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炮制学 第一章 绪论
中药炮制学
《汤液本草》 《十药神书》 பைடு நூலகம்本草蒙筌》 《本草纲目》 《炮炙大法》
21
清代
特点:是炮制品种和技术的扩大应用时期 主要文献:
《修事指南》 《本草纲目拾遗》
22
现代
特点:是继承、整理、发展时期 主要文献:
《中药炮制经验集成》 《历代中药炮制资料辑要》 《历代中药炮制法汇典》 《全国中药炮制规范》
18
春秋战国至宋代
特点:是中药炮制技术的起始和形成时期 主要文献:
《五十二病方》 《黄帝内经》 《神农本草经》 《金匮玉函经》、《伤寒杂病论》 《肘后备急方》 《本草经集注》 《雷公炮炙论》
19
春秋战国至宋代
《备急千金要方》 《新修本草》 《太平圣惠方》 《证类本草》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20
金元、明时期
23
第三节 有关中药炮制的法 规
24
国级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药炮制通 则
25
省部级标准
全国中药炮制规范 各省市炮制规范 各省市药材标准
26
中药炮制学
1
第一章 绪论
2
【目的要求】
掌握中药炮制与中药炮制学的概念及其任 务; 熟悉中药炮制的有关法规、中药炮制的发 展概况; 了解中药炮制的起源、发展方向。
3
第一节 概述
4
概述
中药行业有三大支柱: 中药材 中药饮片 中成药
中医用药的特点主要有二个:复方 炮制 饮片 仍是目前中医用药的基本形式。
望闻问切 诊断
药力共处 药到病除
君臣佐使,配伍七情 立方
依法(炮制规范)炮制 遣药
第一章 中药炮制学总论
• • • •
4.唐代--《唐本草》 《备急千金药方》 (1)炮制技术进一步发展,品种不断增加 (2)列入了法定制药范围 《新修本草》
• 作蘖法-发芽法,作豉法-发酵法,作大豆黄 卷等。
• 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药方》中指出:“有需烧 炼炮炙,生熟有定,一如后法,顺方者福,逆 之者殃。……”明确了炮制的重要性。
总
论
第一章 绪 论 第一节 概 述
• 一、中药炮制及炮制学性质 • (一)中药炮制及其名称来源 • 什么叫中药炮制? • 根据中医药理论,按照辨证用药的需要 和药物自身的性质及调剂制剂不同要求,所采 取的一项制药技术
狭义概念: 炮炙――炒、炙、煅 蒸、煮、火单 其他制法(复制、发酵 发芽、 制霜、烘焙、水飞等) 广义概念: 净选加工――饮片切制――炮炙
• • • •
(四)炮制振兴、发展时期 继承: 发扬: 国家“十五”攻关又将其列为专项“濒危药材 和中药饮片的炮制研究”,目前,对中药炮制 的研究越来越引起国家重视。 • 不足之处:炮制设备、对中成药中的炮制品种 及其组方研究。
第三节 有关中药炮制的法规
•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 • 一 、国家药品标准与炮制规范 •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附录设有“中药炮 制通则”专篇。 • 二 、省、部级药品标准与炮制规范 • 《全国中药炮制规范》附录中收录了“中药炮 制通则”“全国中药炮制法概况表”等。此外 还有《江西中药炮制规范》、《福建中药炮制 规范》等省级标准。
• 2. 汉 • 《神农本草经》(365种)、《金匮玉函经》、 《金匮要略方论》、《伤寒论》 • 炮制特点: • (1)由净制、切制--改变药性。如炮附子、炙 厚朴、蒸大黄等 • (2)总结炮制理论
• 如《神农本草经》指出的“凡此七情,合和视 之,……若有毒宜制,可用相畏相杀者,不尔 勿合用也”
中药炮制技术PPT
第一章 绪 论
2 中药炮制理论的形成时期
《炮炙大法》---我国第二部炮制专著 ---明代—缪希雍
书中在卷首归纳出“雷 公炮炙十七法”
第一章 绪 论
3 中药炮制品种和技术的扩大和应用时期
《修事指南》---我国第三部炮制专著 ---清代—张仲岩
张氏认为炮制在中医药 中非常重要:“炮制不 明,药性不确,也则汤 方无准而病症无验“。
第一章 绪 论
炮制理论、工艺、
区
别
规格、质量标准、
历史沿革及其发展
方向的学科。
第一章 绪 论
❖历史上曾有“炮炙”、“修治”、“治 削”、“修事”、“炮制”等称谓。
第一章 绪 论
一、中药炮制的起源
中药的使用
火的出现
酒的出现
“药食同源”
“炮生为熟” “充实内容”
中药炮制技术
中药系 孙立艳 讲师
第一章 绪 论
第一节 中药炮制起源与发展
什么是中药?
第一章 绪 论
什么是中药炮制?
炮制前后
GAP ?
原药材
炮制技术
炮制前
GAP
饮片
炮制 后
第一章 绪 论
什么是中药制剂?
制剂前后
饮片
中药制剂技术
制剂前
GMP
汤剂 散剂 注射剂
制剂 后
GMP ?
中药炮制
根据中医药理论, 依照辨证施治用药 需要和药物自身性 质,以及调剂、制 剂的不同要求,所 采取的一项制药技 术。
第一章 绪 论
第三节 有关中药炮制的法规标准
3、《全国中药炮制规范》--又称部颁标准,属于国家药品质量标准 ---由卫生部药政局组织编写,于1988年出版。
中药炮制学 第1章
中药炮制发展的四个历史时期的划分
1、春秋战国至宋代(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12世 纪)是中药炮制技术的起始和形成时期; 2、金元、明时期(公元13至16世纪)是炮制 理论的形成时期; 3、清代(公元17至18世纪)是炮制品种和技 术的扩大应用时期; 4、现代(公元19世纪以后)是炮制振兴、发 展时期。
根据中医的传统理论, 中药炮制学是专门研究 将原药材进行净选、切制、炮 中药炮制理论、工艺、规格、 制等方法制成一定规格的炮制 质量标准、历史沿革及其发 品。 展方向的学科 3、中药炮制---是根据中医药理论, 依照辨证施治用药需要和 药物自身性质,以及调剂、 药物用相应的液体辅料拌匀、 4、中药炮制学---制剂的不同要求,所采取 闷润后,置于火上或锅中炒干 的论研究
3.炮制方法的研究——工艺改革 4.饮片质量标准的研究
四、中药炮制学的特点
1、中药炮制学是中药专业的专业课程。 2、中药炮制学是药学与中药专业的区别课程 3、中药炮制学是既古老又年轻的学科。 4、中药炮制学是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
五、中药炮制学的研究方法
1. 应用文献学方法进行研究。搞清炮制意图,为实验设计提供 依据。 2. 应用实验药理学方法研究。化学成分不清者,以此研究中药 炮制前后的生物活性变化,化学成分清楚者,研究其含 量与药效的关系。为工艺改革及质量标准的确定提供依 据。 3. 应用化学方法进行研究。中药的疗效,是由其所含的化学成 分决定的。研究中药炮制前后,化学成分性质和含量的 变化是研究的核心。 4. 应用临床疗效观察方法进行研究。在各项研究指标较成熟的 条件下,以临床疗效观察验证研究结果。 5.应用多学科结合进行研究。此法对中药炮制系统研究是有效 途径。要注意同一药物不同炮制品的不同功效,并设法 用现代科技手段阐明其科学性,切忌暂时说不清楚就轻 率否定其炮制意义。
《中药炮制技术》PPT--第一章 绪论
第一章 绪 论
1 中药炮制技术的起始与形成时期
《新修本草》---我国由国家颁布的第一部药典 ---唐代—苏敬、李勣等
该书把炮制列为法定
内容,是中药炮制受
到政府保护的开端。
第一章 绪 论
1 中药炮制技术的起始与形成时期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我国第一部国家成药规范 ---宋代—陈师文
的毒、副作用来炮制该药物。(生姜制半夏)
第一章 绪 论
第二节 传统的制药原则
清代—徐大椿(灵胎) ---《医学源流论.制药论》
制药的具体方法: 1.制其形:改变药物的外观形状和分开药用部位。 2.制其性:改变药物的性能。 3.制其味:调整中药的五味。
4.制其质: 改变药物的性质(药性和功用)或质地。
第一章 绪 论
第三节 有关中药炮制的法规标准
1、《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1984年制定,2001年修订) ---是目前药品研制、生产、经营、使用、检验的基本法
律,同时也确立了中药饮片的法律地位。
2、《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是国家药品标准的核心 ------自1963年版开始,均在其一部收载中药及中药
《中药饮片生产过程质量标准通则》和《中药饮片质量标准通则(试
行)》
第一章 绪 论
第三节 有关中药炮制的法规标准
5、《中药炮制规范》---地方药品标准 ---目前,各省市、自治区、直辖市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制定的,
适合本地区的,也作为法定的强制性标准。
希望你爱上中药炮制
书中记载”秫米 半夏汤“---制半 夏(毒) “口父 咀,渍酒
中”---切制。
第一章 绪 论
1 中药炮制技术的起始与形成时期
1中药炮制学第一章绪论
33
《药典》与《炮制规范》对规范化生产和质量控制 起到指导监督作用。
在炮制生产中逐步推行机械化,实行规范化生产。 2007年12月中药饮片生产企业必须通过GMP认证。
饮片:药材经过炮制后可直接用于临床或制剂生产 使用的药品。
中医用药的特点:复方& 炮制 饮片 VS 成药:饮片更能适应中医辨证施治、灵活加
减的要求,仍是中医用药的主要形式。
中药行业三大支柱:药材、饮片和中成药。
4
2.中药炮制学 专门研究中药炮制理论、工艺、规格、质量标准、
历史沿革及其发展方向的学科。
3.制订饮片质量标准 传统质量标准客观化、数据化
色泽:标准品系列、标准色度盘、浸出液色度检测; 气味:电子鼻、气相色谱
增补新的质量标准
基础:杂质限度、浸出物限量、有毒/有效成分、重金 属含量、农药残留量
特色:制炭得率、发酵黄曲霉限量等
多指标综合评价:
饮片外观、色泽、气味、性状、组织粉末; 理化鉴定、水分、灰分、浸出物、药效成分、毒性成分; 农药残留量、重金属残留量、溶剂残留量、辅料残留量。
《种杏仙方》4卷(1577)、 《万病回春》8卷(1587)、 明·李时珍《本草《纲复目明》眼:方18外92科种神药验,全33书0种》有6卷“修 (1591)、《云林神彀》 治”,20多种炮制(方15法91。)、《鲁府禁方》4卷 明龚廷贤(明朝内((府1156大9145御))医、、)《《小寿《儿世寿推保世拿元保》方元1脉0》卷全:书对》 炮制方法理论进3行卷论(述16:04“)炒。以缓其性,泡以剖
中药炮制学(重点)
中药炮制学(重点)中药炮制学(重点)第一章绪论中药炮制是一项制药技术,根据中药理论,根据辩证施治用药的需要和药物的自身性质,以及调剂、制剂的不同要求来进行。
历史上,中药炮制有不同的称呼,如《雷公炮炙论》、《本草纲目》、《修事指南》等。
分类法主要有火制、水制和水火共制,但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第二章中药炮制基本理论中药炮制的制则包括相反为制、相资为制、相畏为制、相恶为制和相喜为制。
此外,不同的炮制方法也会对药物的效果产生影响。
中药炮制还可以根据不同的经脉来进行,如醋制入肝经,蜜制入脾经,盐制入肾经。
同时,炮制还可以通过消除或降低药物治疗剂量下对人体的伤害来改变药物作用的部位或增强对某部位的作用。
第三章中药炮制对药物的影响中药炮制对含苷类药物的影响主要包括溶媒、易溶于水、易水解和防酶解。
同时,炮制方法也会对药物的效果产生影响,如少用醋炮制。
在饮片切制前,药材需要进行软化处理,以便切片更加均匀。
软化的要求如下:1)药材应选用新鲜、质地较硬的品种。
2)软化时间应控制在适当范围内,过长或过短都会影响切片效果。
3)软化过程中要注意水温和水量的控制,以免影响药材的药效。
4)软化后的药材应及时晾干,以免影响后续的加工和保存。
15.切片的要求:1)切片应均匀,大小适中,厚度一致。
2)切片应避免损伤药材的有效成分。
3)切片应保持干燥,避免受潮霉变。
4)切片应按照药材的不同部位和用途进行分类和包装。
1)软硬适度是指药材的硬度与合水率成反比关系,规定了药材的平均合水率。
药材软化需要控制含水率,以避免因水而伤害其药性。
2)药透水尽是指药材在适当水处理后,药材内部各部分水分的渗透速度为零,即各个部分的含水量相同。
15.片1)按厚度分类:极薄片为0.5mm以下,薄片为1~2mm,厚片为2~4mm。
2)按照片类型分类:顶片又称顶头片,斜片为椭圆形或长圆形的片,特点为个细、质地坚硬,直片又称顺刀片,特点为个粗、质地疏松,刨片又称压片。
第1章_绪论 中药炮制学
19:46
(一)春秋战国至宋代
• 1.春秋战国时期 在文字产生以前,人类大量的用药实践 靠口耳相传一代一代的保存下来。汉代以前,古文献中所 记载的都是比较简单的炮制内容。 • 《五十二病方》是我国现存较早的医方书,大约成书于春 秋战国时代,是最早有炮制内容记载的医方书,书中包括 了净制、切制、水制、火制、水火共制等炮制内容,并记 载有药物具体的操作方法。 • 《黄帝内经》约为战国至秦汉时代的著作,其中涉及炮制 的记载有《寿夭刚柔篇》论作药酒
19:46
二、中药炮制的发展
四个时期: 春秋战国至宋代(公元前722年至公元1279年) 是中药炮制技术的起始和形成时期; 金元、明时期(公元1280年至1644年)是炮制理 论的形成时期; 清代(公元1645年至1911年)是炮制品种和技术 的扩大应用时期; 现代(公元1911年以后)是炮制振兴、发展时期。
19:46
发展前景:
• 我国中医药有9个项目首次列入国家公布的 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这9个项目是: 中医生命与疾病认知方法、中医诊法、中 药炮制技术、中医传统制剂方法、针灸、 正骨疗法、同仁堂中医药文化、胡庆余堂 中药文化、藏医药。中药炮制技术是我国 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具有特色的重要部分, 要继承并发扬广大。
19:46
• 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是一部划时代的药学 巨著。其载药1892种,其中有330味列有“修治” 专目。在“修治”专目中,综述了前代炮制经验, 载有李时珍本人炮制经验或见解的就有144条。 • 李中梓所撰的《本草通玄》对炮制操作的注意事 项、辅料制的目的、净选的目的作了精辟概括 . • 缪希雍所撰的《炮炙大法》是第二部炮制专著, 较《雷公炮炙论》内容更为丰富。收载了439种药 物的炮制方法 。
中药炮制学专业知识
第一章炮制绪论中药炮制——是根据中医药理论,依照辩证施治用药的要求和药物自身性质,以及调剂、制剂的不同要求,采取的一项制药技术。
中药炮制学——专门研究中药炮制理论、工艺、规格标准、历史沿革及其发展方向的学科。
中药炮制学的基本任务1.探讨炮制机理2.改进炮制工艺3.制订饮片质量标准中药炮制的起源:中药的发现和应用、火的出现和应用、酒的发明和应用、陶器的发明和应用。
我国古代炮制专著雷敩《雷公炮炙论》——总结前人的炮制经验撰写而成的。
为我国医药史上的第一部炮制专著。
缪希雍《炮炙大法》——为我国医药史上第二部炮制专著。
收录药物439种,将前人的炮制方法归纳了雷公炮炙十七法。
张仲岩《修事指南》——为我国医药史上第三部炮制专著。
收录药物232种中药炮制的分类1.雷公炮炙十七法:炮、爁、煿、炙、煨、炒、煅、炼、制、度、飞、伏、镑、摋、日煞、曝、露。
2.三类分类法:水制、火制、水火共制(药典方法:净制、切制、炮炙)五类分类法:三类 + 修制、其他制法3.药用部位分类法:药用部位(根、茎、叶)…4.工艺与辅料相结合分类法:炒、炙法第二章中药炮制基本理论中药炮制原则:运用中药七情合和的配伍理论,选择炮制方法和辅料,依据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者补之,实则泻之,以恢复人体阴阳平衡。
制则:相反为制:指用药性相对立的辅料或药物来制约偏性或改变药性。
如酒制黄连缓和其苦寒性相资为制:指用药性相似的辅料、药物或某种炮制方法来增强药效。
如米炒党参增强补脾止泻作用。
相畏为制:指用利用某种辅料或药物来炮制某药物,以制约其毒副作用。
如白矾制天南星降毒。
相恶为制:是中药配伍“相恶”的延伸应用。
指两种药物合用,一种药物能使另一种药物作用降低或功效丧失。
如米泔水制苍术缓和其燥烈性。
制法:制其形、制其性、制其味、制其质。
第三章中药炮制对药物的影响中药炮制的目的(1)降低药物毒性或副作用。
(2)改变或缓和药物的性能。
(3)增强药物疗效。
(4)改变或增强药物作用的趋向。
中药炮制学 第一章 绪论
习题 A 型题 l.中药炮制的历史可追溯到 ( ) A.汉代 B.秦代 C.周代 D.春秋战国 E.原始社会 2.提出雷公炮炙十七法的是 ( ) A.雷敩 B.陶弘景 C.缪希雍 D.陈嘉谟 E.李时珍 3.提出三类分类法的是 ( ) A.陈嘉谟 B.陈师文 C.张仲景 D.王好古 E.张元素 4.中药发展史上,第一部具有炮制规范性要求的书是 ( ) A.神农本草经 B.备急千金要方 C.新修本草 D.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E.汤液本草 5.第一部炮制专著是 ( ) A.神农本草经 B.本草经集注 C.肘后备急方 D.雷公炮炙论 E.炮炙大法 6.炮制理论的形成时期是 ( ) A.汉代 B.唐代 C.宋代 D.元、明代 E.清代 7.中药炮制研究的核心问题是 ( ) A.炮制文献研究 B.炮制原理研究 C.炮制工艺研究 D.炮制设备研究 E.炮制品质量研究 8.葛可久的《十药神书》提出了 ( ) A.炮制解毒理论 B.净制理论 C.炭药止血理论 D.归经理论 E.以上都不是 9.《修事指南》的作者是 ( ) A.李时珍 B.张仲岩 C.陈嘉谟 D.张仲景 E.陶弘景 10.提出生熟异用学说的人是 ( ) A.孙思邈 B.张仲岩 C.陈嘉谟 D.张仲景 E.陶弘景 11.提出“凡药制造,贵在适中,不及则功效难求,太过则气味反失”的作者是( ) A.缪希雍 B.张仲岩 C.陈嘉谟 D.张仲景 E.陶弘景 12.中药炮制的理论依据是 ( ) A.中医中药理论 B.五行学说 C.藏象学说 D.现代医药理论 E.归经理论 13.“酒制升提”是谁归纳总结的? ( ) A.李时珍 B.张仲岩 C.陈嘉谟 D.陶弘景 E.缪希雍 14.炮制品种的扩大应用时期是 ( ) A.元代 B.明代 C.清代 D.梁代 E.现代 15. 强调“凡有修合,依法炮制……”的是 ( ) A.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B.本草经集注 C.雷公炮炙论 D.五十二病方 E.修事指南 (二)B 型题 A.修治 B.炮制 C.制造 D.炮炙 E.修事 16.《金匮玉函经》证治总论例中药物炮制称( ) 17.《本草蒙筌》“制造资水火”中药物炮制称( ) 18.《本草纲目》药物正文炮制项称( )
中药炮制学 第一章 绪论
药物自身性质
毒性药物
川乌——水煮 马钱子—砂烫 藤黄——豆腐煮 斑蝥—米炒 半夏、天南星—辅料(如甘草白矾)
2.中药炮制学
专门研究中药炮制理论、工艺、规格、质 量标准、历史沿革及其发展方向的学科。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2001.12.1执 行)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是目前药品生产、 使用、检验的基本法规,中药饮片的炮制必须按照 以上有关规定执行。
1.《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在各药项下列“炮制”项,并在附录中列有 “中药炮制通则”专篇。炮制通则中,按炮制操 作顺序分为净制,切制和炮炙;在炮制中又分为 17种炮制方法。是国家级的炮制标准。
6.唐代药王孙思邈把炮制提到一个更高的地位, 称“药有烧炼炮炙,生熟有定„„顺方者福,逆之 者殃。”这种认识被历代医药学家奉为临床用药的 准绳。 7.唐代苏敬等修定的《新修本草》是世界最早 的药典,首次规定惟米酒、米醋入药。将炮制内容 列为法定内容。 现代使用的方法宋代大都已出现,至今仍沿用 的很多。
课后练习
填空题 1.我国古代第一部炮制专著是__ 。 2.提出“雷公炮制十七法”的是__ 。 3.中药炮制理论形成时期是___。 4.将“fu咀”改为细切的著作是__ 。 5.最早的炭药是__。
简答题 1.简述中药炮制及中药炮制学含义? 2.简述中药炮制的基本任务? 3.中药炮制学专著分别是哪几篇?
国家“七五”、“八五”、“九五”、 “十五”期间,相继对100多种中药的炮制原 理或炮制方法进行的相关研究,促进了中药 炮制的发展。目前已知的部分的药物的炮制 原理,即是该研究结果。
第三节
中药炮制学复习总结
1、:中药炮制是根据中医药理论和药材自身的性质,按医疗、调剂、制剂的要求对中药材进行加工处理的技术。
2、:中药炮制学是研究中药炮制学的原理、工艺、质量标准、历史沿革及其发展方向的一门学科。
3、: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用药;一药多用;便于调剂;便于制剂;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有效。
4、:中药炮制具有独特性与古老性。
5制的演变。
6、《五十二病方》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医方书,其中载有多种炮制方法。
《黄帝内经》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医书,书中有“治半夏”等炮制方法。
《神农本草经》成书于东汉时期,是我国第一部药学专著。
《新修本草》由唐代官府主持编写,是我国的第一部药典。
7、《雷公炮炙法》普通认为成书于南北朝刘宋时代,是我国第一部炮炙专著。
《炮制大法》是我国中药炮制第二部专著。
《修事指南》为清代张仲岩著,是第三部中药炮制专著。
8、《本草纲目》专门列出“修治” ----- “炮制”《修事指南》中的“修事” ----- “炮制”9、:修治(净制)、水制、火制、水火共制、其他方法(发芽、蒸馏)1,亦即制其太过,扶其不足。
2:相反为制、相资为制、相畏(或者相杀)为制、相恶为制。
:是指用药性相反的辅料或者药物来制约中药的偏性或者改变药性。
(黄连姜(党参蜜炙,黄连胆汁炙)(半夏畏生姜)弱,使之趋于平和,以免损伤正气。
(麻黄蜜炙)3:全草切段、种子炒黄炒爆、矿物药的锻制:通过炮制改变药物的寒热、温凉、归经或者升降沉浮的性质,例:天南星辛温,胆汁制,降低辛温之性。
:通过炮制调整药物的酸、甘、苦、辛、咸五味或者矫正不良气味。
例:炒制山查减其酸性,缓和对胃的刺激作用。
(炒炭、蒸制、燀制1、对生物碱的影响:中药经净制可分离药用部份,使富含药效成份的部位得以富集,如麻黄与麻黄根含有不同类型的生物碱,净制分离后方能使麻黄主发汗,麻黄根则主止汗。
2、某些含苷类成份的中药材往往在组织细胞中含有相应的分解酶,在一定温度和湿度条件下苷类成份可被相应的酶所分解,从而使药效成份减少,影响疗效,甚至产生毒性及不良反应。
中药炮制学.pdf
中药炮制学第一章 绪论第一节 中药炮制的起源与发展一 中医炮制的起源二 中医炮制的发展第二节 中药炮制的研究一 研究内容二 研究方法第三节 有关中药炮制的法规第二章 炮制与临床疗效第一节 炮制是中医用药的特点第二节 中药炮制与临床疗效第三节 传统只要的原则第四节 炮制对药性的影响一 炮制对四气五味的影响二 炮制对升降沉浮的影响三 炮制对归经的影响四 炮制对毒性的影响第五节 炮制对制剂的影响一 饮片是汤剂和中成药的基本原料二 汤剂和中成药对饮片的外观质量与内在质量要求第三章 中药炮制的目的及对药物的影响第一节 中药炮制的目的第二节 炮制对药物理化性质的影响一 炮制对含生物碱类药物的影响二 炮制对含甙类药物的影响三 炮制对含挥发油类药物的影响四 炮制对含鞣质类药物的影响五 炮制对含有机酸类药物的影响六 炮制对含油脂类药物的影响七 炮制对含树脂类药物的影响八 炮制对含蛋白质 氨基酸类药物的影响九 炮制对含糖类药物的影响十 炮制对含无机化合物类药物的影响第四章 中药炮制的分类及辅料第一节 炮制的分类一 雷公炮灸十七法二 三类和五类分类法三 工艺与辅料相结合的分类法四 以药用部分的来源分类法第二节 中药炮制常用辅料一 液体辅料二 固体辅料第五章 炮制的质量要求和贮藏保管第一节 炮制的质量要求第二节 中药及炮制品的贮藏保管一 贮藏中的变异现象二 变异的自然因素三 贮藏保管方法第六章 中药饮片工业的管理及饮片厂的设计 第一节 中药饮片工业的管理一 中药饮片工业的发展概况二 饮片工业改革的思路与改革方向三 中药饮片工业的管理第二节 中药饮片厂的设计一 中药饮片厂建设的基本要求二 厂房 设备及技术力量的设计三 饮片车间设计第三节 饮片厂的废水处理一 废水的预处理二 活形物泥法三 生物膜法第七章 净选与加工第一节 清除杂质第二节 分离和清除非药用部位第三节 其它加工第八章 饮片切制第一节 切制前的水处理第二节 饮片类型及切制方法第三节 饮片的干燥第四节 饮片的包装第五节 影响饮片质量的因素第九章 炒法第一节 清炒法第二节 加辅料炒第十章 灸法第一节 酒灸法第二节 醋灸法第三节 盐灸法第四节 姜灸法第五节 蜜灸法第六节 油灸法第十一章 煅法第一节 明煅法第二节 煅淬法第三节 扣锅煅法第十二章 蒸煮燀第一节 蒸煮法第二节 煮法第三节 燀法第一章 绪论第一节 中药炮制的起源与发展一、中药炮制的起源中药的炮制是随着中药的发现和应用而产生的,有了中药就有中药的炮制,其历史可追溯到原始社会。
中药炮制学绪论
第一章 绪论 第二节 中药炮制的起源与发展 二、中药炮制的发展(春秋战国至宋代)
2.《黄帝内经》(战国至秦汉)
我国第一部医学经典著作。 有使用中药炮制品的记录:
① 生铁落饮(煅法) 小金丹(炼丹) 鸡矢醴(烘焙)
② 治半夏 ③ 血余炭(燔制)
第一章 绪论 第二节 中药炮制的起源与发展 二、中药炮制的发展(春秋战国至宋代)
中药炮制是我国的传统制药技术,它是 随着中药的发现和应用面产生的。
中药炮制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丰富了中医 药学理论,使中药更能适应中医辩证用 的需要。
第一章 结论
第一节 概述 三、中药炮制学的特点
2.中药炮制学与中医临床各学科密切相关
中药饮片是中医临床治病的物质基础, 中药炮制对中药的药性,如四气五味、 归经、升降浮沉、毒性等会产生影响, 从而改变中药的疗效。
(一)中药炮制的定义
2010版《中国药典》对炮制的定义:
药材炮制:将药材经净制、切制或炮 炙等处理,制成一定规格的饮片,以 适应医疗要求及调配、制剂的需要及 保证用药安全和有效。
第一章 结论
第一节 概述 一、中药炮制与中药炮制学的定义
(一)中药炮制的定义
阐明:(1)炮制的内涵:净制、切制或炮炙等。 (2)中医临床用药形式:以饮片入药。 (3)炮制目的:适应医疗要求及调配、制 剂的需要,保证用药安全和有效。
《中药炮制学》
中药 炮制 的基 本理 论
炮制学与炮制的含义。 炮制的目的。 炮制与临床疗效的关系。 炮制对药性及药物化学成分的影响。 炮制品的质量要求。 药物炮制的作用和原理。 炮制工艺及设备的研究。
《中药炮制学》
中药 炮制 的基 本技 能
净制、切制、炮炙的操作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志国
药剂学教研室 657454 mzg79@
教学计划
共54学时,其中理论36,实验18。 闭卷考试成绩占70% 平时成绩占30%(实验50%,课堂表现50%)
2013-10-29
2
第一章
第一节 概述
绪论
第二节 中药炮制的起源和发展
第三节 有关中药炮制的法规
2013-10-29
熟悉 近代研究概况
辨认 常用中药的各种炮制品 培养 初步的科研能力(整体素质和能力培养)
2013-10-29
25
其他学科的关系 1.理论基础——中医学、中药学。 2.质控——中药化学、分析化学、中药鉴定学 3.应用——中药制剂、调剂。 4.发展——与相关学科以及边缘学科间的联系,如药物 代谢动力学、分子生物学等。 因此,中药炮制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应用学科。
2013-10-29 23
三、中药炮制学和其他学科的关系
《中药炮制学》基本内容: 1.总论—中药为何炮制? 掌握基本概念、基本理论、质量标准、贮存保管等。 2.各论—中药如何炮制? 按制法分类,掌握各类制法的概念、目的、方法。 重点药物及归纳一般药物。
2013-10-29
24
四、学习要求: 掌握 炮制基本理论-----传统理论、重点药物炮制目的、现代研究 成果。 基本技术技能-----各类制法含义、操作程序、注意事项、重点药 物制法、质量控制要求。
2013-10-29
11
中成药
以中药饮片为原料,经制剂加工制成各种 不同剂型的中药制品,包括各种剂型。
2013-10-29
12
三者的关系
中药炮制(饮片厂) 中药制剂(制药厂)
中药材
中药饮片
中成药 汤药
临床应用
中药饮片是连接中药材与临床应用的不可缺 少的中间环节。
2013-10-29
13
2、中药材怎样炮制成中药饮片呢?
炮制记载,每种药物之后附有炮制方法,总结了宋以前
的炮制资料。
2013-10-29
39
2.《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特设章节来专门讨论炮制技术。
收录了185种中药的炮制方法和要求,并逐渐注意到药 物炮制后性味功效的改变,如蒲黄“破血消肿即生使, 补血止血即炒用”
2013-10-29
40
(二)炮制理论的形成期(金元明时期)
土,书中包括净制、切制、水制、火制、水火共制等炮 制内容。“取商牢渍醯 (xi)中”、“止出血者燔发”。 2.《黄帝内经》:战国至秦汉著作。“治半夏”“角发 燔治”“呚咀”
2013-10-29
33
1.2汉代 对中药炮制目的、原则初步确立,出现大量炮制方法 和炮制品。 1.《神农本草经》第一部药学专著。创立了生、熟概念及 对有毒中药炮制方法和机理的解释。 2.张仲景《金匮玉函经》药物“有须烧炼炮炙,生熟有 定”,开创了药物生熟异用学说;“凡呚咀药,欲如豆大, 粗则药力不尽”阐明药物粒度与药效的关系。
2013-10-29
5
中药材(生药)
2013-10-29
6
2013-10-29
7
中药材(生药) 来源于天然的、未经加工或未制成成品的 中药原料。一般不能直接用于临床。
2013-10-29
8
2013-10-29
9
2013-10-29
10
中药饮片
中药材按中医药理论、中药炮制方法,经过加工 炮制后的,具有统一的规格可直接用于中医临床 的中药。
制通则”,并列入法定范围,学术体系进一步完备 。
代表作: 《新修本草》本草学的第三次总结,炮制列为法定 内容,创立了发芽,发酵等新制法。
2013-10-29
38
1.5宋代
特点:炮制目的多样化,方法改进,炮制技术趋于 完善,开始注意对炮制作用的理论解释。 代表作: 1.《证类本草》是本草学的第四次总结,进一步丰富了
2013-10-29
36
南北朝刘宋·雷敩《雷公炮炙论》系历史上的第一部炮制
专著。
记载了各种炮制方法:净制、切制、干燥、水火共制、辅 料炮制。其中许多炮制方法具有科学道理: 大黄蒸来缓和泻下作用。 含生物碱类药材采用醋制;
含挥发油类药材“勿令犯火”
2013-10-29
37
1.4隋唐
特点:炮制内容由“随方脚注”发展成了较系统的 “炮
2013-10-29
34
3.《伤寒杂病论》创立了辩证论治原则,在医疗实践中 发展了炮制学。60%的品次用脚注记载了炮制方法,为 后世液体辅料炮制药物奠定了基础。
2013-10-29
35
1.3魏晋南北朝
特点:制法增多,开始注意炮制对药性的影响开始形成独 立学科。代表作: 晋· 葛洪《肘后方》 中毒剧药解毒方法的记载较多。提出生 姜汁可解半夏毒、大豆汁解附子毒等。 梁·陶弘景《本草经集注》,是我国第二部中药专著。第 一次将炮制技术作了系统归纳;并说明了部分炮制作用。 “凡汤中用完物皆擘破,干枣、栀子、栝萎子之类是也 ”、 “诸石皆细捣”。
2013-10-29
15
中医药理论是中药炮制的理论依据
中医理论: 阴阳五行学说、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病因病机。 中医药理论 中药理论 :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毒性等
2013-10-29
16
辨证施治用药的需要
中医临床治疗原则-辨证施治
方剂配伍 依法炮制
金·刘完素曰:“物各有性,制而用之,变而通之,施以品剂,
5.明· 缪希雍《炮炙大法》第二部炮制专著。叙述了部分药
的炮制作用;将炮制方法归纳了“雷公炮炙十七法”。
2013-10-29
42
(三)炮制技术和品种的应用扩大期(清代)
特点:沿用技术,补充理论;依据理论,扩大品
种;多种辅料复制的品种增多;开始形成学术争鸣。
代表作: 1.清· 张仲岩 《修事指南》是第三部炮制专著。提出了 “因药殊治,因病殊治”的炮制原则。 2.清· 赵学敏 《本草纲目拾遗》是本草学的第六次总结,
2013-10-29
45
目前中药炮制学人才的培养 各省中医药院校:中药学专业 综合性大学药学院:中药学专业 药学专门大学:中国药科大学、沈阳药科大学、广东药 学院
2013-10-29
46
科研:国家“七五”、“八五”、“九五”、“十五” 期间,相继对100多种中药的炮制原理或炮制方法进行的 相关研究,促进了中药炮制的发展。 主要从事中药炮制研究机构: 上述高校 国家级研究机构: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 各省中医药研究院/所
特点:归纳炮制作用,逐步形成了炮制作用的理论概括。
代表作: 1.元· 王好古《汤液本草》阐述了辅料制对药物药性和作用趋势的改变。
2.元· 葛可久《十药神书》首次概括“炭药止血”理论。如“十灰散”
3.明·陈嘉谟《本草蒙筌》第一次系统概括了辅料炮制的原则。
2013-10-29
41
代表作
4.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是本草学的第五次总结,列“修 治”专项。
火在古代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把火也应用到药材加工上面来,出现用火炮制药材。 “炮制”古代称“炮炙”:“炮”、“炙”, 指用火加工处理药材的方法 除了火,水火合制及非水非火 “炮制”:能更广泛的包括药物的加工技术。
2013-10-29
28
3.酒的发明与应用
酒作为辅料被应用于炮制药物, 充实了中药炮制内容(辅料制)。此 时,为中药炮制形成提供了条件。
其功岂能穷哉”。 说明了中医临床用药,主要是依靠炮制与配伍的手段,达到医治 各种复杂病症的需要或目的。
2013-10-29
17
生麻黄:发汗解表力强,亦能止咳平喘、利尿, 主用于外感风寒表实证,不适用于老年人、虚者
和小儿。
麻黄绒:较生麻黄作用缓和,适用于老人、小儿 及虚者的风寒感冒。 蜜炙麻黄:发汗解表力弱,在蜜的协同作用下, 止咳平喘力相对升高,主用于表症较轻,而肺气
2013-10-29
29
4. 陶器的发明与应用
如砂锅、陶罐等烹饪器和储存器的 发明为早期中药炮制的蒸法、煮制、煅 制法以及中药汤剂存放创造了必要 的工 具条件。 陶器的发明与应用,丰富与拓展了 炮制的内容。
2013-10-29
30
二、中药炮制的发展
1.春秋战国至宋代——中药炮制技术的起始和 形成时期。 2.金、元、明时期——炮制理论的形成时期。 3.清代——炮制品种和技术的扩大应用时期。 4.现代——炮制振兴、发展时期
壅阻的咳嗽气喘者。
2013-10-29
18
根据药物自身性质
毒性药物,自身无法直接应用临床,需要炮 制后应用 川乌——水煮 马钱子—砂烫 藤黄——豆腐煮 斑蝥—米炒
2013-10-29
19
调剂、制剂的需要
调剂:大块的药材(草根、树皮),要进行必 要的切制或粉碎才能分剂量,利于药物的煎煮。
制剂:炮制之后才能制剂。穿山甲
2013-10-29
47
2013-10-29
48
2013-10-29
3
学习要求
掌握中药炮制与中药炮制学的概念。
掌握中药炮制的发展阶段及发展概况。
熟悉中药炮制的任务。 熟悉中药炮制的相关法规。 了解中药炮制和其他学科的关系。 了解中药炮制的起源。
2013-10-29
4
第一节 概 述
一、中药炮制与中药炮制学
1、什么是中药炮制?
中药行业三大支柱产业:
中药材、中药饮片和中成药。
食物烹饪与中药炮制
药食同源 烹饪过程:摘菜 炮制过程:净选 洗、切 切制 烹饪 炮制
人们食用的一些佐料几乎都被应用到了炮制之中, 如:油、盐、酒、醋、蜜、姜。 烹饪方法: 炮制方法:
2013-10-29 14
3.中药炮制定义
根据中医药理论,依照辨证施治用药 需要和药物自身性质,以及调剂、制剂的 不同要求,所采取的一项制药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