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戌变法期间光绪帝召见张元济_茅海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科学研究 2008 5

读史札记

戊戌变法期间光绪帝召见张元济

茅海建

摘要 本文考察了张元济对戊戌变法期间光绪帝召见的若干回忆录,说明其回忆的背景,指出其不准确之处;并引证张元济当时的书信,以说明光绪帝召见之真实情况。从张元济当时的书信中,可以看到诸多内情:光绪帝力图革新的志向、对守旧官员的不满及总理衙门对于变法之不适应。

关键词 戊戌变法;张元济;光绪帝;徐致靖;康有为

中图分类号 K256.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4769(2008)05-0140-06

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6月13日,即 明定国是 诏下达两天后,翰林院侍读学士徐致靖上奏 国是大定密保人才折 ,保举康有为、黄遵宪、谭嗣同、张元济、梁启超五人。其中关于张元济,称言:

刑部主事张元济,现充总理衙门章京,

熟于治法,留心学校,办事切实,劳苦不辞。

在京师创设通艺学堂,集京官大员子弟讲求

实学,日见精详。若使之肩任艰大,筹画新

政,必能胜任愉快,有所裨益。

肩任艰大,筹画新政 一语,按照康有为当时的政治策略,是进入 制度局 之类的政治决策机构。该折还强调在变法时期须 破格用人 , 盖行非常之政,必待非常之才 ,又称言: 查康有为、张元济现供职京曹,梁启超会试留京,可否特旨宣召奏对,若能称旨,然后不次擢用 徐致靖的保折,引出了重大政治后果。当日光绪帝明发谕旨: 翰林院侍读学士徐致靖奏保举通达时务人材一折。工部主事康有为、刑部主事张元济,均著于本月二十八日(6月16日)预备召见。 这是前所未有的特例。

孔祥吉编: 救亡图存的蓝图:康有为变法奏议辑证 ,台北:联合报系文化基金会,1998年,99-101页。原折见 军机处录副 补遗 戊戌变法项 ,3/168/9446/37,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又,徐致靖保折很可能是康有为起草的。再又,1953年6月,叶恭绰发现徐致靖保荐康有为、张元济等人 亲书荐牍 ,将之寄给张元济。张元济于6月17日致叶恭绰函称: 徐学士荐举长素,兼及下走,前此从未识面。被荐之后,未敢私谒。其荐牍从未获睹。不意尚有存稿,甚愿一观。 10月23日再致叶恭绰函称: 前承寄示徐子靖 静 学士亲书荐牍,托人录副,录成交还,而原稿竟被弟失去,仅以副本寄呈,至今耿耿。每一念及,寝馈为之不宁。昨在室内举行大收,忽于故纸堆中检获原物,为之狂喜。 (张树年、张人凤编: 张元济书札 增订本,上册,商务印书馆, 1997年,284页)

军机处 上谕档 ,光绪二十四年四月二十五日(1898年6月13日)。该谕旨与徐折当日呈慈禧太后。由于当时光绪帝住在城内宫中,这一道谕旨可以认为是光绪帝独自决定的。

作者简介 茅海建,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上海 200241。

张元济(1867-1959),字筱斋,号菊生,浙江海盐人。1892年(光绪十八年)进士,入翰林院,散馆后授刑部候补主事,1896年为总理衙门章京。他是当时京城中较为激进的改革派人士,因 时务报 等因,与梁启超、康有为相接近。

6月14日,光绪帝按照其原计划由宫中前往颐和园,而召见康有为、张元济之事,只能在颐和园仁寿殿进行。 查当日军机处 早事档 : 内务府、国子监、厢红旗值日。翁中堂开缺回籍谢恩。荣中堂谢署直隶总督恩。山西知府崇祥谢恩。康有为、张元济预备召见。召见崇祥、康有为、张元济、荣中堂、军机。 由此可见当日光绪帝召见的人员名单及其原委。召见在早朝后进行,张元济排在崇祥、康有为之后,是第三位被召见的。

此次召见后,张元济颇受重用。铁路矿务总局成立,总理衙门大臣王文韶、张荫桓调其为该局兼行章京;京师大学堂成立,管理大学堂事务大臣孙家鼐奏调其为大学堂总办(张元济后辞此差)。

对于这一次召见的情况,多为人们熟悉的史料是张元济于51年后发表的回忆录,即1949年10月6日在 新建设 上发表的 戊戌政变的回忆 ,称言:

二十八日天还没有亮,我们就到西苑,

坐在朝房里等候。当日在朝房的有五人:荣

禄,二位放到外省去做知府的,康有为和我。

荣禄架子十足,摆出很尊严的样子。康有为

在朝房里和他大谈变法,历时甚久,荣禄只

是唯唯诺诺,不置可否。召见时,二位新知

府先依次进去,出来后,太监传唤康有为进

去,大约一刻钟光景,康先生出来,我第四

个进去,在勤政殿旁边一个小屋子里召见。

(这个殿现在已经完全改变样子,看不出

了。)光绪坐在上面,前面放扎着黄桌帏的

一张书桌,光绪也穿着衣冠。我进去后,跪

在桌子旁边,当时屋子里没有第三个人,只

有一君一臣相对,太监留在门外,不能进内。

当时滇越边境发生划界的争执,光绪对我说: 我们如果派人到云南去,要二个月

才会走到,但外国人只要十天、八天就会到

达。我们中国道路不通,一切落后,甚么事

都赶不上外国,怎么好和人家办交涉呢?

我说: 皇上现在励精图治,力求改革,总

希望国家能够一天比一天进步。 他听了之

后,叹口气说: 可是他们都不能赞成呀!

我当时听他说这句话,心里觉得这位皇帝也

够可怜了,也不便再说甚么。光绪就把话头

转到我们所办的通艺学堂上去。

光绪对外边的事很熟悉,知道我们在办学堂。那天他就问到学堂的情形,我就

把学生人数及所学科目告诉他,他勉励我几

句,说: 要学生好好的学,将来可以替国

家做点事。 他还问我一些关于总理衙门的

事,问些甚么事我已经忘记了。光绪就叫我

你下去罢。问话语气极为温和,看他面貌,

殊欠刚健,我退出时碰见荣禄进去。

张元济的回忆有着明显的差误,其中最为重大者,是将觐见的地点弄错了,张称在西苑勤政殿东暖阁,即今中南海瀛台以北。我个人以为,张元济回忆错误的原因,很可能是 勤政殿 之名称。光绪帝6月16日在颐和园仁寿殿召见康有为、张元济、荣禄等人,该殿当时也称为 勤政殿 。张可能对 勤政殿 一名记忆深刻,将颐和园的 勤政殿 误为西苑的 勤政殿 ,以致称 这个殿现在已经改变样子,看不出了 。 当日被召见

按照预定计划,光绪帝于下旨之次日(14日)赴颐和园,16日返回。召见康、张时,他仍在颐和园,可直接得到慈禧太后指示。选择这一时间召见,可能是有意义的。

军机处 早事档 ,光绪二十四年四月二十八日, 军机处汉文档册 ,208/3-51/2169(4)。又, 光绪二十四年京官召见单 记该日被召见的京官为: 康有为,工部主事;张元济,刑部主事。 光绪二十四年外官召见单 记该日被召见的外官为: 荣禄,署直隶总督;崇祥,山西遗缺知府。

张元济口述、汝成等笔记: 戊戌政变的回忆 , 新建设 第1卷第3期;转引自 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 戊戌变法 ,第4册,神州国光社,1953年,324-325页。

事隔三年之后,翦伯赞编 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 戊戌变法 ,为此事专门写信询问张元济,张于1953年6月12日致翦伯赞函中称: 先生垂询戊戌四月廿八日弟与长素同被德宗召见,是否在颐和园,抑在中南海?就弟记忆系在西苑,并非颐和园。西苑距西华门极近,颐和园则在郊外,相距有十余里之遥,殿名似非 仁寿 ,而为 勤政 ,德宗召见臣子则在殿之东偏一间,其规制亦不宏敞也。殿之扁额,弟未亲见,亦仅闻诸人言。当时内监至朝房导引入殿,却未见有今之所谓中南海者,或别有门径欤。 ( 张元济书札 增订本,下册,1284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