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师的非言语行为对学生发展的影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教师的非言语行为对学生发展的影响
摘要] 教学过程中,言语行为是教师教授学生知识的主要途径,而非言语行为是教
师用以传递情感的主要渠道.对于课堂教学而言,我们不仅要关注教师的言语行为,
同样要关注教师的非言语行为.本文探讨教师非言语行为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旨
在阐明教师的非言语行为与课堂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密切关系,强调教师非言语行
为在教学中的重要意义,开辟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新途径。

[关键词] 非言语行为;学生发展;影响
心理学家赫拉别恩提到:“信息传播的总效果=7%的语言+93%的表情、动作
等非言语行为”,由此,良性的非言语行为能增强教育的直观效应,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和教育功能的充分发挥。

一.非言语行为的内容及特征
非言语行为包括:目光注视、面部表情、身体语言、声音特质、空间距离等
非语言行为的运用是个体心理咨询技术之影响性技术之一,个体心理咨询技术包括:参与性技术与影响性技术。

影响性技术包括面质、解释、指导、情感表达、
内容表达、自我开放、影响性概述、非语言行为的运用。

一般来说,非言语行为具有三个特点。

第一,非言语行为真实性强,因为非言语
行为多是在无意间表现,是生活中本能所产生的反应。

第二,非言语行为受到环
境的制约,不同文化对同一非言语行为的理解可能产生理解偏差。

第三,非言语
行为很少孤立出现,在实际交往中多种非言语行为往往同时使用[1]。

二、教师的非言语行为对学生发展的影响
1.外表形象对学生的影响
长相受之于父母无法改变,但形象气质可通过一言一行表现出来,衣装打扮
更是交际中的第一印象,一旦形成不好印象,一则不易让人改变死板看法,二则
不利于教学交流。

因此教师一定要注重自己的外表形象,改善自己的气质涵养,
穿着上不仅要打破陈旧观念,不会让人认为不能接受先进理念;也不要过于时髦,如过于暴露或宽紧不适或奇形怪装的衣服,甚至花花绿绿的发型等,既不符合教
师形象,又易引起学生追逐潮流、你攀我比。

要做到入时而不奇特,素雅又不失
庄重。

而且更应注重干净整洁,教师的不修边幅极容易导致诱导学生形象邋遢。

不少学生曾说,他们某一科目学习不好的很大原因是不喜欢该科目教师。

教师面
对的是一群单纯且处于对外界事物好奇的年龄阶段的孩子,教师的良好形象会给
学生留下好的印象,从而稳定听课情绪,消除心理疲劳,增强学习兴趣,提高学
习效率。

郑板桥在《潍县寄舍弟墨三书》中说到:“子弟复持藐忽心必不力于学,此最是受病处”,意思是孩子们如果有蔑视老师的想法就不会努力学习,这是最令人头痛的事了。

说的正是这个道理。

2.肢体语言对学生的影响
(1)教师肢体语言能有效地控制课堂纪律
民间有云:有其父必有其子,用到师生关系同样成立,因为中国的孩子7-
19岁成长阶段有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很多行为习惯直接从学校管理参与者中借鉴。

教师时时处处要克服个人主义,自觉遵守宪法和社会公德守则,遵守校纪校规,以模范行为为学生做出表率。

俗话说:“教育无小事,事事是教育;教育无小节,节节是楷模。

”纠其根本,教师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都是教育,都有可能让学生深受震动。

上课时,有学生做小动作时,教师可以用眼神来暗示该学生,既不伤害学生的
自尊心又能让学生停止做小动作。

当学生上课时注意力不够集中时,教师可以停
止当时的教学行为(冷堂),这时学生因为课上没有了教师的声音而不适应会转
移当时的不集中的行为。

课上,有学生不遵守纪律时也可以用书或其它物体突然
发出很大的声音,自然也能让这时不听课的学生重新把注意力拉回来。

众所周知,人是善于模仿的生物,写得一手好字的老师能无形中带出更多写字漂亮的学生,
板书规范的老师也不必过多强调学生的书写。

(2)教师肢体语言能能起到很好的引领作用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名教师为了测试学生的劳动习惯,故意在教室门口放了
一小张纸屑,由此观察学生进出时的反应,结果让人大失所望,没有同学将垃圾
拾起放入垃圾筒。

如果换一种方式,如教师不做这样的测试,而是在平时进教室
门时若看到垃圾后无意识将其拾起,仅仅一个动作就能起到很好的教育作用。


样的实例在很多校园都有,好的学校为什么能做到一尘不染?就是因为初步阶段,不管是刻意要求还是教师本身素质较高,基本上都是教师带头捡拾垃圾,久而久之,学生自我认知中就会认为这也是自己应该做的并不丢脸的事,从而形成一种
劳动习惯,开成一种校园文化。

(3)教师肢体语言也是表达感情、体现尊重等的有效方式之一
肢体语言是人类进行交流、表达思想、传递信息的重要方式,很多场合甚至
胜过声音表达。

课堂上,教师的期望有时是通过各种肢体语言进行传递,它可以
促进或抑制师生关系,也可以给学生借鉴更多表达情感的方式。

现代教育,基本摒弃了“黄金棍下出好人”的教育理念,这种形为不仅不利于
教育,同时更不利于学生的成长。

工作方式简单粗暴是《教育法》、《未成年人
保护法》等国家法律法规明令禁止的,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和行为习惯的养成极为
不利,对于一个人从小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会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

教学工作中,往往需要教师起示范作用,正面引导学生。

实际教育案例中,我们经常听到一个
学生因为某某教师的一句话、一个动作而走向某种成功。

一个能用自身行动引导
学生的老师,更容易展现出高水准的个人魅力,与学生更好的教学相长,对学生
的情商甚至各方面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反之,一个不能正确面对自己的无知、不足、过失或错误的老师,不易教出勇敢面对挫折的学生;一个自己都不能做到的
教师也无法要求孩子们达到你的要求;一个言行举止不端的教师甚至可能引导学
生的社会价值观出现偏差。

作为教师,职责是培养和教育学生,方式是用自己的言与行诱导、指引、点
拨学生。

教师几乎天天跟学生相处在一起,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与学生
发生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对学生的成长与发展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因此,教师
必须规范自身行为,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树立良好的形象。

参考文献:
[1] 梁西智《非语言行为的特点与分类》阜阳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第5期
[2] 《教师职业道德行为规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