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rnational Trade》 (第11章 国际要素流动与国际贸易)

《International Trade》 (第11章 国际要素流动与国际贸易)
《International Trade》 (第11章 国际要素流动与国际贸易)

克鲁格曼《国际经济学》第8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国际要素流动)【圣才出品】

克鲁格曼《国际经济学》第8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第7章国际要素流动 7.1复习笔记 1.国际要素流动——劳动力转移 (1)单一产品模型 单一产品模型假定世界只由本国和外国组成,各国都拥有两种生产要素:土地和劳动;两国只生产一种产品,用“产出”表示;该世界中不存在贸易。 各国产出水平决定于可获取的资源数量,土地(T)和劳动(L)是仅有的稀缺资源。这种要素供给与一国产出水平之间的关系可以概括成该国的生产函数,用() Q T L ,表示。图7-1显示的是一国的产出在土地供给一定的条件下是如何随劳动的变化而变化的。 图7-1某一经济的生产函数 从图7-1可以看出,劳动供给越多,产出越大。但是,随着更多的工人被雇佣,劳动的边际产出会下降。 图7-2用不同的描述方法表明了雇佣的劳动数量是如何决定边际劳动产出的,同时也说明支付给单位劳动的实际工资等于边际劳动产出。

图7-2边际劳动产出 如图7-2所示,随着就业的增加,边际劳动产出会相应下降。边际产出曲线下方的面积等于总产出。给定劳动力雇佣水平,其边际产量决定实际工资。因此,对劳动的全部支付(实际工资乘以雇佣人数)由图中的长方形部分表示,其余的产出部分为土地租金。如果两国的工资水平不相同,两国工人就有了劳动力流动的经济动因。这是下面将要分析的问题。 (2)劳动力流动 ①劳动力流动分析 假设两国的工人能够自由流动,且本国工资低于外国,那么工人将从本国流向外国。这一流动会减少本国的劳动力并导致本国实际工资的提高;相反,外国的劳动力会增多,实际工资相应下降。这一进程将持续下去直到两国边际劳动产出一致为止。图7-3说明了国际劳动力流动的原因及其影响。

国际贸易理论中的要素流动研究综述

国际贸易理论中的要素流动研究综述 摘要 国际贸易理论中的要素流动研究于经典贸易理论分析框架下展开,主要关注于生产要素国际流动对一国贸易均衡与福利水平的影响、要素流动与贸易之间的关系以及在传统国际贸易理论框架下生产要素跨国流动的收益。这些研究在不断接近生产要素流动的现实,但是却依然没有研究要素流动本身,对于要素流动的规律与收益特别是要素流动收益的国际差异缺乏系统分析。 关键词:国际贸易;要素流动;收益;述评 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是当代世界经济的主要特征。在国际生产要素流动的研究中有两条路径:第一,在古典国际贸易理论的框架下,第二是探讨跨国公司投资在传统贸易理论框架中的动机和规律。对于后者,已经阐述了关于跨国投资理论的文献。全球化程度日益提高的情况下,世界经济的本质特征已经从以往的商品流动向生产要素的跨国流动转变。传统国际贸易理论(绝对优势、比较优势及要素禀赋等理论)并不能对多要素跨国流动并再组合的情况给出满意的解释。本文重点介绍相关研究的第一条路径,主要是在生产要素国际扩张理论框架下,综合生产要素流动中的经济学和国际贸易理论与国际贸易理论分析和相应的评论。 一、经济学与国际贸易理论中的要素流动观点 (一)经济学中的要素流动观点 经济学一般认为生产要素完全流动,流动范围仅限于一个经济体,且没有流动障碍的一般假设。正如新的制度经济与信息经济学指出的,由于交易成本和信息不对称等原因往往导致的因素不能在资源分配中不能有效地在有效分配基础上实现基础,但有些理论还指出,流动性障碍的因素:同一行业或不同行业的劳动经济学在搜索和匹配理论中的全流程也认为,劳动力市场不像传统的劳动力供需经济学假设在信息完整,无摩擦的市场环境下,通过调整工资可以清除劳动力市场,他们指出,就业和工人面临着一定的“搜索成本”,这种成本来自异质性,信息不对称和交通费用。显然,这些理论认为,甚至在国内一级,生产要素的流动也有障碍。 (二)古典贸易理论与新古典贸易理论:基于要素国内流动但跨国不流动的研究 比较优势理论基于对跨境非流动性的分析。比较优势理论是一个单一因素

张二震《国际贸易学》(第4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第九章 国际资本流动与国际贸易【圣才出品】

第九章国际资本流动与国际贸易 9.1复习笔记 一、贸易发展与要素流动 1.国际贸易的发展促进了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 生产要素主要包括土地、自然资源及劳动力。随着人类社会经济的进步和国际贸易的发展,生产要素的构成不断发生变化,流动性不断增强。要素流动迅速发展的原因主要有:(1)国际贸易的发展为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提供了动力。 (2)世界范围内的商品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为要素流动创造了条件。 (3)战后跨国公司的迅速发展推动了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 (4)国际贸易壁垒的存在促使生产要素在国际间流动。 (5)商品贸易和要素流动成本的差异是产生要素流动的一个客观原因。 2.要素流动与国际贸易的相互关系 要素流动与国际贸易的相互关系可以从静态与动态两个方面分析。 (1)从静态的局部的分析出发,要素流动与贸易之间存在着相互替代的关系。 ①在国际贸易中,商品的国际流动是通过外部市场形成的,这种贸易方式的缺陷是:a.一些商品的国际市场不完全,导致交易成本非常高;b.商品的出口容易挤占进口过同类商品或替代品的市场份额,影响进口国相关产业和潜在产业的建立与发展,并进而引发相关社会问题,因而商品贸易往往受到进口国政府的限制。 ②要素流动的优越性上是:a.流入的要素往往是进口国比较稀缺的,进口国市场不存在垄断,更不会对进口国的生产构成威胁,却能够改善其供求结构;b.要素的流入特别是

资本、技术的输入。能够大大增强本国的生产能力,解决就业等问题。所以,各国政府一般都欢迎、鼓励生产要素的流入。 因此,要素流动带来商品进出口的减少,要素流动代替了国际贸易。 (2)从动态的、发展的角度看,两者之间是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关系。 ①从要素输入国来看,要素的流动在某段时期内可能会促进输入国进口替代工业的发展,造成相同产品或替代品进口的减少。但随着进口替代进一步发展为出口导向,该输入国出口将会增加,收入水平和进口支付能力亦随之提高,其进、出口规模将最终扩大。 ②从要素输入国来看,对要素输出国来说,可借助过剩要素输出增加的收入发展本国经济,创造新的优势,提高自己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 由此可见,生产要素的流动会促进各国生产力的发展,提高各国的人均国民收入水平,增加社会的有效需求,从而促进各国国内市场以及国际市场的扩大。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没有也不会替代贸易的发展。要素流动和国际贸易可同时用来达到促进各国经济发展的目的。 3.生产要素国际流动的内容 不同生产要素的流动性是大不一样的。能够在国际间流动的生产要素主要有劳动力、资本和技术三类。 (1)第一类较具流动性的生产要素是劳动力。由于自然和历史的原因,劳动力在不同国家的分布很不均衡,这使得人口的国际流动从古代一直延续至今,其原因历来出自经济上的考虑。对劳动力的国际流动要加以具体分析,并非所有的劳动力流动都能促进经济贸易的发展。 (2)第二类具有明显流动性的要素是资本。随着资本主义发展产生的过剩资本,为了寻找更有利的投资场所、获得较高利润,纷纷流向国外。当代,资本流动已从最初的由资本过剩的国家流向资本短缺的国家,发展为发达国家之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以及发

李坤望《国际经济学》课后习题详解国际要素流动【圣才出品】

第11章国际要素流动 1.如何用跨时期选择的方法分析资本移动现象以及对相关国家均衡调整过程的影响?答:根据经济学原理,国际投资可看作是一种特殊的国际交换,即用现在的商品去换取未来的商品。下面,用相对价格原理来分析资本流动的发生机制。 (1)相对价格与资本流动 ①基本假设 a.两个生产者(同时也是消费者)甲和乙,生产一种商品X。 b.生产活动可以有选择地在两个时期进行,即该生产者可以选择今年生产“现在商品”(present goods)也可选择明年生产“将来商品”(future goods)。 c.每个人都拥有一定规模的有形资本,如果他增加这一资本存量,意味着他愿意放弃现在商品的生产,而增加未来商品的生产,并减少现在商品的供应。 ②相对价格差的产生 由于甲、乙两者对当期和未来商品的偏好不同,因此即使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两者所面临的实际利率也不相同。不同的实际利率导致两者在“现在商品”和“将来商品”上的投入不同,进而导致其生产上具有不同的相对价格。相对价格的差异是国际贸易的基础,其分析如图11-1所示。 图11-1中,纵轴表示将来商品1C 的数量,横轴表示现在商品0C 的数量,生产可能性线KK '表示现在商品和将来商品的转换关系;无差异曲线族i I (1i =,2,…)表示两个时期的消费组合而成的效用水平。如果甲、乙两人之间不存在交换关系的话,他们将分别在A

点和B点达到各自的效用最大化的均衡。A、B两点处的斜率分别表示无交换条件下现在商品和将来商品的“相对价格”,或“利率”。 由于A、B两点处的实际利率不同,这便使甲乙两人拥有不同的相对优势。A点处的斜率大于B点处的斜率,这意味着甲在将来商品上拥有相对优势,乙则在现在商品上拥有相对优势。根据比较优势原则,甲可以“出口”将来商品,“进口”现在商品,乙则相反。 图11-1相对价格与资本流动 (2)储蓄与投资 ①封闭条件下消费与投资的决定 图11-2中的KK'曲线仍旧表示甲的生产可能性边界。给定一有形资本存量,甲最初生产现在商品 Y,生产将来商品1Y。在没有交换的条件下,通过移动均衡点,可以得出A点将 是甲实现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 C Y是在由RR'线所表示的实际利息率为r的情况下甲的储 00 蓄和投资。

张二震《国际贸易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9-10章)【圣才出品】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第九章国际资本流动与国际贸易 9.1 复习笔记 一、贸易发展与要素流动 1.国际贸易的发展促进了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 生产要素主要包括土地、自然资源及劳动力。随着人类社会经济的进步和国际贸易的发展,生产要素的构成不断发生变化,流动性不断增强。要素流动迅速发展的原因主要有:(1)国际贸易的发展为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提供了动力。 (2)世界范围内的商品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为要素流动创造了条件。 (3)战后跨国公司的迅速发展推动了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 (4)国际贸易壁垒的存在促使生产要素在国际间流动。 (5)商品贸易和要素流动成本的差异是产生要素流动的一个客观原因。 2.要素流动与国际贸易的相互关系 要素流动与国际贸易的相互关系可以从静态与动态两个方面分析。 (1)从静态的局部的分析出发,要素流动与贸易之间存在着相互替代的关系。 ①在国际贸易中,商品的国际流动是通过外部市场进行的,这种贸易方式的缺陷是:a.一些商品的国际市场不完全,导致交易成本非常高;b.商品的出口容易挤占进口国同类商品或替代品的市场份额,影响进口国相关产业和潜在产业的建立与发展,并进而引发相关社会问题,因而商品贸易往往受到进口国政府的限制。 ②要素流动的优越性是:a.流入的要素往往是进口国比较稀缺的,进口国市场不存在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垄断,更不会对进口国的生产构成威胁,却能够改善其供求结构;b.要素的流入特别是资本、技术的输入。能够大大增强本国的生产能力,解决就业等问题。所以,各国政府一般都欢迎、鼓励生产要素的流入。 因此,要素流动带来商品进出口的减少,要素流动代替了国际贸易。 (2)从动态的、发展的角度看,两者之间是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关系。 ①从要素输入国来看,要素的流动在某段时期内可能会促进输入国进口替代工业的发展,造成相同产品或替代品进口的减少。但随着进口替代进一步发展为出口导向,该输入国出口将会增加,收入水平和进口支付能力亦随之提高,其进、出口规模将最终扩大。 ②从要素输入国来看,对要素输出国来说,可借助过剩要素输出增加的收入发展本国经济,创造新的优势,提高自己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 由此可见,生产要素的流动会促进各国生产力的发展,提高各国的人均国民收入水平,增加社会的有效需求,从而促进各国国内市场以及国际市场的扩大。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没有也不会替代贸易的发展。要素流动和国际贸易可同时用来达到促进各国经济发展的目的。 3.生产要素国际流动的内容 不同生产要素的流动性是大不一样的。能够在国际间流动的生产要素主要有劳动力、资本和技术三类。 (1)第一类较具流动性的生产要素是劳动力。由于自然和历史的原因,劳动力在不同国家的分布很不均衡,这使得人口的国际流动从古代一直延续至今,其原因历来出自经济上的考虑。对劳动力的国际流动要加以具体分析,并非所有的劳动力流动都能促进经济贸易的发展。 (2)第二类具有明显流动性的要素是资本。随着资本主义发展产生的过剩资本,为了

国际经济学简明教程笔记

第一章绪论 一、为什么学习国际经济学? 1.国际经济关系日益密切 2.国际经济关系越来越复杂 3.中国已融入世界经济之中 二、国际经济的产生与发展重金 1.产生:历史发展的必然重商主义重商 2.发展1776年亚当·斯密绝对优势理论 ①假设条件:古典贸易理论1817年大卫·李嘉图比较优势理论 规模效益不变约翰·斯图亚特·穆勒相互需求理论 即:完全竞争1933~70年代赫克易贝尔、俄林 新古典贸易理论要素禀赋理论 林德需求偏好理论 弗农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②假设条件: 规模效益递减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保罗·克鲁格曼 即:不完全竞争 3.国际金融理论的发展 ①“外部平衡”1752年大卫·休诺价格铸币流动体制 基本原理: 贸易收支逆差→黄金流出→货币供应量减少→本国商品价格下降→本国商品在国际市场竞争力上升→贸易收支改善↓↑------------出口下降进口上升←本国商品在估计市场竞争力减弱←本国商品价格上升←货币供应量增加←黄金流入 ②1936年凯恩斯宏观经济理论 20世纪60年代初蒙代尔、弗莱明 20世纪70年代货币主义兴起 20世纪80年代储蓄、投资 第二章绝对优势与比较优势论 古典贸易理论从技术差异的角度,研究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 一、重商主义的贸易理论 1.政商主义早期的货币差额论 约翰·海尔斯 a.金银是国家的唯一财富 托马斯·梦 b.通过立法和行政手段禁止货币出口,多卖少买 2.重商主义晚期的贸易差额论 托马斯·孟→把商品和货币联系起来,主张开展贸易,但要保持贸易的顺差。 评价:重商主义理论是重商主义的核心,是西方最早的贸易经济学说,推动了英国的经济发展 局限:①财富的形态是金银货币②财富的源泉产生与流通领域 ③只研究获得金银,不探讨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 二、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 1.基本内容 ①分工可提高劳动生产率 ②分工由交换引起 ③分工的原则受绝对优势影响 2.评价: ①解释了国际分工和专业化生产能使资源得到更有效的利用,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的规律 ②各国利用各国优势进行专业化生产,通过国际贸易各国都能从贸易中获利,从而揭示了国际贸易和贸易所得 的原因 ③对传统的重商主义贸易理论是一次极大的丰富和发展,从理论上说明了英国进行自由贸易的重要性 不足:①认为交换引起分工,其实分工是交换的基础 ②不能解释两种产品在绝对优势和绝对劣势相同的情况 三、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 1.生平国际贸易理论主义→原则两优取其重,两劣取其轻 2.评价:比较优势理论比绝对优势理论更深刻更全面,说明国际贸易的产生不仅在于与绝对成本的差异,而且在于 比较成本的差异,该理论为世界各国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提供了理论依据,成为国际贸易理论的一大基石。 不足: ①解释不了两种产品在生产上的绝对劣势相同的情况 ②忽略了需求方面的影响,没办法解释贸易利益在各国间的分配问题

国际贸易和要素流动

学科名著阅读报告International Trade and Factor Mobility 国际贸易和要素流动 一、前言 罗伯特·蒙代尔(Robert A. Mundell),美国哥伦比亚大学(Columbia University)教授、世界品牌实验室(World Brand Lab)主席、199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最优货币区理论”的奠基人,被誉为“欧元之父”。 他具有革新意义的研究为欧元汇率奠定了理性基础,他对不同汇率体制下货币与财政政策以及最优货币流通区域所做的分析使他获得199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蒙代尔教授对经济学的伟大贡献,一是开放条件下宏观稳定政策的理论(蒙代尔——弗莱明模型),二是最优货币区域理论。蒙代尔教授敏锐地观察到,从20世纪60年代至今,世界经济发展中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与全球化的发展,产品、服务、尤其是资本可以通过贸易和投资大规模的跨国界流动。在一个更为开放的经济体系中,一国的货币主权和财政政策效果更多的受到外部世界的制约,宏观调控能力下降。经济学越来越难以对经济前景进行预测,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传统的宏观和微观经济学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面临新的挑战。可以说,蒙代尔教授关于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国际经济学的研究正是在迎接这样的挑战,他是一位伟大的先行者和预言家。 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无论是国际经济一体化还是区域经济圈,其实质就是生产要素不断趋向自由流动的一个动态的过程。国际经济一体化的每一个阶段,都表现为具体的要素自由流动程度的一种状态。 当前,市场经济体制在全球范围的实施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为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创造了条件,国际贸易为生产要素国际流动提供了内在的动力,跨国公司为了实现其全球利润最大化的目标,在世界范围内配置资源、资本和技术等,推进了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国际贸易壁垒的存在也成为生产要素国际流动的重要原因,这些因素促成了当代生产要素国际流动的迅速发展。 罗伯特·蒙代尔是最早研究国际贸易与生产要素国际流动之间关系的经济学家,在2×2×2赫—俄模型(H-O模型)的基础上,罗伯特·蒙代尔得出了国际贸易与生产要素流动之间存在替代关系的结论,比如国际劳务流动,如果一个国家严格控制劳动力跨国流动,这势必将促进国际贸易的开展,如果一个国家启用严格的贸易壁垒,便会诱使境外劳动力的流入或国内劳动力的流出。他进一步推断:国际贸易和生产要素的跨国流动都能实现商品价格均等化和生产要素价格

国际经济学名词解释(修正版)

国际经济学名词解释 第一章导论 1、对外贸易依存度 P15 对外贸易依存度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国货物进出口总额与国民收入的比例关系,它分为出口依存度与进口依存度 2、出口依存度 P15 出口依存度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国货物出口总额与国民收入的比例关系。 3、进口依存度 P15 进口依存度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国货物进口总额与国民收入的比例关系。 第二章古典贸易理论 1、机会成本 P29 机会成本是指为增加1单位的某产品的产量所必须放弃的其他产品的产量。 第三章赫克歇尔——俄林模型 1、要素禀赋 P53 所谓要素禀赋,是指一国所拥有的两种生产要素的相对比率,这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与其所拥有的生产要素绝对数量无关。 2、要素密集度 P55 所谓要素密集度,是指生产某种产品所投入的两种生产要素的比值,这也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与生产要素的绝对投入量无关。 3、进口替代型增长 P71 进口替代型增长是指进口行业的生产能力增长得比较快,从而使得国内生产增加,一部分原来进口的商品被国内的产品替代了。 4、出口扩张型增长 P71 出口扩张型增长是指出口行业生产能力的增长超过其他行业,使得生产和出口都得到了进一步扩张。 5、“荷兰病” P77 “荷兰病”,即一个密集型行业的扩张导致其他行业的萎缩。 6、福利恶化型增长 P77 这种增长不但对本国经济没有好处,反而使社会经济福利水平下降。 7、贸易条件(老师上课补充(公式)+百度搜索(概念)) 是用来衡量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出口相对于进口的盈利能力和贸易利益的指标,反映该国的对外贸易状况。 =出口产品价格水平 贸易条件 进口产品价格水平 第四章国际贸易的短期分析与动态分析

张二震《国际贸易学》(第4版)课后习题详解(第九章 国际资本流动与国际贸易)【圣才出品】

第九章国际资本流动与国际贸易 一、名词解释 1.国际间接投资 答:国际间接投资又称对外间接投资,是指以资本增值为目的,以取得利息或股息等为形式跨国投资。国际间接投资的特点是投资者不直接参与使用这些资本的企业的经营管理,国际间接投资包括国际证券投资和国际借贷资本输出。国际证券投资是指投资者在国际证券市场上购买外国企业和政府发行的中长期债券,或在股票市场上购买上市外国企业股票的一种投资活动。国际借贷资本输出是以贷款或出口信贷的形式把资本出借给外国企业和政府。 2.国际直接投资 答:国际直接投资又称对外直接投资,是指投资者投资于国外的工商企业,直接参与或控制企业的经营管理而获取利润的一种投资方式。 相对于间接投资,国际直接投资具有两个主要特征:第一,它以谋取企业的经营管理权为核心;第二,它不仅仅是资本的投入,还包括专门技术、生产设备、管理方法以及销售经验等的国际转移,是经营资源的综合投入。 国际直接投资的方式主要有四种:①资者直接到国外开办独资企业;②购买国外企业的股票并达到一定比例;③同国外企业共同投资,开设合资企业或合营企业;④投资者利润的再投资。

3.边际产业 答:边际产业是指按照比较优势原则,投资国已经处于或即将处于比较劣势的产业,而对投资东道国来说,可能正是其具有或即将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一国边际产业的企业将其生产转移至国外,就可以充分利用东道国的潜在比较优势,保证本企业的收益。 4.经济一体化 答:经济一体化的含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经济一体化,即世界经济一体化,或称国际经济一体化,是指各国国民经济之间彼此相互开放,取消歧视,形成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有机整体。狭义经济一体化,即区域经济一体化,又称贸易集团化,是指区域内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或地区,组成具有超国家性质的共同机构。通过制定统一的对内、对外经济贸易政策、财政与金融政策等等,消除区域内的各成员国之间阻碍经济贸易发展的障碍,实现区域内互利互惠、协调发展和资源优化配置,最终形成一个政治经济高度协调统一的超国家机体。 二、思考题 1.试述促进要素流动迅速发展的原因及要素流动与国际贸易的关系。 答:(1)要素流动迅速发展的原因 ①国际贸易的发展为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提供了动力。这是因为: a.不同国家从事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生产并进行贸易,各国生产要素报酬上的差距显现出来,形成生产要素国际流动的潜在动力。

《国际经济学》课程分析

《国际经济学》课程分析 课程名称:国际经济学 标准学时:72 课程类型:理论课 《国际经济学》以经济学的一般理论为基础,研究国际经济活动和国际经济关系,是一般经济理论在国际经济活动范围中的应用与延伸,是经济学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主要研究对象有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国际收支理论、汇率理论、要素的国际流动、国际投资理论、开放的宏观经济均衡等。它是国家教育部财经类和管理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与其关系较大的学科和课程有国际贸易、国际金融等。 本课程标准在教学大纲的基础上制订,具体反映了本课程每一章节的知识点和能力要求,贯彻了教学互动教学法,体现出能力与知识并重,学以致用的教学理念。 一、课程定位与性质 《国际经济学》以国际经济关系为研究对象,它主要探讨各国之间商品、服务的交换和国际间资本、劳动力的流动的动因和影响,以及各种国际交易活动所引起的国际收支问题。在内容体系上,国际经济学包括微观部分和宏观部分,这两大部分在名称上通常又分别被称为国际贸易理论和国际金融理论。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对国际经济学的整体体系有一个明确的把握,并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理论基础和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对那些日后将从事对外经济活动的学生,希望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能不同程度地提高他们的实际工作能力,为我国对外开放的进一步发展服务。 二、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将对国际经济学的基本问题和基本观点有比较全面的认识,掌握国际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基本思想、基本分析方法和基本理论,对国际经济运行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理论分析现实经济现象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其它专业课程和专业研究打下理论基础。 1.知识目标 了解并掌握的基本理论主要包括古典的国际贸易理论、新古典贸易理论、现代国际贸易理论、生产要素国际流动的理论、汇率决定理论、国际收支调整理论;需要掌握的基本政策

第九章国际贸易和国际资本流动

第九章国际贸易和国际资本流动 一、单项选择题 1. 大卫·李嘉图认为决定国际贸易的因素是()。 A.要素储备比例 B.生产资源配置比例 C.两个国家产品的相对生产成本 D.两个国家产品的绝对生产成本 2. 各国应该集中生产并出口那些充分利用本国充实要素的产品,进口那些需要密集使用本国稀缺要素的产品。这一结论依据的是()理论。 A.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 B.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 C.赫克歇尔-俄林的要素禀赋 D.克鲁格曼的规模经济 3. 赫克歇尔—俄林理论认为,国际贸易的基础是()。 A.生产资源配置或要素储备比例上的差别 B.大规模的生产可以降低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本 C.同类产品的生产更具有相同的要素密集性

D.各国在生产技术上的绝对差异导致在劳动生产率和生产成本的绝对差异 4. 规模经济贸易理论的提出者是()。 A.亚当·斯密 B.大卫·李嘉图 C.赫克歇尔—俄林 D.克鲁格曼 5. 如果一国或地区的货币汇率上升,即对外升值,一般会导致()。 A.本国出口增长 B.本国出口减少 C.本国进口减少 D.本国旅游收入增加 6. 关税壁垒政策是通过()来实现的。 A.技术标准 B.自愿出口限制 C.征收高额关税 D.进口配额制 7. 政府对出口贸易进行干预而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进口配额 B.非关税壁垒 C.自愿出口限制 D.出口补贴 8. 以下属于间接出口补贴的是()。 A.出口信贷 B.自愿出口限制 C.技术标准 D.最高限价制 9. 出口商按正常价格销售给进口商,进口商以倾销性低价在进口国市场抛售产品,亏损由出口企业补偿,这种倾销类型属于()。 A.持续性倾销 B.掠夺性倾销 C.隐蔽性倾销 D.偶然性倾销 10. 出口国国内存在大量剩余产品,为处理这些产品而以倾销方式向国外市场抛售,这种倾销方式属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