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会成本 会计成本 沉没成本的区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会成本会计成本沉没成本的区别
1、机会成本
机会成本,经济学上的解释是:当把一定资源用于生产某种产品时所放弃的另一各产品的数量就是机会成本。
机会成本是经济学中的一个很重要的概念,通常是指为执行一种方案而放弃另一种可行方案所损失的可能获取的收益。
即为选择当前已接受的方案所付出的代价。
也称“择机代价”。
如选择项目A或B的机会成本各为多少?假设选择A损失600,选择B损失500,所以A的机会成本大,如果选择了A 而未选择B ,则损失了600-500=100,所以,选择A 的机会成本是100 。
如果选择B则机会成本是0 。
计算机会成本是为了在若干可行方案中优选方案提供信息,并对优选方案的经济效益作出全面正确评价。
由于机会成本并没有实际发生,故在会计记录中不作任何反映。
2、会计成本
会计成本也是指各个企业生产某种商品、提供某种服务的成本,包括购买原材料、劳动等的直接费用以及折旧、一般管理费用等间接费用的成本,由企业再生产过程中实际支出的费用所决定,是反映各个企业经营管理水拉的重要指标。
从企业的角度来说,会计成本实际上就是资金的消耗,其计算必须严格执行财务制度规定的要求。
当一个生产周期或经营同期结束时,企业通过出售商品,收回货币,资金的消耗才能得到补偿,并获得利润。
只有商品价格等于其会计成本,资金的消耗才能得到完全的补偿。
如果商品价格低于其会计成本,资金消耗得不到完全补偿,就会发生亏损。
机会成本在决策时经常被忽略,决策者在项目方案的决策中由于认识和论证不足以及信息误导等原因,经常选择非利益最大化的方案,导致损失大量的机会成本。
因此,对机会成本的认识也应与成本的换取性相联系,用较小的机会成本来换取最大的经济利益。
举例来说,对一个高中生毕业时有两种选择,一,是直接参加工作,并每年能赚1万元,4年就可赚4万元;二,就是进入大学学习,时间是4年,那么上大学就必须放弃工作并赚取4万元的机会,所以上大学的机会成本就是4万元。
机会成本总是针对具体方案的,在投资方案的选择中,如果选择了一个投资方案A,则必须放弃投资于其他途径的机会,其他投资机会可能取得的收益是实行投资方案A的一种代价,被称为这项投资方案A的机会成本。
又如:有一间空房屋,如用于出租可收入年租金1万元,但若用于开店可获得年收入3万元,选择了开店而放弃了出租,那么年租金1万元就是开店的机会成本。
可见,机会成本不是我们通常意义上的“成本”,它不是一种支出或费用,而是失去的收益,这种收益不是实际发生的,而是潜在的。
当我们使用一项资源时,该资源在其它方面可能取得的最大收益,就是我们使用该资源的机会成本。
比如,买股票的机会成本,就是购买国库券或存款可能得到的利息。
也就是说,如果买股票的收益少于那些利息,即使保住了本,也不划算。
如果我的未来收益能高于机会成本,那么我三年博士就是值得的。
再如:某人用自己家的房子做生意一个月获利两千元(自己干的,没雇人也没扣除自己的工资)。
如果这时有人给他找了个很适合他的工作,但只能给他每月1000元的工资,他该不该去干呢?机会成本(Opportunity Cost)是指做一个选择后所丧失的不做该选择而可能获得的最大利益。
应该去。
因为作为生意的个体首先要考虑实际的投入与产出,就上面所提的个案,首先对方没有把有关的成本作具体的核算(成本核算其中就要包括你的人工费,房租,水电以及你所耗费的时间成本等),如果按上面的案例如果对方扣除以上费用,实际每个月可能是亏损,即时没有亏损盈利也相对很少,相对于比起每个月的实际工资来说就不合算了,同
时在一个相对于他来说一个很合适的工作将来可能会发挥得很好,也许将来的工资可能还要高,另外还可将自己的房屋租赁出去也是一笔不小的收入,因此根据以上的因素进行计算,如果用自己房屋做生意的纯收入小于在外打工的收入则要选择打工,否则就要选择前者。
3.沉没成本
例如某人花五万元买了一些设备要生产某种产品,可是设备买了但这种产品市场发生变化,无法生产了。
后来朋友又给他介绍了两种可以有很大销量的产品,市场和利润一样。
一种是和原来的加工过程相似,预算投资五万元,另一种产品完全是不同于行业的产品,预算投资三万元。
沉没成本是指业务已发生或承诺、无法回收的成本支出。
例如,因失误造成的不可收回的投资。
沉没成本是一种历史成本,对现有决策而言是不可控成本,不会影响当前行为或未来决策。
因此,沉没成本是决策非相关成本,在项目决策时无需考虑。
相对的,新增成本是决策相关成本,在项目决策时必须考虑。
选择前一种,首先从市场情况看前一种产品是对方熟悉和了解的产品,对市场可以很好的把握,从产品的角度而言一种熟悉的产品整个的加工过程可以很好的把握,对于一些可以预计和无法预计的成本可以做到有效的控制从而降低生产成本,从生产设备而言因为生产过程相似所以现有的设备可以得到有效地利用,无须再额外的追加设备及投资,因此预算投资5万元来生产一种可以有效利用现有设备的产品是合理的选择。
而另一种产品是有别于过去生产设备可以利用的另一种产品,在整个的生产过程中现有的生产设备无法得到有效的利用,有些设备就有可能被搁置或者不能充分的使用,所以虽然前期投入比前一种产品要少,可是从实际角度来看在以后的生产过程中,还要额外追加设备及投资而且这些投资目前是无法确切计算的,因此不选后一种产品。
在经济学和商业决策制定过程中会用到“沉没成本”(Sunk cost)的概念,代指已经付出且不可收回的成本。
沉没成本常用来和可变成本作比较,可变成本可以被改变,而沉没成本则不能被改变。
在微观经济学理论中,做决策时仅需要考虑可变成本。
如果同时考虑到沉没成本(这被微观经济学理论认为是错误的),那结论就不是纯粹基于事物的价值作出的。
举例来说,如果预订了一张电影票,已经付了票款且假设不能退票。
此时付的价钱已经不能收回,就算你不看电影钱也收不回来,电影票的价钱算作沉没成本。
当然有时候沉没成本只是价格的一部分。
又比方说买了一辆自行车,然后骑了几天低价在二手市场卖出。
此时原价和卖出价中间的差价就是沉没成本。
而且这种情况下,沉没成本随时间而改变,留着那辆自行车骑的时间越长,一般来说卖出价会越低(折旧)。
大多数经济学家们认为,如果我们是理性的,那就不该在做决策时考虑沉没成本。
比如在前面提到的看电影的例子中,会有两种可能结果:付钱后发觉电影不好看,但忍受着看完;付钱后发觉电影不好看,退场去做别的事情。
两种情况下你都已经付钱,所以应该不考虑这件事情。
如果你后悔买票了,那么你当前的决定应该是基于你是否想继续看这部电影,而不是你为这部电影付了多少钱。
此时的决定不应该考虑到买票的事,而应该以看免费电影的心态来作判断。
经济学家们往往建议选择后者,这样你只是花了点冤枉钱,而选择前者你还要继续受冤枉罪。
沉没成本是管理会计中的一个术语,主要用于项目的投资决策,与其对应的成本概念是新增成本。
沉没成本是指业务已发生或承诺、无法回收的成本支出,例如,因失误造成的不可收回的投资。
沉没成本是一种历史成本,对现有决策而言是不可控成本,不会影响当前行为或未来决策。
因此,沉没成本是决策非相关成本,在项目决策时无需考虑。
相对的,新增成本是决策相关成本,在项目决策时必须考虑。
例如:有一项目A,上马项目需要添置设备B,购置成本20 000元,而决策者目前已经拥有闲置的设备C,其帐面成本为30 000元,并在主要性能上与设备B相同,但要完全满足项目A的需要,还必须对其进行改造,改造成本5 000元。
这样就出现了两个方案,购置方案和改造方案。
对购置方案而言,设备成本为20 000元,而对改造方案则为35 000元(30 000+5 000),如果以两方案的设备成本进行比较,那么购
置方案的设备成本更低,减少了15 000元(35 000-20 000),这样一比较,好像应该选择购置方案了。
那么,是否意味着真的应当做出如此的决策吗?答案是否定的。
因为在购置方案中,设备成本20 000元在决策时尚未实际发生,如果决策采用该方案时,新增成本也为20 000元;而在改造方案中,由于闲置的设备C的帐面成本在决策前已经实际支出,无论决策结果如何,都无法收回该帐面成本(假设该设备无转让价值),因此,帐面成本30 000元即为沉没成本,而改造成本5 000元才是新增成本。
通过这样的分析,购置方案在新增成本上要比改造方案高15 000元(20 000-5 000),所以,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条件下,应当选择改造方案,而不是购置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