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复习课教学的有效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提高复习课教学的有效性
复习课要体现“温故而知新、能力再提升”的教学过程,这就要做到梳理知识,网状建构,精选精练,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下面就以《平均数的复习》为例,从精心预设、有效追问、错例辨析等方面,谈谈在提高复习课教学有效性方面的几点思考。
精心预设
预设是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是学生生成的起点,对教学的展开和推进有促进作用。
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是每一堂课教学的“必须”,而复习课尤为重要。
复习课的教学中,如何体现新旧课的差异?静心研读教材,力求做到复习针对性强,学生对知识能自主梳理。
在《平均数的复习》中,精心设计生成学生课堂智慧,使参加活动的教师顿觉眼前一亮,认可度较高。
首先谈话引入学习内容,从学生熟悉的“平均分”入手,在不知不觉中让学生感悟平均数的概念――平均数是在总量保持不变的前提下通过“移多补少”产生的一个虚拟数;接着,设计一道例题,引导学生复习平均数的一般计算方法;然后,在梳理的基础上设计一组对比练习,让学生学会在解题的过程中看清条件,根据问题找准相对应的个数与
总量。
新课程不仅重视平均数的计算,更强调平均数的统计意义。
怎样让学生感受平均数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平均数的统计意义呢?笔者设计了让学生用学会的知识帮小胖解决生活问题:小胖家三个人一年中每个季度的用水量分别约是16吨、24吨、36吨、27吨。
你能帮他算一算他家这一年平均每个月的用水量吗?在学生计算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根据小胖家的用水量推测自己家的用水量,渗透用样本平均数推测总体平均数的统计意义,接着呈现一组信息,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我国是一个人均水资源严重缺乏的国家,要节约用水。
通过一系列的练习,既对知识进行了梳理,又提升了学生的学习能力,还独立完成综合练习,最后进行本节课学习内容的自我测试。
通过精心设计,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兴奋状态,避免了复习课中枯燥的题海战,学生的知识得到巩固,学习的能力得到提高,思维得到发展。
有效追问
在《平均数的复习》教学中设计这样一个练习:根据表中的数据写算式(不计算),第1组平均每人加工多少个零件?第2组平均每天加工多少个零件?平均每组加工多少个零件?两组平均每人加工多少个零件?
练习的目的,是让学生体会在解题的过程中,要善于
根据问题找对相对应的个数与总量。
在练习中,有的学生出现了预设中的错误,大家一起找到了错误,并进行了练习的小结。
那么是否就让练习停留在这一层面呢?有效追问:“第1组平均每天加工几个零件?”“第2组平均每人加工几个零件?”“第1组平均每人每天加工几个零件?”“两组平均每人每天加工几个零件?”……在一系列的问题中错误的学生有了改正的机会,学生学会了思考,学会了倾听,学会了用所学的本领去解决问题。
又如,在平均数的应用这一环节的练习中,“小胖家三个人一年中每个季度的用水量分别约是16吨、24吨、36吨、27吨,你能帮他算一算他家这一年中平均每个月的用水量吗?”同学们列出了这样的算式:小胖家平均每个月的用水量(16+24+36+27)÷12。
追问:“有的同学是这样列的:(16+24+36+27)÷4,他算的是什么呢?”“(16+24+36+27)÷365,他算的又是什么呢?”“小胖家每人每天的用水量怎么算呢?”……一连串的问题撞击出思维的火花,学生在辨析思考中清晰了“要根据问题去选择相对应的个数与总量”的解题思路。
错例辨析
教师可以通过有效地追问让个别学生认识到自己在学习中的错误,自己进行纠正;而如果学生的错误具有普遍性,教师就要善于捕捉,进行针对性的讲解,让每个学生有
所提高。
综合练习:小巧所在的小队有男同学4人,女同学6人。
女同学平均身高150厘米,男同学平均身高145厘米。
你能求出这个小队的平均身高吗?学生出现了这样的错误:“(150+145)÷2” “(150×4+145×6)÷(4+6)”。
这时,教师要及时反馈学生的错误,引导学生思考第一种计算对吗?为什么错呢?同学们提出一个人的身高怎么可能是29.5厘米呢?“你觉得这样列式的同学,哪里理解错误呢?”这时做错的同学自己剖析错因。
“第二种同学理解了题意,他做对了吗?他怎么会出现这样的错误呢?”没等讲完,做错的同学不好意思地举起了手,“老师,我把男女的条件张冠李戴了!”
学生错误是课堂生成的最好教学资源。
善于捕捉错误,及时剖析错因,恰当提升思考难度,就能让错误发挥最大的力度,使错误也变成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结束语
教学追求真实自然,敢于“暴露”意料之外的情况,让学生能想、能干、能看、能读,真正体现了当今课堂教学的新理念,复习课的教学也是如此。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东沙湖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