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塞尔协议内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巴塞尔协议Ⅰ
1988年巴塞尔协议全称为《统一资本衡量和资本标准的国际协议》,其目的是通过规定银行资本充足率,减少各国规定的资本数量差异,加强对银行资本及风险资产的监管,消除银行间的不公平竞争。

1988年巴塞尔协议基本内容由四方面组成:
1、资本的组成。

巴塞尔委员会认为银行资本分为两级。

第一级是核心资本,要求银行资本中至少有50%是实收资本及从税后利润保留中提取的公开储备所组成。

第二级是附属资本,其最高额可等同于核心资本额。

附属资本由未公开的储备、重估储备、普通准备金(普通呆账准备金)、带有债务性质的资本工具、长期次级债务和资本扣除部分组成。

2、风险加权制。

巴塞尔协议确定了风险加权制,即根据不用资产的风险程度确定相应的风险权重,计算加权风险资产总额:一是确定资产负债表内的资产风险权数,即将不用资产的风险权数确定为五个档次:分别为0、10、20、50、100。

二是确定表外项目的风险权数。

确定了1、20、50、100四个档次的信用转换系数,以此再与资产负债表内与该项业务对应项目的风险权数相乘,作为表外项目的风险权数。

3、目标标准比率。

总资本与加权风险资产之比为8%(其中核心资本部分至少为4%)。

银行资本充足率=总资本/加权风险资产
4、过渡期和实施安排。

过渡期从协议发布起至1992年底止,到1992年底,所有从事大额跨境业务的银行资本金要达到8%的要求。

1988年巴塞尔协议主要有三大特点:
一是确立了全球统一的银行风险管理标准;
二是突出强调了资本充足率标准的意义。

通过强调资本充足率,促使全球银行经营从注重规模转向资本、资产质量等因素;
三是受70年代发展中国家债务危机的影响,强调国家风险对银行信用风险的重要作用,明确规定不同国家的授信风险权重比例存在差异。

巴塞尔资本协议Ⅱ
三大支柱,即最低资本要求、监管部门的监督检查和市场约束。

①一大支柱:最低资本要求。

最低资本充足率要求仍然是新资本协议的重点。


部分涉及与信用风险、市场风险以及操作风险有关的最低总资本要求的计算问题。

最低资本要求由三个基本要素构成:受规章限制的资本的定义、风险加权资产以及资本对风险加权资产的最小比率。

其中有关资本的定义和8%的最低
资本比率,没有发生变化。

但对风险加权资产的计算问题,新协议在原来只考
虑信用风险的基础上,进一步考虑了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

总的风险加权资产
等于由信用风险计算出来的风险加权资产,再加上根据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计
算出来的风险加权资产。

②②第二大支柱:监管部门的监督检查。

监管部门的监督检查,是为了确保各银
行建立起合理有效的内部评估程序,用于判断其面临的风险状况,并以此为基
础对其资本是否充足做出评估。

监管当局要对银行的风险管理和化解状况、不
同风险间相互关系的处理情况、所处市场的性质、收益的有效性和可靠性等因
素进行监督检查,以全面判断该银行的资本是否充足。

在实施监管的过程中,
应当遵循如下四项原则:其一,银行应当具备与其风险相适应的评估总量资本
的一整套程序,以及维持资本水平的战略。

其二,监管当局应当检查和评价银
行内部资本充足率的评估情况及其战略,以及银行监测和确保满足监管资本比
率的能力;若对最终结果不满意,监管当局应采取适当的尽管措施。

其三,监
管当局应希望银行的资本高于最低资本监管标准比率,并应有能力要求银行持
有高于最低标准的资本。

其四,监管当局应争取及早干预,从而避免银行的资
本低于抵御风险所需的最低水平;如果得不到保护或恢复则需迅速采取补救措
施。

③③第三大支柱:市场约束。

市场约束的核心是信息披露。

市场约束的有效性,
直接取决于信息披露制度的健全程度。

只有建立健全的银行业信息披露制度,
各市场参与者才可能估计银行的风险管理状况和清偿能力。

新协议指出,市场
纪律具有强化资本监管、提高金融体系安全性和稳定性的潜在作用,并在应用
范围、资本构成、风险披露的评估和管理过程以及资本充足率等四个方面提出
了定性和定量的信息披露要求。

对于一般银行,要求每半年进行一次信息披露;
而对那些在金融市场上活跃的大型银行,要求它们每季度进行一次信息披露;
对于市场风险,在每次重大事件发生之后都要进行相关的信息披露。

新协议由
三大支柱组成:一是最低资本要求;二是监管当局对资本充足率的监督检查;三是
信息披露。

巴塞尔资本协议Ⅱ的主要内容
银行业是一个高风险的行业。

20世纪80年代由于债务危机的影响,信用风险给国际
银行业带来了相当大的损失,银行普遍开始注重对信用风险的防范管理。

巴塞尔委员
会建立了一套国际通用的以加权方式衡量表内与表外风险的资本充足率标准,极大地
影响了国际银行监管与风险管理工作的进程。

在近十几年中,随着巴塞尔委员会根据
形势变化推出相关标准,资本与风险紧密联系的原则已成为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国际监
管原则之一。

正是在这一原则指导下,巴塞尔委员会建立了更加具有风险敏感性的新
资本协议。

新协议将风险扩大到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和利率风险,并提出“三个支柱”(最低资本规定、监管当局的监督检查和市场纪律)要求资本监管更为
准确的反映银行经营的风险状况,进一步提高金融体系的安全性和稳健性。

1、第一支柱——最低资本规定新协议在第一支柱中考虑了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1并为计量风险提供了几种备选方案。

关于信用风险的计量。

新协议提出了两种基本方法。

第一种是标准法,第二种是内部评级法。

内部评级法又分为初级法和高级法。


于风险管理水平较低一些的银行,新协议建议其采用标准法来计量风险,计算银行资
本充足率。

根据标准法的要求,银行将采用外部信用评级机构的评级结果来确定各项
资产的信用风险权利。

当银行的内部风险管理系统和信息披露达到一系列严格的标准后,银行可采用内部评级法。

内部评级法允许银行使用自己测算的风险要素计算法定
资本要求。

其中,初级法仅允许银行测算与每个借款人相关的违约概率,其他数值由
监管部门提供,高级法则允许银行测算其他必须的数值。

类似的,在计量市场风险和
操作风险方面,委员会也提供了不同层次的方案以备选择。

2、第二支柱——监
管部门的监督检查委员会认为,监管当局的监督检查是最低资本规定和市场纪律的重
要补充。

具体包括:(1)监管当局监督检查的四大原则。

原则一:银行应具备与其风险状况相适
应的评估总量资本的一整套程序,以及维持资本水平的战略。

原则二:监管当局应检
查和评价银行内部资本充足率的评估情况及其战略,以及银行监测和确保满足监管资
本比率的能力。

若对最终结果不满足,监管当局应采取适当的监管措施。

原则三:监
管当局应希望银行的资本高于最低监管资本比率,并应有能力要求银行持有高于最低
标准的资本。

原则四:监管当局应争取及早干预从而避免银行的资本低于抵御风险所
需的最低水平,如果资本得不到保护或恢复,则需迅速采取补救措施。

(2)监管当局检查各项最低标准的遵守情况。

银行要披露计算信用及操作风险最低资本的内部方法
的特点。

作为监管当局检查内容之一,监管当局必须确保上述条件自始至终得以满足。

委员会认为,对最低标准和资格条件的检查是第二支柱下监管检查的有机组成部分。

(3)监管当局监督检查的其它内容包括监督检查的透明度以及对换银行帐薄利率风险的处理。

3、第三支柱——市场纪律委员会强调,市场纪律具有强化资本监管,
帮助监管当局提高金融体系安全、稳健的潜在作用。

新协议在适用范围、资本构成、
风险暴露的评估和管理程序以及资本充足率四个领域制定了更为具体的定量及定性的
信息披露内容。

监管当局应评价银行的披露体系并采取适当的措施。

新协议还将披露
划分为核心披露与补充披露。

委员会建议,复杂的国际活跃银行要全面公开披露核心
及补充信息。

关于披露频率,委员会认为最好每半年一次,对于过时失去意义的披露
信息,如风险暴露,最好每季度一次。

不经常披露信息的银行要公开解释其政策。


员会鼓励利用电子等手段提供的机会,多渠道的披露信息。

巴塞尔协议Ⅲ
2010年9月12日,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宣布,各方代表就《巴塞尔协议III》的内容达成一致。

根据这项协议,商业银行的核心资本充足率将由目前的4%上调到6%,同时计提2.5%的防护缓冲资本和不高于2.5%的反周期准备资本,这样核心资本充足率的要求可达到8.5%-11%。

总资本充足率要求仍维持8%不变。

此外,还将引入杠
杆比率、流动杠杆比率和净稳定资金来源比率的要求,以降低银行系统的流动性风险,加强抵御金融风险的能力。

根据新资本协议的初衷,资本要求与风险管理紧密相联。

新资本协议作为一个完整的
银行业资本充足率监管框架,由三大支柱组成:一是最低资本要求;二是监管当局对
资本充足率的监督检查;三是银行业必须满足的信息披露要求。

这三点也通常概括为最低资本要求、监督检查和市场纪律。

首要组成部分
三大支柱的首要组成部分是第一点,即最低资本要求,其他两项是对第一支柱的辅助
和支持。

资本充足率仍将是国际银行业监管的重要角色。

新协议进一步明确了资本金
的重要地位,称为第一支柱。

巴塞尔委员会认为"压倒一切的目标是促进国际金融体系的安全与稳健",而充足的资本水平被认为是服务于这一目标的中心因素。

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对此增加了两个方面的要求。

建立内部风险评估机制
要求大银行建立自己的内部风险评估机制,运用自己的内部评级系统,决定自己对资
本的需求。

但这一定要在严格的监管之下进行。

另外,委员会提出了一个统一的方案,即"标准化方案",建议各银行借用外部评级机构特别是专业评级机构对贷款企业进行
评级,根据评级决定银行面临的风险有多大,并为此准备多少的风险准备金。

一些企
业在贷款时,由于没有经过担保和抵押,在发生财务危机时会在还款方面发生困难。

通过评级银行可以降低自己的风险,事先预备相应的准备金。

加大对银行监管的力度
监管者通过监测决定银行内部能否合理运行,并对其提出改进的方案。

监管约束第一
次被纳入资本框架之中。

基本原则是要求监管机构应该根据银行的风险状况和外部经
营环境,保持高于最低水平的资本充足率,对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有严格的控制,确保
银行有严格的内部体制,有效管理自己的资本需求。

银行应参照其承担风险的大小,
建立起关于资本充足整体状况的内部评价机制,并制定维持资本充足水平的战略;同
时监管者有责任为银行提供每个单独项目的监管。

市场对银行业的约束
要求银行提高信息的透明度,使外界对它的财务、管理等有更好的了解。

巴塞尔新资
本协议第一次引入了市场约束机制,让市场力量来促使银行稳健、高效地经营以及保
持充足的资本水平。

稳健的、经营良好的银行可以以更为有利的价格和条件从投资者、债权人、存款人及其他交易对手那里获得资金,而风险程度高的银行在市场中则处于
不利地位,它们必须支付更高的风险溢价、提供额外的担保或采取其他安全措施。


场的奖惩机制有利于促使银行更有效地分配资金和控制风险。

巴塞尔新资本协议要求
市场对金融体系的安全进行监管,也就是要求银行提供及时、可靠、全面、准确的信息,以便市场参与者据此作出判断。

根据巴塞尔新资本协议,银行应及时公开披露包
括资本结构、风险敞口、资本充足比率、对资本的内部评价机制以及风险管理战略等
在内的信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