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药学:中药炮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方木瓜(宣木瓜)
燀苦杏仁
采摘后分档,用火烘或 焙干,然后闷2-3天, 使其色变黑。
以干燥的全虫入药。以"惊蛰"至" 清明"捕捉的质量为佳。先用开水 烫死,剪开尾部,挤出肠粪和卵。 取长宽与蜈蚣相等、两端削尖的薄 竹片,一端刺入虫体下腭,一端扎 入其尾上部,使虫体伸直,晒干即 成。
第四章
古代本草书中有关记载: 陶弘景:“其根物多以二月八月采者,谓春初津润始萌,未充 枝叶,势力淳浓也,至秋枝叶干枯,津润归于下也。大抵春宁 宜早,秋宁宜晚,花、实、茎、叶,各随其成熟尔。” 李杲谓:“凡诸草、木、昆虫,产之有地;根、叶、花、实采 之有时。失其地,则性味少异;失其时,则气味不全。” 孙思邈:“凡药,皆须采之有时日;阴干,暴干,则有气力, 若不依时采之,则与凡草不别,徒弃功用,终无益也。”
研究内容 1.文献整理及经验总结 文献整理及经验总结是炮制研究的基
础。了解其现状,分析其演变过程,探知炮制目的,可去粗取精,去 伪存真,提示科研思路。
2.炮制原理及炮制理论的研究 炮制原理及炮制理论的研究是 炮制研究的核心和关键问题。炮制原理指药物炮制的科学依据和药物 炮制的作用。即探讨在一定工艺条件下,中药在炮制过程中产生的物 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以及因这些变化而产生的药理作用的改变和这些 改变所产生的临床意义,从而对炮制方法作出一定的科学评价。
炮制研究被列入国家攻关项目。
中药炮制的研究 由于受历史条件及当时科学技术水平的限制,传统中药炮制
理论、工艺、质量标准等均是经验型的,并且多是父子、师徒口 传心受,其独特经验人为保密,阻碍了炮制技术和理论的整理和 提高。用现代科学技术的手段和方法深入研究中药炮制,可阐明 炮制原理,探讨其理论、工艺的科学性,改革炮制工艺,使其适 应工业化大生产,制订客观、量化的质量标准,保证中药饮片的 质量,提高临床疗效,使古老的中药炮制焕发出新的活力。
“作大豆黄卷”等工艺。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有“凡有修合,依法炮制……”的记载。
中药炮制的发展概况
• ★发展概况 (3)不同发展阶段的主要代表专著及其特点:
金元明时期
《汤液本草》-引李东垣“用药心法”,并有“去湿以生姜,去上 膈痰以蜜”的记载。
《珍珠囊》-记载有白芍“酒浸行经,止中腹痛”的炮制论述。 《十药神书》-首次提出炭药止血理论,“十灰散”为其著名方剂。 《本草蒙筌》-第一次系统概括了辅料炮制的原则。 《本草纲目》-古代最大型的药学专著。专列“修治”一项记载炮
春秋战国至宋代
《五十二病方》-最早记载炮制内容,如“止出血者燔发”。 《黄帝内经》-有“治半夏”、“角发”“燔治”、“口父 咀”的炮制
记载。 《神农本草经》-对有毒药物的炮制方法和机理进行了解释。 《本草经集注》-第一次系统归纳炮制技术。 《雷公炮炙论》-第一部炮制专著。 《新修本草》-将炮制内容列为法定内容,记载有“作糵”、“作豉”、
中药仓库害虫及防治
中药

仓储的物理防治方法
清洁卫生
远红外线辅助杀虫法
高温暴晒
微波干燥杀虫法
低温冷冻 气调杀虫法
γ-射线照射杀虫法 捕蝇灯诱杀虫法
源自文库
化学防 治法
除虫菊 杀虫法
化学药剂熏 蒸法
毒饵 诱杀虫法
即普遍采用的“钴60灭菌
第五章 中药材的炮制
第一节 中药材炮制的发展概况
中药炮制的发展概况
• ★发展概况
(1)三大炮制专著
书名
作者 成书年代 载药
主要特点和贡献
雷公炮炙论
炮炙大法 修事指南
雷敩
缪希雍 张仲岩
南北朝 刘宋时期
明代 清代
300种 ①总结当时的炮制成就 ②创建了炮制新方法,概括炮 制作用 ③运用辅料炮制药物
439种 ①总结归纳了雷公炮炙十七法 ②提出药物贮藏保管之法
232种 ①系统叙述各种炮制方法 ②进一步深化炮制理论
中药炮制的发展概况
• ★发展概况 (2)不同专著的炮制名称: • 《雷公炮炙论》-炮炙 • 《炮炙大法》-炮炙 • 《本草蒙筌》-制造 • 《本草纲目》-修治 • 《修事指南》-修事
中药炮制的发展概况
• ★发展概况 (3)不同发展阶段的主要代表专著及其特点:
制经验 《炮炙大法》-第二部炮制专著,归纳了雷公炮炙十七法。
中药炮制的发展概况
• ★发展概况 (3)不同发展阶段的主要代表专著及其特点:
《修事指南》-第三部炮制专著,系统地论述了各种炮制方法。 清代 《本草纲目拾遗》-除各种炮制方法外,还记载了相当数量的炭药。
整理了各种炮制经验。 现代 编写了各类炮制专著。
芸香科植物酸橙及其栽 培变种或甜橙的 干燥幼果。5〜6月收集自落的果实,除去 杂质,自中部横切为两半,晒干或低温干 燥,较小者直接晒干或低温干燥。
枳实(幼果)
芸香科植物酸橙及其栽 培 变 种的干燥未成熟果实。7月果 皮尚绿时采收,自中部横切 为两半,晒干或低温干燥。
趁鲜纵剖两瓣,置笼屉蒸 10-20分钟取出,切面 向上反复晾晒至干
一般在5~9月间捕捉。主要方法:①光 照:晚间乘蛤蚧外出觅食时,用较强的 灯光照射,蛤蚧见强光则立即不动,便 可捕获。②引触:用小竹竿一端扎上头 发,伸向石缝或树洞中引触,蛤蚧遇发 咬住不放,即迅速拉出,捕入笼中。③ 针刺:在竹竿上扎铁针,乘蛤蚧夜出时 刺之。蛤蚧捕得后,用锤击毙,剖腹取 出内脏,用干布抹干,再以竹片将其四 肢、头、腹撑开,并用白纸将尾固定于 竹片上,以防脱落,然后用微火焙干。
中药炮制的起源与发展
中药炮制的起源 1.起源于用药实践 其历史可追溯到原始社会。人类为了服
用药物,需要对其进行必要的处理,如洗净、劈开、打碎、用牙齿 咬成碎粒等,这样就产生了中药炮制的萌芽(净制、切制)。
2.火的发现是中药炮制形成的关键 火的发现和利用,使人 类逐步从生食过渡到熟食。一些制备熟食的方法被应用于处理药物, 使其也有了生、熟之分,如炮、烧等。产生了中药炮制的雏形(火 制)。
3.饮食文化的影响 如酒的发明与应用,丰富了用药经验, 酒作为辅料被应用于炮制药物,充实了中药炮制内容(辅料制)。 此时,为中药炮制形成具备了条件。
中药炮制的发展概况
• ★发展阶段
• (1)春秋战国至宋代,中药炮制技术起始和形成时期 • (2)金元明,炮制理论的形成时期 • (3)清代,炮制品种和技术的扩大应用时期 • (4)现代,炮制振兴、发展时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