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人之于国也》教案完整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寡人之于国也》讲义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孟子所提倡的“仁政”思想;

(2)掌握本文涉及到的古汉语知识。

2、能力目标

(1)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2)理解文意,能够体会孟子的行文特色。

3、情感目标

(1)从孟子的言行之中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内涵;

(2)认识孟子思想的现代意义。

二、教学内容

1、了解孟子的“仁政”思想;

2、理解文章大意,理清行文思路;

3、重点字词以及语法知识的归纳;

4、领会孟子辩词的思想性、逻辑性,感受文章的语言魅力。

三、教学重难点

1、层层深入,分析孟子对治国得失的哲学思辩,站在现代的角度理解孟子的思想;

2、领会孟子辩词的思想性、逻辑性,感受文章的语言魅力

四、教学方法

1、诵读教学法。要求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使文言文语感训练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能够落到实处。活动方式力求生动活泼,或个别朗读、集体朗读,或轮流朗读、分角色朗读,读后有评,以评促读、加强对课文的理解和背诵。

2、点拨教学法。本文选自儒家经典名著,语句看似浅显,内涵却较艰深。为此,在背景资料介绍、文化知识简介及比喻说理的分析方面教师须对学生进行点拨指导,避免学生囫囵吞枣。

3、讨论法。应与诵读同步进行,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五、课时安排: 2 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简介孟子及孟子的仁政思想,初步掌握全文大意,理清文章层次。

(一)、导入课文

同学们,我们在初中时学过孟子的文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其中“天时不如地利,

地利不如人和”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成为后世广泛引用的名言警句,在今天仍然有很

强的生命力。“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还成为成语沿用至今。这充分说明孟子的仁政思想不

仅对当时,而且对后世影响极大。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孟子的又一篇表明他仁政思想的文章

《寡人之于国也》。(板书文题)

(二)、孟子生平及孟子思想简介

1学生结合注释①及课后关于孟子的介绍了解孟子。

2、教师适当补充:

孟子是继孔子之后儒家学派最有声望的大师。他的学说的核心就是要讲“仁义”

行“仁政”,即实行所谓“王道”。其理论基础就是民本思想,重视人的生存权利。

因此孟子对那些不行仁政,残酷掠夺百姓的封建王侯深恶痛绝。《寡人之于国也》就

辛辣地嘲讽了以贤君自居的梁惠王,并愤怒地指出一些封建王侯自诩“为民父母”,

可实际上却“率兽而食人”,是人民的灾星。

《孟子》善用比喻和寓言来说理,论辩技巧十分高明,这在本文中都有明显的体

现。运用各种驱诱论敌就范的手法,文辞铺张扬厉,时露尖刻,喜用排比、对偶句,

笔锋咄咄逼人。接下来,就让我们从《寡人之于国也》这篇文章中,去深入体会孟子的“仁政”思想和其独特的行文风格吧。

(三)、熟读课文

1、教师泛读,学生注意听字音。

2、学生齐读全文。

3、教师纠正、强调易读错字音。

【易读错字音】好hαo战:喜好征战。

数罟C U g U:密网。

弃甲曳ya兵:丢弃铠甲,倒拖兵器逃跑。

洿W口池:池塘。

鸡豚t ^n狗彘Zh 1:豚,小猪;彘,猪。

畜X U:畜养。

孝悌t 1:尊敬父母礼敬兄长。

庠Xi αng序:学校,殷时叫序,周时叫庠。

颁b an白:(头发)斑白。

饿莩Pi a O:饿死的人

五十者可以衣帛矣(y l,动词,穿)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W d ng,为王,称霸)

不可胜(Sh e ng)食也:(胜,旧读Sh e ng ,意为尽。做"胜利"讲的时候,读" Sh o ng ” )(四)疏通文意

1学生轮流先朗读后翻译,一人一句。

2、教师点拨,依据课文注释强调重难点字词以及语法。

【语法知识】

1、一词多义:

•时,①季节。(不违农时、勿夺其时、斧斤以时入山林)②时机、机会(无失其时)

•王,①名词,音W eng,大王、君王、王侯。(王如知此、王无罪岁)②动词,音(

d g)称王,统一天下,王道。(然而不王者)

•食,①动词,吃(谷不可胜食,七十者衣帛食肉)②名词,食物,吃的东西(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2、通假字

(1)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鸡豚狗彘(Zh 1 )之畜,【无】失其时。【无】通

“勿”或“毋”,不要。

(2)【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颁】通“斑”,花白。

(3)【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涂】通“途”,道路

(4)【直】不百步耳【直】通“只”只是、不过。

3、古今异义

(1)【寡人】之于国也。

【寡人】:(古义:古代国君对自己的谦词。今义:指形单影只之人)⑵【河】内【凶】。

【河】:(古义:专指黄河。今义:泛指河流。)

【河内】:黄河北岸的魏地,今河南济源一带

【凶】:(古义:谷物收成不好,荒年。今义: 1.指人或动物暴躁,心肠狠的,不吉祥的。)

(3)邻国之民不【加】少。

【加】:(古义:副词,更。今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东西或数目合在一起:增加

(4)弃甲曳兵而【走】。

【走】:(古义:逃跑。今义:行走)

(5)【或】百步而后止。

【或】:(古义:有的人。今义:表选择的连词,或许、也许)

⑹是亦【走】也。

【走】:(古义:跑,逃跑。今义:行走)

(7)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

【谷】:(古义:粮食的统称。今义:谷子)

(8)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胜Sh e ng】:(古义:尽。今义:胜利)

(9)斧【斤】以时入山林。

【斤】:(古义:斧头。今义:重量单位。)

(10)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养生】:(古义:供养活着的人。今义:保养身体。)

(11)非我也,【兵】也。

【兵】:(古义:兵器。今义:军队中最基层人员)

(12)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岁】:(古义:年成。今义:年)

(13)【斯】天下之民至焉。

【斯】:(古义:那么。今义:这;于是)

(14)【填】然鼓之。

【填】:(古意:拟声词。今译:填充,…)

4、词类活用(1)名词作动词:

•【填然鼓之】:

一般“鼓”是名词,在此活用为动词:打鼓

•【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一般“衣”是名词,在此活用为动词:穿2.不行

,击鼓进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