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东地区的行政建置沿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胶东地区的行政建置沿革

2007-03-31 00:11:21 胶东在线

胶东,山东胶莱河以东的半岛地区。作为行政建置称谓,以胶东命名的,最早是秦代设立的胶东郡。西汉时期,曾设立胶东国。民国初期设立过胶东道。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在胶东地区设立了胶东行署。在可查的夏朝建国以来,胶东作为辖区,或单独设立州、郡,或分属几个地方政权管辖,以胶东命名州、郡的时间的较短,胶东,多是作为一个地域称谓。但因远古时期胶东地区形成的相对独立的文化区域,而且胶东地区在大多时期的行政建置是以胶莱河为界的,所以弄清胶东地区的建置沿革,对于我们研究胶东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是十分必要的。

一、夏、商、周时期

胶东地区大量的考古遗址、遗存证实,胶东曾是中华古老文明的发祥地之一,特别是进入龙山文化时期以后,胶东地区的文明程度已经不亚于山东腹地文化和中原文化了,而且与山东腹地和中原文化联系日趋紧密。夏朝时期,夏王朝有许多方国和部落,胶东封有“过”国。据唐朝《〈史记〉正义》引《帝王纪》记载,夏朝时,寒浞把奡封在过地。过国在今胶东莱州城北,这应是能够查到的胶东的最早的封国了。

商朝时期,胶东是商王朝统治的一个方国,称莱国。史书记载,夏、商时期,胶东称莱夷。《后汉书•东夷列传》载:“王制云:东方曰夷,……昔尧命羲仲宅嵎夷,曰阳谷,盖日之所出也。”《书•尧典》孔注曰:“东表之地称嵎夷。”马螎注:“嵎,海隅也,夷,莱夷也。”《史记•齐太公世家》也记载,西周建国之初,周武王“封师尚父子齐营丘”,“莱侯来伐,与之争营丘”。也说明了莱夷族在商朝时期就建立了莱国。范文澜在《中国通史》中说:“前五六七年齐灭莱(山东黄县东南有莱子城)。莱是东夷大国,莱国灭亡后,齐地扩大一倍以上。”郭沫若在《中国史稿》中也说过:“周灵公五年(公元前567年),齐灭莱(今黄县东南),莱是山东半岛上一个东夷大国,齐地因之扩大了好多。”这都至少说明了莱国应是占据了胶东的绝大部分区域。虽说莱国的中心区域史书有多种说法,有的说在莱州、黄县(今龙口)一带,有的说在即墨一带,也有的说在登州(今蓬莱)一带。还有一说莱都在胶莱河附近临朐以东一带,但不管怎么说,莱国的绝大部分区域是在胶东,这一点是没有异议的。

西周时期,实行的是“封邦建国”制度,建立了为数众多的诸侯国。姜太公封在齐国,国都在营丘(今临淄地区)。齐国东部是莱国,“莱侯来伐,与之争营丘”。《史记•齐太公世家》记载,因“周初定,未能集远方,是以与太公争国”。说明了西周初期,莱国还不服从周王朝的管辖,因而与“太公争国”。但由于齐国在开国之初就实行了革新、开放,农、工、商三业并举的治国之策,齐国很快就强大起来,周成

王时,还使人“命太公曰:‘东至海,西至河,南至穆陵,北至无棣,五侯九伯,实得征之。’齐由此得征伐,为大国”。齐国正是有了这样的尚方宝剑,加之自身势力的强大,很快就争霸中原,并于公元前567年灭了莱国,从此胶东地区划于齐国版图,直到秦灭齐。

二、秦、汉及三国、两晋时期

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分天下为三十六郡,后来又增至四十六郡。实行的是以郡统县的二级行政制度,标志着在全国范围内政区建置的开始。胶东地区设立胶东郡,治所即墨(不是现在的即墨城址,而是在现平度市东南,莱西市西南方)。这是有记载的第一个以胶东命名的行政建置。当时胶东郡还包括了胶莱河西岸的部分地区,西至现潍坊城区、安丘、高密等地。胶东郡下设腄县(今烟台福山区)、黄县(现龙口市东)、高密等县,还设置了夜邑(现莱州市)。

秦末汉初,项羽分封诸王,胶东为胶东国,田市为胶东王,国都仍为即墨。

刘邦击败项羽后,建立汉王朝。汉初实行的是郡国并行的制度,郡国之上还设有行政监察区,亦称刺史部,每部设刺史一名。胶莱河以东地区设有胶东国和东莱郡,胶东国和东莱郡归青州刺史部管理。胶东东南沿海的现海阳、即墨、崂山等地划归琅琊郡,琅琊郡归徐州

刺史部管辖。据《汉书•地理志第八》记载,东莱郡有“户十万三千二百九十二,口五十万二千六百九十三,县十七”。即掖县(今莱州)、腄县(今烟台福山区)、平度、黄县、临朐(今莱州城西北)、曲成(今莱州城东北)、牟平(今烟台福山城区西)、东牟(今烟台牟平区)、 县(今龙口城区南)、育犁(今烟台福山城区西北)、昌阳(今文登城区南)、不夜(今荣城城区北)、当利(今莱州城区西南)、卢乡(当利东南)、阳乐(当利北)、阳石(今莱州城区南)徐乡(今龙口城区北)。东莱郡治所掖县。胶东国“户七万二千二,口三十二万三千三百三十一,县八。”胶东国治所仍为即墨,有即墨、昌武、下密(今昌邑东)、壮武(今即墨西)、郁秩(今平度)、挺县(今莱阳城南)、观阳(今莱阳城东)、邹卢(今莱阳城西)八个县。胶东地区东南部划归琅琊郡管辖的是不其(今即墨西南)和皋虞(今即墨东北)两县。

东汉时期,全国重新划分郡、县,州刺史改为州牧,掌一州军政大权,实行中央以下州、郡(国)、县三级政制。原归琅琊郡管理的胶东东南沿海的不其等划归东莱郡。胶东国和北海郡合并为北海国,东莱郡、北海国均属青州刺史部。《后汉书•志第二十二》记载,东莱郡“十三城,户十万四千二百九十七,口四十八万四千三百九十三”。含黄、牟平、 、曲成、掖(含过乡)、当利、东牟、昌阳、卢乡、长广、黔陬(今胶县西南)、不其等县。北海国“十八城,户十五万八千六百四十一,口八十五万三千六百四”。含胶东地区的即墨、胶

东(现平度市)、壮武等县。东莱郡治所迁至黄县(今龙口市东),北海国治所剧县(今昌乐西)。

三国时期,胶东地区属曹魏辖地。魏在地方行政区划上沿袭东汉,实行的仍是州、郡、县三级政制。东莱郡、北海国仍均属青州管辖,只是原北海国的观阳等县划归了东莱郡。东莱郡的壮武县划归了城阳郡。东莱郡治所仍为黄县,北海国治所迁至平寿(今潍坊市区西南)。城阳郡的绝大部分区域在胶莱河以西,治所是今莒县。

西晋时期,政制同前期。只是胶东地区新设长广郡,辖原东莱郡的长广县(今莱阳东)、不其县,北海国的挺县等。原北海国改北海郡,治所仍为平寿。长广郡治所不其,东莱郡治所迁至掖县。三郡均仍为青州管辖。

东晋十六国时期,后赵、前燕、前秦、后燕、南燕时,胶东地区设三郡,东莱郡、长广郡、东牟郡。东牟郡由东莱郡分出,东莱、长广二郡治所同前,东牟郡治所在今烟台牟平城区。

三、南北朝及隋唐宋时期

南北朝时期,北魏拓跋氏统治时,皇兴四年(公元470年),胶东半岛设光州,西部以胶莱河为界。这是自秦设胶东郡以来,胶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