,只知道啃书本,就会滋长浮华作风,将来会成为怎么一个人呢

●但力行不学文任己见昧理真/只知道卖力去做,不学习书中的道理,单凭自己短浅的见识,就永远不会明白真正的道理

●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读书的方法,讲究三到:心到,用心地想;眼到,仔细地看;口到,朗声地读。这三条确实都很重要

●方读此勿慕彼此未终彼勿起正在读着这本书,不要想着又去读那本书。这本书没有读完,另一本书不要拿出来,读书要用心专一

●宽为限紧用功工夫到滞塞通/学习的时间要安排得多一点,但是还要抓紧用功;只要功夫到了,不懂的地方自然会弄清楚

●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求确义/学习时心里有疑问,应随时记下来,有机会就找人请教,确确实实理解清楚

●房室清墙壁净几案洁笔砚正/ 房间要整理清洁,墙壁要保持干净,读书时,书桌上笔墨纸砚等文具要放置整齐,不得凌乱,触目所及皆是井井有条,才能静下心

来读书

●墨磨偏心不端字不敬心先病/古人写字使用毛笔,写字前先要磨墨,如果心不在焉,墨就会磨偏了,写出来的字如果歪歪斜斜,就表示你浮躁不安,心定不下来

●列典籍有定处读看毕还原处/书籍课本应分类,排列整齐,放在固定的位置,读诵完毕须归还原处

●虽有急卷束齐有缺坏就补之/虽有急事,也要把书本收好再离开,书本是智慧的结晶,有缺损就要修补,保持完整

●非圣书屏勿视蔽聪明坏心志/不是高雅有益的书,要丢开它,不能去看,要不就会埋没自己的才智,更会损害自己的思想和志向

●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驯致/遇到困难或挫折的时候,不要自暴自弃,也不必愤世嫉俗,看什么都不顺眼,应该发愤向上努力学习,圣贤境界虽高,循序渐进,也是可以达到的

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教学内容

《总叙》原文: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解说: 至乐莫如读书,至要莫如教子。 《弟子规》这本书是学童们的生活规范,他是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编成的。 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姐妹,其次一切言行中,要谨慎,要讲信用;和大众交往时要平等仁和,要时常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学习。以上这些事是学习的根本,非做不可。如果做了还有余遐,更应努力的学习礼、乐、射、御、书、术等六艺,各种经典,以及其他有益的学问。 -------------------------------------------------------------------------------- 〈入则孝〉原文: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在家中,父母叫唤我们时,应该一听到就立刻回答,不要慢吞吞的答应。父母有事要我们去做,要赶快行动,不要借故拖延,或者懒得去做。父母要我们学好而教导我们时,必须恭敬而不可随便,要将话听到心里。我们犯错了,父母责备我们,应当顺从并且承担过失,不可忤逆他们,让他们伤心。 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 为人子女,冬天要留意父母亲穿的是否温暖,居处是否暖和。夏天,要考虑父母是否感到凉爽。每早起床,一定要看望父母亲,请问身体是否安好;傍晚回来了,也一定要向父母亲问安。外出时,先告诉父母要到哪里去,回家以后,一定面见父母亲,让他们感到心安。日常生活起居作息有一定的秩序,而且对于所从事的事情,不随便改变。 事虽小勿擅为茍擅为子道亏物虽小勿私藏茍私藏亲心伤 事情虽然很小,不要擅自做主而不禀告父母,假如任意而为,就有损于为人子女的本分,东西虽然很小,也不要背着父母,偷偷的私藏起来,被父母知道了,父母心里一定十分难过 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 父母亲所喜爱的东西,当子女的都应尽力准备齐全,父母所厌恶的,都该小心排除。万一我们的身体受到伤害,一定会给父母亲带来忧愁,我们的品格有了缺失,会让父母亲感到羞辱、没有面子。 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 父母亲爱护子女,子女能孝顺父母亲,那是极其天然的事,这样的孝顺又有什么困难呢?如果父母亲讨厌我们,却还能够用心尽孝,那才算得是难能可贵。一般人总认为,父母要对子女有所付出后,子女才要有行孝的义务,这和菜市场的讨价还价有什么两样呢? 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

古代孝心故事五则

古代孝心故事五则 一、黄香温席 在中国的古书上,有"香九龄,能温席"的记载。讲的是我国古代"黄香温席"的故事。 黄香小时候,家中生活很艰苦。在他9岁时,母亲就去世了。黄香非常悲伤。他本就非常孝敬父母,在母亲生病期间,小黄香一直不离左右,守护在妈妈的病床前,母亲去世后,他对父亲更加关心、照顾,尽量让父亲少操心。 冬夜里,天气特别寒冷。那时,农户家里又没有任何取暖的设备,确实很难入睡。一天,黄香晚上读书时,感到特别冷,捧着书卷的手一会就冰凉冰凉的了。他想,这么冷的天气,爸爸一定很冷,他老人家白天干了一天的活,晚上还不能好好地睡觉。想到这里,小黄香心里很不安。为让父亲少挨冷受冻,他读完书便悄悄走进父亲的房里,给他铺好被,然后脱了衣服,钻进父亲的被窜里,用自己的体温,温暖了冰冷的被窝之后,才招呼父亲睡下。黄香用自己的孝敬之心,暖了父亲的心。黄香温席的故事,就这样传开了街坊邻居人人夸奖黄香。 夏天到了,黄香家低矮的房子显得格外闷热,而且蚊蝇很多。到了晚上,大家都在院里乘凉,尽管每人都不停地摇着手中的蒲扇,可仍不觉得凉快,入夜了,大家也都困了,准备睡觉去了,这时,大家才发现小黄香一直没有在这里。 "香儿,香儿。"父亲忙提高嗓门喊他, "爸爸,我在这儿呢。"说着,黄香从父亲的房中走出来。满头的汗,手里还拿着一把大蒲扇。 "你干什么呢,怪热的天气,"爸爸心疼地说。 "屋里太热,蚊子又多,我用扇子使劲一扇,蚊虫就跑了,屋子也显得凉快些,您好睡觉。"黄香说。爸爸紧紧地搂住黄香,"我的好孩子,可你自己却出了一身汗呀!" 以后,黄香为了让父亲休息好,晚饭后,总是拿着扇了,把蚊蝇扇跑,还要扇凉父亲睡觉的床和枕头,使劳累了一天的父亲,早些入睡。 9岁的小黄香就是这样孝敬父亲,人称扇温席的黄香,天下无双,他长大以后,人们说:"能孝敬父母的人,也一定懂得爱百姓,爱自己的国家。"事情正是这样,黄香后来做了地方官,果然不负众望,为当地老百姓做了不少好事,他孝敬父母的故事,也千古流传。 二、张良拾鞋 张良是我国古代两汉初期的一位大臣,年少时曾在下邳(今江苏邳县南)居住。 有一天,张良闲来无事,便信步出游。当他走到下邳桥的时候,看见一位身穿粗布麻衣的老人站立在桥头,老人的衣着打扮像一个贫苦的人,似乎在等待什么人的到来。 张良走过老人身边时,老人故意把自己的鞋子脱落,掉在桥下,然后指着张良说:"孩子!到桥下把我的鞋子取上来。" 听着这无礼的要求,张一股怒火直往上窜,想:"我与你一点不认识,凭什么要我给你拾鞋?"但当他想到老人年岁已大,身体不灵便,下侨取鞋有困难时,便强压着怒火,到桥下为老人取来了鞋子。 看着张良拿着鞋子走上桥来,老人脸上露出了一丝笑容。他慢慢地伸出脚,对张良说:"把鞋给给我穿上!"张良想:"既然已经为他拾了鞋,好人做到底,穿鞋就穿鞋吧!"于是,张良挺直身跪在地上,小心地把鞋穿在老人脚上。 老人看着张良哈哈大笑,一句话没说,转身而去。 老人奇怪的行为,使张良大吃一惊,他看着老人去的身影,一点也不明白是怎么回事。 谁知,过了一会儿,老人又回来了,说:"你这孩子,还值得我来教导,你在五天后天刚亮时,到这儿来等我。"张良对老人的行为虽然感到奇怪但还是恭敬地跪下来说:"是!" 五天后,天刚蒙蒙亮,张良急急忙忙向下邳桥赶去,谁知老人已早已等候在那里了。老人生气地说:"和老人相约,反而比老人晚到,这怎么能行呢?过五天你早点来等我!"说完,就走了。 又过了五天,天还未亮,张良早早起了床,向下邳桥奔去。老人又已等候在那里了。老人大怒,说"怎么又迟到了?过五天再早一点儿来!" 又过了五天。张良想:"这次无论如何也不能迟到了。"于是,半夜时分已等候在桥头了。过了一会儿,

大班幼儿园弟子规教案父母呼

大班幼儿园弟子规教案父 母呼 篇一:弟子规父母呼教案 弟子规:各位小朋友,你们好。我是你们的国学老师杨老师。欢迎大家来到我们的国学课堂。在上课之前呢,我们先来看一个动画片,请大家认真看哦。等一会老师有问题要问哦。 好,动画片看完了,现在问题来了,第一个问题: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谁? 举手回答(黄香)非常棒, 那第二个问题是:这个动画片的主人公黄香为他的父亲做了什么事情呢?请举手回答。(第一件事情:夏天为父亲扇凉席,第二个:冬天为父亲暖被窝)对,好,小朋友们都看的非常认真,那现在老师要问了,黄香为什么要为他的父亲做这些事呀?(因为他想做)因为黄香爱父亲,体贴父亲,所以会为父亲做一些事情,我们的小朋友是不是也爱爸爸妈

妈呢?(是)也会像小黄香一样去为爸爸妈(来自: 书业网:大班幼儿园弟子规教案父母呼)妈做一些事情吗?(会)好了,这就是孝的体现。大家看看我手上的这个字,你们都认识那些部分?(给大家展示“孝”)“孝”字的上半部分是一个老字去掉一个匕,大家看"匕"像不像一根拐杖呀?那如果一个老人把自己的拐杖扔了,而孩子能够马上过来搀扶老人,这就是孝的本义。那小朋友们想想,这个孩子一定是这个老人的儿女吗?(是)(再想想,一定是吗,刚才老师讲的时候有提到这是老人的孩子吗?没有对不对,)其实呀,孝不一定是指孩子孝顺自己的爸爸妈妈,也可以是对所有老年人的一种尊敬和爱护。 好,我们刚才学习了孝字,我相信大家都想做一个孝顺的孩子,那怎么做才算是最乖的孩子呢,我们来看看弟子规里面是怎么做的吧。 1、《弟子规》是古代韵文,读文之美在于字正腔圆,大家先听听那些播音艺术家们的朗诵,请认真听。在听的过程当中呢,请同学们注意两个问题,第一呢,是请大家注意个别字的读音。边听变把不懂的字、音圈出来,加深印象。第二呢,是要注意节奏和韵律。(播放录音。 2、现在就请同学们自己读一下吧。请注意你们刚才标出来的几个字的读音。开始!

古代孝敬父母的故事

古代孝敬父母的故事 古代孝敬父母的故事 子路借米孝敬父母的故事 中国有句古语:“百善孝为先”。意思是说,孝敬父母是各种美德中占第一位的。一个人如果都不知道孝敬父母,就很难想象他会热爱祖国和人民。 古人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们不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还应该尊敬别的老人,爱护年幼的孩子,在全社会造成尊老爱幼的淳厚民风,这是我们新时代学生的责任。 子路,春秋末鲁国人。在孔子的弟子中以政事着称。尤其以勇敢闻名。但子路小的时候家里很穷,长年靠吃粗粮野菜等度日。 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饭,可是家里一点米也没有,怎么办?子路想到要是翻过几道山到亲戚家借点米,不就可以满足父母的这点要求了吗? 于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岭走了十几里路,从亲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喷喷的米饭,子路忘记了疲劳。邻居们都夸子路是一个勇敢孝顺的好孩子。 事例二:包拯辞官侍母 包公即包拯(公元999-1062年),字希仁,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市)人,父亲包仪,曾任朝散大夫,死后追赠刑部侍郎。包公少年时便以孝而闻名,性直敦厚。在宋仁宗天圣五年,即公元1027年中了

进士,当时28岁。先任大理寺评事,后来出任建昌(今江西永修)知县,因为父母年老不愿随他到他乡去,包公便马上辞去了官职,回家照顾父母。他的孝心受到了官吏们的叫口称颂。 几年后,父母相继辞世,包公这才重新踏入仕途。这也是在乡亲们的苦苦劝说下才去的。在封建社会,如果父母只有一个儿子,那么这个儿子不能扔下父母不管,只顾自己去外地做官。这是违背封建法律规定的。一般情况下,父母为了儿子的前程,都会跟随去的。或者儿子和本家族的其他人规劝。父母不愿意随儿子去做官的地方养老,这在封建时代是很少见的,因为这意味着儿子要遵守封建礼教的约束--辞去官职照料自己。历史书上并没有说明具体原因,可能是父母有病,无法承受路上的颠簸,包公这才辞去了官职。 不管情况如何,包公能主动地辞去官职,还是说明他并不是那种迷恋官场的人。对父母的孝敬也堪为当今一些素质底下的人的表率。以前的故事讲的最多的是包公的铁面无私,把包公孝敬父母的事情给忽视了。 古代孝敬父母成语故事 一、涌泉跃鲤 姜诗,东汉四川广汉人,娶庞氏为妻,古代孝敬父母的故事。夫妻孝顺,其家距长江六七里之遥,庞氏常到江边取婆婆喜喝的长江水。婆婆爱吃鱼,夫妻就常做鱼给她吃,婆婆不愿意独自吃,他们又请来邻居老婆婆一起吃。一次因风大,庞氏取水晚归,姜诗怀疑她怠慢母亲,将她逐出家门。庞氏寄居在邻居家中,昼夜辛勤纺纱织布,将积

最新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易解:父母呼唤,应及时回答,不要慢吞吞地很久才应答,父母有事交代,要立刻动身去做,不可拖延或推辞偷懒。父母教导我们做人处事的道理,是为了我们好,应该恭敬地聆听。做错了事,父母责备教诫时,应当虚心接受,不可强词夺理,使父母亲生气、伤心。(君子闻过则喜,小人闻过则怒。) 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 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 易解:侍奉父母要用心体贴,二十四孝的黄香(香九龄),为了让父亲安心睡眠,夏天睡前会帮父亲把床铺扇凉,冬天寒冷时会为父亲温暖被窝,实在值得我们学习。早晨起床之后,应该先探望父母,并向父母请安问好。下午回家之后,要将今天在外的情形告诉父母,向父母报平安,使老人家放心。外出离家时,须告诉父母要到哪里去,回家后还要当面禀报父母回来了,让父母安心。平时起居作息,要保持正常有规律,做事有常规,不要任意改变,以免父母忧虑。 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 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 易解:纵然是小事,也不要任性,擅自作主,而不向父母禀告。如果任性而为,容易出错,就有损为人子女的本分,因此让父母担心,是不孝的行为。公物虽小,也不可以私自收藏占为己有。如果私藏,品德就有缺失,父母亲知道了一定很伤心。 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 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 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 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 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 易解:父母亲所喜好的东西,应该尽力去准备,父母所厌恶的事物,要小心谨慎的去除(包含自己的坏习惯)。要爱护自己的身体,不要使身体轻易受到伤害,

让父母亲忧虑。(曾子曰:“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要注重自己的品德修养,不可以做出伤风败德的事,使父母亲蒙受耻辱。当父母亲喜爱我们的时候,孝顺是很容易的事;当父母亲不喜欢我们,或者管教过于严厉的时候,我们一样孝顺,而且还能够自己反省检点,体会父母的心意,努力改过并且做得更好,这种孝顺的行为最是难能可贵。父母亲有过错的时候,应小心劝导改过向善,劝导时态度要诚恳,声音必须柔和,并且和颜悦色,(子夏问孝。子曰:“色难。”)如果父母不听规劝,要耐心等待,一有适当时机,例如父母情绪好转或是高兴的时候,再继续劝导;如果父母仍然不接受,甚至生气,此时我们虽难过得痛哭流涕,也要恳求父母改过,纵然遭遇到责打,也无怨无悔,以免陷父母于不义,使父母一错再错,铸成大错。 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 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 丧尽礼祭尽诚事死者如事生 易解:父母亲生病时,子女应当尽心尽力的照顾,一旦病情沉重时,更要昼夜服侍,不可以随便离开。父母去世之后,守孝期间(古礼三年),要常常追思、感怀父母教养的恩德。自己的生活起居必须调整改变,不能贪图享受,应该戒绝酒肉(请参考地藏经,孝子应如何给往生者修福)。办理父母亲的丧事要哀戚合乎礼节,不可草率马虎,也不可以为了面子铺张浪费,才是真孝顺。(论语: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祭拜时应诚心诚意,对待已经去世的父母,要如同生前一样恭敬。(论语:祭如在,祭神如神在。) 三位数加减混合运算测试题 一、列竖式计算。 1、238+576-357= 2、981-(657+185)= 3、841+569-459=

弟子规教案

《弟子规》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2.结合生活实际,让小朋友理解孝道的重要性。 活动过程: 一. 复习<总序>的内容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二,学习"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讲述其含义: “父母呼应勿缓”: 父母呼唤我们,听到就应该马上答应,不要慢慢吞吞,半天不回答。表现出一种无理的态度,或者有抵触情绪,自己不高兴就不应声。比如;你正在看一个好看的电视,或者玩得正开心,父母叫你出来吃饭,你不答应。或者答应了半天还是不动。 “父母命行勿懒”: 父母让我们去做事,应立刻起身去做,不可拖延偷懒。或者高兴做就做,不高兴做就不做。还有的小朋友和家长讲条件,我做了你给我什么奖励?这都是不对的! “父母教须敬听”:

父母在教育我们的时候,应该怀着恭敬的心去倾听。不要漫不经心,愿意听就听,不愿听就不听。否则,就是一个不听话的孩子。 “父母责须顺承”: 小朋友有时做错了事,家长会批评责备我们。我们要赶快承认自己的错误,虚心接受,不要让家长生气。有的时候,家长误解了孩子,这件事明明不怨你,可家长没搞清楚就责备你。作为晚辈,也不要急于辩解,等父母平静了你再解释。这才是真正做到了孝,而且顺。 结合生活实例讲解: 生活中有很多实例,父母呼唤我们;父母让我们帮忙做事;你是怎样做的?请小朋友自己去思考:自己哪些地方做的不够?常常见到一些孩子,自己玩的很开心。父母让其帮助做一点家务,他马上说我还要写作业呢!找借口不去做事。父母批评我们的时候,小朋友还嫌家长罗嗦,不高兴听批评。明明是自己做错了事,还满不在乎。故意惹父母生气。这些现象都是不对的。 父母抚养我们花费了很多辛苦,从小把我们养大,我们要用心去体会,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不能挂在嘴上,一句爸爸妈妈我爱你,是远远不够的!要落实到行动上,就要从生活小事做起。 举例说明:母鸡孵小鸡的时候,母鸡身体下边放一堆鸡蛋,它天天趴在这堆鸡蛋上,用自己身体的热量,去温暖这些蛋。鸡蛋吸收了母鸡的血汗,慢慢变成了小鸡。母亲抚育我们的时候,也象抚育小鸡一样,非常艰辛。小的时候要喂奶、喂饭,换尿布,有病时背着你去医院,半夜起来喂药。风里雨里天天接送你去幼儿园。上学时为你拿

(崇尚品德的故事)孝敬父母的故事_小黄香温席

在中国的古书《三字经》里,有“香九龄,能温席”的记载。讲的是我国古代“黄香温席”的故事—— 黄香小时候,家中生活很艰苦。在他9岁时,母亲就去世了。黄香非常悲伤。他本就非常孝敬父母,在母亲生病期间,小黄香一直不离左右,守护在妈妈的病床前,母亲去世后,他对父亲更加关心、照顾,尽量让父亲少操心。 冬夜里,天气特别寒冷。那时,农户家里又没有任何取暖的设备,确实很难入睡。一天,黄香晚上读书时,感到特别冷,捧着书卷的手一会就冰凉冰凉的了。他想,这么冷的天气,爸爸一定很冷。他老人家白天干了一天的活,晚上还不能好好地睡觉。想到这里,小黄香心里很不安。为让父亲少挨冷受冻,他读完书便悄悄走进父亲的房里,给他铺好被,然后脱了衣服,钻进父亲的被窝里,用自己的体温,温暖了冰冷的被窝之后,才招呼父亲睡下。黄香用自己的孝敬之心,温暖了父亲的心。黄香温席的故事,就这样传开了,街坊邻居人人夸奖黄香。 夏天到了,黄香家低矮的房子显得格外闷热,而且蚊蝇很多。到了晚上,大家都在院里乘凉,尽管每人都不停地摇着手中的蒲扇,可仍不觉得凉快。入夜了,大家也都困了,准备睡觉去了,这时,大家才发现小黄香一直没有在这里。 “香儿,香儿。”父亲忙提高嗓门喊他。 “爸爸,我在这儿呢。”说着,黄香从父亲的房中走出来。满头的汗,手里还拿着一把大蒲扇。 “你干什么呢,怪热的天气?”爸爸心疼地说。 “屋里太热,蚊子又多,我用扇子使劲一扇,蚊虫就跑了,屋子也显得凉快些,您好睡觉。”黄香说。 爸爸紧紧地搂住黄香,“我的好孩子,可你自己却出了一身汗呀!” 以后,黄香为了让父亲休息好,晚饭后,总是拿着扇子,把蚊蝇扇跑,还要扇凉父亲睡觉的床和枕头,使劳累了一天的父亲早些入睡。 9岁的小黄香就是这样孝敬父亲,人称温席的黄香,天下无双。他长大以后,人们说,能孝敬父母的人,也一定懂得爱百姓,爱自己的国家。事情正是这样,黄香后来做了地方官,果然不负众望,为当地老百姓做了不少好事,他孝敬父母的故事,也千古流传。 孝敬父母,反映在日常生活的点滴之中。冬为父暖席,夏为父驱蚊,虽然算不了什么大事,但其中的关怀和爱心,决非金钱可比拟。联想现在,有些人并没有对父母尽到关心的责任,而只是按时给父母生活费,平日借口没工夫,根本不去看望父母。这样的“孝心”,并不是最好的孝心,只是尽一下义务而已,做父母的并未从中得到真正的温暖。

弟子规 父母呼

《弟子规——入出孝,出则弟第二课父母呼》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熟读《弟子规——入出孝,出则弟第二课父母呼》,体会古文韵味,初步理解这些经典话语的大意。 2、感受古人的孝敬,时刻以这些经典话语来规范自己的行为,把孝心的观念引入到小朋友的心田,学会孝顺父母,试着为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 3、让学生懂得要感恩父母,如何做一个孝顺的孩子。 教学重点: 体会父母为家庭所付出的艰辛,引导学生孝敬父母,在家为父母分担家务,在校尊敬老师,好好学习。 教学难点: 理解“孝”的含义,明白“百善孝为先。”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1、同学们,我们的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我国的古典名著对于我们做人做事的指导意义很强。 2、你们喜欢听故事吗?请大家看大屏幕,老师给你们带来“乌鸦反哺”的故事。 乌鸦反哺 乌鸦不仅聪明,而且很孝顺父母。 乌鸦小时候,都是由爸爸妈妈飞出去找食,然后回来一口一口喂给它吃。 渐渐地,小乌鸦长大了,乌鸦的爸爸妈妈也老了,飞不动了,不能出去找食了。 这时,长大的乌鸦没有忘记爸爸妈妈的哺育之恩,学着它们的样儿,天天飞出去给它们找吃的。不管是“呼呼”地刮着大风,还是“哗哗”地下着大雨,小乌鸦一点也不怕。它从东飞到西,又从南飞到北,找到了吃的就叼回来,一口一口地喂它的爸爸和妈妈。爸爸妈妈吃饱了,它自己才吃。 小乌鸦多爱它的爸爸和妈妈啊! 教师小结:是啊,乌鸦懂得反哺,作为高等动物的我们,更应该懂得孝敬父母。今天我们学习第二单元《入出孝,出则弟》第2课《父母呼》,学习如何孝敬父母吧! (板书:第2课父母呼) 3、请同学们齐读课题:第2课父母呼 二、初读课文 1、请同学们静静地听老师读,用心去感受。(出示课文)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

弟子规第四讲教案“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弟子规》第四讲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讲课时间:二00九年八月一日 地点:衡山路二号,欧莱雅培训中心

教学详案 一开宗明义 今天来了许多新朋友,有我的父母老师、同学同事、朋友邻居,说实话,有为人父母的的,有当老师校长的,你们来看看我们这个弟子规义务学习营到底在干些什么?值不值得下次再来。 昔日的同学少年,今天已经为人父母,儿女绕膝。从小读书,有没有一门课告诉我们怎么当父母的?我们为孩子设计了锦绣前程:一岁儿歌,两岁唐诗,三岁钢琴,四岁书法,几门外语,种种运动,学习一路领先、高中毕业出国,学业有成创份家业。社会上各种早教班、补课班应愿而生,有教知识的,没有教真理的,五花八门让我们无所适从。活到老学到老,但这个学习除了计划拿一个个文凭,有没有包括道德品格上的终生学习?在手忙脚乱中,我们遗憾、困惑、矛盾、争吵,看着孩子一天天长大,怕错过了教育的黄金期,同时又被现代升学、就职的压力、环境污染、让我们已经开始自己的孩子提前辗转反侧。 我们拿什么来爱孩子?我们拿什么来教孩子?

至圣先师孔子说过:“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板书) 孔子老师讲的是做一个学生学习的先后顺序,也是一个人学会做人的先后顺序。先学会做人,学知识是最后一项。现实社会则要求孩子“全力以赴去学文”,这是一种本末倒置、舍本求末的行为,最后培养出来的是“木材”?是“人才”?孝、悌、谨、信、爱众、亲仁就像一棵大树的树干,而知识就像这棵树的枝干,拥有广博的知识使整棵树郁郁葱葱,累累硕果。但如果一棵树的树干部分很细,枝干却过繁过茂,树干则难以承受枝干的重量,稍有风吹草动、天灾人祸整棵树便会有折断的可能。 《弟子规》是清朝秀才李毓秀先生根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编写的对学童们的生活规范,总叙“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板书)这本书告诉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姐妹,其次一切言行中,要谨慎,要讲信用;和大众交往时要平等仁和,要时常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学习。以上这些事是学习的根本,非做不可。如果还有余遐,更应努力的学习各科知识,各种经典,以及其他有益的学问。 如果做人做不好,知识越多、地位越高,给自己或他人或社会造成的危害越大。为什么学历都那么高、看过的书那么多,结果连看到人不会露个笑脸,因为这些读的书拿来干什么?考试用,跟生活脱节。所以可能是硕士、博士离婚率最高。为什么书念得多的人反而连包容、连宽恕、连爱护别人都不会?问题在哪?书给了他什么?「长浮华」。他觉得我学历这么高,你都得听我的,这样绝对搞得众叛亲离。所以「余力学文」,学了文一定要去力行,不然会「长浮华,成何人」。

弟子规之父母呼教案

教案 课题《弟子规》 教学 目标 1、学习“入则孝”之“父母呼”。 2、理解意思,教育学生孝敬父母要从小事做起。不但孝,关键是顺。培养学生 的感恩之心。 教学 重点 培养学生有感情的诵读弟子规 教学难点1、有感情诵读弟子规 2、理解句子意思 技术 准备 多媒体、ppt 教学 教程 设计意图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引入 二、新授引导学生复习 上节课的知识 联系生活实 际,打开学生 思路 总体感受本节 课的知识,熟 悉新内容,解 决个别生字的 发音 让学生自己体 会 一、检查作业 1、齐声背诵。 2、是否为父母捶背。 二、学习“入则孝”之“父母呼” 1、听泛读“入则孝”之“父母呼”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2、教师领读。 3、学生试读。 集体背诵弟子规总 序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听教师范读 在教师的带领下读 一读 学生自由读一读

利用比赛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播放动画片可以吸引学生注意力,并放松,也可以更好地理解意思 联系生活实际,利用学习的弟子规,应用到生活中,启发学生的思维 4、指名读。 5、分行比赛读。 6、同桌练习背诵。 7、小组竞赛背诵。 8、了解意思。(播放视频) (1)、“父母呼”,“呼”就是叫 唤的意思。“应勿缓”,“应”就是回答, “勿”就是不可以,“缓”就是迟缓。也 就是听到父母他在呼唤、叫唤我们的时 候,应该要立即的回答。 想一想,平时父母叫我们的时候,我 们是怎样做的?(指生答)怎样做才能更 体现“孝”呢?(生答) 延伸: 父母呼应勿缓;老师呼应勿缓; 长辈呼应勿缓;同学呼应勿缓。 (2)、“父母命,行勿懒”:父母在 教我们的时候,父母教我们做任何事情, “行勿懒”就是要马上动作,不可以拖拖 拉拉的。 (3)、“父母教,须敬听”:父母在 教育你的时候,要恭恭敬敬地聆听。 教师点个别生读一 读 小组比赛读 背诵 观看动画,初步了解 句意 积极思考,并回答问 题 前后桌同学讨论,并 回答问题 听教师解释句意,学 生认真听 学生认真听教师讲

小班社会优质课教案《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小班社会优质课教案《父母呼,应勿缓; 父母命,行勿懒》 活动目标: 1.理解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的含义,并能初步诵读。 2.能用哎及时回答他人的呼唤,知道大人吩咐的事情不偷懒。 3.在生活中,懂得尊重父母和身边的人。 活动准备: 1.提前请隔壁班级能力强的一位幼儿及家长拍摄相关录象。两人的照片一张。 2.文字图片: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应勿懒。 3.每个幼儿的身上贴好名字。(便于老师叫出小朋友的名字) 活动过程: (一)谈话活动,引起兴趣。孩子们今天薛老师带你们去认识一个新朋友。听音乐进场。 师:孩子们,今天我们认识的新朋友叫想想。她在 干什么?搭积木玩得可开心啦。这时候,谁在喊她? (二)出示视频1,理解语句父母呼,应勿缓。的意思,并会用哎答应别人。 1.视频1。

2.师幼讨论。 教师:咦,想想答应妈妈了吗?为什么?如果你是 想想,妈妈喊你,你会怎么答应。 3.游戏:我喊你答。 教师:我现在做妈妈,你们都是我的孩子,喊你名 字的时候要赶快答应? 教师小结:集体喊、过度到个别喊。(真是有礼貌的孩子,你回答的真快啊等等)教师:我们都知道爸爸妈妈喊我们名字的时候要赶快回答哎,想想听到了吗? 呀想想也答应得很快,我们一起表扬一下。你们也 很能干,真是妈妈的好孩子。 4.练习诵读父母呼,应勿缓。教师:在很久很久以前的小孩子他们也明白这个道理,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播放课件1,放慢速度)教师:你们听到了什么?请个别幼儿回答。幼儿回答出一句,及时提炼句子,还有谁 来会所说听到了什么?(并出示字卡)分角色诵读父母呼,应勿缓。男孩子们(唉)你来读一读。女孩子们,你们也来读一读。 (三)播放视频2,理解语句父母命,行勿懒。师:爸爸妈妈喊我们名字的时候要马上答应,那爸爸妈妈让 我们做事情的时候该怎么做呢。 我们先来看看想想是怎么做的。

中国古代孝敬父母的故事

中国古代孝敬父母的故事 中国有句古语:“百善孝为先。”意思是说,孝敬父母是各种美德中占第一位的。一个人如果都不知道孝敬父母,就很难想象他会热爱祖国各地人民。 1. 亲尝汤药 汉文帝刘恒,汉高祖第三子,为薄太后所生。高后八年(前180)即帝位。他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他在位24年,重德治,兴礼仪,注意发展农业,使西汉社会稳定,人丁兴旺,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他与汉景帝的统治时期被誉为“文景之治”。 2. 啮指痛心 曾参,字子舆,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世称“曾子”,以孝著称。少年时家贫,常入山打柴。一天,家里来了客人,母亲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曾参忽然觉得心疼,知道母亲在呼唤自己,便背着柴迅速返回家中,跪问缘故。母亲说:“有客人忽然到来,我咬手指盼你回来。”曾参于是接见客人,以礼相待。曾参学识渊博,曾提出“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的修养方法,相传他著述有《大学》、《孝经》等儒家经典,后世儒家尊他为“宗圣”。 3. 百里负米 仲由,字子路、季路,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性格直率勇敢,十分孝顺。早年家中贫穷,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饭食,却从百里之外负米回家侍奉双亲。父母死后,他做了大官,奉命到楚国去,随从的车马有百乘之众,所积的粮食有万钟之多。坐在垒叠的锦褥上,吃着丰盛的筵席,他常常怀念双亲,慨叹说:“即使我想吃野菜,为父母亲去负米,哪里能够再得呢?”孔子赞扬说:“你侍奉父母,可以说是生时尽力,死后思念哪!” 4. 闻雷泣墓 王裒,魏晋时期营陵(今山东昌乐东南)人,博学多能。父亲王仪被司马昭杀害,他隐居以教书为业,终身不面向西坐,表示永不作晋臣。其母在世时怕雷,死后埋葬在山林中。每当风雨天气,听到雷声,他就跑到母亲坟前,跪拜安慰母亲说:“裒儿在这里,母亲不要害怕。”他教书时,每当读到《蓼莪》篇,就常常泪流满面,思念父母 5. 卧冰求鲤 王祥,琅琊人,生母早丧,继母朱氏多次在他父亲面前说他的坏话,使他失去父爱。父母患病,他衣不解带侍候,继母想吃活鲤鱼,适值天寒地冻,他解开衣服卧在冰上,冰忽然自行融化,跃出两条鲤鱼。继母食后,果然病愈。王祥隐居二十余年,后从温县县令做到大司农、司空、太尉。[ 6. 恣蚊饱血 吴猛,晋朝濮阳人,八岁时就懂得孝敬父母。家里贫穷,没有蚊帐,蚊虫叮咬使父亲不能安睡。每到夏夜,吴猛总是赤身坐在父亲床前,任蚊虫叮咬而不驱赶,担心蚊虫离开自己去叮咬父亲。 7. 扼虎救父 杨香,晋朝人。十四岁时随父亲到田间割稻,忽然跑来一只猛虎,把父亲扑倒叼走,杨香手无寸铁,为救父亲,全然不顾自己的安危,急忙跳上前,用尽全身气力扼住猛虎的咽喉。猛虎终于放下父亲跑掉 8.古人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们不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还应该尊敬别的老人,爱护年幼的孩子,在全社会造成尊老爱幼的淳厚民风,这是我们新时代学生的责任。 子路,春秋末鲁国人。在孔子的弟子中以政事著称。尤其以勇敢闻名。但子路小的时候家里很穷,长年靠吃粗粮野菜等度日。 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饭,可是家里一点米也没有,怎么办?子路想到要是翻过几道山到亲戚家借点米,不就可以满足父母的这点要求了吗? 于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岭走了十几里路,从亲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喷喷的米饭,子路忘记了疲劳。邻居们都夸子路是一个勇敢孝顺的好孩子。

《父母呼》教学设计

《父母呼》教学设计 澧州实验学校蒋铭教材分析:《弟子规》是一部蒙学经典,所谓“弟子”,不是一般的意义,而是指要做圣贤弟子,而“规”则是“夫”、“见”二字的合体,意思是大丈夫的见识。“弟子规”便是说,要学习圣贤经典.做圣贤弟子,成为大丈夫。《弟子规》就是其入门读本。此书原名《训蒙文》,采用《论语·学而篇》:“弟子人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作者简介:《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作者李毓秀,字子潜,号采三。山西省新绛县龙兴镇周庄村人,生于清代顺治年间,清初著名学者、教育家。后来经过清代学者贾存仁修订,改名《弟子规》,《弟子规》浅显易懂,文风朴实,说理透彻,在我国清代教育史上有一定的影响。清代后期成为广为流传的儿童读本和童蒙读物,此书以浅近通俗的文字、三字韵的形式阐述了学习的重要、做人的道理以及待人接物的礼貌常识等等,几乎与《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有同等影响。 单元分析:第一单元为《入则孝出则悌》,分为:总叙、《父母呼》、《亲所好》、《亲有疾》、《兄道友》、《长者立》、《国学园地一》这几个部分。文章内容编排由简入深,向我们讲述了子女孝敬父母的行为准则,值得我们深思,借鉴。

总叙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 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总叙”是整部《弟子规》的总纲,全书分为总叙、入则孝出则悌、谨信、泛爱众而亲仁和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这几部分。具体列举出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办事应遵循的礼仪与规范,教导我们学习为人处世的道理。 原文释义:《弟子规》是根据圣人孔子的教导编写的,“弟子”就是指我们这样的小朋友。这本书告诉我们日常生活中应该如何去做:我们首先要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姐妹;然后在行为上要合乎礼仪,说到做到,诚信做人。 我们在与别人交往时,对所有人都要关心爱护,还要亲近品行好的人,向他们学习。如果这些事情做好以后,还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就应该多读书和学习有益的学问。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国学小故事《董遇三余读书》(播放视频),用自己的话说说“三余”读书的意思。 父母呼

古代孝顺的小故事1:汉文帝侍母

古代孝顺的小故事1:汉文帝侍母 古代孝顺的小故事1:汉文帝侍母汉文帝刘恒,他就以孝闻名。母亲生病了,他一边要处理里里外外的国家大事,一边还要陪着母亲。 吃药的时候,他总是自己先尝,然后再端给母亲;母亲病了三年,他就三年中没有离开,一直在母亲身边照顾。 智慧小语:作为一个人,应该重视孝顺父母,平时对父母照顾很重要。 当他们生病了,需要安慰时,哪怕是一句体贴的话,也会让他们很开心。 我们需要一种爱的教育,而这种爱,要在每个人心中生起来。 古代孝顺的小故事2:陆绩怀橘三国时期有个人叫陆绩,他特别孝顺父母。6岁那年,一次他到袁术家里做客,袁术命人取出蜜橘招待他。但他没吃,而是悄悄藏在怀里。 后来他向袁术行礼告辞,叩头的时候,怀里滚出三个蜜橘来。袁术大笑道:“你吃了不够,还要拿呀?”他回答说:“我没见过这么好的蜜橘,舍不得吃,想拿给母亲尝尝。” 袁术听了大为惊讶,心想一个6岁孩儿便懂得克制自己,孝敬长辈,实在难能可贵。 他感叹道:“小陆郎有这样的品德,来日必成为报效国家的栋梁!”的确,据有关历史记载,陆绩长大后对国家的贡献相当大。

古代孝顺的小故事3:黄香温席古代有个叫黄香的人,以孝出名。他9岁时母亲去世,从此他更细心地照顾父亲,一人包揽了所有的家务事。 到了冬天,他害怕父亲着凉,就先钻到冰冷的被窝里,用身体温热被子后,再扶父亲上床睡下。 不像现在,可以开电热毯、开暖气,那时候他只能用自己的身体。 到了夏天,为了使父亲晚上能很快入睡,他每晚都先把凉席扇凉,再请父亲去睡。黄香小小年纪,就有这样的孝心,也使他做人、求学上有所成就,后来他当上了以孝闻名的好官,人称“天下无双,江夏黄香”,被列为“二十四孝”之一。 看了古代孝顺的小故事的人

小班社会教案: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小班社会教案: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 勿懒 活动目标: 1.理解“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的含义,并能初步诵读。 2.能用“哎”及时回答他人的呼唤,知道大人吩咐的事情不偷懒。 3.在生活中,懂得尊重父母和身边的人。 活动准备: 1.提前请隔壁班级能力强的一位幼儿及家长拍摄相关录象。两人的照片一张。 2.文字图片: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应勿懒。 3.每个幼儿的身上贴好名字。(便于老师叫出小朋友的名字)活动过程: (一)谈话活动,引起兴趣。孩子们今天薛老师带你们去认识一个新朋友。听音乐进场。 师:孩子们,今天我们认识的新朋友叫想想。她在干什么?搭积木玩得可开心啦。这时候,谁在喊她? (二)出示视频

1,理解语句“父母呼,应勿缓。”的意思,并会用“哎”答应别人。 2.视频1。 3.师幼讨论。 教师:咦,想想答应妈妈了吗?为什么?如果你是想想,妈妈喊你,你会怎么答应。 4.游戏:我喊你答。 教师:我现在做妈妈,你们都是我的孩子,喊你名字的时候要赶快答应? 教师小结:集体喊、过度到个别喊。(真是有礼貌的孩子,你回答的真快啊等等)教师:我们都知道爸爸妈妈喊我们名字的时候要赶快回答“哎”,想想听到了吗? 呀想想也答应得很快,我们一起表扬一下。你们也很能干,真是妈妈的好孩子。 5.练习诵读“父母呼,应勿缓。”教师:在很久很久以前的小孩子他们也明白这个道理,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播放课件1,放慢速度)教师:你们听到了什么?请个别幼儿回答。幼儿回答出一句,及时提炼句子,还有谁来会所说听到了什么?(并出示字卡)分角色诵读“父母呼,应勿缓”。男孩子们(唉)你来读一读。女孩子们,你们也来读一读。

古代关于孝顺的故事

古代关于孝顺的故事 导读: 1.怀橘遗亲陆绩,三国时期吴国吴县华亭人,科学家。六岁时,随父亲陆康到九江谒见袁术,袁术拿出橘子招待,陆绩往怀里藏了两个橘子。临行时,橘子滚落地上,袁术嘲笑道:“陆郎来我家作客,走的时候还要怀藏主人的橘子吗?”陆绩回答说:“母亲喜欢吃橘子,我想拿回去送给母亲尝尝。”袁术见他小小年纪就懂得孝顺母亲,十分惊奇。 2. 亲尝汤药 汉文帝刘恒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 3. 戏彩娱亲 老莱子,春秋时期楚国隐士,为躲避世乱,自耕于蒙山南麓。他孝顺父母,尽拣美味供奉双亲,70岁尚不言老,常穿着五色彩衣,手持拨浪鼓如小孩子般戏耍,以博父母开怀。一次为双亲送水,进屋时跌了一跤,他怕父母伤心,索性躺在地上学小孩子哭,二老大笑。 4. 扇枕温衾 黄香,东汉江夏安陆人,九岁丧母,事父极孝。酷夏时为父亲扇凉枕席;寒冬时用身体为父亲温暖被褥。少年时即博通经典,文采飞扬,京师广泛流传“天下无双,江夏黄童”。 5. 拾葚异器 蔡顺,汉代汝南人,少年丧父,事母甚孝。当时正值王莽之乱,又遇饥荒,柴米昂贵,只得拾桑葚母子充饥。一天,巧遇赤眉军,义军士兵厉声问道:“为什么把红色的桑葚和黑色的桑葚分开装在两个篓子里?”蔡顺回答说:“黑色的桑

葚供老母食用,红色的桑葚留给自己吃。”赤眉军怜悯他的孝心,送给他三斗白米,一头牛,带回去供奉他的母亲,以示敬意。 6. 卧冰求鲤 王祥,琅琊人,生母早丧,继母朱氏多次在他父亲面前说他的坏话,使他失去父爱。父母患病,他衣不解带侍候,继母想吃活鲤鱼,适值天寒地冻,他解开衣服卧在冰上,冰忽然自行融化,跃出两条鲤鱼。继母食后,果然病愈。王祥隐居二十余年,后从温县县令做到大司农、司空、太尉。 7. 恣蚊饱血 吴猛,晋朝濮阳人,八岁时就懂得孝敬父母。家里贫穷,没有蚊帐,蚊虫叮咬使父亲不能安睡。每到夏夜,吴猛总是赤身坐在父亲床前,任蚊虫叮咬而不驱赶,担心蚊虫离开自己去叮咬父亲。 8.扼虎救父 杨香,晋朝人。十四岁时随父亲到田间割稻,忽然跑来一只猛虎,把父亲扑倒叼走,杨香手无寸铁,为救父亲,全然不顾自己的安危,急忙跳上前,用尽全身气力扼住猛虎的咽喉。猛虎终于放下父亲跑掉。 9.哭竹生笋 孟宗,三国时江夏人,少年时父亡,母亲年老病重,医生嘱用鲜竹笋做汤。适值严冬,没有鲜笋,孟宗无计可施,独自一人跑到竹林里,扶竹哭泣。少顷,他忽然听到地裂声,只见地上长出数茎嫩笋。孟宗大喜,采回做汤,母亲喝了后果然病愈。后来他官至司空。 10.弃官寻母 朱寿昌,宋代天长人,七岁时,生母刘氏被嫡母(父亲的正妻)嫉妒,不得不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 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入 则 孝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

---------------------------------------------------------------最新资料推荐------------------------------------------------------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入则孝父母呼应勿缓父母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入则孝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丧尽礼祭尽诚事死者如事生出则悌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长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己即到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现能路遇长疾趋揖长无言退恭立骑下马乘下车过犹待百步余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进必趋退必迟问起对视勿移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谨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衣贵洁不贵华上循分下称家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年方少勿饮酒饮酒醉最为丑步从容立端正揖深圆拜恭敬勿践阈勿跛倚勿箕踞勿摇髀缓揭帘勿有声宽转弯勿触棱执虚器如执盈 1 / 3

入虚室如有人事勿忙忙多错勿畏难勿轻略斗闹场绝勿近邪僻事绝勿问将入门问孰存将上堂声必扬人问谁对以名吾与我不分明用人物须明求倘不问即为偷借人物及时还后有急借不难信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话说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奸巧语秽污词市井气切戒之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事非宜勿轻诺苟轻诺进退错凡道字重且舒勿急疾勿模糊彼说长此说短不关己莫闲管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唯德学唯才艺不如人当自砺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闻过怒闻誉乐损友来益友却闻誉恐闻过欣直谅士渐相亲无心非名为错有心非名为恶过能改归于无倘掩饰增一辜泛爱众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才大者望自大人所服非言大己有能勿自私人所能勿轻訾勿谄富勿骄贫勿厌故勿喜新人不闲勿事搅人不安勿话扰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说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思勉扬人恶即是恶疾之甚祸且作善相劝德皆建过不规道两亏凡取与贵分晓与宜多取宜少将加人先问己己不欲即速已恩欲报怨欲忘报怨短报恩长待婢仆身贵端虽贵端慈而宽势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无言亲仁同是人类不齐流俗众仁者希果仁者人多畏言不讳色不媚能亲仁无限好德日进过日少不亲仁无限害小人进百事坏余力学文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但力行不学文任己见

古代名人孝敬的小故事

古代名人孝敬的小故事 一、涌泉跃鲤 姜诗,东汉四川广汉人,娶庞氏为妻,古代孝敬父母的故事。夫妻孝顺,其家距长江六七里之遥,庞氏常到江边取婆婆喜喝的长江水。婆婆爱吃鱼,夫妻就常做鱼给她吃,婆婆不愿意独自吃,他们又请来邻居老婆婆一起吃。一次因风大,庞氏取水晚归,姜诗怀疑她怠慢母亲,将她逐出家门。庞氏寄居在邻居家中,昼夜辛勤纺纱织布,将积蓄所得托邻居送回家中孝敬婆婆。其后,婆婆知道了庞氏被逐之事,令姜诗将其请回。庞氏回家这天,院中忽然喷涌出泉水,口味与长江水相同,每天还有两条鲤鱼跃出。从此,庞氏便用这些供奉婆婆,不必远走江边了。 二、闻雷泣墓 王裒,魏晋时期营陵(今山东昌乐东南)人,博学多能。父亲王仪被司马昭杀害,他隐居以教书为业,终身不面向西坐,表示永不作晋臣。其母在世时怕雷,死后埋葬在山林中。每当风雨天气,听到雷声,他就跑到母亲坟前,跪拜安慰母亲说:"裒儿在这里,母亲不要害怕。"他教书时,每当读到《蓼莪》篇,就常常泪流满面,思念父母。 三、乳姑不怠 崔山南,名,唐代博陵(今属河北)人,官至山南西道节度使,人称"山南"。当年,崔山南的曾祖母长孙夫人,年事已高,牙齿脱落,祖母唐夫人十分孝顺,每天盥洗后,都上堂用自己的乳汁喂养婆婆,如此数年,长孙夫人不再吃其他饭食,身体依然健康。长孙夫人病重时,将全家大小召集在一起,说:"我无以报答新妇之恩,但愿新妇的子孙媳妇也像她孝敬我一样孝敬她。"后来崔山南做了高官,果然像长孙夫人所嘱,孝敬祖母唐夫人。 四、卧冰求鲤 王祥,琅琊人,生母早丧,继母朱氏多次在他父亲面前说他的坏话,使他失去父爱。父母患病,他衣不解带侍候,继母想吃活鲤鱼,适值天寒地冻,他解开衣服卧在冰上,冰忽然自行融化,跃出两条鲤鱼。继母食后,果然病愈。王祥隐居二十余年,后从温县县令做到大司农、司空、太尉。 五、恣蚊饱血 吴猛,晋朝濮阳人,八岁时就懂得孝敬父母。家里贫穷,没有蚊帐,蚊虫叮咬使父亲不能安睡。每到夏夜,吴猛总是赤身坐在父亲床前,任蚊虫叮咬而不驱赶,担心蚊虫离开自己去叮咬父亲。 六、扼虎救父 杨香,晋朝人。十四岁时随父亲到田间割稻,忽然跑来一只猛虎,把父亲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