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铸模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压铸模结构设计
一>简化、延长模具使用寿命的方法(P25)
1>铸件的分型面上,应尽量避免带有圆角。
2>避免模具局部过薄。
3>避免在压铸件上设计互相交叉的盲孔。
4>消除内侧凹,降低了生产成本。
二>直浇道的设计要点(P64)
1>根据压铸件质量选择喷嘴导入口直径d1.
2>A、B、C各段均在脱模斜度,A段为1度30分,B段为1度30分~3度,C段为斜度由
模具设计者根据镶块厚度来确定,镶块厚度小,反之则大。
3>直浇道各阶递连接处单边阶递宽度为0.5~1mm。
4>由镶块与分流锥构成的环形通道截面积一般为喷嘴导入口面积的1.2倍左右。直浇道底
部分流环形面处的直径d3通常可下式计算。
式中 d2----直浇道底部环形截面处的外径;
d1----直浇道小端(喷嘴导入口处)直径;
并且要求
5>直浇道与横浇道连接处要求圆滑过渡。
三>浇口套设计要点(P65)
1>浇口套一般镶在定模座板上,采用浇口套可以节省模具钢和便于加工。
2>浇口套一个端面A与喷嘴端面相吻合,控制好配合间隙不允许金属液窜入接合面,否则
将影响直浇道从定模中脱出。浇口套端面B与定模镶块相接,接触面上的镶块孔比浇口套大1~2mm。
3>对小批量生产用的简易模具,直浇道直接在定模镶块上加工出来,省去浇口套。
4>应固定牢固,拆装方便。
四>分流锥设计要点(P65)
1>分流加工后装在镶块内,不允许在模具镶块上直接做出。
2>分流锥的结构应能起到分流金属液和带出直浇道的作用。
3>对直径较大的分流在中心设置推杆,推杆能平稳推出直浇道,其间间隙有利于排气。
五>直浇道设计要点(P66)
1>直浇道的直径D根据压铸件所需的比压确定。
2>直浇道厚度H一般取直径D的1/3~1/2。
3>浇口套靠近分型面一端在长度15~25mm范围的内孔上加工出1度30分~2度的脱模斜
度。
4>与直浇道相连接的横浇道一般设置在浇口套的上方,防止金属液在压射前流入型腔。
5>当卧式室压铸机采用中心浇口时,直浇道的设计同立式室压铸机。可在浇口套制成2~3
条螺旋槽,在压射冲头的作用下,随着开模动作余料沿着浇口套中的螺旋槽方向,而将余料从直浇道上扭断。
六>热压室压铸机用直浇道由压铸机喷嘴模械具上的浇口套及分流锥形成。设计要点:(P66)
1>根据压铸件的结构和质量来选择直浇道尺寸。
2>直浇道环形截面处壁厚对小件取2~3mm,对于中等压铸件取3~5mm。
3>直浇道脱模斜度取2度~6度。
4>在喷嘴、浇口套和分流部设置冷却系统以发挥热压室压铸机的高效率。
七>横浇道的设计原则(P67)
1>横浇道截面积应大于内浇口面积,在压射过程中浇注系统呈充满状态,内浇口为控制金
属液流量的部位,否则用压铸机特性线进行的一切计算是无效的。
2>为了减速少流动阻力和减少回炉横浇道,横浇道的长度应尽可能地短,转弯处应采取圆
弧过渡。
3>液体金属通过横浇道时的热量损失应尽可能地小,保证横浇道比压铸件和内浇口后凝
固。
4>横浇道的截面积应从直浇道开始向内浇口方向逐渐缩小。
八>内浇口的设计要点(P70)
1>由内浇口导入的金属液流方向考虑:1)应首先充填型腔难以排气的部位,而不应指向
分型面,封闭分型面上的排气槽会影响排气。
2)除低熔点的合金外,进入型腔的金属液不应正面冲击型芯,以减少动反损耗、防止型芯因被金属液冲击而受侵蚀。
2>从内浇口设置的部位考虑:1)选择在充填型腔各部分时具有最短流程,防止金属液在
充填过程中热量失过多而产生冷隔或花纹等缺陷。
2)设置在压铸件的厚壁或压铸件的热节处,在较厚的内浇口配合下提高补缩效果。
3)内浇口处热量较集中,温度较高,凡在型腔中带有螺纹的部位不宜直接布置内浇口,以防螺纹被冲击而受侵蚀。
3>内浇口的数量以单道为主,以防止多道金属液进这入型腔后相互冲击,产生涡流、裹气
和夹渣等缺陷。而大型压铸件、箱件及框架类压铸件和结构比较特殊的压铸件则可采用多道浇口。
4>薄壁复杂压铸件,宜采用较薄的内浇口,以保持必要的充填速度。一般结构的压铸件以
取较厚的内浇口为主,使金属液充填平稳,有利于排气和有效地传递静压力。
5>对于压铸件上精度要求高和表粗糙度的数值小且不加工的部位,不宜布置内浇口,以防
在去除浇口后留下痕迹。
6>布置内浇口时就考虑压铸件切边或采用其他清理方法的可能性。
九>溢流槽的设计要点(P98~99)
1>正确布置溢流槽在模具中的位置。
2>溢流槽的溢流口总截面积应小于内浇口的总截面积。
3>采用多个单独的溢流槽要比一个同等容积的溢流槽,更易控制从压铸件周围任何部分外
流的金属液。
4>根据溢流槽的作用确定其容积。
十>排气槽的设计要点(P100)
1>排气槽与溢流槽配合使用,能降低溢流槽内的气体压力,更好地发挥溢流槽的作用。
2>排气槽的总面积为内浇口总面积的一半。
3>通常排气槽为扁宽的缝隙式,其深度与浇注合金的流动性有关,一般为0.05~0.3mm。
十>确定分型面时应考虑下列有关问题(P101)
1>考虑压铸件的技术要求。如从分型面算起的或被分型面截过互相关联的尺寸精度、脱模
斜度大小和方向相关尺寸精度的影响。
2>考虑压铸件几可形状和金属液的流动形态,分型面应有利于合理布置内浇口的位置和浇
注系统以及排溢系统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