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级党校发展困境及其出路 调研报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走出发展困境开创美好未来
县级党校发展困境及其出路
【内容摘要】:县级党校是党校系统中的基层党校,承担着培养基层党员干部及各类人才的主要任务,是基层党员干部加强党性锻炼、提高素质能力的主阵地和大熔炉。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之后,以县级党校为代表的基层党校职能弱化,运转艰难,面临发展困境。

按照十七大的部署,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党校的地位和作用不能淡化,党校的发展不容忽视。

要真正发挥好“三个阵地、一个熔炉”的作用,必须寻求走出困境的对策。

本文以县级党校为例,拟对基层党校的发展现状作简要分析,在此基础上探求基层党校的发展创新之路。

【关键词】:县级党校发展困境改革出路
一、县级党校的现状分析
在全国党校系统中,县委党校处于最低层次,属于基层党校。

进入新世纪以来,大多数县级党校的发展都面临同样的困境:办学方向越来越模糊,培训资源越来越少,办学规模越来越小,师资力量越来越弱,办学条件越来越差。

以岚皋县委党校为例,我认为当前县级党校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师资不足,素质不高,队伍建设相对滞后
党校队伍建设的重点是教师队伍建设。

由于培训轮训的学员即干部队伍已经发生了结构性变化。

高学历、年轻化、专业化已经成为党校学员的特点,教师面临着能否教得了、能否教得好的严峻挑战。


时,研究式、互动式、案例式、体验式等新的教学方式的推行,也对教师的课堂驾驭能力、组织引导能力、双向互动能力、答疑研讨能力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县级党校教师队伍建设中普遍存在着师资知识结构不完备、骨干教师偏少、高学历人才较少、过分依赖外聘教师、党校干部和教师对外流动性太小等诸多问题。

同时针对教师的高层次的培训进修、挂职锻炼、基层调研不仅机会少,而且名额少,这使得教师的知识储备和更新难以满足学员的多样化需求。

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难以适应多样化的教学方式,造成培训质量不高,培训效果不明显,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党校声誉。

(二)培训资源逐渐减少
1、主体培训少。

一方面:干部培训计划是由组织部门和具体单位制定,党校没有机会参与具体计划的安排实施。

另一方面:由于受经济因素的制约和各部门的一些具体实际情况的限制,很多本来已经列入主体办班的培训计划实际上多是被取消。

党校在干部培训的主阵地所占份额是越来越小。

2、外出宣讲少。

党校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宣传党的创新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辅导基层单位的理论学习。

然而目前很多基层党校却面临着既把学员“请不进来”,同时自己也“走不出去”的尴尬境地。

3、参与课题研究少。

结合《新条例》要求,县级党校就是要紧紧围绕党的中心任务和县委、县政府的战略部署,对重大现实问题进行理论研究,对具体的县情进行调查研究,为县委、县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教学和社会实践提供服务。

然而现实中,党校很少有机会参
与县上的一些重大调研活动。

(三)投入不足,办学条件较差
受地方财力所限,本级政府对同级党校的投入十分有限,基层党校自我发展能力相对薄弱,办学条件相对落后。

没有现代化信息化教学设施,没有多媒体教室,没有形成学、食、宿一体化。

绝大多数县级党校都存在经费保障难、阵地建设难、设备更新难、教改推进难等问题。

二、县级党校陷入发展困境的原因
(一)体制机制的原因
党校系统纵向的管理没有建设好。

基层党校自我封闭,各自为阵,缺少本系统内的管理。

省市党校对县级党校不是领导关系,而是兄弟关系,没有具体的指导内容、程序,也无帮助更无管理。

(二)思想不重视的原因
1、经费不足。

一方面受地方财政收入的制约影响。

财政拨付和保障比较困难。

党校不像国民教育,没有专项资金,只有地方财政拨款这一条路,在落后地区的县级党校,除人员工资外,每年地方财政安排预算经费仅5到6万元,随着各种学历班的停办,几乎没有创收渠道,维持正常办公费用都非常困难。

水、电、通讯等费用更是难以支付,改善教学设施和对教师培养的投入更是纸上谈兵。

2、基础实施落后。

目前,许多县级党校的基础设施落后,一些党校设施设备还停留在七、八十年代水平。

校园狭小,设备陈旧,没有现代化信息化教学设施,没有多媒体教室,没有形成学、食、宿
一体化,功能不齐不具备基本的办学条件,教学手段甚至不如农村中小学。

(三)师资队伍薄弱的原因
一方面知识结构不合理。

主要是在选配教师和培训教师上工作不到位,致使师资力量总体上不完全适应干部培训需要。

面对着多元化的知识结构和丰富实践经验的要求,单一知识结构的教员很难胜任。

再加之很多老师都是从中小学校调入,在理论知识方面还有待于大幅提升和加深。

另一方面是学习提高机会少。

党校教师很少有机会走出去学习考察,接受新鲜血液,又很少有机会到上级党校高校充电,一两个星期的短期培训,难于快速实现知识更新。

外因的经济制约和部门的不重视、不支持,加之自身内在的因素必然导致党校难作为,党校“难作为”又必然导致领导和部门对党校有“看法”,恶性循环,这便是县级党校逐渐陷入发展困境的原因。

三、走出困境的对策思考
县级党校走出困境的出路何在?我认为,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着力:
(一)党委重视是县级党校发展的关键
党校既是“学校”,又是党委的“重要部门”。

党校的双重性质,决定了党校区别于一般的学校和党委其它工作部门的本质特点,也决定了党校的地位和作用。

各级党委一是应该把党校的工作摆在重要议事日程上来。

严格按照中央颁布的新《工作条例》指导党校工作,做到认识到位,工作到位、措施到位、责任到位。

二是要协调好有关部
门支持党校工作。

建立密切配合、相互支持的工作机制,共同做好干部教育培训工作。

组织部门要按照有关规定保证党校学员来源,把学员在党校的表现作为干部使用的重要依据。

三是建立健全县党政领导到党校调研讲课,作报告和同学员座谈制度。

县委常委会定期听取党校工作汇报,并研究解决党校发展和改革中的一些重要问题。

(二)加强党校领导班子建设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

有一流的领导,才能创造一流的事业。

要按照“党性最强、观念最新、业务最精、效果最优”的要求,建设一支“复合型、业务型、创新型”干事创业的党校领导队伍。

要不断增强班子的影响力、战斗力、凝聚力,不断提高组织管理能力和传、帮、带水平。

(三)改革创新党校管理体制
造成党校特别是县级党校目前困境的根本原因是体制问题,解决党校问题、发展党校,必须创新党校管理体制。

1、中央党校要成为管理全国党校的“龙头”和“主管部门”。

中央、省、市、县级党校应该是上下级关系,而不是“兄弟”关系、业务指导关系,下级党校必须接受上级党校和同级党委的双重领导。

上级党校应有计划地对下级党校教师、行政人员进行必要的免费业务培训。

做到统一工作计划、招生计划、教学计划。

上下级党校之间,应拧成一股力量,凝成一种合力。

2、党委要强化党校“重要部门”作用,党委要定期召开党校工作会议,分析形势,研究问题,部署工作。

明确授权党校对参训学
员的培训考察考核职能。

严格规定干部参加培训任务和学习制度。

由组织部门负责,采取一定的强制性措施,进行点名调训。

严肃整治干部培训不到课的问题,整顿教学秩序,真正体现干训工作的党性原则和党校培训的权威性。

3、规范党校经费拨付制度。

党校工作所需经费,列入县政府年度财政预算,并随着财政收入的增长而逐步增加,确保党校教学科研,学科建设,师资培训和行政后勤等方面工作的需要。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教学是党校的中心工作,队伍建设是党校事业发展的关键,教师队伍建设是党校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

要造就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就必须做到:
1、能用人。

要搞活用人机制,打破职务职称门槛,公开选拔教学成果显著、声望高的中青年教师进入明星教师行列,建立党校“名嘴”评选制度。

在党校形成一个能者上、庸者下,充满活力的结构合理的师资团队。

2、用能人。

实行专兼职教师结合制度,聘请一些校外专家、学者、领导干部及学员中的优秀分子担任党校兼职教师,弥补师资力量的不足,以完善教师的知识结构。

3、敢用人。

完善教师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考核办法,把教师的政治前途和经济利益通盘考虑。

对教学成绩优异者破格提拔使用;提高一线教师的福利待遇,加大对明星教师的奖励力度,重奖党校“名嘴”。

形成人人奋勇,个个争先的富有活力的竞争格局。

4、会用人。

要积极加强师资培训,采取选送到上级党校和大专院校学习培训、上挂下靠锻炼、开展课题调研、承担科研课题、组织教学观摩等方式,不断提高教师的理论功底、政治水平、党性修养、知识储备、实践经验和教学能力,从而不断提高培训质量。

(五)增强内在动力,着力把党校建设成县域四大中心
县级党校通过加强内部管理,切实提高教学质量、科研水平,以此作为提升地位的筹码。

着力把党校建设成县域四大中心,从而为服务地方科学发展进行新定位。

1、把县级党校建设成为县域干部教育培训中心。

在培训内容的确定上,党校培训要始终坚持“三个紧贴”:紧贴县委和县政府的工作大局,紧贴部门、乡镇、企事业单位和农村的现实需要,紧贴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实际,最终形成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基础,以科学发展观为中心,以地方科学发展所必需的专业知识和科技知识为两翼,以现实热点、难点以及战略问题研讨为导向,融理论知识教育、能力素质提升、党性锻炼于一体的综合性课程结构。

2、把县级党校建设成为县域理论政策宣讲中心。

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要求,认真做好镇乡、企业、农村、社区各级各类党员干部、普通群众的理论辅导、政策宣讲工作。

要讲深讲透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富民惠民的各项政策,重视民生、改善民生的具体措施,必须要把党的方针政策与新农村建设、教育、医疗、环保等基层群众最关心、最现实的问题结合起来,必须要运用群
众语言,注重用事例说话、用数字说话、用典型说话,让群众想听、愿听,也听得懂、听得进、记得住。

3、把县级党校建设成为县域县情研究中心。

县级党校处在基层,置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感性认识前沿,具有不可替代的基层实践经验优势。

县级党校对党的最新方针政策要尽早学习,对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要尽早研究,对社情民意要尽早了解,对基层群众创造的经验要尽早总结。

县级党校不但要对党的理论发展保持足够的敏锐性,更要对用这些理论指导的本地区改革和建设实践保持足够的敏锐性,开展应用性、对策性研究,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提供论证和支持。

4、把县级党校建设成为县域决策咨询中心。

县级党校成为地方党委、政府的决策咨询中心,有以下三种主要途径:一是实现党校科研成果的转化,就是党委、政府决策之前,把党校的研究成果作为参考,将研究的某一内容写入决策的文件之中。

二是主动参与党委、政府中心工作或决策前的调研工作。

三是直接参与地方党委、政府的决策实践活动,比如参与党代会、人代会报告的起草、参与地方重大政策措施的起草、争取成为地方党委及政府的决策咨询顾问等。

当前,县级党校工作既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也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只要我们在党中央领导下,扎扎实实地搞好科学发展观的学习实践活动,在上级党校部门的推动下认认真真地落实《党校工作条例》,县级党校就一定能走出困境,守住阵地,发挥作用,为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为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服好务,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献计出力,从而开创县级党校工作的新局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