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 01 影视人类学的当下处境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影建构的技术手段会让人眼前一亮, 因为在 把人类学知识转化成作品的传统做法中, 存在着语 词主宰一切的偏见。当人们勉力克服这种偏见时, 自然联想到那场质疑写作能力的争论。人们要求能 够产生声音多元化、场景多元化、视角多变的民族志 作品。这种要求促使 人们在电影建 构的基本 原理 中, 寻找一种合适的模式。事实上, 在共时性的世界 中, 要去描述平行或者单独发生的文化进程, 会让人 联想到电影的交叉剪接手法。这是一种取得共时性 效果的基本方法。然而令人费解的是, 长期以来, 民 族志电影追求科学 客观性, 它的僵硬的、说教 的原 则, 把电影建构原理的包容性降低到了最低限度( 例 如, 美国 的海 德 ¹ 和 德 国的 科 教电 影 研 究所 的 做 法) 。而像罗伯特 # 加德纳和让 # 鲁什这样的影像 作者, 不愿让陈规旧习束缚住自己的手脚, 却一直饱 受非议。在5近期民族志写作和电影蒙太奇手法中 的现 代 主 义 情 感6 这 篇 文 章 的 导 言 中 ( M arcus, Georg es, 1995: 35~ 55) , 乔治 # 马 库斯直截了当地 提出, 民族志电影可以给民族志书写带来创作灵感。 但在他后来的推论中, 却没有运用这种/ 风格0的蛛 丝马迹, 只是间接谈到故事片惯用的构思和再现手 段。直到最近, 民族志电影还在回避故事片的再现 手法。
兴趣, 但我们必须从另一个方面注意到, 人类学中那 些富有创新意义的争论, 影视人类学界要么不屑一 顾, 要么只是稍加留意, 看看有无可以利用的价值。
然而时过境迁, 两者互动关系的动态发展, 使凡
¹ 例如, 海德在 1976 年排斥特写镜头的言论, 他极 端地认为, 特写镜头对于民族志电影的真实性和权威性产生负面的影响。
当代人类学特别关注全球化进程中涌现出来的 各种多样化情形, 尤其重视在不断网络化的世界里 变迁的时空观念。带来新型人际关系的网络技术, 不仅导致对物理空间和文化空间的超越, 而且也导 致了一种趋势, 即把个人认同和群体认同分裂开来。 现在, 人类学对封闭式社区的研究越来越少了, 正如 乔治 # 马库斯所强调的, / 人类学现在恰恰着重对当
二、过时的文化观: 文化结构化、 地域化及以语词为核心的表述
影视人类学自 20 世纪 70 年代建立以来, 从整 体情况看, 仍然偏爱通过田野调查获取资料, 仍然依 靠面对面的人 际交往, 并 依赖于所谓 的访谈对 象。 文化与社会仍然是牢不可破的观念, 它们在文化结 构和文化系统的格局内孕育而生, 与那个时代盛行 的研究范式相映成趣。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GUANGXI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 Philosophy and S ocial S cien ce Edit ion)
第 30 卷第 1 期 t 2008 年 1 月
VOL. 30 NO. 1 t JA N . 2008
E dited by ZH A N G Jing-hong
( Yunnan Uni ver sit y , K unmi ng 650000, Chi na)
Abstract: Cont emporary ant hro po logy pays special at tent io n t o various phe-
无 越来越多的学生, 正孜孜不倦地从所设置的 影视人类学课程中汲取力量。实际上, 影视 人类学的课程设置, 还无法满足学生对这一学科日 益浓厚的兴趣。学生日益浓厚的兴趣从何而来? 相 比较而言, 主流人类学过分强调理论建树和文本表 达, 而影视人类学显得更贴近于现实生活, 也就更具 有创造性。影视人类学不仅在方法上推陈出新, 与 时俱进, 而且总是率先尝试最新的媒体技术, 这给学 科本身带来了体现专业水准的机会, 扩展了学术研 究领域Hale Waihona Puke Baidu一句话, 影视人类学现在是/ 闪亮登场0了。
nom ena emerged in t he process of globalizatio n, especially t o the chang ing t imespat ial o ut loo k in this cy berw or ld. T herefor e, visual ant hr opo logy is requir ed t o get rid of t he o ut dat ed cultural out looks and t radit io nal dichot omy , and t o g et on it s ow n w ay in ex ploring t heoretical pot ent ial f or developing v isual anthropolo gy and in analyzing t he more and mo re media- o rient ed w or ld at various levels.
º 这一趋势持续了很长时 间, 其间 只有米 德与 贝特生 在巴厘 和巴布亚新几内亚的研究是打破这一陈规的。
10 视觉与文化 [ 美] 芭芭拉 # 艾菲( Barbara K eifenheim) /著 影视人类学的当下处境
代非地域化文化局势的分析: 在许多不同地区同时 进行的文化生产、不同地区文化生产的不同特征、文 化认同中文化特征的传播, 以及人类学用民族志再 现研究成果时追求共 时性的效果0( M arcus, Georg es . 1995: 42) 。如果我们的人类学工作要满足我们 所处时代的需要, 就必须把研究领域拓展到去中心 化的社区、拓展到文化的非地域化趋势、拓展到中心 多元化的网络世界、拓展到跨地域性、拓展到跨民族 性。以上只是列举几个研究领域, 然而上述研究主 旨却鲜见于影视人类学界的学术动态中。我将在下 面的文章中粗略地梳理一下, 在研究主旨方面, 影视 人类学存在的最根本的脱节情况是什么( 有些脱节 情况甚至是长期累积的结果) , 并就此指出, 这些脱 节情况所带来的后果。
[ 关键词] 当代人类学; 影视人类学; 文化观; 传媒技术; 图像转型 [ 中图分类号] C91214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673- 8179( 2008) 01- 0009- 08
Current Situation of Visual Anthropology Barbara K eifenheim, T ranslated by YA N G K un,
但相对于一般人类学, 影视人类学是否真的显 得如此前卫? 要回答这样的问题, 我想通过本篇评 述文章, 谈谈影视人类学与社会文化人类学之间究 竟有什么样的联系。
自影视人类 学从以文 字为主的 学科中脱 颖而
出, 成为人类学的分支学科以来, 就不断以令人感兴 趣的方式, 具体审视学科自身的运用领域。我们沿 袭传统, 在理论上和方法上进行梳理, 看看影视人类 学能否担当重任, 解决社会文化人类学不同研究阶 段所提出的各种问题。
影视人类学手中确实掌握着几张鼓舞人心的王 牌。首先我 想谈谈它在制 作民族志 电影方面 的建 树。影视人类学从拍摄民族志电影起家, 相对于文 本写作, 电影的开场就是人身体的出场, 所以它能展 示出身体语言、面部表情、体态姿势和身体活动。即 使当民族志电影力图追求科学客观性时, 纪录影像 文献中还是潜藏着氛围、情感、情绪和共鸣这样的质 素。归根结底, 我们无法从影片中排除它的美学价 值。
如果上述引论让你觉得, 影视人类学和一般人 类学之间已经有了学科内部交流的话, 那么我又想 说, 这种交流只是表面现象。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 内, 促使两者达成互相谅解的努力, 只是一厢情愿的 事。尽管社会文化人类学确实对它的分支学科更感
事皆有可能。比如说, 早期从事田野调查的人类学 家, 像海顿、斯宾塞、吉伦等人, 他们对新兴媒体充满 非比寻常的热情, 与当代科学受人尊重的基本地位 是相称的。这层相互关系体现在他们呈现人类全貌 的观点中, 也帮助他们达成了具体的科学目标, 即收 集纪录影像资料, 再进行后续的分析研究。当时运 用摄影媒体的出发点, 是建立档案文献。随着进化 论模式让位于功能主义研究体系的方法论, 后来这 一出发点就日渐式微( Grim shaw , A nna, 1997: 36~ 52, 2001; P inney, ch, 1992: 74~ 95) 。随着人类学的 关注点转移到研究社会组织、系谱和口传文化传统, 摄影技术和电影 沦落到抬不起头 的境地。º 此 外, 由于总是需要新的技术手段, 人们普遍会有种失落 感, 并对自身沦为大众媒体也感到反感。不管怎么 说, 人类学家的笔记本重新受到器重, 要想让摄像机 在人们心目中成为作家手中的影像书写钢笔( camera- s ty lo) , 需要走过相当长的一段岁月。让 # 鲁 什首先提出这一说法, 这不仅对电影发展史产生了 革新性影响 ) ) ) 在纪录电影界诞生了/ 真实电影0, 并催生了剧情电影领域内的/ 新浪潮0 电影, 而且还 引发了一般人类学界的争论。争论涉及关于灵媒仪 式的研究, 涉及运用参与式观察法更主动地理解参 与式研究本身。
以上提及的质素, 是人之所以为人的要素, 与身 体的存在和非言语交流紧密相关, 已经成为公认的 社会文化人类学独立的研究领域, 进而延伸出新兴 的分支学科: 如肢体人类学、感觉人类学、情感人类
视觉与文化 [ 美] 芭芭拉 # 艾菲( Barbara Keifenheim) /著 影视人类学的当下处境 9
影视人类学的当下处境
t [ 美] 芭芭拉 # 艾菲( Barbara K eifenheim ) / 著, 杨昆/ 译, 张静红/ 校
[ 摘 要] 当代人类学特别关注全球化进程中涌现出来的各种多样化 情形, 尤其 重视现在不断网络 化的世界里变迁的时空观念。这就要求影视人类学去除过时的文化观念及传统的/ 二分 法0思 维, 走自己 的路, 探讨发展影视人类学的理论潜质, 多层次地分析研究日益媒体化的世界。
学等。可以肯定地说, 影视人类学刺激并推动了这 些分支学科的发展。
此外, 电影描述具象的特质, 不仅仅引起了运用 文本写作的人类学同行的注意, 而且有时会让他们 艳羡不已。事实上, 用文字准确地描述包罗万象的 复杂情境, 真不是件轻松的事。即使对于最具才华 的作家来说, 这也是一种挑战, 需要绞尽脑汁, 以避 免各种要素在文本的线性描述法则下消失得无影无 踪。正如麦克 # 奥皮兹指出的: / 文字的描述, 出于 语言本身拓展方式的需要, 首先要按顺序呈现每一 层次的内容。就像发现某个人在说谎这个事实, 实 际上发现某人说谎与某人正在说谎是同时发生的情 景0( Oppit z, M , 1989: 27) 。相对于言语描述的线性 法则, 影像的优势不言而喻: 影像可以同时而感性地 捕捉到各个层次的内容。
Key Words: co nt empo rary ant hropolog y; visual ant hr opo logy ; cult ur al
out lo ok; m edia t echnolo gy; image tr ansf orm ation
一、引言: 影视人类学的兴起
论在中国, 还是在世界各 地, 我们都 会发现
尽管长期以来, 确立人类学家与研究对象的互 动关系作为行动准则, 总是迟迟不见行动; 尽管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 影视人类学与一般人类学之间的 对话机制越来越不牢靠, 但重要的是, 近来在文本写 作方面涌现出不少批评成果, 影视人类学界好的电 影作品也是层出不穷。汉内兹、马库斯、安德森和阿 帕杜莱等人的成果, 引发了合乎科学精神的争鸣, 并 且自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 一直与其他争鸣你来我 往。争鸣能够彻底解决如何界定研究对象的问题, 改变我们进行研究的工作方法, 并且能够反思学科 的理论框架。然而从根本上来讲, 这些学术动态并 未进入到影视人类学界。
兴趣, 但我们必须从另一个方面注意到, 人类学中那 些富有创新意义的争论, 影视人类学界要么不屑一 顾, 要么只是稍加留意, 看看有无可以利用的价值。
然而时过境迁, 两者互动关系的动态发展, 使凡
¹ 例如, 海德在 1976 年排斥特写镜头的言论, 他极 端地认为, 特写镜头对于民族志电影的真实性和权威性产生负面的影响。
当代人类学特别关注全球化进程中涌现出来的 各种多样化情形, 尤其重视在不断网络化的世界里 变迁的时空观念。带来新型人际关系的网络技术, 不仅导致对物理空间和文化空间的超越, 而且也导 致了一种趋势, 即把个人认同和群体认同分裂开来。 现在, 人类学对封闭式社区的研究越来越少了, 正如 乔治 # 马库斯所强调的, / 人类学现在恰恰着重对当
二、过时的文化观: 文化结构化、 地域化及以语词为核心的表述
影视人类学自 20 世纪 70 年代建立以来, 从整 体情况看, 仍然偏爱通过田野调查获取资料, 仍然依 靠面对面的人 际交往, 并 依赖于所谓 的访谈对 象。 文化与社会仍然是牢不可破的观念, 它们在文化结 构和文化系统的格局内孕育而生, 与那个时代盛行 的研究范式相映成趣。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GUANGXI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 Philosophy and S ocial S cien ce Edit ion)
第 30 卷第 1 期 t 2008 年 1 月
VOL. 30 NO. 1 t JA N . 2008
E dited by ZH A N G Jing-hong
( Yunnan Uni ver sit y , K unmi ng 650000, Chi na)
Abstract: Cont emporary ant hro po logy pays special at tent io n t o various phe-
无 越来越多的学生, 正孜孜不倦地从所设置的 影视人类学课程中汲取力量。实际上, 影视 人类学的课程设置, 还无法满足学生对这一学科日 益浓厚的兴趣。学生日益浓厚的兴趣从何而来? 相 比较而言, 主流人类学过分强调理论建树和文本表 达, 而影视人类学显得更贴近于现实生活, 也就更具 有创造性。影视人类学不仅在方法上推陈出新, 与 时俱进, 而且总是率先尝试最新的媒体技术, 这给学 科本身带来了体现专业水准的机会, 扩展了学术研 究领域Hale Waihona Puke Baidu一句话, 影视人类学现在是/ 闪亮登场0了。
nom ena emerged in t he process of globalizatio n, especially t o the chang ing t imespat ial o ut loo k in this cy berw or ld. T herefor e, visual ant hr opo logy is requir ed t o get rid of t he o ut dat ed cultural out looks and t radit io nal dichot omy , and t o g et on it s ow n w ay in ex ploring t heoretical pot ent ial f or developing v isual anthropolo gy and in analyzing t he more and mo re media- o rient ed w or ld at various levels.
º 这一趋势持续了很长时 间, 其间 只有米 德与 贝特生 在巴厘 和巴布亚新几内亚的研究是打破这一陈规的。
10 视觉与文化 [ 美] 芭芭拉 # 艾菲( Barbara K eifenheim) /著 影视人类学的当下处境
代非地域化文化局势的分析: 在许多不同地区同时 进行的文化生产、不同地区文化生产的不同特征、文 化认同中文化特征的传播, 以及人类学用民族志再 现研究成果时追求共 时性的效果0( M arcus, Georg es . 1995: 42) 。如果我们的人类学工作要满足我们 所处时代的需要, 就必须把研究领域拓展到去中心 化的社区、拓展到文化的非地域化趋势、拓展到中心 多元化的网络世界、拓展到跨地域性、拓展到跨民族 性。以上只是列举几个研究领域, 然而上述研究主 旨却鲜见于影视人类学界的学术动态中。我将在下 面的文章中粗略地梳理一下, 在研究主旨方面, 影视 人类学存在的最根本的脱节情况是什么( 有些脱节 情况甚至是长期累积的结果) , 并就此指出, 这些脱 节情况所带来的后果。
[ 关键词] 当代人类学; 影视人类学; 文化观; 传媒技术; 图像转型 [ 中图分类号] C91214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673- 8179( 2008) 01- 0009- 08
Current Situation of Visual Anthropology Barbara K eifenheim, T ranslated by YA N G K un,
但相对于一般人类学, 影视人类学是否真的显 得如此前卫? 要回答这样的问题, 我想通过本篇评 述文章, 谈谈影视人类学与社会文化人类学之间究 竟有什么样的联系。
自影视人类 学从以文 字为主的 学科中脱 颖而
出, 成为人类学的分支学科以来, 就不断以令人感兴 趣的方式, 具体审视学科自身的运用领域。我们沿 袭传统, 在理论上和方法上进行梳理, 看看影视人类 学能否担当重任, 解决社会文化人类学不同研究阶 段所提出的各种问题。
影视人类学手中确实掌握着几张鼓舞人心的王 牌。首先我 想谈谈它在制 作民族志 电影方面 的建 树。影视人类学从拍摄民族志电影起家, 相对于文 本写作, 电影的开场就是人身体的出场, 所以它能展 示出身体语言、面部表情、体态姿势和身体活动。即 使当民族志电影力图追求科学客观性时, 纪录影像 文献中还是潜藏着氛围、情感、情绪和共鸣这样的质 素。归根结底, 我们无法从影片中排除它的美学价 值。
如果上述引论让你觉得, 影视人类学和一般人 类学之间已经有了学科内部交流的话, 那么我又想 说, 这种交流只是表面现象。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 内, 促使两者达成互相谅解的努力, 只是一厢情愿的 事。尽管社会文化人类学确实对它的分支学科更感
事皆有可能。比如说, 早期从事田野调查的人类学 家, 像海顿、斯宾塞、吉伦等人, 他们对新兴媒体充满 非比寻常的热情, 与当代科学受人尊重的基本地位 是相称的。这层相互关系体现在他们呈现人类全貌 的观点中, 也帮助他们达成了具体的科学目标, 即收 集纪录影像资料, 再进行后续的分析研究。当时运 用摄影媒体的出发点, 是建立档案文献。随着进化 论模式让位于功能主义研究体系的方法论, 后来这 一出发点就日渐式微( Grim shaw , A nna, 1997: 36~ 52, 2001; P inney, ch, 1992: 74~ 95) 。随着人类学的 关注点转移到研究社会组织、系谱和口传文化传统, 摄影技术和电影 沦落到抬不起头 的境地。º 此 外, 由于总是需要新的技术手段, 人们普遍会有种失落 感, 并对自身沦为大众媒体也感到反感。不管怎么 说, 人类学家的笔记本重新受到器重, 要想让摄像机 在人们心目中成为作家手中的影像书写钢笔( camera- s ty lo) , 需要走过相当长的一段岁月。让 # 鲁 什首先提出这一说法, 这不仅对电影发展史产生了 革新性影响 ) ) ) 在纪录电影界诞生了/ 真实电影0, 并催生了剧情电影领域内的/ 新浪潮0 电影, 而且还 引发了一般人类学界的争论。争论涉及关于灵媒仪 式的研究, 涉及运用参与式观察法更主动地理解参 与式研究本身。
以上提及的质素, 是人之所以为人的要素, 与身 体的存在和非言语交流紧密相关, 已经成为公认的 社会文化人类学独立的研究领域, 进而延伸出新兴 的分支学科: 如肢体人类学、感觉人类学、情感人类
视觉与文化 [ 美] 芭芭拉 # 艾菲( Barbara Keifenheim) /著 影视人类学的当下处境 9
影视人类学的当下处境
t [ 美] 芭芭拉 # 艾菲( Barbara K eifenheim ) / 著, 杨昆/ 译, 张静红/ 校
[ 摘 要] 当代人类学特别关注全球化进程中涌现出来的各种多样化 情形, 尤其 重视现在不断网络 化的世界里变迁的时空观念。这就要求影视人类学去除过时的文化观念及传统的/ 二分 法0思 维, 走自己 的路, 探讨发展影视人类学的理论潜质, 多层次地分析研究日益媒体化的世界。
学等。可以肯定地说, 影视人类学刺激并推动了这 些分支学科的发展。
此外, 电影描述具象的特质, 不仅仅引起了运用 文本写作的人类学同行的注意, 而且有时会让他们 艳羡不已。事实上, 用文字准确地描述包罗万象的 复杂情境, 真不是件轻松的事。即使对于最具才华 的作家来说, 这也是一种挑战, 需要绞尽脑汁, 以避 免各种要素在文本的线性描述法则下消失得无影无 踪。正如麦克 # 奥皮兹指出的: / 文字的描述, 出于 语言本身拓展方式的需要, 首先要按顺序呈现每一 层次的内容。就像发现某个人在说谎这个事实, 实 际上发现某人说谎与某人正在说谎是同时发生的情 景0( Oppit z, M , 1989: 27) 。相对于言语描述的线性 法则, 影像的优势不言而喻: 影像可以同时而感性地 捕捉到各个层次的内容。
Key Words: co nt empo rary ant hropolog y; visual ant hr opo logy ; cult ur al
out lo ok; m edia t echnolo gy; image tr ansf orm ation
一、引言: 影视人类学的兴起
论在中国, 还是在世界各 地, 我们都 会发现
尽管长期以来, 确立人类学家与研究对象的互 动关系作为行动准则, 总是迟迟不见行动; 尽管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 影视人类学与一般人类学之间的 对话机制越来越不牢靠, 但重要的是, 近来在文本写 作方面涌现出不少批评成果, 影视人类学界好的电 影作品也是层出不穷。汉内兹、马库斯、安德森和阿 帕杜莱等人的成果, 引发了合乎科学精神的争鸣, 并 且自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 一直与其他争鸣你来我 往。争鸣能够彻底解决如何界定研究对象的问题, 改变我们进行研究的工作方法, 并且能够反思学科 的理论框架。然而从根本上来讲, 这些学术动态并 未进入到影视人类学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