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源词 (2)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同源词三要素:
第一,声音相同相近。 以先秦古音为依据 。所谓“音同音 近”,是指同源词的韵部、声母都相同或 相近。如果只有韵部相同,而声母相差很 远,如“共”与“同”,或者只有声母相 同,而韵部相差很远,如“当”与“对”, 就只能是同义词,而不能认为是同源词。
第二,词义相同、相关或相反相对。 1、词义相同:实同一词;同义词。 古今字:神右、神佑——神祐 沽酒——酤酒 雕(彫)刻玉石——琱刻玉石 火息——火熄 五伯——五霸 日歷——日曆 屬目——矚目 同义詞:昔——夕 奢——侈 逆——迎 迫——薄
曷:高——短小 揭:高舉。 碣:特立之石。 嵑:山特立。 楬:用来做标记的短小木桩。 猲xiē :短喙犬。
第三,具有同一語源。 利用漢字的表意性,探求字詞本義。
(二)同源词产生的原因
汉语同源词的产生,缘于汉语(特别是上 古汉语)语词的同源分化和孳衍。 同源分化是指由于语言的演变而造成的语 词分化,即一个词发生音变而产生出另一 个意义相同相近的新词。 孔:竅(溪紐東宵對轉,古今音變構詞) 崽:子 (精紐之部一三等,方言音變) 逆:迎(疑紐鐸陽對轉,方言音變)
同源孳衍是指由于词义的变化或者说某个 语音形式所指称的实体发生转移而造成读 音相同或相近的新词。 兒:麑ní 取:娶 卑:婢
(三)同源詞的類別
1.同字形的同源詞 惡è:惡wù 朝 2.同聲符的同源詞 孳乳字取源字作聲符:票:飘嫖piào骠138 固:錮痼。 喬:橋驕嶠蹻 孳乳字取另一同音字作聲符: 農:濃膿醲襛
(五)词义发展变化而产生同义词。 先秦时“跃”和“踊”同义。跳”指的是脚有病,“步不 相过”。 《荀子·劝学》:“骐骥一跃,不能十步。” 《左传·僖公二十八年》:“距跃三百,曲踊三百。” 《荀子·非相》:“禹跳汤偏” 汉代,“跳”和“跃”、“踊”成为同义词。 《说文》:“踊,跳也。”“跳,···一曰跃也。” 刘向《说苑·辨物》:“其后齐有飞鸟一足,来下止于殿 前,舒翅而跳。” 唐代,“跃”还继续用,“踊”逐渐不用了,同时又产生 一个新词“透”,与“跳”同义。 《隋书·音乐志》:“并二人戴竿,其上有舞,忽然腾透 而换易之。” 现代汉语,“跃”作为一个词素还在用,“透”的“跳” 义消失,与“跳”不再同义。而又产生一个口语词 “蹦”。
广义的同义词包括等义词和近义词。 狭义的同义词不是两个词的意义完全等 同,理性意义、文化意义、感情色彩、搭 配关系等方面却不一定相同。
上古汉语中的同义词
上古汉语中同义词不下1000组。 1.《诗经》中保存同义词250组。如:
岸、 泮(畔)、干、滣、湄、涘、麋、浒、 浦、滨、频(濒)——水岸 淇则有岸,隰xí则有泮(卫风.氓) 寘之河之干兮(魏风.伐檀)滣 在水之湄(秦风.蒹葭)涘 緜緜葛藟,在 河 之滸(王风·葛藟) 。 毛 传:“水厓曰滸。” 率彼 淮 浦,省此 徐 土。 (大雅·常武)毛 传:“浦,涯也。”
《论语·学而》:爲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
老,考也。 考,老也。(老部) 高寿 《诗·大雅·棫樸》: 周王 壽考,遐(何)不作 人。
二 同义词辨析
(一)基本意义有细微差别 A.形制不同 B.大小不同 C.质地不同 D.范围不同 E.行为方式不同 F.轻重不同 G.行为对象不同
囊——橐 浑言都指口袋。析言之,有大小和有 底无底之别。说法不一。 札——牒——简——牍162 浑言都指书写用的竹片或木片。析言 之,四者有竹木、大小、厚薄的不同。简、 牒为竹制,牍、札为木制,简、牍厚大而 札、牒薄小。 皮——膚162 先秦時膚指人皮,皮指獸皮。漢代后 皮可以指人皮,但膚不可指人皮。
3.许慎《说文解字》有175对互训
许慎《说文解字》有175对互训的例子,即 用甲字训释乙字,又用乙字训释甲字。 颠,顶也。 顶,颠也。(页部) 头顶 舟,船也。 船,舟也。(舟部) 吹,嘘也。 嘘,吹也。(口部) 蹲,踞也。 踞,蹲也。(足部) 诚,信也。 信,诚也。(言部) 诚实
(四)文化习俗而产生同义词。 《礼记·曲礼上》:“天子死曰崩,诸侯曰薨,大 夫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 “妇”和“女”,都表示“女人、女子”,其区别 在于:“女”指未婚的女子,与“男”相对; “妇”指已婚的女子,与“夫”相对。《正字 通》:“女子已嫁曰妇。”《说文通训定声》: “对文则处子曰女,适人曰妇。”浑言之,则 “女”也可指已婚的女子,《说文》:“女,妇 人也。”段玉裁注:“浑言之,女亦妇人,析言 之,适人乃言妇人也。”但未婚的女子不能称 “妇”。
《论语·颜渊》:“君子敬而無失, 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民 / 氓
民:下层百姓; 氓:游民或从他处迁来的民。 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论语· 泰伯》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诗· 卫风· 氓》 幣 / 贽 幣:本义又引申为一般的礼物。《书·召
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论语》 众可惧也,而不可怒也。《左传》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老子》 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论语》
耻/辱
耻:常用作意动,“以之为耻”; 辱:常作使动用法,“使之蒙受耻辱”,其宾语 通常是指称人的名词。 不耻下问。《论语· 公冶长》 故君子耻不修。《韩非子》 行莫丑于辱先。司马迁《报任安书》
(8)原因与结果。知:智。 回 :還。 (9)现象。踞:倨。 伏:服。 (10)成品与原料。屋:幄(教材误)。 紫:茈。 (11)比喻,委婉语。例如:材:才。 趾:址(地基,墙腳)。 (12)形似。例如:井:阱。 (13)数目。例如:四:驷。 兩:輛。 (14)使动。例如:入:纳。 至:致。
3、相反或相对(“美恶同辞”) 《尔雅·释诂》:“治、肆、古,故也。 肆、故,今也。”郭璞注:“肆既为故, 又为今,今亦为故,故亦为今。此义相反 而兼通者。”又:“徂、在,存也。”郭 璞注:“以徂为存,犹以乱为治,以曩为 曏,以故为今,此皆诂训义有反覆旁通, 美恶不嫌同名。”
3.形符無關的同源詞 枯——涸——渴 無——勿——毋——亡——罔——莫—— 靡——蔑——末——未
第五节 同义词与反义词
一、同义词的涵义 同义词是指词汇中那些语音不同而 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所谓同义,不是 说这个词的所有意义和那个词的所有意 义一定都相同,只要两个或两个以上的 词语有一个相同的义位,它们就是同义 词。
坐 / 跪 / 跽167
坐:臀部依着脚后跟,这种姿势安稳舒服。 跪:臀部离开脚后跟,这种姿势比坐显得恭谨有礼。 跽:通常是心情比较急切或感到紧张时的一种身姿 变化,迅速之间由“坐”而“跪”而“跽”。
孔子与其门第闲坐。《墨子· 非儒下》 父南向而立,子北面而跪。《荀子· 大略》 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史记· 项羽本纪》
(二) 情感意义或文化意义的不同
征 / 伐 / 侵 征:上伐下,有道伐无道,褒义词; 伐:有借口并公开宣战的军事进攻,中性 词。 侵:不宣战而侵犯别国领土,贬义词。
崩 / 薨 / 卒 / 死 / 没
崩:天子(后来指皇帝)死; 薨:诸侯死; 卒:大夫死; 死:庶人死; 没:死的委婉说法,后来写作“殁”。
疾——病 子疾病,子路 請禱。 《论语·述而》
洒——涤——濯——洗 浑言都指用水去掉脏东西。洒主要用于洗人体。涤 主要用于洗物。濯可用于洗物,少用于洗人体。洗,本 义是洗脚,后来取代洒,可用于物或人。 寡人恥之,願比死者壹洒之,如之何則可? 《孟 子·梁惠王上》比:为;替。壹,助词,加强语气。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 吾足。 屈原《渔父》 赐——予 两者都是“给予,把东西给人”的意思。但赐是上 对下,而予不分上下。 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长者赐,少者贱者不敢辞。《礼记.曲礼上》
(三)通语与方言词并存而产生同义词。有 的词原是方言词,进入通语以后和原有的 词并存而成为同义词。 《方言》卷九:“舟,自关而西谓之船,自 关而东或谓之舟,或谓之船。”《说文》: “舟,船也。”段注:“古人言舟,汉人 言船。”“船”本是方言词,汉代进入通 语,和“舟”成为同义词。后来,在口语 中“船”逐渐代替了“舟”。 火——燬(齐)——火尾(hui吴)
教材163-164
殺——誅(褒義)——弑(貶義) 猒(厭)——飽 君/子——爾/汝
(三)
搭配意义的不同(语法功能不同)
畏 / 惧 / 恐 畏:一般带宾语。 “惧”和 “恐”在一般情形下,用作不及物动词,有 时也用作及物动词。作及物动词时,“惧”往往用作使 动,而“恐”后面往往带长宾语。
2、相关: (1)动作与工具。帚:掃。 腋:掖。 (2)对象与动作。鱼:渔。 古:詁。 (3)性质、作用与主体。 卑:婢。 浮:桴。 冒:帽。 停:亭。 (4)共性。崖:涯。 強:剛。 (5)泛指与特指。献:享(歌元)。 高:驕:喬。 (5)动作与施受事。 沽:贾。 率:帅。 辅:傅。 (6)具体与抽象。寤:悟。 逆:忤(鱼铎)。
第四节 同源词
沈红宇
定义P136
同源词是指一种语言内部由源词及其孳 生词、或同一来源的若干个孳生词构成的 词语类聚,这类词有源流相因或同出一源 的族属关系,因而声音和意义多相同相近 或相关。
水缺为决 玉缺为玦 器缺为缺 门缺为阙 “决”、“玦”、“缺”、“阙”几个 词都以“残缺”这一词义特点为中心,它 们皆属月部,为叠韵,其中“决”、“玦” 属见纽,“缺”、“阙”属溪纽,见溪为 旁纽。由此可见它们是一组同源词。
诰》:我非敢勤,惟恭奉幣,用供王能祈天永命。
贽:初次拜见尊长时赠送的礼物。
《书·舜典》:修五禮,五玉、三帛、二生、一死, 贄。 孔颖达疏:一死是雉,二生是羔鴈也。
领 / 颈 / 项
领:脖子。 颈:脖子的前部。 项:脖子的后部。 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 使罪人三行属剑於颈。 案灌夫项,令谢(道歉)。
教材165
先秦:之(帶賓語)——往(不帶賓語) 自伯之東,首如飛蓬《詩·衛風·伯兮》 是行也,祭仲知之,故稱疾不往《左 傳·桓公十八年》 魏晉后:都帶賓語。 才曰:“何往?”曰:“往城南。”《洛 陽伽藍記》
三、同义词产生的途径 (一)造词时产生的同义词。例如《尔雅·释宫》: “宫谓之室,室谓之宫。”《说文》:“呻,吟 也。”“吟,呻也。” (二)新旧词的并存而产生同义词。 《尔雅·释天》:载,岁也。夏曰岁,商曰祀,周 曰年,唐虞曰载 《孟子·滕文公上》:“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 学则三代共之。” 甲(古)—— 铠(今) 涕(古)—— 泪(今)
2. 《尔雅》前三篇
《尔雅》前三篇大都是罗列汉以前的同义词, 用一个比较通行的词加以解释。前三篇共计625 条,绝大多数是同义词组。每组之中,少的有二、 三字,多的有十几、几十字。例如: 初、哉、首、基、肇、祖、元、胎、俶、落、权 舆,始也。《尔雅.释诂》 还、复,返也。《释言》 明明、斤斤,察也。《释训》 《诗·周颂·执竞》:自彼 成 康 ,奄有四方, 斤斤其明。”毛 传:“斤斤,明察也。”
聆——听 聆为倾耳细听,听是一般的听。 饑——馑 饑:庄稼歉收; 馑:蔬菜没有收成。 注意:“饑” 与“飢”原本是两个不同的字,分 别代表古代汉语中的两个声音和意义不同的词 (微韵、旨韵)。到战国中期以后才逐渐用“饑” 取代了“飢”,而现代汉语简化字又将“饑” 并入了“饥”。
恭 / 敬 恭:对待别人或其他事物的态度和表现。 敬:不仅指对待别人或其他事物的态度和表 现,而且还指对待别人和其他事物的心理状 态。 恭在貌,敬又在心。
邦——国 浑言都指诸侯的封地,国家。析言之, 大曰邦,小曰国,邦之所居亦曰国。 犬——狗 浑言都指同一种哺乳动物。析言之,大 曰犬,小曰狗。 《尔雅·释畜》:未成豪,狗。 府——庫162 府藏文書財務,庫藏兵器。
饥——饿163 散文都指挨饿。对文则两者程度不同。饥指 一般的吃不饱,饿是严重挨饿,有时甚至表示饿 死。 初, 宣子 田于 首山 ,舍于 翳桑 ,見 靈輒 餓, 問其病。 《左传·宣公二年》 伯夷叔齐饿于首阳之下,民到于今称之。《论 语· 季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