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瘫患者康复训练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通法 (PNF): 是通过刺激本体感受器来促使某 些特定共同运动模式中肌群的收缩。 可施加阻力,利用拮抗肌之间的交互 抑制和相继诱导配合外感受器刺激, 如听觉、视觉、触觉。
偏瘫的康复治疗 1)急性期的康复治疗:
以临床抢救为主。康复措施应早期介入,但 以不影响临床抢救为前提。
2) 恢复期的康复治疗: 恢复期一般可分为软瘫期、痉挛
期和改善期 。 运动训练大体按照运动发育的顺
序和不同姿势反射水平进行;
抗痉挛训练
卧位抗痉挛训练 采用Bobath式握手,用健手带动患手向前上 方举过头顶,并停留片刻再缓慢地返回胸前,每次10~20个, 每天数次。仰卧位时双腿屈曲,Bobath式握手抱住双膝,将 头抬起,前后摆动使下肢更加屈曲。但在进行训练时要特别 注意:打破左右侧和上下肢之间联合反应,即下肢用力时患 侧上肢应伸展,上肢用力时下肢应屈曲。
头部:头部旋转,向患侧屈曲使面朝向健侧 上肢:肩胛骨回缩,肩带下降,肩关节内收、内旋,肘
关节屈曲伴前臂旋后(某些病例前臂旋前)腕关 节屈曲并向尺侧偏斜 手指屈曲、内收 拇指屈曲内收 躯干:向患侧侧屈并后旋 下肢:患侧骨盆旋后、上提 髋关节伸展,内收、内旋 膝关节伸展 足跖屈、内翻 足跖屈曲、内收(偶有大趾伸展表现出明显的 Babinski征者)
2.偏瘫的运动功能障碍的康复评定 (1)中枢性运动功能障碍的本质:
脑卒中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障 碍是由于上运动神经元受损,使运动 系统失去其高位中枢的控制,从而原 始的、被抑制的、皮层以下中枢的运 动反射释放、引起运动模式异常。
(2)偏瘫恢复的过程:Brunnstrom 提出偏瘫恢复六阶段的理论, 阶段Ⅰ 驰缓期 阶段Ⅱ 痉挛期 阶段Ⅲ 联带运动期 阶段Ⅳ 部分分离运动期 阶段Ⅴ 分离运动期 阶段Ⅵ 运动大致正常。
联合运动(associated movement): 不是联合反应,是正常人两侧肢体 的完全相同的运动,即一侧肢体的 活动加强了对侧,肢体相同的活动, 是伴随随意运动的、自动的姿势调 整。
2)共同运动(synergy movement): 是指偏瘫患者期望完成某项活动
时引发的一种随意运动。它们是定 型的,无论从事那种活动,参与活 动的肌肉及反应的强度都是相同的, 没有选择性运动。
痉挛
• 是上运动神经元损伤的特征之一,脑 卒中偏瘫患者的患侧各肌肉均有不同 程度的痉挛,因此患者的姿势和运动 都是僵硬而典型的,上肢表现为典型 的屈肌模式(或称屈肌优势),下肢 表现为典型的伸肌模式(或称伸肌优 势)。充分了解偏瘫患者的痉挛模式 对于这些患者的评价和治疗是非常重 要的。
偏瘫的痉挛模式
一般来说感觉障碍的康复难度较大。
back
3、植物神经功能障碍
偏瘫时,由于血管运动障碍导致皮肤血管收缩 或扩张,常出现患侧躯干及上下肢的出汗异常。
重要的是植物神经功能障碍可导致排尿、排便 障碍,其影响患者的康复预后。直肠障碍以便 秘为多,膀胱障碍则以尿失禁为常见。脑卒中 后的膀胱障碍表现为无抑制性膀胱,为神经原 性膀胱的一种,即膀胱的感觉正常,容量小, 无残余尿,排尿突然,甚至尿失禁。
运动障碍:其运动障碍可以偏瘫、双 侧瘫或单瘫的形式表现,但以偏瘫为 多见。偏瘫是锥体束损害所致的中枢 性瘫痪。表现形式为联合反应和共同 运动。上肢表现为曲肌模式,下肢表 现为伸肌模式。其功能恢复的过程是 联合反应和共同运动的逐渐减少,皮 层控制的分离运动逐渐增多。
back
2、感觉障碍的表现
感觉障碍:有多种类型。其中肌肉关节的 本体感觉障碍,大脑高级神经功能障碍直 接影响康复预后。后者表现为意识障碍、 痴呆、失语、健忘、失用、失认等。如定 向力不完整、计算不能、注意力不集中、 推理判断能力障碍、语言表达和感受障碍 等。
概述
康复:就是运用各种积极的手段,对残疾者进行训 练和再训练,使患者的残存功能和能力获得最大限 度的发挥,来提高生存质量,使患者回归生活、回 归社会。
一般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病3天就可以进行康复治疗, 出血性脑血管病则需在发病1周左右进行康复治疗。
概述
重视治疗,不重视康复,其后果造成 废用综合征
偏瘫患者由于持久卧床或长期被迫采取坐位,不活动或 活动减少,床和椅子的支撑抵消了重力对机体的作用, 人体因此出现以生理功能衰退为主要特征的症候群叫废 用综合征。主要表现为废用性肌肉萎缩、废用性骨质疏 松、关节挛缩畸形、体位性低血压、压疮、便秘,大小 便失禁以及异位骨折,骨化,肺部感染,泌尿道感染和 消化功能减退等。
(2) Brunnstrom方法: 在最初应用共同运动、联合反应、
和反射活动,来促发恢复进程的开始, 然后不断修正运动模式,使之成为更复 杂的功能性运动,同时也应用本体感受 性刺激和皮肤刺激以辅助促通神经和肌 肉。
(3) Rood方法: 又称多种感觉刺激疗法,其核心是利 用多种感觉(冷、温、刷、振动、扣 打、牵张、压迫等)对于不同种类的 神经纤维(A、B、C三类,A类又分为 α、β、γ、δ群)可以产生不同的 促通效果。
偏瘫患者的康复训练
概述
偏瘫(hemiplegia): 不是一个单独的疾病名称而是个综合征。依脑损伤的 部位,临床上可以表现为双侧瘫或单瘫。
偏瘫民间又叫半身不遂,中医称脑中风、脑卒中, 由于脑卒中、脑外伤等颅内神经损伤、脑肿瘤、 脑炎等脑内病变导致大脑皮层运动区或椎体束受 损引起的对策肢体瘫痪,又称中枢性瘫痪。
概述/临床分类
出血性 脑卒中
缺血型
脑出血
蛛网膜下腔出血 一过性脑缺血发作
脑血栓 形成(最 多见) 脑栓塞
本病主要有两个特点: 一.脑受损症状的局灶性。 二.起病急骤。 引起的功能障碍主要表现在意 识、运动、知觉、认知、语言、 精神情绪方面。
易发因素: 动脉粥样硬化 高血压 心脏病 血液流变学异常 血液病 糖尿病 不良饮食习惯等
按摩及关节的被动运动
对患肢进行按摩可促进血液、淋巴回流,减轻甚至防止浮肿, 同时也是一种运动感觉刺激,有利于运动功能恢复。按摩要 轻柔、缓慢、有节律地进行,不宜使用强刺激性手法。对肌 张力高的肌群用安抚性质的推摩。对肌张力低的肌群则予以 按摩和揉捏。
早期进行关节活动度的训练既可维持关节正常的活动范围,又 可有效地预防关节肿胀、肌肉萎缩,从而促进患侧肢体主动运 动的出现。如病人病情稳定,在病后第3~4天起患肢所有的关 节(包括健侧肢体)都应做全范围的关节被动活动,每天2~3 次,以防关节痉挛。活动顺序从大关节到小关节、循序渐进、 缓慢进行,切忌粗暴,直到主动运动恢复为止。
康复治疗主要以良肢位摆放、按摩、关节被 动运动和预防并发症为主。
良肢位摆放—— 仰卧位
仰卧位时,病人头下垫枕,患侧肩胛下放一枕头,使肩上 抬前挺,肩关节外展外旋,肘与腕均伸直,手指伸直并分 开,整个上肢放在枕头上。患侧臀部、大腿外侧下放一枕 头,其长度要足以支撑整个大腿外侧,以防下肢外旋。足 底不放任何东西,以防止增加不必要的伸肌模式的反射活 动。该体位易引起压疮及增强异常反射活动,应尽量少用。 或与健侧卧位、患侧卧位交替使用。
3) 紧张性反射: 紧张性迷路反射( TLR) 颈紧张性反射(TNR) 紧张性腰反射(TWR) 阳性支撑反射(PSR) 对侧伸肌反射 及抓握反射(grasp reflex)
4)异常肌张力: 肌张力在临床上是以被动运动肌
体的某部分时所感受到的抗阻力量来 表示的。
痉挛表现为肌群肌张力增高、协 调异常的特定模式,并不是某块肌肉 的肌张力增高所致。是肌肉牵张反射 控制紊乱所致。
动模式的运动;1. 半随意的、小范围 2、坐位,足跟触地,
手能置于腰后。2. 的伸展
踝能背屈
上肢前屈90°(肘 伸 展 ) 。 3. 屈 肘 90°,前臂能旋前、 旋后
3、坐位,足可向后 滑动,使屈膝大于 90°
5级
痉挛减弱,基本脱 1、 用手掌抓握,
离共同运动,出现 能握住圆柱及球形
分离运动。
物,但不熟练
良肢位摆放—— 患侧卧位
患侧在下,健侧在上。头用高度适中的枕头支撑,躯干稍向后 旋转,后背部用枕头支撑。患肩前伸,避免其后缩和受压,肘 关节前伸,前臂旋后,掌心向上。患侧下肢髋关节伸展,膝关 节轻度屈曲。健侧上肢可放在身上或身后的枕头上,避免放在 身前,防止肩胛骨回缩。健腿的髋、膝关节屈曲,其下方放一 长枕支撑。
偏瘫的康复治疗
偏瘫功能训练治疗技术
神经发育方法(Bobath)、中枢性促通 技术(Brunnstrom)、皮肤感觉输入促 通技术(Rood)、关节松动术、本体感 觉性神经肌肉易化技术(PNF)等。
它们的主要共同特点是: (1)感觉输入应用 (2)反射利用 (3)人类正常发育顺序应用
运动训练大体按照运动发育的顺序和 不同姿势反射水平进行:
1、上肢外展90º
(肘伸展,前臂旋 2、能随意全指伸
前)。
开,但范围大小不
2、上肢前平举及上 等 。
举过头(肘伸展)。
3、肘伸展位,前臂 能旋前、旋后。
从共同运动到分离 运动:
1、立位,髋伸展 位能屈膝。
2、立位,膝伸直, 足稍向前踏出,踝 能背屈 。
痉挛基本消失,协 6 级 调运动正常或接近
正常 。
良肢位摆放—— 健侧卧位
健侧在下,患侧在上。病人头部垫枕,胸前放一枕头,后背置 一枕头以支撑。患侧上肢向前伸出,肩关节屈曲90°,患侧肘 关节伸展,腕、指关节伸展放在枕上。患侧下肢髋、膝关节自 然屈曲向前,放在身体前面另一枕上。健侧肢体自然放置。
变换体位的护理
• 主要目的是预防褥疮和肺感染,另外 由于仰卧位强化伸肌优势,健侧卧强 化患侧屈肌优势,患侧卧位强化患侧 伸肌优势,因此应不断变换体位,可 使肢体的伸屈肌张力达到平衡,预防 痉挛模式出现。一般每60分钟到120分 钟变换体位一次。
概述
使用不科学的康复治疗方法,造成 误用综合征
偏瘫患者因接受了不正确的治疗所造成的人 为的症候群。表现为发病半年后出现手挛缩、 足内翻,足下垂,走路时表现划圈步态等。
偏瘫的评价
1. 偏瘫的痉挛模式 1)联合反应(associated reaction):
是指若用力使身体的一部分肌肉 收缩时,可以诱发其他部位的肌 肉收缩。
最小限度的随意运 动,并开始出现共 同运动或其成分
3 级 痉挛加剧,可随意 能全指屈曲,勾状 1、 随意引起共同
引起共同运动,并 抓握,但不能伸展,运动或其成分
有一定的关节运动 有时可由反射引起 2、坐位和立位时,
伸展
髋、膝、踝可屈曲
4 级 痉挛开始减弱,出 能侧方抓握及拇指 1、开始脱离共同运
现一些脱离共同运 带动松开,手指能 动的运动。
脑卒中偏瘫的运动功能评估: 1.常采用Brunnstorm评价法; 2.Bobath评价法; 3.上田敏法及Fugl-meyer评价法. 不宜用肌力评价法
Brunnstrom运动评价表(偏瘫肢体运动功能恢复分期)
上肢
手
下肢
1 级 弛缓,无随意运动 弛缓,无随意运动 弛缓,无随意运动
2 级 开始出现共同运动 无主动手指屈曲 或其成份,不一定 引起关节运动
1、能进行各种抓 握;2、 全范围的 伸指;3、 可进行 单个指活动但比健 侧稍差 。
协调运动大致正常。
1、立位髋能外展 超过骨盆上提的范 围。
2、立位,髋可交 替地内、外旋,并 伴有踝内、外翻 。
脑卒中后,最常见的表现是在 三方面:
1、运动障碍 2、感觉障碍 3、植物神经功能障碍
1、脑卒中后运动障碍的表现
Bobath式握手
向健侧翻身
向健侧翻身 病人仰卧位双手交叉,患手拇指置于健手拇指之上 (临床上称Bobath式握手,见上图),或健手握住患手手腕,屈 膝,健腿插入患腿下方。交叉的双手伸直举向上方,做左右侧方 摆动,借助摆动的惯性,让双上肢和躯干一起翻向健侧。
向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侧翻身
向患侧翻身 病人仰卧位,双手呈Bobath式握手, 向上伸展上肢,健侧下肢屈曲。双上肢左右侧方 摆动,当摆向患侧时,顺势将身体翻向患侧。
翻身→坐→坐位平衡→双膝立位平 衡→单膝立位平衡→坐到站→站位 平衡→步行来进行。
(1) Bobath方法: 又称神经发育方法。特点是利用正
常的自动性姿势反射和平衡反应来调节 肌张力和诱发正确的动作。用肌肉牵拉 和轻轻拍打肌腹、将患者置于某一体位、 控制关键点、通过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 射机制来促进抑制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