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纳主义方法论和演绎主义方法论在经济学中的体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归纳主义方法论和演绎主义方法论在经济学中的体
现
摘要:归纳主义是归纳推理的思想方法在认识论中的系统化反映。
它在经济学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比如16~17世纪的重商主义学派、古典学派的威廉·配第、亚当·斯密,以及19世纪后期的德国历史学派,20世纪的经济计量学,宏观经济学等。
演绎主义强调演绎方法是获取知识、建立理论的基本方法。
许多经济学家和经济学派在研究方法、理论内容等方面都体现出归纳主义方法论的基本主张,比如,重商主义学派,古典学派的威廉·配第、亚当·斯密,以及19世纪后期的德国历史学派,20世纪的经济计量学,宏观经济学等。
关键词:归纳主义重商主义威廉·配第亚当·斯密德国历史学派演绎主义重农主义李嘉图西尼尔奥地利学派
一.归纳主义方法论在经济学中的表现
归纳主义认为,科学始于观察,观察是建立理论陈述的基础。
它是归纳推理的
思想方法在认识论中的系统化反映,它强调观察和系统地经验总结是获取知识的主要手段。
归纳主义主张把知识的获得、科学理论的形成等都惟一地建立在经验的基础之上,认为只有通过感性认识和经验得到的知识才是可靠的。
它要求在观察时摒除头脑中一切先入为主的见解,反对在进行观察、实验之前对观察对象的性质做出任何预先的判断。
[1]
归纳主义方法论对经济学家们的思想方法和研究方法起到重要的影响。
许多
经济学家和经济学派在研究方法、理论内容等方面都体现出归纳主义方法论的基本主张,比如,重商主义学派,古典学派的威廉·配第、亚当·斯密,以及19世纪后期的德国历史学派,20世纪的经济计量学,宏观经济学等。
重商主义是16~17世纪封建主义解体之后西欧资本原始积累时期的一种经济理论或经济体系。
重商主义抛弃了西欧封建社会经院哲学的教义和伦理规范,开始用世俗的眼光,依据商业资本家的经验去观察和说明社会经济现象。
它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进行了最初的理论考察。
重商主义理论和归纳主义出现在同样要求摆脱几千年来宗教圣典对人们的思想束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它使科学面向生活,使重商主义理论的方法论带上归纳主义色彩。
早期的重商主义,主要通过经验总结来提出自身的理论见解和政策主张。
通过总结商业资本的经营实践,来反映在获取商业利益和国家利益过程中所应遵循的客观规律,把人们对经济活动规律认识的来源定位在现实的经济生活之中,开始了以实践经验为基本来源建立经济理论的时代。
威廉·配第是最早使用归纳方法的英国经济学家,他第一次系统地讨论了经济学的方法论问题,并运用归纳的方法认识经济现象发展的客观规律。
在方法论方面,他认为社会发展有其客观的自然规律,他力图应用自然科学的实验方法来研究社会经济问题,不仅把研究的对象从流通领域转向了生产领域,把劳动和土地看作是财富的本源,考察了资本主义生产的内部联系,而且通过对大量统计资料的分析,探讨了资产阶级社会生产关系的内部联系,在商品的价值、价格、货币以及工资、地租、利息和低价等问题上提出了独创性的见解。
[2]他的经济学著作在论述当时社会上存在的主要经济问题时,力求探索经济现象产生的自然基础。
他以培根所创始的经验科学的方法(即依据观察、比较、实验、归纳等方法)为根据,提出“对于人口、土地、资本、产业的真实情况的认识方法”,用计量作比较,用数字作语言,阐明社会经济现象的一般规律,写出《政治算术》这本名著。
配第对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则是要说明经济现象的一般规律,他要解决的问题比重商主义更深一步。
亚当·斯密是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建立者。
首次提出了全面系统的经济学说,为该领域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亚当·斯密继承配第的方法论传统,建立了古典经济学,他的方法表现出二元特征,即科学抽象法和现象描述法并存。
斯密研究方法的二重性是同他的二重的研究任务相联系的。
“一方面,他试图深入资产阶级社会的内部生理学,另一方面,他试图既要部分地第一次描写这个社会外部表现出来的联系,又要部分地为这些现象寻找术语和相应的理性
概念,也就是说,部分地第一次在语言和思维过程中把它们再现出来。
”[4]在方法论上,《国富论》的最大特色就是运用了归纳综合法和抽象分析法,即两重法。
斯密通过收集、比较和归纳现实经济问题的材料,加深对这些问题的认识,进而抽象地分析其本质,再运用演绎建立论述的体系。
德国历史学派产生时的德国是分裂的、衰落的,而且基本上是一个农业国。
因为19世纪中期的德国在工业发展方面远远落后于英国,所以德国经济学家认为有必要通过政府的帮助使德国实现赶超。
历史学派的经济学家强调要将经济看做整体的一部分从历史角度来研究的重要性。
因为经济现象和其他社会现象是相互依存的,因此,只有和其他社会科学分支结合起来研究政治经济学才是恰当的。
历史学派批判古典学派和边际学派的抽象的、演绎的、静态的、不现实的以及非历史的分析方法。
历史学派利用原始数据资料研究变革的社会制度,进行了大量的归纳研究。
20世纪30年代出现的经济计量学,事实上是归纳主义方法论借助数学在经济研究中的应用。
经济计量的方法用一组方程式或数学关系式来估量一种经济变量对其他经济变量的影响,用以概括国民经济、部门、厂商活动的规律性。
这种用数学关系式表示的经济模型,是根据大量历史统计资料进行数学回归分析建立的。
它的基础就是对实际经济活动进行的系统观察和统计。
归纳主义方法论还是20世纪出现的实证经济学方法的思想来源。
实证经济学指描述、解释、预测经济行为的经济理论部分。
从原则上说,实证经济学是独立于任何特殊的伦理观念的,不涉及价值判断,旨在回答“是什么”、“能不能做到”之类的实证问题。
它的任务是提供一种一般化的理论体系,用来对有关环境变化对人类行为所产生的影响做出正确的预测。
对这种理论的解释力,可以通过它所取得的预测与实际情况相对照的精确度、一致性等指标来加以考察。
[5]归纳主义方法论要求人们排除研究工作中的主观臆断,从实际经验资料中寻找经济活动的规律性,因而它对各个时期经济学家的研究都产生过重要的影响。
二.演绎主义方法论在经济学中的体现
演绎主义强调演绎方法是获取知识、建立理论的基本方法。
演绎主义方法论主张借助事物之间的逻辑关系,运用演绎逻辑的推理思想,通过思维的方式来获取知识,建立知识体系。
[1]演绎主义方法论对17世纪以后的经济学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18世纪出现的重农主义理论,首先采取了演绎的方法建立自己的理论。
以后,李嘉图在自己的理论中更严格的贯彻了逻辑的方法,使得英国古典经济学达到了所能达到的科学程度;19世纪中叶,西尼尔开始尝试按照演绎主义方法系统地建立经济学理论体系;19世纪70年代以后出现的奥地利学派则是演绎主义方法论的典型代表,采用演绎的方法系统地构建自己的理论体系。
在边际革命以后形成的新古典经济学在演绎主义方法论影响下,走上了一条公理化道路。
理性经纪人的基本假设,演绎出一整套理论体系。
直到今天,这一理论仍以微观经济学的形式在经济学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重农主义是起源于法国的经济理论,以1750年代~1770年代初的魁奈和杜尔戈为主要代表,魁奈首次把演绎法运用于经济问题的研究,是政治经济学在理论的道路上推进了一大步。
重农主义者认为一个国家所有的财富的唯一来源是农业生产,提出自然秩序的概念。
[3]自然秩序是神意的秩序,是上帝制定的秩序,是至善至美的理想秩序,是客观存在的物质秩序,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永恒不变的。
基于这种哲学世界观,魁奈对经济问题的研究致力于寻求和发现存在于经济过程中的自然秩序。
魁奈认为,自然秩序存在于客观事物之中,对于自然秩序的认识必须借助于理性。
因此,演绎法成为魁奈经济理论的主要方法。
运用演绎推理,魁奈在社会阶级的划分、“纯产品”的运动规律、社会分配关系等方面都做出了理论概括。
大卫·李嘉图是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伟大继承者和完成者。
从方法论上说,李嘉图举起唯理主义大旗,推崇演绎主义,在研究方法上,他着重运用抽象演绎的方法,主要表现在他的著作《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一书中。
这种研究方法的特点在于,分析问题时总是从一定的假设前提出发,然后按照严格的逻辑推演出一定的结论,力求按照抽象到具体的顺序展开论述。
西方学者认为李嘉图的理论是一种公理性的、不借助于经验的理论体系。
在自己的理论体系中运用抽象的理论推理,从价
值这一基本范畴开始,运用一元化的劳动价值作为理论的基础,进一步从逻辑上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地租、租金、市场价格、工资、利润、资本积累等经济范畴做出了说明。
李
嘉图抽象分析,建立经济模型简化了事实的复杂性,将所要研究的内容单独剥离出来,从而更加利于地得到经济学的相关结论。
西尼尔对演绎法做了进一步的发挥和阐述,他承认经济学现实运用需要收集事实,但还是坚持认为经济学本身依赖于推理而不是观察。
他对经济学演绎的前提做了进一步的发挥和阐述,提出了四个可以作为公理的演绎前提,这些前提是:“(1)每个人都希望以尽可能少的牺牲获得更多的财富。
(2)财富不足以适应人类的要求,限制着人口数量(3)劳动的力量和生产工具可以无限量的增加。
(4)土地报酬随着劳动投入的增加而递减。
”[1]西尼尔集中和系统的分析了理论演绎的前提,并从这些理性公理出发,进行演绎推理,达到结论。
奥地利学派也称维也纳学派,它是在“边际革命”涌现出来的诸多流派中影响最为深远的学派之一。
这一学派的开山鼻祖是卡尔·门格尔(及其追随者欧根·冯·庞巴维克。
奥地利学派继承和发展了古典学派抽象演绎的法则,注重心理分析;但同时对价值与价格提出一种与古典派学说截然相反的理解。
其边际效用价值论运用边际分析的方法,揭示了财货效用的主观评价,提出边际效用是衡量财货价值的尺度,边际效用量的决定取决于需要和供应之间关系等观点。
在研究方法上,奥地利学派与当时德国学术界坚持历史分析法大相径庭,不仅提倡“抽象演绎法”;而且主张经济学研究应当从特定的历史和社会中把个人抽象出来作为分析的立足点,把社会经济等同于个人经济的算术总和,这是典型的方法论个体主义。
20世纪30年代以后,以新古典经济学理论为基本框架的微观经济学体系是演绎主义方法论的典型体现。
微观经济学从个人追求效用最大化、厂商追求利润最大化、边际生产力递减等基本假定为出发点,演绎出关于消费者行为、生产者行为、生产成本、市场结构、要素价格以及一般均衡等理论,并借助代数、几何等数学工
具把上述理论以简洁的形式加以表述,使之成为一个至少从形式上看有着严密逻辑的理论体系。
参考文献:
[1]张俊山.经济学方法论.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
[2]马涛.经济思想史教程.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
[3]斯坦利·L.布鲁等著.经济思想史(第7版).邸晓燕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4]廖乐焕.论斯密的二重方法及其历史影响. 理论与现代化,2008,第3期
[5]吴承明.经济史:历史观与方法论.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