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激趣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激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

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就没有学习的兴趣,学习就会成为学生沉重的负担。

”低年级孩子由于具有年龄小,活泼好动,注意力易分散,自我控制能力差,无意注意占主体地位等特点,导致低年级儿童在课堂上坐不住,不能专心听课,使得课堂教学效果差。

特别是在枯燥的数学课堂上,这一现象显得尤为突出。

那么,如何使学生对数学这门科学的学习产生兴趣呢?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根据小学生的兴趣特点,循循善诱,尽可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努力为学生创造积极思维的条件;调动学生本能惊奇、兴奋、疑问、新鲜等情绪,培养他们对问题思考、讨论,解决的能力。

如何做到这一点?我认为最重要的就是去挖掘数学的魅力,设计出学生置身其中的教学程序,激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活力。

现在就“激趣”问题试作如下探讨:
1、创设活动情境
在教学中,单纯的知识教学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学生身边熟悉的事情出发,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生动有趣的活动情境,每个学生都扮演情境中的一个角色。

这样,学生上课就是在情境中参加各个活动,在活动中学到知识。

学生不仅学得轻松、愉快,学习效率也大大提高。

例如:教学“元、角、分的认识”一课时,把一节课的内容编制成“同学们去商店买东西”这样一个情境,把例题和练习题设计成商店里发生的事情,学生和老师分别扮演了顾客和售货员的角色。

在商店里,售货员阿姨拿出各种钱币让学生分类,接着让学生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讲元、角、分的进率时,可以这样设计:小明去商店买一支笔要花一元钱,但他只有面值一角的钱,他要给售货员阿姨几张一角的钱才够一元呢?让学生小组讨论,互相交流。

创设恰当的学习情境,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久而久之,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会越来越浓。

2、联系生活实际
数学除了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的特点以外,还有应用广泛的特点,在我们的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

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就应该尽量使问题更实际,更贴近生活,让学生从自己的身边找出答案。

如教学“厘米和米的认识”,要求学生先估计一下讲台、课桌、黑板各有多长,再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实际测量,通过讨论交流,发现用不同的测量工具得到的数不同,从而体会到统一测量工具的必要性。

在建立1厘米和1米的表象之后,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与1米、1厘米长度有关的物体,如图钉的长约1厘米;食指的宽大约是1厘米;讲台的长大约是1米;米尺的长是1米……再让学生估一估、量一量身边熟悉的事物,如门、电视柜、讲桌、铅笔、身高、步长有多长。

让学生多动口、动手、动脑,使他们在活动中获取新知,做到“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领悟”。

3、运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
电教媒体引入数学课教学,既能耳闻,又能目睹,这样的教学效果别具特色。

电教媒体具备独有的特点,集声、色、光、图为一体,以其特有的方式使学生多种感官同时受到刺激,使学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更加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在学生非常投入的同时,利用多媒体动态画面还可以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如教学例题“庆祝‘六一’儿童节,学校买来一些气球,用了28个,还剩16个,学校买来多少个气球?”学生对求被减数用加法不易理解,是教学的难点。

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由静变为动,帮助学生充分理解:要求学校买来多少个气球,就是把用去的28个与还剩的16个合起来。

学生就能很快列对算式
28+16=44,而不是28-16=12。

可见多媒体教学可使学生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并能帮助学生突破难点。

如在“直线和线段”的教学中,先用多媒体呈现出“小灵通和小机灵带我们去漫游数学王国”的画面,在简短讲述后,提问“你们愿意去吗?数学王国里有许多数学知识等着你们来学习。

看,今天我们学习什么?”再出示两组“线的对比图”,同时提问:“左右两组线有什么不同?”“直线是怎样的?”接着又用动态画面引导学生认识直线。

“小灵通和小机灵给你们变一个小魔术。

”这时,用动态演示:先出现一个亮点,由这个亮点出发,亮点逐渐向左右延伸,成为一条直线。

这时老师讲述:由一点,向左向右延伸成了一条直线。

这一电教手段的演示,由静态变为动态,再变为静态,更为鲜明直观和有趣。

4、开展游戏竞赛
1)游戏激发兴趣。

小学生的特点是好奇好动,对游戏有很大的兴趣。

一般情况下,他们的有意注意只能保持15分钟左右。

在教学中,如果组织学生通过灵活多变的游戏活动来学习数学知识,他们就会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把注意力长时间地稳定在学习对象上来,使教学收到很好的效果,而且课堂气氛妙趣横生,师生感情融为一体。

可采用的游戏活动有:开小小运动会、打数学扑克、评选优秀邮递员、猫捉老鼠、夺红旗、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开数学医院、放风筝、摘苹果、开火车、接力赛等。

如:巩固“倍”的概念时,和学生一起做拍手游戏。

教师首先拍2下,然后拍4个2下,让学生回答第二次拍的是第一次的几倍。

接着,按要求师生对拍,进而同桌同学互拍。

这样的教学过程,学生始终精神集中、情绪高涨。

这种简单易行的游戏,深受学生喜爱。

2)竞赛激发兴趣。

现代生理学和医学研究认为,当前人脑的功能只有10%左右被利用了,还有90%的潜力有待发挥。

通过竞争可以引起大脑某些部位紧张,使处于“休息”状态的部位进入工作状态。

竞赛为学生积极参与创造了条件。

竞赛中,学生自我实现的需要表现甚为强烈。

小学生都有争强好胜的特点,引导儿童适当开展一些新颖别致的数学竞赛,让孩子们在“比”中得到自我“表现”的机会,必将唤起
学生的内驱动,激发兴趣,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枯燥的教学内容变得有趣。

当获得成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学生的兴趣也更加浓厚。

为了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可采用“夺红旗”、“接力赛”、“夺冠军”……等方法。

对疑难问题采用“打开智慧锁,摘取智慧果”等方式启发学生思考。

还可以组织“计算接力赛”、“争当数学小博士”、“争当小小巧算家”和“师生竞赛”等多种竞赛活动。

通过竞赛,学生学习起来兴趣盎然,可使课堂教学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5、动手操作实践
由于儿童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思维需要有可感知的具体事物来支持。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每学一个新知识,都充分运用直观手段,丰富学生的感知材料,使他们的眼、耳、口、手、脑等多种感官都“参加”到学习活动中来,让他们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把有意注意与无意注意结合起来,促使他们自觉地学习。

如为了建立有余数除法的概念,我为每个学生准备了9个纸盘和苹果,课上做分苹果游戏。

第一步,让学生把9个苹果都放在盘子里,每盘放几个自己决定。

要求每盘里放的苹果要同样多,看可以分几盆?第二步,分组进行每盘放2个、4个、5个和6个几种不同的分法。

在操作过程,学生产生许多新的想法、新的问题。

当出现剩余苹果时,学生手足无措。

这时,抓住时机组织同学讨论,先请一位同学到前面演示:有9个苹果,每盘放2个。

问:“为什么剩下1个呢?”在同学们发现“分不完”的情况时,指出:“在日常生活中,平均分一些东西,不一定能分完,分不完的情况是大量存在的。

”此时,板书课题,激发学生学习“有余数除法”的求知欲,为下面的学习讨论做了铺垫。

6、创设趣味性与开放性练习
练习是巩固所学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必要途径,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

要使学生保持愉快的心情、振奋的精神,教师就要从儿童的现实生活和童真世界出发,设计适合儿童心理特点的灵活多样的练习形式,提高学习兴趣。

例如:一年级学生学习“认图形”时,要求知道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形状,能够辨认和区分这些图形。

为了达到教学目的,可以安排以下几种形式的练习:
1)找图形
老师用四种图形拼成一个机器人,要求学生从机器人身上把这四种图形分别找出来。

2)说图形
让学生分别说一说,见到的哪些物品是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的。

3)折图形
拿一张正方形的纸,对折一下,让学生发现这张纸分成两个一样大的长方形;再用这张纸横着对折一下,让学生发现这张纸分成了四个一样大的正方形;再用这张纸对角折一下,让学生发现这张纸分成了八个一样大的三角形。

4)拼图形
让学生用四个一样大的三角形,分别拼出一个长方形、一个正方形和一个三角形。

5)拼图画
老师指导学生用初步认识的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圆这四种图形拼出“农村丰收景象”的一幅图。

通过让学生亲自动手数一数、折一折和拼一拼等实践活动,加深对图形的认识。

由于练习形式多种多样,学生学习起来兴趣盎然,极大地提高了练习的效率。

从儿童年龄特点出发,结合教学内容,可编出多种数学练习的游戏,如摘苹果、放风筝、拔萝卜、送信、捉老鼠、过桥、配钥匙等。

比如在练习课上设
计这样一项练习:智慧老人来到我们班,带来了一棵智慧树,树上的红花要奖给10名红花少年,而每朵红花上都有一道数学题,每位少年都有一个编号。

这实际上是以游戏的形式让学生进行口算比赛。

在讨论数学题时,学生为了得到智慧老人的奖励,人人会争先恐后地发言。

这种形式的练习,激发了学生的练习兴趣,提高了练习的密度,提高了计算的正确率和速度,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口算能力。

总之,教师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一定要想方设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乐于学习乐于参与,只有这样,我们的课堂教学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才能从根本上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