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雎不辱使命》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自然段: 2.秦王说的是否是真心话?说说理由。 实际上是对安陵君恩威并施。说尊其为长者而未吞并, 是恩;粉饰欺诈让安陵君扩大土地及遭婉拒是逆寡人 和轻寡人,是威。
第二自然段: 3.唐雎是如何反驳的? 先用语气极强的否定句堵住秦王带有威胁意味的试问, 然后正面回答秦王,最后在对比中用一反问语气句子 否定秦王的无耻要求。
[解析] 熟读课文,抓住文中的关键句子进行分析概括。
10 唐雎不辱使命
7.秦王与安陵君“易地”并非真心,你从哪里能 够看出来?
[答案]秦王并非真心易地,意在吞并,从以下几个地方能够 看出来:①从“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可看出秦王对安陵君的 轻视;②从“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 可看出秦王口气强硬,并无商量的余地;③从“秦王不说”可 看出秦王名易实夺的心理。
第一自然段: 3.概括段意 秦王企图吞并安陵遭到拒绝而不悦。交待唐雎 使秦的原因,是故事的开端。
研读第一段:
秦王
使人谓、寡人 轻慢
以五百里易安陵, 利诱之, 安陵君其许寡人! 盛气凌人
秦王不悦
骄横
先设骗局,以强凌弱,以大欺 小,首开祸端。
安陵君
ຫໍສະໝຸດ Baidu
大王加惠,以 大易小,甚善
受地于先王, 愿终守之,弗 敢易!
刘向(约前77~前6)本名更生,字子政,沛 (今江苏沛县)人。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 文学家,汉皇族。他在学术文化上的主要贡献 是对古籍做了全面系统的分类整理工作,其作 品既有史学价值,又有文学价值。
编年体:按在世皇帝的年号记载(即按年代顺序记载)历史事件。 代表作:《资治通鉴》(《孙权劝学》),北宋司马光编纂; 孔子《春秋》;“春秋三传”:左丘明《左传》(又名《春秋 左氏传》)(《曹刿论战》)、《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 传》等。 国别体:以国(诸候国)为主体记载,按国家分类记载历史。 共两部:最早的一部春秋时期左丘明作的《国语》;汉代初期 刘向编订的《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唐雎不辱使 命》)。 纪传体:东亚史书的一种形式,是以本纪、列传人物为纲、时 间为纬、反映历史事件的一种史书编纂体例。纪传体史书的突 出特点是以大量人物传记为中心内容,是记言、记事的进一步 结合。从体裁的形式上看,纪传体是本纪、世家、列传、书志、 史表和史论的综合。以为人物立传记的方式记叙史实,包括二 十四史,代表作《史记》(《周亚夫军细柳》)《三国志》。 编年体:某年发生了某事;国别体:某国发生了某事;纪传体: 某人做了某事。
(3)唐雎慷慨陈词,历数专诸、聂政、要离三个刺客,
以“__怀_怒__未_发________,__休_祲__降_于__天__”歌颂其壮举。
10 唐雎不辱使命
下列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B
A.秦王极力描绘由天子之怒引致“伏尸百万,流血 千里”的可怕场景,目的是用武力来恫吓唐雎。 B.唐雎用专诸、聂政、要离这些平庸之人因怒行刺 的故事,表明要效仿他们跟秦王拼命。 C.文中唐雎佩剑入朝要与秦王拼命这一情节,强烈 地表达了作者要颂扬正义的思想感情。 D.无论秦王是真屈服还是假屈服,“长跪而谢”都表 明唐雎在这场较量中取得了胜利。
《战国策》
你还了解外交史上哪些出使他国而“不辱使命” 的人或故事? 晏子:出使楚国; 蔺相如:完璧归赵; 诸葛亮:舌战群儒。
《战国策》:战国时代国别体史书。原有《国事》 《国策》《短长》等不同名号,共有33篇。西汉成帝 时,刘向根据战国末年的纵横家著作整理编辑而成。 记事上起前453年,下迄前209年,载录了战国时期各 国政治、军事、外交各方面的历史,着重记录了谋臣 的策略和言论。雄辩的论说,铺张的叙事,尖刻的讽 刺,耐人寻味的幽默,构成了独特的语言风格。它标 志着我国古代散文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给后世散文 和辞赋的创作以重大影响。
[解析] 解答此题,要仔细阅读全文,并找出描写秦王 言行的句子,揣摩其心理。
第一自然段: 1.秦王以五百里地易安陵是出于好心吗?易地 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
秦王不是出于什么好心,而是采取“以大易小” 的欺诈手段,企图不战而直接吞并安陵小国。
第一自然段: 2.安陵君用什么理由拒绝了秦王的要求? 安陵君识破秦王的骗局而婉言拒绝。不亢不卑 中透着坚定,“愿终守先王之地,弗敢易”, 预示着将会有一场大风雨。
写作背景: 战国时期的最后十年,秦相继吞并各诸侯国,公元前 230年灭韩,公元前225年灭魏。安陵是魏的附庸小国, 在宗主国魏国灭亡之后,还保持着独立的地位。秦企 图用“易地”的政治骗局进行吞并,由此引起了两国 之间的一场外交斗争。这篇文章记叙唐雎出使秦国, 同秦王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终于折服秦王的经过。
第二自然段: 4.比较安陵君的理由和唐雎的理由有何异同? 相同点:都回绝了秦王的无耻妄想。 不同点:地点、背景、面对的人物不同。唐雎回答最 后多了“虽千里……五百里哉?”这表明唐雎为了掌 握这场外交斗争的主动权,态度明显要比安陵君强硬 的多。
言辞 婉和
陈理为据 无容置疑
使唐雎使于秦
果断
婉辞坚拒,有理有利有节, 不失明君风度。
第二自然段: 1.秦王认为自己对安陵君是什么态度? 秦王认为安陵以五十里之地能幸存下来,是因为他把 安陵君看做忠厚的长者,所以格外开恩,“不错意” 他认为安陵君不识抬举,“不听寡人”这完全是一派 花言巧语,他只不过是想旧调重弹,迫使唐雎就范。
10 唐雎不辱使命
整体感知
4.用原文语句填空。
(1)唐雎有意激怒秦王,以“____________,
_虽_千_里__不_敢__易_也__岂__直_五__百_里_”哉进一步揭穿秦王的骗局,维
护了本国的尊严。
(2)秦王恼羞成怒,以天“_子_之_怒___伏__尸_百,万___流_血__千_里__,
________”相威胁。
10 唐雎不辱使命
[解析] B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 项,专诸、聂政、要离并不是平庸之人,而是有胆识有 才能的人。
10 唐雎不辱使命
合作探究 课堂 合互作动交流
6.故事的主要矛盾是什么?最后的结果是怎样 的?
[答案]故事的主要矛盾是对安陵的拥有权。故事的结局是秦 王放弃了吞并安陵的打算,唐雎完成了出使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